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 已刪文

看板Test作者 (形狀)時間4年前 (2019/08/16 08: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17/6656 (看更多)
*這一系列的文章,大多是下班時反思,一些在嬰兒室裡頭發生的事,我自己也還沒有生 孩子,所以能提供的經驗不多,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希望提供給需要的父母們。 ——————————— 在嬰兒室裡頭,除了小辣椒、班長以外,偶爾也會出現其他可愛的名字。 某天餵奶時間,我一邊檢查護理記錄,一邊看著眼前的寶寶,狐疑地問同事。 我:『蛤罵(蛤蜊)剛剛真的有吃了嗎?』 同事A:『有!』 我:『她看起來好像還是很餓,要補點心嗎?』 同事B:『我補過了!』 ——————————— 蛤罵,是她爸爸幫她取的綽號。 原因是她看起來總是很餓,不管有沒有喝過了,蛤罵的舌頭常常會吐出來尋乳,看起來很 像蛤蜊在吐沙。 蛤罵屬於騙吃騙喝的那一類寶寶,每個路過她的人,都會忍不住想要補她吃點心。 後來的好幾餐,只要餵完蛤罵,我就會捧著她正在吐沙的臉告訴她 『妳剛剛已經喝完囉,妳剛剛已經喝完囉,妳剛剛...』 企圖用催眠的方式,讓她相信她剛剛已經有喝過了,大概講個二十次,蛤罵才會收回舌頭 。 名詞解釋 補點心-餐與餐中間,如果任何方式都無法安撫寶寶,且寶寶口慾強到無法用安撫奶嘴安 撫,且足月兒、且奶量已經調到上限、且不能補太多、且要在記錄上呈現補了多少。 為什麼補奶要有這麼多嚴格的限制呢?寶寶如果想吃就應該照需求給予不是嗎? 這是我一開始進嬰兒室覺得最難適應的地方,每個人本來就有肚子比較餓,跟肚子比較不 餓的時候,食量也有不同,消化速度也不一樣,怎麼可以像機器人一樣對待呢? 從剛開始對寶寶肚子餓不忍心所以補點心,到後來漸漸發現,原先我認為的補奶,在嬰兒 室的環境下,並不是對待寶寶最好的方式。 有可能,所補的點心,僅是為了填補我心裡的不安。 —————————————— 不論是在遠古的部落,早期的農村,或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都是由媽媽直接背在身上 ,需要時直接供應營養,有點像...行動電源。 這時候依寶寶需求給予,是照顧者與寶寶之間很親密的默契,兩個人可以從這個默契中找 到餵奶的時機、寶寶的需求不太會被誤解,也不需要有定時定量的限制。 這樣的餵奶模式,讓照顧者必須把大部分心力投注在寶寶身上,這也是寶寶為了存活下來 ,所形成的最美好的設計。(如果寶寶一出生,就能一次吸到,足以利用8小時的熱量, 那他就不需要依附母親,同時也失去時時刻刻被關注、被保護的理由了) 之後隨著醫療與科技的進步,出現了許多方式,例如:奶瓶、嬰兒室、月子中心、托嬰中 心等集體照顧的模式,好讓更多的寶寶順利活下來,也讓照顧者可以分出心力輪流照顧。 餵食從一個人,慢慢變成兩個人、一群人、到一個醫療團隊的責任,在這樣多人共同照顧 寶寶的情況下,正確的判斷、依照寶寶的需要給予變得相當困難。 ———————————————— 因為,有種餓,叫『...』覺得妳很餓。 『…』有可能是阿嬤、阿公、婆婆、公公、媽媽、爸爸、保母、隔壁鄰居... 當餵食寶寶的人數超過一個人時,寶寶的哭泣就會依照『...』的主觀經驗被處理掉,而 忽略了寶寶的真實需求,通常,最好處理的兩個方法,一是抱起來,二是餵奶。 為了避免太多的『...』一直出來亂,也確保照顧者可以好好照顧其他的家庭成員,(大 寶、二寶、媽寶),原本寶寶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慢慢地開始有一個大方向,在不傷害 寶寶腸胃的情況下,制定了公式,讓寶寶在一餐內(瓶餵)可以攝取撐過3-4小時的熱量 ,這樣精準的計算以後,也就不太能夠再補太多奶了,但寶寶口慾並不會因為熱量達標而 滿足,這時候安撫寶寶,與判斷是否需要再增加奶量,就非常考驗爸爸媽媽的技巧了。 —————————— 『多吃會怎樣?』 偶爾補個點心身體會自動代謝掉,但是如果每一餐中間都補,總量加起來超過原本需要量 太多的話,就會造成以下問題: 1.腸胃負擔、腎臟負擔增加 消化食物對寶寶來說是一件非常耗能量的事情,且寶寶腸胃裡能抓住營養的小觸手沒有那 麼多,小觸手一下子抓不住大量的營養,大量的多出很多廢物要排出去,腸胃就會容易發 炎。 2.小時候胖就是胖 過度餵食會造成寶寶脂肪細胞數量增加,長大後比較容易肥胖,也會破壞飽食中樞的敏感 度,讓寶寶越來越慢感覺到飽,或是一直處在吃不夠的感覺下。 3.胃食道逆流、拒奶 過早的拒奶(三個月之前),有可能是因為餵食不當,奶量調上去後發現寶寶有些時候吃 不完,然後勉勉強強的餵完,寶寶產生壓力,對於進食的經驗不好。 4.無法判斷是否有其他不舒服 寶寶如果有其他不舒服,餵奶後就會繼續哭呀?餵完奶如果還是哭,就可以判斷是不是其 他不舒服了吧? 有些時候寶寶只是很熱,餵奶時通常會把包巾打開,打開以後她的不舒服被『暫時』緩解 了,因為被熱到醒過來,剛好有東西在嘴巴那我就吸一下好了,然後被放回到沒被改善的 過熱環境,但是血糖剛好上升了好想睡,那我就繼續睡好了。 有些時候寶寶是斜頸,因為她睡其中一邊睡久了會很不舒服,妳剛好抱起來補點心,放回 去的時候,剛好躺到她比較習慣的那一邊,睡起來不會卡卡的,就不哭了。 諸如此類的其他不舒服還有好多好多,寶寶口中有東西,就會產生吸吮反射,吸了以後奶 流出來,就會引發吞嚥行為,連續動作之下會讓妳以為她還需要。 ———————————— 如果一天計算出來的總量是600ml,有的寶寶一天喝6餐(100ml),有的寶寶一天喝8餐 (75ml),親餵的寶寶假設一天喝12餐(50ml),總量都是一樣的。 『不要拿瓶餵的標準,去判斷親餵的奶量』 如果是親餵,就要以親餵的角度去看,有太多的新手媽媽們,覺得親餵後寶寶才過1-2小 時就餓了,是不是奶不夠? 親餵本來就應該是少量多餐的型態,一直到媽媽奶順了,或是寶寶口腔變的更厲害了,才 能夠慢慢區近瓶餵的效果。 但如果妳的一天只(能)親餵兩餐,或是寶寶都處於無效吸吮的狀態,就需要暫時在親餵 後補足奶量了。 無效吸吮: 倘若親餵時寶寶掛奶一小時,且原本脹硬的奶,在親餵完並沒有消減,在餵奶過程中寶寶 快速的吸奶,沒有慢而深的吸跟吞嚥,且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就有可能需要評估,是不 是寶寶都在無效的吸吮,沒有攝取到奶,雖然會一直睡,看起來很乖好像是喝飽了,實際 上是血糖低,或是沒有力氣起來找奶喝。 親餵在短短幾句話內太難解釋清楚,之後會另外開一篇說明親餵時有效吸吮的判別。 ———————————— 『如果暫時無法分辨吃得夠不夠,那就看出來的夠不夠』 1.看小便 出生4-5天後,一天要要有6-8包重重的小便,如果小便越來越少,就很明確的知道必須要 調整奶量,或增加親餵次數,或增加親餵效率了。 2.看體重 如果有體重計的話,寶寶除了出生後三天的體重減輕,一般出院後如果直接帶回家照顧, 寶寶一天會長20-30公克左右,滿月回診時最少最少最少要長500公克。 ——————————————— 『是解決了我的焦慮,還是解決了寶寶的需求?』 我們可以想像 如果今天妳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 她處在憂鬱症裡頭,正面臨低落時期 妳一方面希望她可以快樂起來 一方面又覺得除了陪伴好像也沒有其他辦法 想要她立即快樂起來(想要寶寶馬上不哭),是解決妳的焦慮。 接受自己的沒辦法,在旁邊陪伴,或許才是解決她的需求。 在妳暫時還不了解寶寶哭了到底怎麼做之前 請先放下焦慮的心情 當妳越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越能夠接受很多的沒辦法, 反而越能真誠回應與靠近寶寶的真實需求。 ———————————————— 參考資料 我的寶寶有吃到足夠的奶水嗎? https://mfeed.pixnet.net/blog/post/67060011 這系列都是代PO文章,因為原PO上班的關係,更新文章的速度會比較不穩定,如果要 回應心情,可以直接回在下方,如果要分享或是有小疑問,可以直接到FB分享跟發問, 會比較方便。 Ps.新生兒是指滿月以內的寶寶唷!每個階段的寶寶需求跟照顧方式不太一樣,希望幫助 新手爸媽們先順利渡過第一關。 新生兒安撫懶人包 『為什麼你需要控制寶寶不哭?』 https://reurl.cc/V9NlR 『寶寶到底在哭什麼?』 https://reurl.cc/9l7aV 『寶寶安撫-很雜唸的實戰篇』 https://reurl.cc/nKrAD 『寶寶安撫-該讓寶寶哭多久?』 https://reurl.cc/AQ9RZ 『寶寶安撫-沒耐心怎麼辦?』 https://reurl.cc/0LDjk 『寶寶安撫-不會吸的寶寶?』 https://reurl.cc/NzEQ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78.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st/M.1565915916.A.F17.html
文章代碼(AID): #1TLViCyN (Tes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317 之 6656 篇):
測試
-40
1050
16年前, 02/27
測試
21
282
16年前, 03/03
61
758
測試
23
620
16年前, 03/17
測試
76
607
15年前, 12/06
測試
23
461
15年前, 03/03
測試
15
148
15年前, 03/05
測試
13
264
15年前, 03/13
測試
8
202
15年前, 03/19
測試
1
9
14年前, 07/13
文章代碼(AID): #1TLViCyN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