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網球球員的生日

看板Tennis作者 (....)時間11年前 (2013/06/05 02:12), 編輯推噓8(808)
留言16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alcom Gladwell的書Outliers討論成功的各種可能因素,有時候往往 不是那麼直接。裡頭有一章提到出生日期對運動員成就的影響。 他使用的例子是加拿大的冰上曲棍球。冰上曲棍球是加拿大最熱門的運動 之一,也發展出很成熟的體系來培養球員。基本上球員都是由各層級的分 齡賽慢慢打上來。由於分齡賽年齡區分的日期設在一月一日,所以在年頭 出生的小孩比年尾有利。如同假如我們入學日期是九月一日,在同一班的 學生當中九月一日出生的小孩其實比同班八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小孩大了要 一年。對小孩運動員來說,一年生長發育差距可以大。 這些在年頭出生的小孩一開始可能只是比較成熟、身材有些優勢,但因為 這樣的優勢讓他們得以比較早就接受較多的資源,例如得到比較多的練習、 比賽機會等等,優勢便一年一年累積,技巧、信心等等也隨之提昇。到最 後加拿大冰上曲棍球職業球員的生日,很明顯的出生在一月、二月、三月 的,比出生在十、十一、十二月的多很多。這並不是說水瓶座的運動細胞 比射手座發達,只是他們在出生日期上開始就佔了優勢。 當然成為好的運動員的因素很多,也不是說年尾出生的就一定不能成為好 的冰上曲棍球球員,但因為這種意外的優勢,在統計上就反應了出來。 看完了這個,我就有點好奇,在職業網球上會有相似的現象嗎?職網沒有 像加拿大冰上曲棍球那麼嚴格的分齡聯盟(但還是有分齡比賽),而且各 國的制度不同。出生日期會反應在球員的成就上嗎? 於是我就試著算算看。很幸運的因為ITF網站上的青少年排名連球員出生日 期都附上去,所以只要用excel剪貼排序一下就可以算出來。 這是我算出來的結果。青少年男子球員各排名間距中各月份出生球員的人數: 前100 前五百 前一千 所有球員 一月出生 14 63 112 233 二月出生 16 67 114 214 三月出生 6 47 102 207 四月出生 8 64 107 222 五月出生 10 62 127 211 六月出生 12 50 88 185 七月出生 7 27 68 143 八月出生 9 31 67 142 九月出生 4 23 63 131 十月出生 10 35 65 127 十一月出生 4 16 43 106 十二月出生 0 15 45 107 總數 100 500 1001* 2028 *有兩名球員排名同為1000,所以排名1000內的有1001名。 可以看出什麼趨勢來了嗎? 在前一百名的青少年球員當中,出生月份似乎比較不那麼重要(雖然正好沒人在 十二月份出生)。這或許是說要成為世界頂尖有更多超乎出生月份的因素。 但在前五百跟前一千,與所有有排名的球員當中,應該可以看出來從年頭向年尾 遞減的趨勢。 也就是說發生在加拿大冰上曲棍球上的效應,在青少年網球球員雖沒那麼強烈, 但也有類似的情形出現。 提供給想生出一個職業網球選手的父母參考 XD (至於青少女的數據我就懶得做了:P 若要更細緻,還可以分年、分區域去算。 WTA的排名也有附生日,有興趣也可以去算算看。但我想影響職業頂尖球員的因素 可能更複雜,結果未必會有青少年球員這麼明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38.113

06/05 02:47, , 1F
不錯分析 推
06/05 02:47, 1F

06/05 02:56, , 2F
可是我覺得頂級球員都比較多生在5~8
06/05 02:56, 2F

06/05 02:56, , 3F
月附近居多~
06/05 02:56, 3F

06/05 08:16, , 4F
異數
06/05 08:16, 4F

06/05 10:59, , 5F
可是總數也是年頭明顯大於年尾....
06/05 10:59, 5F

06/05 11:00, , 6F
不是總數,是每個月出生的所有球員
06/05 11:00, 6F
這裡的所有球員不是指世界上所有的青少年球員喔,而是指在ITF junior中有排名 的兩千多名青少年男子球員。他們至少在ITF承認的比賽中有贏過比賽,取得積分。 如果他們的人數也符合年頭效應的話,可以解釋成年頭的優勢讓他們可以在所有打 網球的青少年中被挑出來,參加比賽並獲勝。

06/05 11:05, , 7F
我覺得還要考慮選手國籍,因為不同國籍
06/05 11:05, 7F

06/05 11:05, , 8F
就可能用不同的篩選方式培育選手
06/05 11:05, 8F

06/05 11:06, , 9F
Malcom Gladwell的分析是在同一個體制下的
06/05 11:06, 9F
我文中已經寫了各國訓練方式不同還有可以分區域計算。 但即使不考慮各國因素,得出來的結果還是符合年頭效應的趨勢, 讓我自己都有點驚訝。 我本來只是隨便算算,想說那麼多複雜因素應該會接近亂數吧。沒想到這麼戲劇。 如果用圖畫出來就更明顯了。

06/05 12:06, , 10F
兩大球王都八月 以後生小孩記得八月生 算好
06/05 12:06, 10F

06/05 12:39, , 11F
青少年網球會有差距還蠻合理的
06/05 12:39, 11F

06/05 12:39, , 12F
像以前青少年分齡賽,兩歲一個級別,就差很多
06/05 12:39, 12F

06/05 12:40, , 13F
但我猜職業網球就比較沒有這個趨勢吧
06/05 12:40, 13F
Gladwell書中的例子是分齡制的結果帶到加拿大職業比賽,所以加拿大冰上曲棍球 職業球員還是前幾個月出生的佔優勢。他的重點之一就是開頭的小優勢會慢慢累積, 讓之前只強一點的愈來愈強(稱之為Matthew Effect)。 但我這個青少年球員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前兩千多、前一千、前五百效應還很明顯, 但到前一百就不怎麼明顯了。也就是說年頭效應似乎在頂尖的青少年球員中比較看 不到。(為什麼會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探討) 如果我們假設頂尖青少年球員才傾向投入職業比賽,那麼年頭效應在職業球員中可能 更不明顯。當然這要在統計現在的職業球員排名與出生月份的關聯之後才能驗證。 這樣的結果就與Gladwell書中提到的Matthew Effect不同了。

06/05 12:41, , 14F
仍推原波的分析,有趣
06/05 12:41, 14F

06/05 15:26, , 15F
不要讓射手座的孩子打網球?
06/05 15:26, 15F

06/05 17:50, , 16F
有趣的概念
06/05 17:50, 16F
除了甄選球員方式不同之外,團體比賽與個人比賽也有差別。冰上曲棍球是團隊比賽, 只有一對中最強的幾個有上場機會,而且重視衝撞能力之下身材優勢很重要。 所以同齡中比較成熟、個子大的比較有機會上場,容易在比賽中培養自信與技術。 而一開始上場機會較少的就愈來愈沒有機會進步。 網球是個人比賽,身材因素也沒那麼絕對。就算你是年尾出生或一開始較弱,也可以 報名比賽,在被電的同時累積經驗(雖說如果一開始就輸了比賽場次還是比較少), 不會連場子都上不了。 ※ 編輯: wuliaude 來自: 66.30.15.239 (06/05 22:55)
文章代碼(AID): #1HhYtvRR (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