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故事寫作大師班 11-4 (待補完)(6.19更新)

看板Theatre作者 (變態紳士)時間7年前 (2017/04/30 06:31), 6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第四章:角色   這章要談的是角色。很多作者試圖創造出一個出色的主角;他們可能先列出他的 所有特質,然後開始講述他的故事,並且讓他在結局中有所改變。他們不知道這樣是 行不通的,從一開始他們努力的方向就錯了;一個經典、出色、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他不是靠自己變得如此耀眼,而是藉由故事中的角色所形成的網絡,在對比、烘托 或映襯下展現出他自己的特色。 ex. <窈窕淑男>:這部作品之所以受歡迎,不是單純因為主角男扮女裝的設定; 主角之所以有趣,整個故事之所以有說服力,是因為所有出場的角色他們所形成的網 絡,凸顯了主角有趣的一面,同時他們的演出也帶出主角的核心道德難題-身為男性 的他對待女性的方式是不恰當的。   接下來將開始教導大家如何創造吸引人的角色。 -------------------------------------------------------------------------- 【角色網路】   一般作者在創造角色的最大錯誤,就是他們將主角設想為與其他角色互不相關的 個體,讓主角猶如與世隔絕,和其他角色沒有連結。這麼一來,不僅創造出蒼白無力 的主角,同時也創造出平板的對手,以及存在感接近零的次要角色。   劇本創作常常只重視創作出「高概念」的作品;抱持這樣的心態創作出來的作品 ,主角似乎是唯一重要的角色。諷刺的是,當一部作品越是如此聚焦、強調主角,往 往適得其反,不但無法將他定位得更清楚,反而讓他像個單調的行銷工具。   如果真的想創造出出色的角色,就不應該單獨考慮他是怎樣的角色,而是要將故 事中會出場的角色都設想為某個網絡的一部份。當你如此做時,每個網絡中的角色都 將有助於界定其他角色。所以真相是,角色往往是由「他不是什麼樣的人」來界定。   有句俗話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而在創作上,「角色之間沒有比較,就 無法讓角色變得立體、複雜及有層次」。將角色放在一起做比較的這個作法,將會迫 使你不得不用新的方式讓主角與其他角色之間變得有所區別,而當你絞盡腦汁的同時 ,你會發現原來次要角色和主角一樣複雜,而且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重要性。 -------------------------------------------------------------------------- 一、依故事中的功能來建構角色網路   首先要知道的是,故事中會出場的每個角色都必須要有助於故事的發展目標,而 故事的發展目標蘊藏在設計原則之中(請參見第二章)。這些角色都有其特別設定的作用 與功能,協助故事達成原本設下的目標。   雖然公眾們最感興趣的仍是主角如何有所改變,但只有讓包含主角在內的所有角色發 揮他們應有的作用,那麼才能真正呈現出那個改變。以下將會提到幾種主要角色以及他們 在故事中應發揮功能。  A、主角   主角是最核心的角色,他背負著最核心的難題,並引嘗試解決難題而有所行動。主角 也可能試圖追求個某個目標(欲望),但他擁有的某些弱點和需求,讓他無法如願以償。   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全都是主角的對手或盟友(少部分可能亦敵亦友)。而大部分故事 的轉折與變化,大部分都來自主角與這些角色關係之間的消長。   ex. <王子復仇記>的主角:哈姆雷特  B、對手   對手就是那個與主角追求同樣目標,進而最想阻止主角滿足欲望的角色;他將與主角 在故事過程中發生最直接且最深層的衝突。   如果想要創造出獨特有創意的對手,那眼光不能侷限在只是把對手定位在他是主角的 絆腳石而已。事實上,主角與對手之間的關係,是故事中唯一最重要的關係;在他們這二 個角色的爭鬥中,將會浮現出那隱藏在故事中更為重大的議題和主題。   要留意不要把對手設想成主角憎恨的人,他可能恨他,也可能不恨 ;對手只是站在 主角對立面的角色,因此他也有可能是比主角更討喜或更有道德感的人,甚至可能是主角 的愛人或好友也不一定。   ex. <王子復仇記>的對手:國王克勞迪(主要對手)、王后葛楚(第二對手)及大臣 波隆泥(第三對手)。  C、盟友   協助主角的人。有時也擔任傳聲筒,負責讓觀眾聽到主角的價值取向和感受。   通常盟友的目標和主角相同,但有時他也有自己的目標。   ex.<王子復仇記>的盟友:赫瑞修  D、真對手/假盟友   設置這種角色,是加強對立力量、增加劇情轉折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角色常常是故 事裡最複雜、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因為他們是敵非友卻看似朋友;在最後揭開真相之前 ,他們都得扮演好盟友這個身份,而他們賣力逼真的演出反而往往成為主角最後能夠獲勝 的關鍵,這樣的諷刺意味總是讓觀眾欲罷不能。   ex.<王子復仇記>的真對手/假盟友:歐菲莉亞、羅森克蘭、蓋敦思坦。  E、真盟友/假對手   看似與主角有所衝突的對手,其實卻是真正的盟友。   這種角色並不常見,因為他所能帶出的高潮與衝擊,遠不如前者(真對手/假盟友) 。對立能帶出劇情,而這種假對立的角色難以帶來精彩的衝突與驚奇。   ex.<王子復仇記>的真盟友/假對手:無。  F、劇情副線角色   劇情副線在故事中有很明顯的作用,它能夠形成對比,讓觀眾可以比較主角和劇情副 線角色他們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的不同。劇情副線角色能夠凸顯主角的特點和他所面對的 二難處境。劇情副線角色一般不會是主角的盟友,他們只是一個拿來跟主角作比較的故事 角色。   ex.<王子復仇記>的劇情副線角色:雷爾提。   ※角色創造的實用技巧-1:如何寫出有二個主要角色的故事?   這個創造技巧較常見於愛情故事和摯友片(摯友片=動作片+愛情片+喜劇)。   愛情故事之所以適合雙主角,是因為愛情故事想表達的是「一個人若沒有伴侶,就無 法變成完整的個體;只有讓他們進入二人關係,他們才能成為獨一無二且完整真實的個體 。」   接下來,既然確定採用雙主角,那麼雙主角就意味著雙主線同時併行。因此在故事開 頭時就要詳細刻畫二位主角各自的需求,另外務必要讓其中一個角色比另一個更接近核心 、掌握更多的主導權。通常會選男性,因為我們的文化都是認為該由男性追求女性,當然 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   要注意的是,雖然是雙主角,但是當你做出選擇後,被你選擇的主角理所當然要成為 更強而有力的角色。這時候,另一個主角在角色網路中,會是被視為[對手],而非[第二 主角]。   當你敲定這二個角色後,你可以開始在你的角色網路中加入更多其他角色。例如反對 你們結合的家長、前伴侶等等。   講完了愛情故事,接著要談談摯友片。   「吉珥迦美什」、「唐吉軻德」等都是經典的摯友作品。在這種摯友風格的故事中, 主角能被一分為二,呈現二種不同的人生取向、二種不同的才華。而當他們「結合」在一 起成為一個故事時,觀眾可以看到他們的差異,也可以看到他們如何互補,發揮一加一大 於二的效果。   跟愛情故事一樣,其中一個主角要比另一個更接近故事核心;通常這個主角會是負責 能思考、規劃或有謀略的人,這也是因為他必須要肩負起引導故事發展的任務。另一個主 角(摯友)則是他的化身,他們在重要方面相似,但仍會有差異。   從故事結構上來看,摯友他不是第二主角,他的定位是主角的首要對手,同時也是主 角的第一盟友。不過雖然是對手,但其實這二人之間的對立關係幾乎不會是嚴重的或悲劇 性的,通常只是出發點帶著好意的爭執。   通常這樣的摯友片走的都是神話式的風格,他們會一同踏上旅程,途中會遭遇一些次 要對手;這些次要對手對二人來說通常是陌生人,而且很快會被一一解決。在這裡有個不 錯的建議:讓這些次要對手分別代表著某種社會負面面向;這樣能迅速定義這些次要對手 ,並且讓他們有所區隔,而非形象平面刻板的龍套角色;透過這麼做能界定與兩個主角有 關的不同社會面向,能使摯友故事增加廣度與深度。   摯友故事最重要的基礎之一,與朋友間的重大衝突有關。二人的關係中有一個反覆出 現的問題,這使得二個主角之間對立不斷,摯友(主要對手)也就不像旅程故事中那些龍 套反派(次要對手)那樣,出場得快去得也快。   ※創造角色的實用技巧-2:多重主角的故事如何維持敘事動力?   雖然故事大多都是單一主角,但也有些非典型的故事是多重主角的。多重主角的故事 難點在於必須講述多個角色同時發生各自的事件(同步進行的模式),而非追蹤單一角色 的發展(單一線性模式),這常使得故事不成故事,換句話說就是「故事缺乏前進的敘事 動力」。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你想聚焦描述的角色越多,故事發展中斷講不下去的風險 就越大。   因此,如果你想寫出成功的多重主角的故事,在前面第三章提到的七大步驟,你就必 須套用到你故事裡的每個主要主角色身上。如果不這麼做,觀眾就難以察覺他的心路歷程 及他的成長改變。   如果你想降低故事中斷的風險,以下技巧可以供參考: ‧讓某個角色比其他角色更接近故事核心。 ‧讓所有角色擁有同樣的欲望敘事線。 ‧讓主角A成為主角B故事發展中的對手。 ‧讓這些主角成為某個話題或主題中的例子,藉此將他們串在一起、彼此連結。 ‧在主角A的敘事線留下懸念,因而快速轉進主角B的敘事線。 ‧把這些主角都導引至同一地點。 ‧縮短時間;例如讓故事發生在一天或一個晚上之內。 ‧讓同一個時間(日期)或集體事件在故事進程中至少出現三次,作為故事有在前進及改 變的一個象徵。 ‧讓角色們巧遇彼此。   ※創造角色的實用技巧-3:請俐落地刪去沒有存在必要的角色   創造任何角色時問問自己,這個角色在整個故事中具有重要作用嗎?如果沒有,就可 以考慮將他刪除。因為這種角色有限、貧乏的存在價值,不足以成為他能在故事裡佔用時 間的理由。 二、從原型建構角色網路   除了依照故事中的功能來建構角色網路外,也可以使用「原型」來建構角色網路。何 謂原型?原型就是一個人的基本心理,是他在社會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也是他與其他人互 動的基本方法。基本上原型跨越了文化種族的限制,它是人類的根本,因此具有共通的說 服力。   要小心的是,原型跟刻板印象其實只有一線之隔,若是人物細節沒有駕馭好,反而會 適得其反;建構角色網路時使用原型可以,但同時應該要為你的角色賦予個人特色,使他 們即使套用原型仍舊是獨一無二。   常見的原型:國王/父親、皇后/母親、智慧老人/智慧老婦/導師/老師、武士、 魔法師/巫師、騙術師、藝術家/小丑、愛人、叛逆者。(編按:書中針對上述原型有比 較詳細的介紹,但容我不再贅述) 三、在網路中創造具個人特色的角色   如果你做到了前面提到的透過「功能」或「原型」來建構角色網路後,下一步就是將 這些角色的功能和原型轉化成真實的個體;前面若只是為你的角色設計骨架(在故事裡的 定位),那麼現在就是為你的角色加上血肉,讓他們與芸芸眾生有所不同。   再次提醒,請不要忘了本章一開頭所說的重點:切勿分別塑造這些獨特的個體,更不 要讓他們毫無理由地、巧合地聚集在同一個故事裡。角色網路、角色網路、角色網路,因 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如果你透過「功能」或「原型」定位好你的角色後,卻又習慣性地 選擇走回老路,無視角色網路而個別塑造角色,那前面下的功夫就沒有意義可言了,你的 故事有很大機率又會寫不下去或變得平凡無奇。   嘮叨結束,現在回到正題。在講求重視角色網路的角色創造方法之中,我們藉由同時 檢視所有存在於網路之中的角色,將他們進行相互比較,來慢慢塑造出我們要的主角、對 手及其他次要角色;這時候最主要要使用的方法是主題與對立關係。   主題是之後第五章【道德議題】裡會講到的東西,在這裡先簡單說明關於它的幾個概 念。所謂主題就是「透過角色在劇情中採取的行動,傳達出你對於正確的待人處世之道的 看法。」;它是你的道德願景,是你對如何活得好或活得壞的看法,它在你寫的每個故事 中都是獨特的。   這就好像拍照一樣,一幅好作品不只是善盡利用所有的攝影器材及攝影技巧,最終是 攝影師在透過作品向觀眾傳達某種東西(理念、理想等)。誠然,寫故事未必需要考慮主 題(現在一堆商業向網路小說、輕小說都是如此),但如果你追求的是寫出一個好故事, 那就不能不思考你想要透過這個故事向觀眾傳達什麼樣的意念(主題),並且你應該在創 造角色這個階段就要把主題給考慮進去。   那麼該如何創造出獨特的角色呢?請回到故事前提,從其核心中找出道德層面的難題 ,然後開始針對主角賦予個人特色。接下來,再試著在整個故事裡慢慢發展出這個道德難 題的各種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可以透過「對立關係」來促其發生;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 創造出一堆對手(及盟友),讓他們來迫使主角處理核心道德難題。   具體步驟說明如下,一共有4點:   1.寫下什麼是故事的道德難題;如果有練習過之前講解的故事前提技巧,應該就會知 道怎麼做。   2.透過以下幾點,將主角與所有其他角色加以比較:弱點、需求(心理與道德層面) 、欲望、價值取向、權勢/地位/能力、如何面對故事的核心道德難題。   3.應該從最重要的關係先比較起,也就是從主角和主要對手的關係開始。從很多方面 來看,主要對手都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他是定義主角的最有效方法,同時也讓你找到創造 出色角色網路的秘密為何。   4.將主角與主要對手做完比較後,也把他和其他對手進行比較,然後再與盟友比較。 最後,將對手與盟友相互比較。(要記住,每個對手都應該展現不同的面向,好讓觀眾能 透過每次不同的比較,漸漸看清楚主角的核心道德難題是什麼)   在書中有舉幾個經典作品的例子,例如<窈窕淑男>、<孤星淚>、<浮華世界>及<湯姆 瓊斯>。因為篇幅不小,小弟我就不多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本書或直接找這些作品來 看。 【創造你的主角】 一、創造主角第一步:滿足出色主角的要求 1. 讓你的主角始終保持吸引力:   時刻讓你的主角吸引觀眾的眼球;一旦主角變得沈悶,故事就等同終結了。有個不錯 的方法就是「讓你的角色神秘且難以理解,讓觀眾感覺他有所隱瞞。」,這可以讓原本處 於被動立場的觀眾因為被角色身上的謎團吸引,而開始嘗試主動參與故事。 2. 讓觀眾認同你的角色(但要適可而止):   「因為認同,而後產生情感連結」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作者若想要讓人產生認同, 就不該膚淺地覺得只要賦予某種具體的特徵就能讓人產生認同感。例如,不是隨便設定一 些原住民要素(服裝、音樂或習俗等)出現在作品中,就能讓原住民朋友產生認同感。   觀眾之所以會認同一個角色,主要有二個因素:「他的欲望及他的道德難題,簡單來 說,就是角色他的欲望與需求」。換句話說,在故事結構七大關鍵步驟中的前二個步驟, 關係著觀眾是否會產生對角色的認同感。   要注意的是,不應讓觀眾過度認同角色,否則觀眾們就無法退後一步看見主角的轉變 與成長。如果觀眾過度認同一個角色,以致於抗拒他在故事中的改變或成長,那麼這個角 色的塑造其實是失敗的。第八章會探討如何在故事中的適當時間點讓觀眾與主角保持距離 。 3. 引發觀眾對主角的同理心,而不是喜愛或同情:   角色未必要討人喜歡,有些角色即使不討喜,觀眾仍舊被他深深吸引;關鍵在於讓觀 眾對角色產生同理心。   能對某角色產生同理心,那就表示能夠理解那個角色。那麼訣竅就在於「讓觀眾能夠 看見角色的動機」;只要讓觀眾看見為什麼這個角色選擇這麼做,他們就會瞭解在這個行 動背後的原因,如此便能產生對該角色的同理心。在這裡要記得,理解(同理心)並不等 於認同(同情心),我們並不需要觀眾認可、支持角色這麼做,只要能理解他為何這麼做 便足矣。 4. 賦予主角一個心理層面與一個道德層面的需求:   那些有名的主角通常在故事中都會具備這二者;心理層面的需求會影響著主角,而道 德層面的需求則讓他必須學習與別人之間正確的相處之道。同時賦予這二者,可以增加角 色在故事中的影響力,進而增加故事的情感力度。 二、創造主角第二步:角色轉變 三、在故事中創造角色轉變 四、角色創造技巧:雙重逆轉 五、創造主角第三步:欲望 六、創造主角第四步:創造對手 -- 聲明 本文內容不完全是書中內容,僅為部分重點節錄,且多為本人閱讀後的心得與理解 故不保證內容完全正確或符合作者意旨,對故事寫作有興趣者建議仍去買書回去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87.1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heatre/M.1493505086.A.9EE.html

05/11 16:49, , 1F
好文,推推
05/11 16:49, 1F
※ 編輯: edahung33 (1.170.175.230), 06/19/2017 14:01:58 ※ 編輯: edahung33 (1.170.175.230), 06/19/2017 14:26:55
文章代碼(AID): #1P1HG-dk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