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費納要聯手統治本賽季?德穆退居攪局者?

看板Tennis作者 (風一樣的男子)時間7年前 (2017/04/25 17:03), 編輯推噓11(1101)
留言12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費納要聯手統治本賽季?德穆退居攪局者角色?   體壇+記者艾登報道   2017賽季到目前為止的4項大賽冠軍前3項被費德勒拿下,紅土第一項大師賽被納達爾 奪得,這樣的局面 上一次出現還要追溯到2006年,那時候的費德勒和納達爾都還是翩翩 少年郎,那時候ATP還沒有屬於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的位置。11年轉瞬間過,當同樣的場 景 再次出現時,竟給人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70424/KusJ-fyepsch2979935.jpg
  上賽季收尾的時候,納達爾掉到第十,費德勒更是到了第16,讓人忍不住發問“廉頗 老矣,尚能飯否?”現在兩位30多歲的“老人”給出了擲地有聲的答案,兩人 絕不願意 只做ATP的攪局者,他們要拿回曾屬於自己的統治地位。現在兩人在即時積分排行榜上遙 遙領先于其他選手,維持這樣高光的發揮,包攬年終前二也不是 不可能的事。   再看看過去兩年網壇的兩位統治者,德約科維奇一次次強調著自己有信心殺回來,有 信心贏下每一場比賽。在他一次次的發聲 中,2017賽季就將過去一半了,除了年初那個 杜哈的250冠軍,他在本賽季的表現簡直慘不忍睹。他說贏下大衛斯杯的比賽對他的提升 很大,蒙特卡洛是他居 住的地方,是他訓練最多的地方,可也只是交出了打滿3場3盤最 終止步8強的表現。現在,德約科維奇再說他還有信心殺回來卻不在團隊配置上做任何改 變的情況 下,怕是不會再有人對他樂觀了。   穆雷呢?經過了去年下半年的瘋狂後,他顯然累了。就統治力來說,他還不能和德約 科維奇相提並論,但是誰也沒 想到,他的狀態波動出現的這麼早。在場上起起伏伏也就 算了,傷病還時不時給他添點小麻煩。穆雷以前的強項是他的穩定性,可是這次在蒙特卡 洛,他居然在決勝 盤4比0領先的情況下崩盤,更在賽後曝出“不知道如何打球”的困擾 。 納達爾用這個賽季的成功證明了任何打法都不應該被詬病,那些預言納達爾 打不到28歲 的專家現在正在被“打臉”。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以底線鏖戰見長,很多人擔心隨著年齡的 增長,兩人的底線相持能力會下滑,這種擔憂也合情合理。目 前來看,德約和穆雷的問 題並不是出在技術上,兩人在信心上都有著不同程度上的低迷。   很長一段時間內,德約和穆雷都被看成是費納的接班人,他們以攪局者的身份征戰了 很多年,好不容易打下了屬於自己的江山。現在,那兩位被他們趕下王座的傳奇再次來勢 洶洶,更年輕的他們該如何應對?是把自己擺在王者的位置上,還是重新退回到攪局者的 位置?   競技體育必然少不了高峰和低谷,誰也預測不到德約和穆雷還要多久的時間才能重回 正軌,只是按照費納目前的走勢來看,留給德穆保衛河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http://sports.sina.com.cn/tennis/atp/2017-04-24/doc-ifyepsec0771189.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3.2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nnis/M.1493111025.A.2BF.html

04/25 17:53, , 1F
費納回歸~
04/25 17:53, 1F

04/25 17:53, , 2F
獎盃造型都換了但拿的人卻沒變,真是太神奇了!
04/25 17:53, 2F

04/25 18:19, , 3F
原來今年是2006年啊 我還以為是2017呢
04/25 18:19, 3F

04/25 19:36, , 4F
納豆的頭髮...
04/25 19:36, 4F

04/25 20:45, , 5F
納植髮算成功吧,反觀我費哈哈哈
04/25 20:45, 5F

04/25 20:57, , 6F
植髮成功啊 今年初真的有禿 現在有長回來
04/25 20:57, 6F

04/25 21:09, , 7F
17年的笑感覺真的是有爽到~
04/25 21:09, 7F

04/25 21:13, , 8F
時間真快,我那個時候才剛開始看……
04/25 21:13, 8F

04/25 21:44, , 9F
植髮大成功
04/25 21:44, 9F

04/26 20:22, , 10F
兩人的感覺都是2006喜 2017樂
04/26 20:22, 10F

04/27 10:54, , 11F
06年開心,17年好爽
04/27 10:54, 11F

04/28 11:43, , 12F
04/28 11:43, 12F
文章代碼(AID): #1O_n3nA_ (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