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2015 年 WTA 賽事分佈區域

看板Tennis作者 (Fish)時間9年前 (2014/10/08 02:28), 9年前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 yanabi: 討論依賴與否之前不是應該先看各地金源程度嗎? 10/07 15:19 是可以這麼說,不過自 2009 年改制後加上李娜的崛起,近幾年變化劇烈喔! 或許您要跟我說美國還是最大宗,但職業賽事畢竟是從美國起家,且近期也沒落許多... 檢討方向 四大滿貫賽:澳網、法網、溫布頓、美網並非 WTA 賽事,故不列入。 其他非 WTA 賽事包括霍普曼盃、聯邦盃 及 ITF 女子巡迴賽也不列入 新設立的 WTA 125K 小賽由於不需要國家資助保證也不計入。 獎金由於 2015 年並未全部列出,暫時使用 2014 年版本。 另提供 ATP 部份 * 做比較。 國家 # 開銷* 賽事 美國 6 $2104/1486W 印地安泉、邁阿密、查爾斯頓、斯坦福、辛辛那提、紐黑芬 中國 7 $1093/ 980W 深圳、廣州、武漢、北京、香港、天津、珠海 新加坡 1 $650W 新加坡 西班牙 1 $1133/ 510W 馬德里 加拿大 2 $ 377/ 262W 蒙特婁/多倫多、魁北克市 義大利 1 $ 436/ 237W 羅馬 阿聯 1 $ 236/ 237W 杜拜 卡達 1 $ 120/ 200W 多哈 澳洲 3 $ 102/ 196W 布里斯本、雪梨、霍巴特 英國 3 $ 764/ 167W 諾丁漢、伯明翰、伊斯特本 日本 2 $ 137/ 125W 東京、大阪 墨西哥 2 $750K 阿卡普爾科、蒙特利 俄羅斯 1 $710K 莫斯科 比利時 1 $710K 安特衛普 德國 1 $359W/ 710K 斯圖加特 國家 開銷 賽事 韓國 1 $500K 首爾 奧地利 2 $136W/ 500K 巴德加斯汀、林茲 巴西 2 $199W/$500K 里約熱內盧、佛羅里安那波雷斯 紐西蘭 $250K 奧克蘭 泰國 $250K 芭達雅市 馬來西亞 $250K 吉隆坡 哥倫比亞 $250K 波哥大 摩洛哥 $250K 馬拉喀什 盧森堡 $250K 盧森堡 法國 $700W/ 250K 斯特拉斯堡 羅馬尼亞 $250K 布卡洛斯特 瑞典 $250K 博斯塔德 土耳其 $250K 伊斯坦堡 阿塞拜疆 $250K 巴庫 烏茲別克 $250K 塔什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0.180.15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ennis/M.1412706494.A.6DF.html

10/08 08:05, , 1F
所以? 美國確實還是最大宗啊?
10/08 08:05, 1F
我想我還應該要把以前的賽事翻出來看就會發現近年來 WTA 的確過度依賴中國市場。 晚一點再整理。

10/08 08:05, , 2F
即便美國是職業賽事的起源 但不代表他永遠都一定要是最大
10/08 08:05, 2F

10/08 08:06, , 3F
才合理吧? 有別的國家追進 不意外阿 要開發更多市場
10/08 08:06, 3F
合理與否其實是另一個話題,我也不認為所有賽事都應該放在美國。但不要都在美國不代 表要過度依賴另一個市場。其實一堆賽事在美國也有相同的問題,但 WTA 好像感覺不出 來或者是沒有想要解決。與 New Haven 同週的國際賽已經消失一陣子,再加上為跟 ATP 合辦比賽升級 Cincinnati 後導致原 Los Angeles (而後 Carlsbad) 根本無法維持。 因為他是職業賽事的起源,所以歷史必然會造就多數賽事在美國的事實。但其實現在美國 已經剩下六場 WTA 賽事,跟以往 Virgina Slims 系列賽來比較,已經少非常多了。

10/08 08:06, , 4F
其他國家慢慢變得重要 不意外 沒有甚麼不好吧?
10/08 08:06, 4F
其他國家慢慢變重要沒有不好,但現在是過度依賴一個市場,甚至我應該說一個國家。為 什麼會這麼說是因為 WTA 現在的規則是要辦巡迴賽事一定要有國家挺,這也是為什麼很 多歐洲國家想要辦比賽卻沒有辦法辦!經過金融海嘯後,很多國家的國民是不會接受國家 去幫辦不起比賽的贊助商擦屁股的。台北之所以到現在也辦不起 WTA 巡迴賽最重要的一 個原因就是沒有國家挺。

10/08 08:07, , 5F
還是你要說美國可以最大宗是因為他們選手強? 可是不看小威
10/08 08:07, 5F

10/08 08:08, , 6F
美國近期也確實沒有特別有競爭力的選手了 李娜會退休
10/08 08:08, 6F

10/08 08:08, , 7F
小威也終有一天會退休 所以美國必須繼續坐擁最大的理由是?
10/08 08:08, 7F
我之所以現在討論這問題就是因為李娜退休了。WTA 某種程度上踢到鐵板,因為他現在急 需要另一個能夠維持李娜光環的選手。如果沒有辦法找到另一個能夠替代李娜的選手,中 國熱會不會轉而關心另一項運動 (恆大足球)?近年很多人都是為了李娜而看網球的。 我最上面寫美國是因為一定會有人跟我提比較後美國是最大宗,所以我才先說這是起源的 問題,免得我連那個都要解釋,但看來還是避不掉? 小威的確總有一天要退休,所以我有說過邁阿密在他退休後被取代並不意外。WTA 某種程 度上應該要感謝小威能夠打十幾年不退,不然美國有些賽事其實已經岌岌可危。

10/08 09:19, , 8F
中國深廣香珠根本就黏在一起,四場也太多了吧?
10/08 09:19, 8F

10/08 10:04, , 9F
d可是都是小賽事啊...
10/08 10:04, 9F
1995 2005 2010 2015 年終賽 紐約市 洛杉磯 多哈 新加坡 一級賽/強制賽 東京 東京 五大賽 杜拜 杜拜/多哈 印地安泉 (2) 印地安泉 (2) 印地安泉 (2) 邁阿密 (2) 邁阿密 (2) 邁阿密 (2) 邁阿密 (2) 希爾頓黑德島 查爾斯頓 柏林 柏林 馬德里 馬德里 羅馬 羅馬 羅馬 羅馬 聖地牙哥 辛辛那提 辛辛那提 多倫多 多倫多/蒙特婁 多倫多/蒙特婁 多倫多/蒙特婁 費城 莫斯科 東京 武漢 蘇黎世 蘇黎世 北京 北京 美 = 4 美 = 5 美 = 3 美 = 3 中 = 2 加/日/德/義/瑞 加/日/德/義/瑞/ 加/日/西/義/中/ 加/西/義/酋/新 = 1 俄 = 1 卡/酋 = 1 = 1 1995 2005 2010 2015 二級賽/Premier 印地安泉 一級賽 強制賽 強制賽 休士敦 斯坦福 斯坦福 斯坦福 芝加哥 費城 聖地牙哥 一級賽 聖地牙哥 東京 曼哈頓海灘 洛杉磯 德雷海灘 阿美莉亞海灘 查爾斯頓 查爾斯頓 奧克蘭 紐黑芬 紐黑芬 紐黑芬 奧克拉荷馬市 杜拜 五大賽 多哈/杜拜 漢堡 林茲 斯圖加特 斯圖加特 菲爾德斯塔德 菲爾德斯塔德 莫斯科 莫斯科 萊比錫 盧森堡 東京 多哈 伯明翰 伊斯特本 伊斯特本 伊斯特本 伊斯特本 布萊登 安特衛普 安特衛普 巴黎 巴黎 巴黎 雪梨 雪梨 雪梨 雪梨 巴塞隆納 華沙 華沙 布里斯本 美 = 8 德 = 3 美 = 5 美 = 4 美 = 3 澳 = 2 他 = 1 他 = 1 他 = 1 英 = 2 他 = 1 1995 2000 2005 2008 2009 2011 2013 2015 中國賽事崛起 北京IV 上海IV 北京II 北京II 北京PM 北京PM 北京PM 北京PM 武漢P5 珠海SEC 廣州IV 廣州III 廣州INT 廣州INT 廣州INT 廣州INT 深圳INT 深圳INT 天津INT 香港INT

10/08 13:52, , 10F
民眾確實會因為選手而去看比賽 除非養成了習慣
10/08 13:52, 10F

10/08 13:53, , 11F
不然選手退役後 熱度也會很快消失
10/08 13:53, 11F

10/08 15:52, , 12F
李娜退役,中國賽事應會減少吧,如果沒再有一個至少長時
10/08 15:52, 12F

10/08 15:53, , 13F
在top20的選手...
10/08 15:53, 13F

10/08 17:02, , 14F
美國的職業運動市場已經很成熟了 就算小威退了
10/08 17:02, 14F

10/08 17:02, , 15F
還是會有很多觀眾進場
10/08 17:02, 15F

10/08 17:03, , 16F
中國就是一個相對還不成熟的市場 目前的榮景來自李娜
10/08 17:03, 16F

10/08 17:05, , 17F
李娜退役後沒人接班確實是很有可能讓票房泡沫化
10/08 17:05, 17F

10/08 17:06, , 18F
轉回去瘋足球也是一個可能
10/08 17:06, 18F

10/08 17:08, , 19F
我認為重心從美國移向亞洲是正確的 但速度似乎有點太快了
10/08 17:08, 19F

10/08 17:09, , 20F
舉個例子 就我進場看高雄海碩杯的經驗
10/08 17:09, 20F

10/08 17:10, , 21F
場邊觀眾有95%是來看盧彥勳的
10/08 17:10, 21F

10/08 17:11, , 22F
假設 假設盧哥明年就退休 明年海碩杯就沒幾個人會去看了
10/08 17:11, 22F

10/08 17:11, , 23F
因為台灣還沒有養成進場看網球的習慣
10/08 17:11, 23F
珠海小年終將改制為超級菁英賽 (菁英盃) 本賽事將舉辦五年,2015-2019。 小年終舉辦的時間不變,仍舊是大年終後,但賽制改變如下: 總獎金從現有的 $700K >> $215W 總積分從現有的 375 P >> 700 P 單打從排名 9-20 選手及一外卡中挑選出 12 位參賽選手,分四組。 雙打從組合 9-15 出線 6 組參賽組合 (推算),分兩組。 單雙均為單循環賽選出該組冠軍,單打同大年終再打四強及決賽、而雙打直接打決賽。 所以會有:12x單打循環、6x雙打循環、2x單打四強、1x場單打及雙打決賽 (共22場)。 -- 貼吧好像偶爾就喜歡抓我的文章來曲解... 其實y無視這個選擇不錯喔!比亂解讀好。 給貼吧那些愛讀他們所謂落後系統的 PTT 文章: 我直所以 >> 我不喜歡中國我不諱言,我喜歡李娜我也很誠實的說 ^^ 這篇文章是在討論 WTA 相較於 ATP 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我也很清楚台灣無能力接下中國 目前所舉辦的這些賽事,我只是在針對 WTA 的方針發文而已。在 TF 很多人都有討論過 ,其實東歐很多國家不是沒有能力承接賽事,而是沒有辦法像中國一樣有國家在背後支持 。WTA 真的要用國家來綁新賽事的這個規定到底是好是壞真的只能待未來證明,而中國賽 季會不會變成下一個美國賽季也沒人知道?美國賽季可是很多美國選手挺了好久,現在沒 有什麼新秀出來的狀況下,也只剩威廉斯姊妹撐大局... 但中國好不容易出了個李娜卻又 面臨李娜必須退休的狀況... 其實中國願意花這麼多錢支持 WTA 我也希望有選手打出來,不然未來又像美國賽季現在 的狀況其實也不好,所以才會寫這篇文 (總不會把東京打了一巴掌 15 年後又回去找?) 另外,當我看到現在小年終改成這樣的時候,我真的覺得珠海花這麼多錢卻只能請到 #9- 20 的選手實在是... 在看到這種情況其實個人還滿慶幸台北沒有申辦到,但我相信想在 台北看高排名選手的鄉民不會同意我的看法。 我之前就針對海碩盃升級後的狀況寫過文章,我不覺得台北需要承辦 125K,真的為了 「WTA」這幾個字母及圖案所增加的費用其實不成比例,還不如多辦幾場 ITF 100K 及更 次等的賽事,實際的幫助更多在地選手打上來,進軍國際。

10/08 21:21, , 24F
與其說想依賴誰,不如說李娜讓WTA的全球化在東亞有一個破口
10/08 21:21, 24F

10/08 21:23, , 25F
這或許是ATP與WTA在職網全球化地圖與路徑上最大的區別
10/08 21:23, 25F

10/08 21:29, , 26F
這個策略當然未必會成功,但或許就是想抓住機會打開市場吧
10/08 21:29, 26F
李娜跟錦織圭都是個突破口,可惜李娜退役了。 這就產生另一個我不能理解的狀況,WTA 為何要婊東京這個 30 年一直支持他的賽事...

10/08 22:15, , 27F
都是$阿...台灣需要多辦ITF的賽事倒是真的...
10/08 22:15, 27F

10/08 22:16, , 28F
WTA 法國還有個巴黎室內女網賽...
10/08 22:16, 28F
那也是,珠海小年終把獎金層次從 $700K TOC 拉成 $215W SEC... 巴黎已經取消,由安特衛普取代。 ※ 編輯: coolfish1103 (59.120.180.159), 10/09/2014 00:57:04

10/09 11:11, , 29F
了解...有錢還不一定能辦 還要有手腕才行...
10/09 11:11, 29F
文章代碼(AID): #1KD32-RV (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