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3年拚國片排片率20%? 看看南韓慘痛教訓已刪文

看板Theater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4年前 (2020/05/28 12: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振興國片2】3年拚國片排片率20%? 看看南韓慘痛教訓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7/4590868 台灣電影市占率近年僅6%、7%,遠遠落後2008至2013年間的近20%,文化部前部長鄭麗君 在辭職前,表示已協商國片排片率3年內達20%。然而排片率不等於市占率,電影人以南韓 為例,表示以強制映演等方式保護國片,恐收反效果,建議從改善國片體質與加強觀眾多 元品味做起,才是根本之道。 南韓放韓片比曾高達40% 反讓市占率狂跌 資深電影人黃孝儀長年經營電影發行、行銷、映演、評論,他表示,南韓從1960年代軍政 府時期,曾在電影法實施銀幕配額制,規定戲院每年最少放映國片60至90天,並以國產片 量換取引進外片配額。但這種做法隨著審查制限制了題材,也因保護機制降低競爭力,結 果韓片不但沒興盛,平均每名民眾觀影量反而從1960年代之前平均一年3部,攔腰降到1.5 部。 南韓政府之後數度修法,戲院播放韓片的規定比率最高曾達40%,也就是一年146天。黃孝 儀說,但這些強制作法,反而更造成南韓電影市占率從90年代初期的30%掉到10%。 電影人:回歸市場機制才能去蕪存菁 「回歸市場機制,才會去蕪存菁。」黃孝儀說,1997年,金大中政府承諾韓片市占率超過 40%,就逐步放寬配額限制;2006年起,韓片在外片競爭下,終於質量大爆發,銀幕配額 逐步降至73天,乃至今日的36天。在韓片觀影人口暴增下,戲院主動映演韓片日數早超越 36天,規定有如名存實亡。 各國對抗好萊塢衝擊 各有不同做法 黃孝儀指出,目前日本、印度和泰國等亞洲電影強國都無保護國片政策,歐洲僅法國曾有 保障國片映演日數法案,如今也逐步解禁。面對好萊塢電影衝擊,法國對策是課徵較高娛 樂稅,並用於國片拍攝補助與經典修復;樂到家國際娛樂總監莊啟祥則指出,日本基於 反壟斷法,規定同部片播映量在同個時間點不能超過40%,是比較中性的做法。 強制規定既然難振興國片,國片該怎麼救?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總監王師表示,台灣電影 當務之急,是建立和市場、觀眾的連結。製作電影成本越來越高,當歐美日商業大片題材 多從既有文本開發,台灣導演相對喜歡做原創,風險較高。 「返校」用內容驅動市場 可做為國片範例 他舉例,去年以2億6千萬元創下國片票房冠軍的「返校」,就是從知名IP、當紅電玩改編 。如此至少有遊戲玩家、驚悚題材愛好者、年輕族群、關切白色恐怖人士等客層支撐,製 作團隊也很強大,發行商、戲院自然埋單,典型「用內容驅動市場」。 國片輔導金制度改革也迫在眉睫。王師表示,輔導金是國片第一桶金,決不能廢,但做法 應改變。比如應將商業片、藝術片分流,各設篩選機制,有前景的商業片,就鼓勵投資也 提高補助金;得獎率高的作者型電影,也提高補助。但應避免雨露均霑,以免各方不論好 壞,都只拿到一點點。 日本規定放映量 或可成台灣參考 莊啟祥則表示,有時戲院不是不願放國片,只是當對手很強,自然少放。他建議不妨仿效 日本,規定同部片同一時間放映數量,如此就能間接保障其他片,也保護文化多元。 培養觀眾多元品味 讓不同類型電影生存 「與其強制戲院演國片,不如從培養台灣觀眾的多元品味做起。」黃孝儀表示,觀眾若不 看好萊塢以外電影,其實跟市場品味培養息息相關,政府不妨學習南韓,在學校內就重視 影像教育與影展推廣,培養觀眾品味不要單一化。 對國片排片率真正受害者—非主流片,也應有更細緻做法。黃孝儀說,商業片的排片率都 沒問題,但藝術片、紀錄片,確實會遭障礙。像目前台北藝術型電影院只有真善美、光點 、誠品3家,若文化部真想保障非主流片,應再擴增專屬戲院。 黃孝儀舉例,他2017年發行吳慷仁主演的「白蟻」,在光點華山上映時,雖然滿座率不錯 ,但因其他片不斷進來,只能下片。他建議,如果非主流片能上滿20個廳,映演日數達28 天,就能發揮足夠能量。 又如他2004年發行紀錄片「無米樂」,只上3家戲院,但票房都很好,靠著口碑細火慢燉 連演半年,最後創造千萬票房,成為國片年度第二。倘若當時「無米樂」是像文化部保障 排片率那樣上遍所有戲院,一定撐不起來,很快下片。 「排很多場次的對應策略是什麼?怎麼培養國片觀影族群?怎麼提升國片品質?是否須有 效補助國片行銷預算?」黃孝儀說,文化部若沒有上述搭配措施,只是排很多場次,對國 片一點幫助也沒有。 國片仰賴口碑 文化部才想修放映要點 文化部影視局表示,依產業調查發現,國片仍仰賴口碑效益,上映廳數及排片率提升都很 關鍵,才想要研議修正「國產電影片國內映演獎勵要點」,擴大國片院線。 在提升國片品質方面,影視局說,考量產製質量、通路與資金是內容產業發展關鍵,已從 2016年起推動「獎補助—投融資」雙軌制,並以「越在地越國際」的理念,提高影視音作 品原生內容創作力及國際競爭力。輔導金也已逐步轉型,鼓勵新導演、新類型、國際性影 片製作,扮演民間第一桶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heater/M.1590641889.A.FDF.html
文章代碼(AID): #1UpqJX_V (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