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屹立*探訪美斯樂

看板Thailand作者時間7年前 (2017/06/07 22:10), 7年前編輯推噓21(2103)
留言24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部落格圖文版 http://www.goforwonder.com/maesalong/ 說到美斯樂,說到泰北孤軍,大家的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 大概想來想去也不脫傳聞中的那幾種樣子吧 尤娜也是,第一次上美斯樂的時候還從台灣扛了好幾公斤的童書上來捐給興華中學 然而當天在新生旅館跟賀大哥喝酒聊天的時候他就說了: 「大家都以為我們這裡還很落後,沒水沒電的都是難民,那是以前,現在早就不是了」 確實如此,實際到訪後,發現這個"難民村"跟我們經常接觸的傳媒印象很不一樣 有興趣了解泰北孤軍歷史的朋友可以自行參考維基百科 在這裡與其跟大家上千篇一律的歷史課,尤娜更想分享一下我所感受到的美斯樂是個怎麼 樣的地方 首先,這是一個寧靜而樸質的山中聚落 美斯樂是一座據峰而立的村莊,環繞四周都是青蔥翠鬱的山頭 除去每年3月~5月泰北農民燒農作梗的空汙期,其他時候終年空氣清新,氣溫舒適 第一次到美斯樂的時候,發現飯店房間沒冷氣只配了台風扇,本來還很擔心的 但誠如新生旅館賀大哥所言:「妳晚上不要再跟我要被子就不錯了」 確實如此,那時是仲夏六月,當天晚上睡覺涼到連電風扇都用不上 舒爽的山中氣候,讓人夜夜好眠,聽說有一年冬天甚至降到零下二度 很難想像這樣的氣溫竟然是出現在我們印象中很熱的國家,泰國 IMAG0877_result 又大又完整的美麗彩虹在美斯樂就像是不要錢一般 只要下過一場大雨,就可以隨處看見 這裡的基礎建設也很完善,街道乾淨,房舍整齊 看起來就跟台灣山區裡的小鎮沒兩樣 山上有7-11,有菜市場,有雜貨店,有許多為遊客開設的民宿與餐廳 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一樣也不缺,對照「異域」電影上映後港台遊客背著物資上山探訪的那 個年代,已經是完全不一樣的光景 孤軍建立起來的據點,理所當然處處充滿了軍國的符號 農業合作社、合作社售藥處,興華中學操場的講台不是講台,而是「司令台」 當然,校門口旁邊小販聚集的地方也叫做「福利社」 所有台灣人熟悉而在其他華人地區不見得有的事物,在一千多公里外的這個偏遠山城裡, 用一模一樣的模版如法炮製著 過去升的可還是中華民國旗,泰皇的照片被拿來跟孫中山的遺像等高並掛著 這種對泰國人而言無法想像、甚至可以說是大不敬的景像,在一個被異族軍隊佔據的山頭 裡,沒有什麼不可能 但或許是懷柔政策奏效、或許是形勢比人強,在泰國政府的恩威並濟之下,這個宣示主權 般的舉動,近幾年已不復見 幾十年的小鎮,處處留著從前的痕跡,像這種實木搭建的老房子,在對水泥與現代化的渴 望下,正一間間消逝 小屋旅舍沒撐住,連大名鼎鼎的新生旅館也即將揮別從前,全面改裝 等到村子裡一間木造老房子都看不到的那天,是否也能意味他們的歷史傷口跟著痊癒了呢 ? 但歷史仍在繼續傳承 美斯樂興華中學的教學大樓以當年孤軍將領、亦是學校創辦人的段希文將軍之名題之 被蔣中正遺棄的93師第5軍在段將軍的帶領下,用同袍的鮮血跟生命換得在泰國生根的機 會 即便段將軍已逝,但他的子嗣無論有成就與否,在美斯樂仍像望族一般受到當地人的敬重 村裡常常都有村民廣播 有一次段將軍的長子家遭了小偷,廣播裡說著:「段將軍的大公子...」 用了「公子」這兩個字,可見其身分地位不同一般 上山之前透過傳媒的報導內容,以為全美斯樂只這麼一間興華中學,山裡的孩童汲汲向學 ,卻因為教育資源不足而不能如願透過知識翻轉階級等等... 但事實上,雖然會破壞大家浪漫的幻想,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 首先,美斯樂的學校比想像中多很多 這是第一次上美斯樂,跟新生的其他背包客一起開車去其他寨子裡逛的時候看到的小學 學校裡甚至還有電腦教室(但我懷疑根本沒有老師可以上電腦課) 這是華興小學的辦公室 華興小學是繼興華中學創辦後,繼而成立的小學教育 但不難發現辦公室裡貼滿了佛像跟佛經,因為現在華興小學是由新加坡跟加拿大的佛教團 體資助 除了佛教,基督教也在山上設立了美斯樂浸信學校 學生以同樣信仰基督教的少數民族孩童居多 但以上那些全是私立學校 美斯樂唯一一間由泰國政府設立的正規學校只有這間泰文小學 也是上山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在這個人口不過數千人的山區村落,也有明星學校這回事 山上大大小小的學校眾多,孩子要唸書不怕沒地方,怕的是唸不到好的 有些由宗教團體或特定法人出資的學校,常提供孩童免學費優惠 但「一分錢一分貨」的概念在這裡同樣成立 家裡沒錢的小孩(通常是少數民族)會將就著唸,可是他們並不覺得這是好學校,上課也 不用心 唯一一間不但收錢還讓家長趨之若鶩的明星學校,不是公立的泰文小學 正是那間由段將軍創立,而且也是名聲最響亮的「興華中學」 興華最早創辦,培養出不少傑出校友,也因其正統地位,讓外界的資原多聚集於此 同一個小朋友,在免學費的學校上課會鬧得老師不得安寧,但在興華被罰連吭都不敢吭一 聲 而同一個老師在免學費的學校教書沒人會當他一回事,但換到興華教書,連不是他學生的 家長在路上看了他都會畢恭畢敬說聲:「老師好」 在美斯樂人的心裡,只有興華才算得上學校,興華的老師才稱得上老師 但是像這樣的明星學校,老師一個月的薪資才一萬銖左右,而這已經是最高的行情了 所以可想而知,那些免學費的學校薪水更低,大多落在4500~7000銖之間 良禽擇木而居 供不起好薪水的學校,自然沒有好老師 其實山上的學校很多,硬體設備也算充足,但最大的問題是師資貧瘠 不過這裡孩子倒也不像傳聞中那麼求知若渴 孤軍後裔的小孩整體來講經濟能力還是比較好的,唸得起書 這裡所謂的「唸得起」,指的是有錢之外,還得有閒 少數民族的孩子光是打工貼補家用就沒時間了,哪還有閒功夫唸書 現在上學的目的也慢慢在改變,不是全面性的吸收知識,以期進一步受高等教育 而是著重在中文的學習與應用,方便以後去曼谷或普吉島當導遊 在這種功利主義的前提下,中文學校變成像是職業訓練所或補習班一般的存在了 就如同學校那樣,越深入了解這個村莊,就會發現它其實並不如表面上那麼寧靜單純 以人口組成來講,最為大家所知的就是雲南裔的孤軍後代 他們仍維持著各式中國習俗,端午節也還是吃粽子的(不過味道...^^") 原先他們剛到美斯樂的時候,這裡荒蕪一片,但隨著村落慢慢成型 許多緬甸邊界的少數民族也因為當時緬甸政局動盪的關係,跟著移居至此 泰北的少數民族很多,傣族、傜族、長頸族...不計其數 但在美斯樂最大宗的就是阿卡族 美斯樂有一間阿卡咖啡,杯子上印的就是穿著傳統服飾的阿卡婦女 (其實稱呼他們為少數民族不太恰當,因為阿卡族數量很多,分布也橫跨多國境內) 雲南孤軍集中居住的地方,是美斯樂的中心地帶,也是設施最完善的區域 經濟能力較弱的少數民族負荷不起這區的地價 多在周邊相對原始的地方紮寨,房舍也以竹屋居多 在廣袤的山區間,處處可見大小不一的村落散佈其間 少數民族的人際圈與居住地一樣,基本上跟雲南人是涇渭分明的 偶有交集的時候,通常是少數民族為雲南人所雇用,在他們的餐廳或茶園工作 不同的族群,自然延伸出不同的宗教信仰 在泰國並且還是華人的居住地,想當然必定少不了佛寺 阿卡族的情況跟台灣的原住民有點像 原先都有自己的神靈信仰,後來受傳教士影響,許多人改信基督教 少數民族的寨子裡常可見到這種小小的教會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回教在美斯樂也不缺席,每天都可以聽到禮拜唱誦的廣播聲 這是村子裡唯一的一間清真寺,清真餐廳也有兩三間,味道都不錯 不說民族與宗教間的差異,單就「華人/雲南人」來講,在美斯樂也不是一個同質的群體 這裡的華人分為孤軍後裔跟後來從緬甸移民或偷渡過來的雲南裔華人 表面上看不出太大差別,口音也一樣,但移民從事的通常是小販、務農等低階工作 餐廳與民宿老闆則還是以孤軍後裔居多 然而有趣的是,在以前那個罌粟花相關產業還不違法,有錢大家賺的年代 路邊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一個農民,當時可能都是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大老闆 只不過吃過一輪免錢飯之後,出來就變乖了 對比現在種田的收入,再談起當年勇,不免顯得惆悵 但能安安穩穩地與老婆小孩過上日子,確實是再多錢都換不到的 美斯樂跟中華民國的淵源不言可喻 處處都看得到中華民國的痕跡 非但中文學校每年可向台灣教育部申請特別編譯的泰北版中文課本 僑委會還會定期派退休教職員到興華中學為當地老師舉辦研習課程 (只不過課程內容都是以台灣的情境進行編排,我覺得對他們的實質助益有限...) 既是國民黨孤軍的後裔,政治立場不言自明 以前談論美斯樂,總說是亞細亞的孤兒,無依無靠沒有祖國 現在他們在泰國落地生根了,拿著泰國的身分證,不再是國際孤兒 但說起「祖國認同」,恐怕要變得比過去更加混亂 從前台灣跟泰國國民所得差異大的時候,很多人基於情感認同與經濟環境的因素 都渴望能到台灣工作,拿到台灣的身分,回歸「祖國」 有些人實現了夢想,但更多的人是在冰冷的工廠作業環境與台灣人另眼對待的態度中明白 了 原來這裡從來不是安身之處,這裡沒有他們的同胞,更遑論祖國 曾經跟一個去台灣工作過的美斯樂當地人聊天 他打趣地說,「我們是外勞嘛,對不對?」 當下我有點尷尬,僵笑著不知道怎麼回答,「外勞」這兩個字隱含太多意思 但他其實沒有惡意的,他是一個EQ高、談話有內容,在大城市打混過的人 也正因為他太了解「外勞」這個詞裡裡外外的所有意涵,才令我不免心虛 隨著技術演進,泰國也可以看得到台灣的電視節目 但更鋪天蓋地佔滿他們電視頻道的,是中國的中央電視台與省級電視台 台灣近幾年的政治動態他們都看在眼裡,我們正在前進的方向與他們曾經憧憬的 已是漸行漸遠 加以中國近幾年經濟崛起,透過CCTV看到的盡是一個富裕、偉大、進步的新中國 儘管統治這塊土地的依然是當年不共戴天的共產黨 但畢竟那裡是他們血液的源頭,孕育出他們的那只搖籃---雲南,就在北方 反共抗俄的年代在這裡,也早就抵不住各種思鄉情愁,已正式走入歷史 最年輕的這一代,較之前幾代又更複雜了些 因為他們生在泰國、長在泰國,唸泰文學校,聽泰國的流行歌,看泰國的電視節目 學中文是為了更好的就業機會,也是為了滿足父母對身為「中國人」的責任感 但對小朋友本身來說,「龍的傳人」的模樣,其實很模糊 所以情況就會變得有點荒謬 明明是遇到幹事腦海第一時間浮現的是泰文髒話、土生土長的泰國小朋友啊 在學校裡做了錯事,竟然是被罰站在走廊上唱中華民國頌 這些人在泰國被認為是中國人,去了中國或台灣又被當成泰國人 亞細亞的孤兒已經在泰國安身立命,但心裡的歸屬不知何時才能塵埃落定 剛到美斯樂的時候,我喜歡站在新生餐廳的看台上 倒杯茶在手,眺望遠方的山,看著來來往往的村民 覺得這個單純而寧靜小村莊真好,再舒服也沒有了 但每當我多了解這個地方一些,當時那輕鬆舒適的感覺就會更少一點 然而不變的是,想向大家推薦這個地方的心情,在了解它之後,越來越深刻了 這個看似簡單純樸,其實有各種政治、國籍、民族、宗教角力在此衝撞的小村莊 非常值得造訪,而且是一眼看不完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2.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hailand/M.1496844613.A.4ED.html

06/07 22:12, , 1F
扛書!推推推
06/07 22:12, 1F

06/07 22:27, , 2F
推超細心觀察 沒想到回來的人還是被我們當外勞…
06/07 22:27, 2F

06/07 23:04, , 3F
推好文,看了好想再回去長住,跟賀大哥他們閒話家常
06/07 23:04, 3F

06/08 00:25, , 4F
有看有推
06/08 00:25, 4F

06/08 00:38, , 5F
推...
06/08 00:38, 5F

06/08 05:18, , 6F
寫得真好,推
06/08 05:18, 6F

06/08 10:10, , 7F
挖屋 0..0 寫得好清楚
06/08 10:10, 7F

06/08 14:39, , 8F
推深度旅遊文
06/08 14:39, 8F

06/08 15:49, , 9F
06/08 15:49, 9F

06/08 16:06, , 10F
好文推
06/08 16:06, 10F

06/08 16:32, , 11F
好文推
06/08 16:32, 11F

06/08 17:52, , 12F
好文喔 推
06/08 17:52, 12F

06/08 19:00, , 13F
新生要改裝了? 住過100銖的房子 當時寒流來6度 XD
06/08 19:00, 13F

06/08 19:44, , 14F
新生改好了吧,連agoda 都可以訂到它的房了。話說賀
06/08 19:44, 14F
一部份一部份慢慢改,裡面的小木屋跟餐廳已經完工,最後才改門面

06/08 19:44, , 15F
老大一直說不歸他管了,那現在換誰了?xDDD旁邊小家
06/08 19:44, 15F
賀家的旅館當然也還是賀家人來管囉

06/08 19:44, , 16F
房間也不錯。十多年前都往那邊跑,後來才警醒:收我
06/08 19:44, 16F

06/08 19:44, , 17F
捐款的都比我有錢,現在都換地方了。^^
06/08 19:44, 17F
山上有錢人的財力比想像中雄厚啊...

06/08 22:15, , 18F
06/08 22:15, 18F

06/09 12:25, , 19F
推! 看了覺得好心酸...
06/09 12:25, 19F
※ 編輯: MinamiUna (125.230.2.179), 06/09/2017 14:03:44

06/09 16:49, , 20F
06/09 16:49, 20F

06/09 19:09, , 21F
好文!!
06/09 19:09, 21F

06/10 13:01, , 22F
推~ 時代已變,非孤軍也非難民,已成多元民族一支
06/10 13:01, 22F

06/10 13:11, , 23F
台灣人對外省人不好不是一天了
06/10 13:11, 23F

06/11 12:40, , 24F
米干 豌豆粉 好吃!乳扇也很特別!
06/11 12:40, 24F
文章代碼(AID): #1PE0b5Jj (Thai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