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貫] Grand Slam Tennis 2 心得 (Part 1)

看板TennisGame作者 (スクルド,中野梓は俺の嫁)時間12年前 (2012/03/19 21:35),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以下是一篇流水帳式的心得,只想看重點請直接跳到最後XD 首先,雖然標題有Part 1,但我不確定未來會不會有Part 2。 扣掉近期可以玩的時間少很多外, 未來再次玩這款遊戲能不能改變我的看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其實本來計畫至少生涯模式玩完一次再來發心得文, 但我不確定還需要多久時間,也不確定究竟有沒有耐心,所以才先發表目前的心得。 之前玩試玩版時,就覺得這款遊戲EA Sports的味道頗重, 說不出原因,就是一種感覺。 遊戲裡,確實保有一些EA Sports過去作品的影子。 擊球系統分有五種擊球方式, 主要三種分別為Top Spin、Slice Shot以及Flat Shot, 剩下兩種則為Lob Shot和Drop Shot, 和Top Spin系列相同。 而比賽進行時,玩家可以藉由球另外帶的顏色來判斷是什麼性質, 紅色為Top Spin,綠色為Slice Shot,沒有顏色則為Flat Shot, (Lob Shot和Drop Shot則直接用球的路徑判斷即可) 這一點和過去MVP Baseball 2005裡面的「打擊之眼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透過顏色來告知玩家過來的球的性質。 而比賽轉播也是目前其他網球遊戲沒有提供的, 這點算是EA Sports遊戲的堅持? 這款遊戲入手以來, 我主要都是玩Career Mode,所以對遊戲的觀察主要以該模式來看, 這也是為何前面我說「未來再次玩這款遊戲能不能改變我的看法」, 有個ESPN Grand Slam Classics Mode我還沒深入遊玩,只有玩了兩場, 未來若是在其他模式讓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才有內容可以繼續寫Part 2...... 在自創球員,透過遊戲支援EA自家的GameFace, 先在可以上網的電腦中上傳照片讓系統分析,紀錄轉換後的3D Model後, 在建立球員時即可直接登入到EA Server,下載3D Model來使用, 這點使得自創球員所需時間減少許多, 特別是對那些很希望建立一個和自己有點像的虛擬選手的玩家。 (不過... 再怎樣其實不過是個3D Model而已啊XD) 當然也不一定要用自己的照片,想要使用盧彥勳或是謝淑薇的照片也行, 前提是要找到一張「正面照」的相片。(側面的照片是可有可無,但有的話會更好) 但也不要期待會有多像, 在電腦上看到的,和實際上遊戲中看到的還是有蠻明顯的差異, 特別是膚色要注意,在遊戲中明顯偏白,因此上傳的照片最好稍微調整過色調。 另外GameFace上可以選的髮型、衣服之類的,在遊戲中也無法完整支援,必須要重選。 國籍,這款遊戲有Taiwan,甚至連中華民國國旗都有,是最尊重台灣玩家的網球遊戲。 不過擊球方式只能從現實球員中做選擇, 也就是說,你若使用Sampras的擊球方式, 反拍也就一定是單手反拍,無法另外選擇雙手反拍。 生涯模式每一年被四大滿貫賽分成四段, 每年系統也會給這一年的目標。 每個大滿貫賽之前可以選擇參加小錦標賽、表演賽或是訓練課程至多兩次。 (訓練課程只能一次) 小錦標賽是增加積分,同時也有這一年的目標要完成, 表演賽是解開新的球拍、鞋子,或是賺取能力值點數(Attribute), 訓練課程則是增加特定的能力值。 這邊我的建議是,看這一年的目標是怎麼樣, 若這一年目標有打進該小錦標賽準決賽時,就參加小錦標賽, 若目標只是在該場地贏得比賽,則參加表演賽即可,同樣也是可以完成該項目標, 若目標和現在這時段的場地完全無關,則隨意。 如同GameSpot的評論,生涯模式的難度是由最簡單慢慢到最難, 前兩年分別為Rookie和Amateur,即使不提升選手的能力值還是都能輕鬆獲勝。 然而到了第三年,難度變成Pro要用爛能力值去打就比較有難度, 因此前兩年也最好不要完全荒廢修練,多少還是要提升能力值。 第四年的難度變成SuperStar,又比第三年更難,但只要小心其實都還是能獲勝。 第五年以後不知道難度如何,應該都是維持SuperStar? 那時能力值又更高,打起來一定又更輕鬆。 (目前玩到第四年澳網開打前而已) 不得不說,這款遊戲的生涯模式真的是單調無比, 除了訓練課程外,就是比賽比賽再比賽而已。 這點其實和Top Spin 4一樣,但至少Top Spin 4偶爾還會有雙打可以參加, 這款則是完全沒有雙打。 Virtua Tennis系列因為包含許多小遊戲,再加上這系列越來越走向娛樂, 因此下面就不拿這系列作比較了。 即使Top Spin 4也幾乎是一直比賽而已,但遊戲卻明顯比這款耐玩許多, 主要是Top Spin 4提供的目標讓玩家比較有動力達成, 像是要參加更高等級的賽事就一定要先把現階段的目標都完成。 除此之外,教練系統、選手額外的風格屬性,又使得生涯模式更多元。 但是這款呢?毫無限制,在前三年就拿到12座大滿貫,完全沒有成就感, 裡面的目標也都只是增加額外的積分而已,沒有太多要完成的理由和動力, 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又有點可惜的東西。 當在第四年澳網前達到世界第一後,我就沒動力再玩下去了, 唯一勉強能讓人繼續玩下去的因素,竟然是XBOX 360上面的成就系統。 這款遊戲的成就,要拿到600分以上很快, 但是剩下的就大多是要很有耐心的成就。 生涯模式的成就,有一項是要完成十年的生涯,並且結束時為第一名, 當我看在第四年來到第一名卻還沒有解開成就,心裡不爽了一下。 另外有八項,在XX大滿貫賽事中擊敗YY選手,男子生涯和女子生涯各四項, 這個就要碰運氣,我玩完三年多一點, 已經碰過四次在下一輪有機會遇到目標對象,目標對象卻都意外落馬, 其中有三次竟然都是輸給錦織圭,你是專門來擋我拿成就的嗎?= = 遇到這種情形心裡也只能罵罵就算了,不然能怎樣? 生涯模式的問題就先談到這裡。 再來看看遊戲的比賽部分, 說真的,這款遊戲的擊球系統讓我沒有辦法信服, 會出界的球幾乎都是用Slice Shot擊出界的, 即使擊球的Timing抓到Good,出界機率也是偏高,這樣誰敢在關鍵時刻切球? 在網前截擊也一樣,用Control Volley (按Slice Shot按鈕) 也是容易出界。 會掛網則大多發生在Top Spin擊球,Power Volley (按Top Spin按鈕)。 讓人沒有辦法信服的主因, 還是在於擊球Timing即使是Good,失誤的機率還是偏高。 而發球也一樣,若不使用右類比搖桿操作,儘管按的時間很正確, 還是會有機會出界,二發若也用相同方式則有機會發生Double Fault。 那我要你回報擊球Timing幹嘛?我祈禱系統不要婊我好像還比較實在。 雖然遊戲提供兩種擊球方式,使用右類比搖桿,或是傳統按按鈕擊球, 然而傳統按按鈕擊球的方向,卻無法像右類比搖桿那麼隨心所欲, 使用按按鈕擊球的方式,左類比搖桿推的深度並不會影響球偏的程度, 只要感應到有往左或右,就是擊出大幅偏左或是偏右的路徑, 這對使用傳統方式遊玩的玩家是不公平的, 或許上述Slice Shot容易出界的原因就是如此? 再來看球員表現,製作人聲稱本遊戲有去針對每個選手的特性做設定, 實際玩過後,果然只是官方的說法而已。 撇開偶爾會出現雙手反拍的球員變成單手反拍外, 我還是沒有感受到每位球員的打球風格有明顯的差異。 在Top Spin 4,我就可以很明顯感受到Nadal和Djokovic之間的不同, 他們也不會三五不時就跑到網前截擊。 這點我想應該要感謝Top Spin 4,針對每名選手特性,另外有額外的風格屬性, 使得球員行為之間有更大的差別。 然而這款遊戲只有用Attribute表示各項的能力值, 單憑能力值我想還是沒有辦法那麼明顯表現出一名球員, 除非系統有內建什麼屬性我們不知道,但玩起來,我並沒有感受到有這種設計。 而電腦AI,若要發動發球上網策略,一定都是發球帶切把玩家拉開再上網,沒有例外。 (不過電腦用切發球都能把角度拉很開,我自己很難發出這種球......) 然而,曾經有過Nadal在一局內連續6次策動發球上網策略?! 我完全沒有印象Nadal這麼愛發球上網的啊! 這些平常不常上網截擊的球員,在遊戲裡衝上網前截擊的頻率似乎太高了。 而遊戲主打的「完整體驗四大滿貫賽」, 是沒錯,真的是從第一輪慢慢打打到第七輪也就是冠軍戰, 不過由於遊戲實在太沒挑戰性,幾乎用相同的方式玩就贏了, 再加上球員之間的差異沒做出來, 令人覺得下一輪只不過是換了面孔的機器人對手而已, (Top Spin 4每名球員的特性都有些不同,若用相同的策略有時會吃虧) 且又不像Top Spin 4,在準決賽後會提高難度。 因此,原本是很好的構想,卻因為其他地方設計不良,導致這個構想讓人覺得厭煩。 (小錦標賽也是要打六輪... 真的打到很無趣) 另外領先其他網球遊戲,獨家的現場轉播系統, 主播很失敗,球評也不怎麼樣。 明明是不怎麼樣的致勝球, 主播都還是用很興奮、訝異的語氣「Oh! What a blablabla...」來說這球很精采。 因為我一直用相同的模式擊球(上網截擊),同樣的評論內容已經聽了不知道幾遍, "I love it... run into the net... Sometimes,... Somtimes......" 這點也許是許多運動遊戲都有的問題, 就像NBA 2K12,只要連續三顆三分球得分,就很容易聽到同樣的內容。 而將這款遊戲完整安裝到硬碟,讓我很訝異的是容量竟然只有2.x GB而已...... 剩下的容量拿一些出來放更多的轉播內容不是很好嗎?= = 線上對戰的部分我不是金會員所以不清楚, 但似乎不像Top Spin 4有把自創選手和真實選手分開成兩種模式, 所以要打贏就是選最厲害的球員就是了? 另外就像EA Sports其他遊戲一樣,要線上對戰要有Online Pass, 若沒有這張序號將無法進行登入, 有意買二手且希望能線上對戰的板友們要注意一下,Online Pass是否已經用掉。 但有一點不得不稱讚, 裡面授權的球拍、鞋子、衣服、褲子......等內容,應該是最豐富的, 像球拍就有 Wilson KPro Staff 88、Babolat AeroPro Drive、Balbolat Pure Storm...等, 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確切型號的。 也許EA是把製作經費都投資在這些授權上,所以遊戲細節就弱掉了? Part 1就先到這裡結束吧...... 又寫了一篇有點流水帳的心得,要怎麼整理要點還是我不太擅長的地方= = 總結一下, 相較於Top Spin 4,這款的生涯模式真的不怎麼樣, 球員的特性、差異性也沒做出來, 擊球系統令人無法信服, 轉播普普, 但授權的服飾、裝備數量令人讚賞。 若未來我還有心把生涯模式玩完, 或是ESPN Grand Slam Classic模式讓我對這款遊戲改觀, 我再來發Part 2好了。 (不然也沒有內容可以寫啊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246.25 ※ 編輯: cmj 來自: 140.116.246.25 (03/20 00:49)

03/20 14:12, , 1F
大推心得~~我等了好久終於有心得可以看了
03/20 14:12, 1F

03/21 02:57, , 2F
感謝大大的心得分享,我本來還有一鼓衝動想敗下去的說
03/21 02:57, 2F

03/21 16:22, , 3F
那還好我有早點發文XD 不然除了巴哈外還真找不到什麼心得= =
03/21 16:22, 3F

03/21 16:23, , 4F
總之... 大家就參考看看吧,看完後再決定要不要入手囉~
03/21 16:23, 4F
文章代碼(AID): #1FPpOLPP (Tennis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