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台聯A3清大應數正取心得

看板Transfer作者 (twist fate)時間6年前 (2017/08/16 12:15), 6年前編輯推噓10(1001)
留言1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因為學生的PTT帳號剛辦不久,還沒有發文權限,所以在此代他PO心得文, 由於我也不常發文所以排版不好就請大家多多包容。 以下心得開始 潛了一年的轉學版,收益良多,所以也來分享小小的學習心路歷程, 小弟某鍋裡很高很大的大學,大一應數應屆轉同系, 報考了北大、政大、台聯、台綜。 成績: 校系 國文 英文 物理 微積分 線性代數 清大應數 60 94 77 92 北大通訊 缺考 91 70 62 政大應數 56 73 微81積76 成大數學 92 50 除了北大跑錯校區(三峽空氣不錯),其他學校都是正取, 小弟對電資或工程類的科系沒有太大的興趣, 第一志願就是數學系為何會考轉學考: 小弟學測考砸的當下直覺不指考,覺得當下身心俱疲, 不適合再一搏,所以打算重考或轉學考。 當時決定轉學考的主要原因是:重考是花半年(或許一年), 把十科都再讀一遍,其中包括自己不喜歡的9科, 和自己喜歡的數學1科。 而轉學考是花一年,把自己之後會在數學系上用到的基礎, 微積分和物理(線性代數)精讀,然後多多少少再補強個國文和英文, 兩個相比後,我認為轉學考比較適合我。 小弟高三畢業的暑假,開始瘋狂讀微積分,記得那時七月底到九月初, 做到每天堅持至少3小時微積分,以及上每周6小時的微積分先修課。 每日念書時間規劃: 國文0hr 英文1hr 微積分3-5hr 物理3-5hr 線代0-2hr 平均每天維持至少8小時產量 補習班選擇: 小弟在高雄龍X,報名國英物微四科。 每個老師都有優缺點, 不過小弟認為, 只要你夠想要轉上, 就會夠主動, 只要夠主動, 四位老師都挺完美~ 準備方法: 國文: 其實一開始補習班的課,還能做到課後複習, 大概是一個禮拜看個3小時,重心放在整理國學常識上面。 但是...到考前2個月,我就決定把國文放生了。 一方面是考前微積分和物理,感覺可以讀完, 但是時間不夠讀完,所以還是把當下的時間 拿去投資微積分和物理了。 另方面,看到歷年考古題,也真的是赤裸裸的imply, 逼近於0的投資報酬率,所以就決定放生國文。 事後檢討,我覺得一開始就不應該花時間在國學常識上。 假如讓我重來(小弟國文真的爛),我覺得我只會把時間花在作文上面, 不管是補習班的作文班,或者是私底下自己考前的規律練習, 我覺得國學常識對底子不好的人來說,真的是要重複讀個兩三遍, 才能在考場上把選項選對,而那個時間拿去讀微積分和物理, 真的比較划算。 當然,心有餘力的強者,也可以把國文規劃進自己的日程表。 英文: 小弟因為放生國文,所以那個罪惡感讓我決定英文要多下功夫, 補習班的傑瑞老師教的真的很不錯。 我主要是跟著老師進度走,把老師的文法講義讀熟後, 再整理到自己的筆記本上,覺得文法要有完整的概念框架, 才能擺脫傳說中的「語感大神」(雖然覺得自己還是靠語感), 所以覺得唯有自己親手整理,才能真正記得牢。 至於單字部分,我也是狠下心把老師發的3000個12000的單字, (老師說政大要準備到12000) (假如真的想考好)一天40個的這樣一天天吞下去。 至於背單字的方式: 我是拿橫線本,做單字的逐個延伸整理, 同反義,固定搭配,經典例句都整理。 手機app為複習的主角。 相比把時間花在讀十遍,把時間花在創造鏈接, (從英文單字連接到中文意思的 鏈接) 小弟覺得反而背單字效率更高,畢竟是真的背得起來不會忘的那種。 然後其實只要有一個小鏈接,就可以讓自己在考場上區分開選項了~ 另外,小弟是把3000個字,利用半年左右時間, 一個一個輸到英文app的收藏裡面,然後集結成手機單字本。 所以,一直以來在坐公車、搭捷運的時候,都在背12000。 個人覺得,在書桌前背單字效率極低,眼前的景象永遠都是那樣, 導致創造鏈接的元素不夠,在外面,形形色色超豐富, 戴上耳機好好想,很快就可以想到一兩個低能羞恥的鏈接。 然而,其實越低能越羞恥(絕對值越大)越深刻。 套用之前轉版看到的一句話,「考生在捷運上就是要背單字阿」 小弟覺得這句話棒呆了,真的不能再同意更多。 分享一個想法: 關於背單字的投資報酬率, (一隻手上) 假如今天只是為了考轉學考,而每天拿1小時背單字, 那小弟覺得,投資報酬率真的值得商榷。 (另一隻手上) 英文在日後還是會扮演一定角色,然而在日後這樣認真讀英文的機會, 相信真的不多了,所以利用這次考試,有將近一年的時間, 順便努力的衝一個英文能力,小弟覺得「非常賺」。 考前小弟能明顯感受到,單字量上升的magic(XD) 就政大考古題來說, 閱讀看得更快了, 單字題更會猜了, (雖然直接命中的機率還是很低) (但是真的有類似的字根字首) (能讓自己選的更理所當然) 寫作文還能用上剛背的單字... 英文部分大概就這樣。 微積分: 微積分著實重要, 基本我跟著補習班老師的進度, 上課認真聽, 課後把題目都寫了, 老師真的很棒,所以說了三遍。 課後把老師的講義讀熟後,核心觀念用自己的邏輯整理下來, 綜合後面題目,把重要的邏輯樹狀圖弄出來。 這樣考試看到題目,基本就知道要考什麼, 以及用什麼工具了~ 錯題或好題都要做整理。 我覺得,整理自己筆記的最大目的,是為了能在考前做最有效率的複習, 短時間在腦子裡形成完整概念框架, 如果考前是看自己在老師的講義上圈劃的重點、補充的筆記, 小弟覺得零零散散跳來跳去,效果不太好。 (僅供參考) 前前後後題目做了也是真的很多,就是把看到的能做的都做了。 至於讀的遍數,小弟覺得意義不大,重點在於利用網絡資源將其真正讀懂。 硬要說念的次數的話... 老師講義2遍 自己的整理10遍。 當有能力做一份完整考古題的時候,小弟會以5分鐘一個單位去算題目, 假如5分鐘內沒算出來,那就短暫休息下,思考一下,再用5分鐘算算看, 我覺得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在考場上遇到「花15分鐘算一題」, 而擾亂考試節奏的情況。 遇到不會的題目, 我基本都是利用自己整理的樹狀圖跑一次, 再去翻講義, 再wiki上找相關重點看, 接著去Google題目, 或者去youtube找相關課程跳著聽, 這套流程後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才會去問老師助教或同學。 (此SOP大約就可以解決90%問題) 小弟認為,這是對老師助教和同學的尊重。 老師助教當然有一定責任要回答你的問題, 但是學生若是沒有經過一段自己的完整思考 就隨興地去問老師問題,小弟認為這樣不太妥當, 最後損失的一定也是同學自己。 珍惜補習班資源訓練自主學習,兩者是可以兼得的。 For要考數學系的考生,小弟重要的證明有背, 考前有「零到完整」的演算,確保能自己在考場能「無中生有」。 雖然今年,證明一根毛也沒考,但小弟覺得數學系, 證明就是「會」考,「會」考就是要讀。 物理: 覺得讀書的時間,有一半都花在物理了。 小弟物理不好,就是老師上課說的那種, “只知道F=ma但不會用”的那種,看到題目都不知道怎麼下手, 公式代一代就代到陷阱選項了。 不過,補習班老師是個郝老師,能把觀念的來龍去脈都推演一遍, 漸漸的,小弟就開始找到感覺了。 花時間的決心: 普物作為台聯大的專業科目,權數×2,要想上,非讀不可。 有了決心,便有用盡各種辦法把它讀好的心態。 因為一開始上課沒有共鳴,課後得花很多時間記憶, 所以小弟決定做預習這個動作。 在補習班老師上課前,會先把老師自己的講義看一遍, 把看起來就像重點的概念多看幾遍,youtube,wiki上面隨便翻一翻, 有個印象它在幹嘛,這樣在上課的時候, 就有空閒時間自己想一遍,並確定自己是否連貫地懂了。 上課的時候,直接做潦草的重點整理。 上半年, 小弟是在課上把筆記抄在老師講義上,在老師的講義上塗塗畫畫, 然後課後再把講義上的觀念和題目,整理到自己的筆記本上。 結果發現,真的花好多時間,而過程有些時間是被浪費的。 其實老師上課的時候,重點都會講過或算過一遍。 講義上東西太全,導致課後還得花時間決定要不要整理。 因此,下半年開始, 在老師上課時,小弟在聽懂之後,直接拿白紙做潦草的重點整理, 把老師提到的算過的整理下來。(第一時間過濾掉冷偏概念) 上課後當天晚上,立刻做有邏輯的完整整理。 上半年, 小弟上完課回到宿舍是直接癱軟或放鬆,基本上是在一兩天後才做完整的整理, 導致沒有在印象最深刻的時候做整理,浪費了些許時間在整理回憶上面。 下半年, 小弟狠下心,決定當天一上完6小時物理後, 晚上把課上的潦草筆記,立刻整理成有自己邏輯的完整筆記。 (6小時的課程大概2.5小時可整理完) 當天整理(長遠的來說)真的賺時間,但是真的累。 (上物理那天大概半夜3點才能上床睡) 小弟覺得自己把補習班講義整理完, 再把劉宗儒老師的大學物理精要裡面的重點補充到自己的整理裡面之後, 基本功就差不多,算題目的時候就知道如何切入下手了。 到考前,達到一本主義,就讀那一本自己整理好的精華就好。 考古題當然是準備轉學考中最重要的一環。 小弟精寫到100年。 相信大家研究考古題方法基本大同小異, 要仔細鑽研就對了,小弟還天兵的做了, 100年到105年的選擇題選項分佈研究... 把4或5個選項的分佈,和設計選項的方法做了個小研究及統計, 總結出一些低能的「猜選項的邏輯」。 然後台聯106年考了填空題。 恩...... 線代: 跟著學校的腳步(沒補習)。 說實話,線代是莊重老師(交大開放式課程)教的。 學校只有上到第五章(對角線化),所以後面的內積空間都沒看。 (結果考了) 所以記得看到第五章是不夠應付考試的,小弟線代也不怎麼好, 也沒什麼好分享的,感想就是自己下過功夫的章節, 一定要確保自己能完整寫對,不要說花了時間讀過的東西, 考出來了還寫不完全! 心得: 讀了好幾遍,還是把落落長的心路歷程刪掉了。 覺得幫助並不大,但更多的是在打給自己看。 希望前面的準備方法,能讓目前沒有方向的考生, 有個具體的方式去效法,在某些轉角能截彎取直, 從而得到實質性幫助。 那在心得部分,希望能讓暫時遇到低潮的轉考夥伴們, 在文中找到熟悉的影子,從中或許得到正向的能量, 或許從中找到另一個視角,來冷靜解決當下的問題, 坦然笑一笑,轉身翻開課本。 (以下皆小弟的個人看法) (請各自取捨) 1.決心 小弟覺得,下決心並非把望遠鏡對準終點, 而是拿放大鏡檢視每個小選擇。 憑空下定決心必定面臨種種考驗,不過若從生活中, 習慣的變化,做事的取捨, 從這些觸手可得的小地方,慢慢積累成就感和自信心, 拿去運用在課業上 像:決定把某本講義的重點整理下來 像:決定把某章節的所有觀念都弄懂 像:參加讀書會,一起討論、分享資源 那麼決心的背後便有了故事,自然不會被自己的質疑所迷惑。 2.堅持 堅持固然重要,但假如你正在跑馬拉松, 你的隊友已通過終點,他和你說:堅持是最重要的 其實你並沒有獲得太多幫助。 堅持的背後,是一次次的選擇, 而正向的心態,往往能引導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這裡分享下: 補習班內堅持到最後的戰友們很多, 事後分析, 是那些一路上,保持正向學習態度的同學, 笑著走到了最後, 或許轉考的過程會遇到許多低潮,但唯有反覆調整自己的心態, 讓心態始終維持正向,才不會走向放棄一途,而退出了這個戰場, 因此心態是最重要的。 遇到任何挫折時,「事情都已經發生」, 能做的就是冷靜尋找解決方法,用正向的態度去活好下一秒。 這樣做,永遠是「做出挽救」,所跨出的第一步。 時不時的脫軌是難免的: 被迫出去吃宵夜,打德州撲克打到天亮, 隨足球隊出去踢大專杯......等等, 脫軌後的心態調整才是重點,坦然的轉身翻開課本, 簡單就好。 差不多就分享到這裡 最後分享幾個花邊東西xD (某電影)的一句話:「要想登上月球,你心裡得已經在月球上」 考前一直單曲循環的一首歌: Up&up - coldplay 裡面的歌詞真的棒,讀完書走在路上聽真的帶感, 考前每天聽Up&up,最後就up了。 不管結果如何,只要這一路是坦然的奮鬥最後, 相信轉學考的經歷,都會是每個人 一生能帶著走的一場盛宴。 以上為小弟的轉學考心得, 若有心者想進一步詢問問題,非常歡迎站內小弟 帳號:timmeh 小弟會盡量回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133.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nsfer/M.1502856930.A.BBD.html

08/16 12:27, , 1F
08/16 12:27, 1F

08/16 12:29, , 2F
三峽有笑有推哈哈哈
08/16 12:29, 2F

08/16 12:37, , 3F
08/16 12:37, 3F

08/16 12:38, , 4F
歐~~~太郝惹吧
08/16 12:38, 4F

08/16 12:49, , 5F
考前也是一直聽up&up的路過xDD
08/16 12:49, 5F

08/16 14:53, , 6F
08/16 14:53, 6F
※ 編輯: HiIamWei (140.116.133.21), 08/16/2017 14:59:02

08/16 15:12, , 7F
英文太強了..orz
08/16 15:12, 7F

08/16 17:46, , 8F
好神.. 太強了
08/16 17:46, 8F

08/16 19:58, , 9F
推推補習班強者同學XD
08/16 19:58, 9F

08/17 00:20, , 10F
這英文是我的兩倍…
08/17 00:20, 10F

08/19 12:19, , 11F
推神人!
08/19 12:19, 11F
文章代碼(AID): #1PayRYkz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