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政治政論組正取一 心得.方法與分享

看板Transfer作者 (大中華哆啦王)時間11年前 (2013/08/01 00:48), 編輯推噓24(2409)
留言33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1【緣起】 其實,剛開始想要轉學的意志,並沒有那麼強烈。 雖然指考失常,但最終分發的結果仍然在台灣北部、國道三號旁邊的國立大學。 她不是間壞學校,就法政類科來說,仍舊享有盛名。 因此,學期伊始,校內外的社團、活動,參與的範圍十分廣泛。 激起我轉學想法的,是第一學期的成績單。 我自認在大學並不是用功讀書的人,段考前幾天才坐下來好好讀書的日子比比皆是。 然而,第一學期成績揭曉,我竟以平均92分的成績,獨占鰲頭。 我心想,是否我不只於此…? 好還要再更好,是人之本能。 我的個性是專心致志、始終如一型。 就像一個人無法同時坐穩好幾個板凳一樣, 我心忖若分心準備其他學校,連最大目標亦可能不保。 因此,我最終決定──要,就要最好的。 2【方法】 國文: 從小時候開始,我的作文就是會被老師拿來當範文的材料。 國中、高中的作文成績也並不差。 因此,國文這一科,我大部份算是「吃老本」。 不過,由於常讀政治學、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 有時候寫起文章來會感覺像在寫公文書,或者缺少寫作散文的「文感」。 這種狀況若是論說文則完全沒問題, 但題目如果較偏抒情文或記敘文,問題會比較嚴重。 對我來說,在作文時「文感」很重要。 沒有好的「文感」,就寫不出好文章。 因此,雖然大部分是「吃老本」, 但我仍會抽空閱讀幾篇散文文章, 培養創造力、想像力、靈活駕馭文字的能力。 特別是台大轉考的題目,雖然題目稱文體不限, 但發揮上來說,仍是以記敘、抒情等文體為佳。 因此,足夠的散文寫作能力與思考邏輯,仍是不可或缺。 英文: 高中程度的英文能力是基本。 不過,我仍撥空閱讀CNN、BBC、半島電視台的英文文章。 不熟的生字可查閱,至少有個印象。 但比起多認識幾個字彙,我較著重的仍是語感。 英文能力是累積而來的,增強並非一蹴可幾。 因此,對我來說,背單字的邊際效用並不大。 若能有英語語感,即便不懂的字彙,猜也能猜出八九來。 英文的考古題能做就盡量做吧! 雖然每年考出的題目不盡相同, 但大部分的方法、概念應是萬變不離其宗。 多練練題目,也可多練練手感, 助益是無形的。 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 我之所以選擇考政論組, 便是因為我對中華民國憲法有底子。 國中、高中便對法政領域有興趣, 因此買了《中華民國憲法》與《政治學》等書回家當消遣。 沒料到這時候便完全派上用場。 雖然由於是舊時買的,較新的資料不存, 不過我認為《憲法》重要的是基本概念,或者所謂的「憲章」。 法的精神掌握住,其下所推演而來的道理便可輕易吸收。 當然,若有餘裕,新資料能掌握住,自是最好的。 《中華民國憲法》我個人有兩種區分方法。 第一,人民的基本權利與政府的分權制衡。 就人民基本權利方面, 最主要的自然是平等權與自由權, 何謂「嫌疑分類」?應如何適用? 何謂「違憲審查基準」?應採行何者? 這些都是應釐清的概念。 由於我在學校有先修大二法律系《美國憲法》課程, (在台大應該不能抵免吧,只是興趣) 修讀許多美國憲法案例,其大法官依據何種邏輯進行違憲審查, 因此上開概念,我算是十分熟稔。 因此,「違憲審查基準」我在答題時是採用美式分類法,較為清楚明確。 不過,適用何種違憲審查基準,其實並無對錯。 美國最高法院也並不是每次針對同類型案件的審查都適用相同層級的審查密度, 會依照時空觀點不同而有異。 因此,只要你能夠提出論點,說服答題教授你所揀擇之基準,即可。 就順序上,在違憲審查時,應循以下脈絡: 確定案件事實(何種基本權遭受侵犯?) →是否為國家行為? →形式審查(憲法保留、法律保留) →實質審查(比例原則……) 另外,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工作自由等另有特別的審查基準, 說法也有德派、美派兩種,也要搞清楚。 我自己都是以美派為主就是了。 當然,最基本的是平等權與自由權, 不代表受益權與參政權不重要。 平等權與自由權最愛考,因此要優先搞清楚; 受益權與參政權的部分,把條文融會貫通, 了解「方針條款」與「憲法委託」的概念, 我想應該就沒有太大問題了吧。 至於政府分權制衡部分, 最重要的是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制衡樣態。 特別在我國,九七修憲後大多數學者認定為「半總統制」, 那何為半總統制?有何優缺點? 為何有論者批評在我國是「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有責無權」? 這部分可以與政治學一起研讀。 至於司法權,理解司法獨立的精神與保障、法源依據,應該並無問題。 另外,我國依據中山先生的學說,是五權分立國家, 故有考試權與監察權的獨立。 然而,世界其他國家並無採取此種分立法, 我國考試權與監察權的獨立,也早有扞格, 有論者便稱應改回三權分立機制。 故爾,我個人認為考試權與監察權並無前三者重要。 但當然,能搞清楚最好。 分權制衡,不能侵犯到其他政府權的基本。 例如,立法院成立真調會,過分侵害了行政權的人事權、司法權的訴追權, 因而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585號宣布違憲。 要如何對各權的行使有無違憲做審查? 有形式、功能等各說,竊以為以功能論者為佳。 上開為政府橫向分權,縱向分權亦很重要。 地方權利與中央權利如何劃分?(國父「均權」制、憲法條文、委辦事項、自治事項) 若碰到衝突,如何化解? 都懂這些問題,憲法這科應該可以輕易過關了。 第二種分類方法,是憲法條文(本文、增修條文)與大法官釋字。 《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能看過是最好。能熟記就更棒了。 但當然,憲法本文有175條,增修條文有12條, 本文與增修條文更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要完全熟記不易。 我的建議是,至少《憲法》本文第7-23條要記住。 《憲法增修條文》部分,畢竟我們是政治系不是法律系, 確切是第幾項不需太細分,可能也記不太起來, 若要舉出法源時, 理解第2條是總統,第3條是行政院、第4條是立法院、第5條是司法院, (看出有脈絡可尋嗎?若能看出來,代表對憲法已很熟稔。第1條原是規範國民大會。) 以及第10條的基本國策,我認為就差不多了。 至於大法官釋字。一定要讀! 當然不是全部,現在大法官釋字全部共有711號,真要讀也讀不完。 因此,要讀重點。 舉縈縈大者, 364、485、384、509、443、588、 499、570、553、644、585、461… 以上只是舉例,只是我現在還記住的部分。 看到號次,至少要能記得在講些甚麼。 若能在答題時搭配上大法官釋字的說法,會更有說服力。 當然,有些題目更是直接希望你舉出大法官釋字來說明。 至於需不需要看釋字的內容? 有時間的話,希望你可以看! 除了有助於記憶不說,對法精神的理解跟實際答題上也很有幫助。 這畢竟是大法官實務上提出的論點,會有論理過程與依據。 依照這種脈絡來答題,應該會是較完整的了。 我買的書籍是2008年版的賀祥宏《中華民國憲法重點整理》。 整本書很厚,不要全部囫圇讀過,要學會看重點, 至於何謂重點……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習慣每週七天,政治學、中憲政分開讀, 在花時間精讀、找到重點過後, 一天就可以把一本《中華民國憲法重點整理》跟《政治學》看完。 這樣一來,對複習肯定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得找到「重點」,也得記得才行。否則也是枉然。 政治學: 這一科有加權1‧5倍。因此非常重要! 我買的書是當時在特價的周繼詳《21世紀的政治學》。 這本書許多部分是不錯, 但有些部份講的不夠深入,需要另行補充。 我就補充了很多東西。 另外我也有買李鴻章《政治學》(不過是2001年版)。 這兩本書的東西融會貫通在一起, 再加上不足的部分網路搜尋, 應是充裕的了。 傳統上,會認為政治學這一門科目, 選舉制度、利益團體、投票行為等是重點, 政治學緒論、政治社會化、政治文化、意識形態、 政府與國家類型、權力分立、政治發展…等也要注意。 詳細的點評可以參見100年台大轉聯會的轉學說明會政治學部分。 年分可能不精確,但應該差不多, 就是有一年的PPT有將講師認為重要的部分匯整在一起。 那個可以拿來分析自己是否讀的足夠。 如果全部的概念都清楚、或者知曉方向,那便足矣。 如果不夠清楚,便要學會取捨。 至於怎麼取捨?這得要看個人的精熟程度了。 而且每年考題不同,無從預設今年的重點(但通常去年考過的今年便不會再出現)。 因此,若自己認為OK的,可以放寬心,仍不OK的,多讀幾次,應是較好的辦法。 我自己是將所有的筆記與資料都匯整到周繼祥那本書, 然後就只讀周繼祥了(我一開始就提過,我是由一而終、專心致志的人)。 我認為專精讀一本書、熟悉它,較有效率(但得確定該書確實有被補充到完整!)。 讀的夠熟,便會發現政治學的許多部分是有某種程度因果關係的。 選舉制度、投票行為、政府體制……環環相扣。 如果到了能夠理解我在說甚麼的程度,那在準備政治學這門科目上, 就必定很輕鬆了。 我認為前人(如知名的侯遠山學長)所留下來的政治學讀法對我來說是很受用的。 詳細的技巧,可以參閱遠山學長等前輩的心得分享。 雖然我對「傳統的」政治學極有把握, 但我對中憲政更有心得, 因此分享的以中憲政為多。 不過,必須一提的是, 我的優勢是大學讀的是本科目(雖然組別不盡相同), 因此在上課時也會講到一些課本裡不夠完整的資料, 上課與段考時也可以拿來當作驗證的機會。 因此,我大學上下學期政治學每次段考, 成績都不低於90分(是老師改得太鬆嗎XD)。 可當成是對自己的檢核,哪裡被扣分? 是自己概念不熟悉?或者寫法教授不能懂? 如果找不到前面說的詳細的PPT, 我自己是認為, 如果你跟 D.Easton、Huntington、Powell、G.Almond、S.Verba、M.Duverger、V.O.Key、 Lucian Pye、G.Sartori、A.Ranney、Wallenstein、E.Burke、C.Friedrich、 Z.Brzezinski……(族繁不及列載,但大略是這樣)等學者很熟, 那政治學的基礎應該就有一大半了。 3【心態】 以下是我個人準備期間的心態與給大家的建議。 對我來說很適用,但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 轉學考,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雖然我下定決心轉考是從聽完台大轉學考說明會過後, 實際準備的時間約4個月左右,可能不比其他前輩長久。 但孤獨感,我仍有深刻之體會。 我是個低調的人,不太會向同學宣傳我要轉學考。 除非公務上有需要,否則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而且我是個習慣為自己留退路的人。 因此我上下學期皆修習24學分, 這樣子即便未能轉學成功、留在原校,亦無大問題。 (當然,這可能是由於我是本科系,準備轉考跟原校成績較無衝突) 我認為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適度的壓力可促進自身修習能力,但過度的壓力反而會讓人跌入無底深淵。 思前想後,徘徊不定,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夢想。 不如把這段時間拿來讀書,踏實的一步一腳印。 我認為需要有適度的休閒。 我並沒有停止休閒活動, 我愛看新聞、我愛聽音樂、我愛上網、我愛玩神奇寶貝、我喜歡哆啦A夢。 這些在我準備轉考的4個月都沒有改變。 容或量會調整,但從未完全放棄。 理由是,休閒是支持自己準備的動力。 舉一個例子,今天開車從高雄到台北,373公里的路程。 如果強迫自己一直開車、一直開100公里時速, 一直看著國道旁的里程牌1公里1公里的消逝, 373、372、371、370、「國10 出口2公里」…… 「到底還有多遠啊?!」 「別人是否開得比我快?!」 「我會不會慢別人一步啊?!」 「會不會從出口轉國10、國3會比較快啊?!」 結果反而容易心浮氣躁,容易出車禍、發生危險,反而離台北越來越遠。 假使,換一個作法。 欣賞國道上的美景、發現自己不行了就到服務區休息、買點我最愛的珍珠奶茶。 休息過後再上路,不想那麼多有的沒的, 或許不會是最快的,但最終必定會到達台北,而且心情愉悅。 需要的時候,休閒一下再上路。 我認為,要給自己正面的能量。 相信自己「能行」;幻想自己是「台大政治系政論組」學生…… 吸引力法則,寧可信其有。 另外,我認為不要太貶抑自己的學校。 「我這學校根本是鳥學校」;「我非跳脫出這鬼地方不可」。 有些人持有這種心態反而可以破釜沉舟,表現出好成績; 但我倒是認為,如此一來會導致自己得失心太重。 拿把妹來比喻吧!得失心一重,自己的表現就會失常。 表現失常,妹就跑了。妹跑了,得失心又重,就怨懟自己無可自拔。 其實、何必呢。 「這間學校臥虎藏龍,但有更適合我的地方」、 「這裡人才濟濟,但我要去更好的場所」。 有錯嗎?或許也沒錯。 畢竟「虎」、「龍」、「人才」的定義,絕對不僅限於申論題得幾分。 有些人很會說話、有些人很會搞活動、有些人很會拉贊助、有些人很會組織協調。 每個人在人生中擁有的籌碼不同。我們只是學會欣賞不同的籌碼,如此而已。 我們為了更好的求學環境選擇離開這間學校,但不代表這間學校一無是處。 即便落榜、即便沒能離開成功,我們還是在一間很好的學校。 我個人認為,無論做甚麼抉擇,總是要為最壞的狀況做準備。 如此一來,即便灰心喪志,還有捲土重來的能量。 4【出戰】 國文: 「買書、看書、藏書」。 題目大略是這樣(確切不太記得,應該是這樣沒錯)。 我個人是運用層遞法, 首段破題,之後從買書、看書、藏書層層切入, 並旁及題幹中提到的網路書刊與網路交流問題。 內容的話,大意上我記得我將書比喻為自己的親密愛人, 買書是萬裡挑一、看書是層層品味、藏書是細細典藏。 詳細已經不太記得了!不過大略是這樣。 多用些生花妙筆應有不錯的分數, 多在文章中用些漂亮的修辭與比喻,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我記得我大概寫了五面有。 英文: 這是我唯二提早交卷的一科。 另一科是國文,約提早五分鐘;但英文我在它的限制時間結束後便交卷了。 今年考題我認為十分簡單, 雖然還是有許多看不懂的單字, 但並不太多,約略四、五題。 今年較特別的是第一大題與第三大題。 第一大題雖與考古題不同,但讓人會心一笑。 還蠻基礎的名詞解釋。其中雖然有幾個可能要細細分辨,但問題應該不大。 記得總共有十分(還是二十?),理論上全得應該不難。 第三題是一篇至少二十段以上的長篇文章, 混合著克漏字跟閱讀測驗。 克漏字的難度不高, 閱讀測驗來說,答案就在題目中。 即便不知道確切是哪個人所說的話, 但從文氣、提到的人名、用詞與背景, 應該可以知道是哪一種文章(就職演說)與時代(冷戰時期)。 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 對我來說,今年的考題有點出人意表。 我最不拿手的其實是英文,但它過分簡單; 原本中憲政理論上重點是放在平等權跟自由權, 但今年考出了國民教育權、覆議與複議的不同等另類的題目。 第一大題便是國民教育權。 我買的賀氏《中華民國憲法重點整理》之中有實例分析, 對我來講不算生題。 我個人是區分「國民教育」、「基本教育」文意上的不同, 以及把握住「方針條款」的觀念。 另外,關於排富是否違憲, 我是先說明不適用憲法基本教育免納學費的相關條文, 另利用平等權的違憲審查基準,並搭配485的形式平等/實質平等之區分, 做出並不違憲的結論。 第二題記得是覆議與複議的不同,還要提出法源依據。 覆議讀政治學時也有學到,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也會讀到。 確切第幾項不記得了,但它是規範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因此是第3條。 然後再和盤托出條文內容。 至於複議,我就比較不懂了, 我認為是規範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尚未查證), 我記得我是寫對立法院內部通過的決議文不滿時,立院內部的制衡機制。 因此兩者差異為何? 我果斷的寫,覆議是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的對抗,複議是立法權內部的制衡。 (這題似乎是時事題,原本我認為可能出在709,但是猜題錯誤) 第三題是公視跟台北市政府。 之前爬考古題版,好像在陳淳文老師的段考題上有看過類似的題目, 因此早前便思考過這個問題。 重點是公視是否為國家行為?其行為是否受基本權拘束? 我認為公視是由國家出資,作為公營的媒體,因此我認定其行為屬於國家行為。 至於自治條例爭議?我是寫應由台北市議會經由上級層轉, 依照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五條向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 不過事後想想,似乎「上級層轉」是多餘的說法。 這一題對我來說彰顯出時間分配的重要。 因為第一題我洋洋灑灑便寫了30分鐘, 之後便只好以「草書」+「簡明扼要之重點」回答問題。 原擔心80分鐘可能寫不完, 但萬幸最後台北市政府的那題不需要寫太多。 因此最終大約在時限結束前5-10分鐘停筆。 也算是驚險。 最後寫了九面。 政治學: 我認為這一科應該讓許多考台大政治的版友眼鏡掉了一地! 除了名詞解釋跟行政院院長很多人的問題之外, 另兩題(即占50分)全是在我「傳統政治學」定義以外的範疇。 特別是我注意到,許多人看到第1題便開始慌了手腳。 「社會契約是甚麼?洛克跟霍布斯的社會契約有何不同?」 我當下也愣住了,我並沒有對這部分多作準備。 不過,我依照我僅有的知識與之前稍稍閱讀過的理解,大略作答: 社會契約奠基於同意,是人民認同政府有權對其行使統治的代表,社會契約論者認為此為 國家的起源,乃國家正當性的根源。 霍布斯著有《巨靈論》,認為人類應當脫離無政府的渾沌狀態,因此提出社會契約論,讓 民眾臣服於君王,免於恐懼與混亂。 洛克一向主張自然法、財產權,人民擁有自然權利,社會契約論乃民眾自主同意讓政府管 理,免於失序,並更著重政府對人民財產權的保障。不過,洛克的社會契約論之下的政府 ,僅限於守夜人政府。 其實以上八成以上都是掰的,或是望文生義。 我最確切知道的只有霍布斯寫了巨靈論、洛克的自然法學說與他重視財產權。 除此之外就是自由發揮所寫出來的。 其實也不完全是亂掰,就是好像有印象,但不確定,僅供參考。 第4題是何為公民權?同性婚姻為何屬於公民權議題?不同族群爭取公民權是否不同? 這一題我是用準備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的邏輯作答的。 我幾乎是把公民權的概念跟人權的概念混同在一起, 還說「憲法第7條至第23條是公民權的基礎」。 至於同志婚姻為何屬於公民權議題, 我則是扎實的替同志婚姻合憲否做了一次違憲審查, 最後導出的結果是現行婚姻限制一男一女是違憲的。 以此為立基,我便稱: 如此一來,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便有其正當性,屬公民權議題,云云。 不同族群爭取公民權是否會遇到不同的過程, 我則是導入「利益團體」的勢力概念作答, 有些利益團體較有管道、有些利益團體較有資源、有些利益團體較有聲望、 有些利益團體人數較多、有些利益團體較有「制裁能力」(如罷工、撤資等)… 這些利益團體便會有較有利的立足點爭取權益,反之則否。 只是把「利益團體」改成「族群團體」而已。 最後則是以不同族群團體間可能會形成G.Almond與Powell所稱的 非組織式利益團體(non-associational interest group,如老人爭取老人福利), 或者成為組織式利益團體(associational interest group,即一般的利益團體), 來爭取自身的權益作結。 其實這份政治學,我的不確定感較高, 畢竟許多部分都不確定是否會點到教授要的東西。 但最後寫了十面, 我想,就算方向錯了,總也有墨水分吧?! 我覺得當步出考場的剎那, 其實對自己的表現就有底了。 我不敢說百分之百會登榜, 但認為十分可能(25取3的機會,我認為機率大增,士氣因而高揚)。 最終結果果然。 因此,答案可能不盡正確,但應該十有八九了。 5【結語】 以上所述, 全部都是我準備轉考四個月來的心路歷程與所得。 每每感到「取之於轉學版者太多」, 因此今天有幸登榜,便想到將自己所學所知所得,回饋於轉學版, 希望對有志於此道的學弟妹們有所裨益。 基礎的注意事項如分點分項、寫字要工整(我其實很怕教授扣我草書分數, 但還好似乎沒有)等,在最初立定志向作準備開始蒐集資料時應該就會知道的, 這裡就不贅述了。 如果仍有甚麼疑問,或者對台大政治政論轉學準備有任何疑難, 隨時歡迎各位學弟妹們提問。 我當竭盡所能為各位學弟妹們服務。 轉考的準備過程是一條艱辛、漫長而心酸的路。 做足馬力、向前衝,你,準備好了嗎? 6【成績】 國文:88 英文:76 政治學:74(加權111分) 中憲政:56 總分:294(加權331分) 正取一 (正取最低分:加權314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6.11.22

08/01 00:54, , 1F
北大?
08/01 00:54, 1F

08/01 01:05, , 2F
應該是
08/01 01:05, 2F

08/01 01:14, , 3F
嗨學弟
08/01 01:14, 3F

08/01 01:14, , 4F
好強!!推推
08/01 01:14, 4F

08/01 01:19, , 5F
我是今年政論正取二,自認自己還算努力,也花了很多時間在
08/01 01:19, 5F

08/01 01:21, , 6F
、以及各科的讀書方法上。雖然還不知道成績,但看到原po
08/01 01:21, 6F

08/01 01:22, , 7F
的準備過程,實在是心悅承服。辛苦了,開學見。:)
08/01 01:22, 7F

08/01 01:23, , 8F
推 覺得心態的部分非常受用 謝謝也恭喜原PO!!!
08/01 01:23, 8F

08/01 01:23, , 9F
(用手機推文請見諒,補第一行的: 中憲政,和"誠"服,哈哈)
08/01 01:23, 9F

08/01 01:24, , 10F
謝謝分享,很受用
08/01 01:24, 10F

08/01 01:30, , 11F
miniemi 快來認親,你們都很厲害了
08/01 01:30, 11F

08/01 01:35, , 12F
推政論正取強者們 可惜我只撈到備
08/01 01:35, 12F

08/01 01:35, , 13F
大家都準備好久QQ 我只有半個月……
08/01 01:35, 13F

08/01 01:52, , 14F
推推 同學XD
08/01 01:52, 14F

08/01 01:59, , 15F
別擔心,這次政論備的也很有機會上,因為正三同時有
08/01 01:59, 15F

08/01 01:59, , 16F
申請轉系的:)
08/01 01:59, 16F

08/01 02:23, , 17F
太強了,推推
08/01 02:23, 17F

08/01 03:36, , 18F
恭喜原po 也推五樓政神人文藻小正妹~~恭喜恭喜!
08/01 03:36, 18F

08/01 05:10, , 19F
推,樓上諸位神人,明年見。
08/01 05:10, 19F

08/01 09:21, , 20F
恭喜!太強了!
08/01 09:21, 20F

08/01 09:31, , 21F
強者推
08/01 09:31, 21F

08/01 10:34, , 22F
推北大學弟
08/01 10:34, 22F

08/01 11:59, , 23F
阿強怎麼會看轉考版,還偷偷爆我學校哈哈
08/01 11:59, 23F

08/01 12:04, , 24F
Tammy學姐,遠山學長已經把我加到轉聯會社團了!謝謝妳 :D
08/01 12:04, 24F

08/01 12:50, , 25F
看你放榜了就來看看想說你應該會寫上榜心得文XDDD
08/01 12:50, 25F
※ 編輯: supdoraking 來自: 36.236.8.134 (08/01 14:29)

08/01 15:25, , 26F
國文!!!!!! 政治學這成績以今年來說很不錯耶:DD
08/01 15:25, 26F

08/01 20:45, , 27F
國作好厲害 我覺得自己寫得還算不錯 結果只有68 (倒)
08/01 20:45, 27F

08/01 21:45, , 28F
沒想到國文會這麼高...但感覺中憲可能扣了點草書分XD
08/01 21:45, 28F

08/01 21:45, , 29F
政治學今年真的很.......
08/01 21:45, 29F

08/01 21:46, , 30F
中憲部分。。說明會我會詳細說明哈哈!!
08/01 21:46, 30F

08/01 21:48, , 31F
恭喜公行學弟上榜囉!
08/01 21:48, 31F

08/01 21:49, , 32F
謝謝XDDD 其實我還蠻想拿回我的答案卷的說XDD
08/01 21:49, 32F

08/02 20:28, , 33F
推強者!
08/02 20:28, 33F
文章代碼(AID): #1H-J_YUr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