[閒聊] 淺談飛碟聯播網之部屬

看板UFO-Radio作者 (快樂男孩)時間16年前 (2008/08/07 12:47),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飛碟聯播網的聯盟早在開台時舊部屬完成,為何一年後才真正上路?據聞,這是 因為飛碟電台除了一方面要奠定穩定的收聽率,一方面還要處理與法令相關問題 。趙少康不只一次對政府表達抗議,他曾表示,許多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對廣播界 是相當不公平的,政府當初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者,只顧開放中小功率電台,美其 名是要照顧地方,實質上是要對新創者綁手綁腳。此外,以廣播無遠弗界的傳播 能力,整個台灣就像是一個地方,而且有線電視都能全部開放,為何獨獨約束廣 播? 廣電法的規範很模糊,只限制廣播節目的內容比例,多少內製多少外包,並沒有 清楚地規範產業結構。飛碟電台在期待政府開放全國性頻率卻遙遙無期的狀況下 藉由聯盟的方式,串連全省七家中小功率電台。根據政府法規,每個地區的電台 自製節目和外包節目的比例都不相同,飛碟電台逐一克服這些困境,照著政府現 有的法令進行,雖然遊走於法律邊緣,但至少不違法。 對於由飛碟電台開端,其他中小功率的新電台群起效法的聯播網風潮,現行廣電 法規十分模糊,只限制廣播節目內容比例必須是多少內製、多少外包,並沒有清 楚地規範電台間的關係及廣播產業的結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關尚仁教授表示 ,相較於美國反托拉斯法的主動調查,中華民國的廣電法是被動規範,消極禁止 ,不會主動調查,也沒有調查權。關尚仁嚴厲地批判,中華民國的廣電法是鼓勵 人頭,許多媒體的業者不是立法者就是執行者,從來沒有一家廣播電台真正把法 令看在眼裡。至於廣播電台兩年換照一次的評比過程,關尚仁認為那並無法產生 約束的作用,就像選舉時的「西瓜趨勢」,只要創造收聽率和群眾效應,政府很 難不發照。 由於飛碟電台「聯網」之後帶來的經濟效應,許多家中小功率的新電台紛紛推動 聯播網,但多半不如飛碟成功。關尚仁指出,飛碟推動聯播網之所以能夠,主要 是因為趙少康的政治勢力。以當初新電台中最被看好的台北之音與飛碟兩家的背 景來比較,台北之音是商界與演藝界的結合,它的商界背景中主要的股東是大陸 工程,而飛碟電台則是政界與演藝界的的結盟,關尚仁說:「在台灣這種生態環 境理裡,商界砸錢會考慮回收的機會,但政界並不太在意砸錢而在意聲勢。台北 之音並非沒有擴充的機會,而是不願意砸錢。」 而且,曾經身為執法者和立法者的趙少康,比一般電台經營者懂得在法令中遊走 ,趨吉避凶。此外,趙少康能夠有效地整合飛碟電台主持人與來賓的政治資源, 讓飛碟電台產生「大者恆大」的西瓜效應,這是許多其它電台經營者望塵莫及的 。再者,廣電法規太模糊,讓許多不擅政治運作的電台,由於無法評估政府取締 的可能性而不敢冒險。 從事政治運作多年的趙少康曾表示,政府對媒體的開放多半迫於情勢所逼,像當 初開放電台,就是破於地下電台的風起雲湧。就策略性而言,趙少康的睿智和勇 於冒險的精神,是值得欽佩的。二000年第二季的《麥肯錫週刊》,以歐洲廣播電 台為例,指出在產業還沒有自由化之時,電台若要成功,就要透過聯播網擴大聽 眾範圍,創造價值,而這價值來自於成本的分擔與影響力的的增加。 趙少康在一九八七年擔任立委期間,為了衝撞戒嚴時期導致媒體壟斷的法令,成 為第一個申請民營電台執照的人。他在投入廣播經營之後,積極地推聯播網,彰 顯了政府對於廣播電台頻率和幅員的分配不均。趙少康促請政府對廣播媒體進行 下一步的改革,他曾在媒體中表示,透過網路傳送,在美國洛杉磯、加拿大都能 清楚地聽到飛碟的節目,但在宜蘭、花蓮、甚至高雄部分地方卻聽不清楚飛碟的 聲音,這不是很好笑嗎? 就關尚仁的觀察,趙少康絕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雖然飛碟電台的主動爭取帶 有冒險的色彩,但這卻讓飛碟從後起之秀成為領先者。除了推動聯播網,並促請 政府開放大功率電台之外,趙少康最近積極推動數位廣播。等到數位廣播與寬頻 的運用普級之後,不僅台灣,全世界都能聽得到飛碟電台的聲音。 本文節錄自《一飛沖天-飛碟電台的故事》一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46.163

08/07 17:47, , 1F
最後一段.....
08/07 17:47, 1F

08/11 18:50, , 2F
我希望台南有飛碟
08/11 18:50, 2F
文章代碼(AID): #18cdvx07 (UFO-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