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陶為何推崇巴里島舞蹈?

看板Theatre作者 (所以...多留一些寬慰的笑)時間21年前 (2003/06/13 00:52),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奉版主大人聖旨 小女上學期拙見載此 開放先賢攻擊之 書寫和轉貼這篇文章時的生理心理狀況都不太好 請大家多見諒 亞陶在他的Theatre and its double中<On the Balinese Theatre>,提到了他觀賞完 巴里劇團演出後的感言。從這篇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亞陶非常推崇這種非文本、 去語言,以歌舞啞劇型式出現的演出。在他的觀念裡,西方傳統的語言劇場早已僵死, 而巴里島舞蹈卻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純戲劇」(pure theatre)。 我們或許先從語言的角度切入。他寫道," One senses in the Balinese theatre a state prior to language and which can choose its own: music, gestures, movements,words."亞陶尋找的不是一種藉由慣用語言 (or先驗語言)演出某種情節的劇場,而是試著尋找原始狀態,甚至是原始之前、超越 任何語言或符號表意的劇場,這就是他所謂 "a state prior to language"了。他認為這種超越人類語言描述的形式所再現出的 精神狀態才是最純粹的戲劇。而巴里島舞蹈,據他描述,「嚴格地體現了純戲劇的概念 ......。巴里人對各種生活情景有特定的動作和極為豐富的模擬手法,從而使戲劇程式 恢復其崇高價值。」 亞陶認為,巴里演員本身就是一個象形文字,表意地填滿了整個舞台空間,程式化的動 作(如機械性地轉動眼珠、噘嘴、肌肉恰如其分抽慉)令人不覺生厭,是因這些符碼都經過 「精神的粉飾和深刻細緻的研究」,配合具有象徵性的服裝,節奏的感染力、形體動作的 音樂性、聲音融合,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這種種舞台元素的「諧和平行」,而造成一種「 豐富新奇、妙趣橫生的感覺」。 那亞陶感覺到的到底是什麼?其實沒有人能精準解釋,我們只能說,相較於西方傳統語? 劇場慣以"文本、語言"與觀眾溝通、交流,亞陶用的就是一種「身體式的傳達」,如同 巴里島舞蹈意像化的肢體和場面調度,可以不需語言,活生生從感官直逼觀眾精神狀態 ,使跌近、「沉入一種為詩意所特有、難以表述的茫然和焦慮之中。」透過此徑,觀眾更 能接收到一種思想、智性上(or形而上)的滿盈。因此,很多人以為亞陶說的就是「儀式」 這種東西,所以出現了一大堆以儀式而出發的創作大師,標榜這就是亞陶理論的具體實現 。至今仍未有定論。 總而言之,巴里島的舞蹈,就是亞陶殘酷劇場理論思想的觸發點之一吧。而且是頗大的 一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29.55

推 61.70.206.23 06/13, , 1F
對了theatre and its double有繁體中文版
推 61.70.206.23 06/13, 1F

推 61.70.206.23 06/13, , 2F
聯經出的。從法文翻譯,私以為比那本可怕
推 61.70.206.23 06/13, 2F

推 61.70.206.23 06/13, , 3F
的英譯本好讀多了:P
推 61.70.206.23 06/13, 3F

推 140.112.185.49 07/04, , 4F
基本上 我覺得那是亞陶對bali舞蹈的誤解
推 140.112.185.49 07/04, 4F
文章代碼(AID): #-wA_ZGi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