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充滿愛的越級打怪,邱慕安的 GitHub 冒險之旅

看板Tech_Job作者 (攔下亡者單皮爾)時間10年前 (2013/08/23 11: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類經驗的稀奇程度如何? http://www.inside.com.tw/2013/08/15/muan-github-hire-story 充滿愛的越級打怪,邱慕安的 GitHub 冒險之旅 前陣子,大家應該玩舉牌小人玩得不亦樂乎,這是插畫家李翰的創作,而讓我們輕鬆打字 就能命令小人舉牌的幕後功臣,是位今年 24 歲的女生,邱慕安;如今她有了另外一個身 份:GitHub 的設計超級英雄! 成立於 2008 年的 GitHub,是一個大型程式專案平台,奠基於開放原始碼文化,供程式 設計師協作與版本控制,口號是「social coding」,簡單來說,就是工程師的社群網站 ,但產出的不是碎念囈語,而是大家合作寫出程式碼,不必老闆指揮、收電子郵件、開無 意義的會,便能完成工作。三個月前,白宮也將「開放資料政策(Open Data Policy)」 政策草案放上 GitHub,讓社群力量一同決定政策走向。 初次見到慕安,一身古著打扮,覺得像極在創意市集或現代藝術展覽裡會看到的女孩,酷 酷的、靜靜的,但古靈精怪、藏著一堆有趣的鬼點子。她形容自己「超害羞」,卻在陌生 之地美國加州找到夢幻工作。談到成為 GitHub 的一員,她眼睛發光,語調也高昂輕快了 起來:「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 慕安變身「設計超級英雄」的過程,宛若一場冒險,從今年四月她的 24 歲生日送給自己 的禮物——勇敢踏入 GitHub 於倫敦舉辦的活動開始。 在進入慕安的冒險旅程之前,我們先快速回溯她的學生時代。慕安是 100% 台灣製造的女 孩——沒錯,她是 GitHub 第一位台灣人。11 歲開始自學 HTML、CSS 架網站,她跟電腦 相談甚歡,但大學念了半年人類的語言,卻覺得好無聊。嚮往爆肝生活的慕安,獨闖英國 進入傢俱設計的領域,為什麼不念資工?她說:寫程式是興趣,所以選擇比較難靠自己獨 立學習的工業設計,閒暇之餘仍幫朋友寫寫網站練練程式(這真證明了發自內心的興趣與 熱情真的很強大,以及,時間用力擠還是會有的)。뒜쐊 畢業後,慕安搬到倫敦,陸續加入兩間新創公司,離職後一面找工作,一面繼續進行自己 的專案,誕生於 2012 年 2 月的「zeczec 嘖嘖」,便是她與另外兩位朋友共同創辦的群 眾募資平台,讓我們為之瘋狂的舉牌小人就是兩者合作的結晶,而它,起源於 GitHub 這 座程式設計師的寶庫。 也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一向不涉足社交場合的慕安,生日當天,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勇氣 ,獨自一人敲開 GitHub 於倫敦舉辦的派對大門,開啟一段歷時兩個月的「越級打怪」大 冒險。 但這場冒險裡頭,缺少反派角色:沒有扮黑臉的主管、咄咄逼人的考題,也無須苦惱刁鑽 的腦力急轉彎,從頭到尾,就是閒話家常。 她先是在派對上與兩名 GitHubbers 聊開,宛如小粉絲般問了他們一堆有關設計、程式, 還有 GitHub 的問題。幾個小時聊不夠,透過電子信箱繼續往來,爾後慕安開始與其他人 通信或視訊,所有內容都是宛如新朋友般隨意聊,當然,設計師或工程師的話題和笑點外 人可能霧煞煞,但對他們來說真的只是話家常。比方說她習慣的設計流程、她多熱愛 HAML、她喜歡和討厭的預處理器(preprocessor).對話來來回回,她既開心,又緊張。 特別是假若電子郵件晚了幾天,那種不安的感覺,曾迷迷茫茫找頭路的你我一定都體會過 。不過,GitHubbers 人真是好得不得了,無論如何,一定會先發封短信告知會稍後再回 覆,或者在下封信解釋遲到的原因,讓慕安放下心中大石。 這段過程中,慕安也寄了自己的 Dribbble、GitHub 頁面給遠在舊金山的 GitHubbers。 不久,大西洋那端寄來機票,以及六個晚上的 W Hotel 房間。 請妳親自飛過來,我們聊聊吧! 當我們請某個人飛過來,就是來真格的了。——語出 GitHubber Coby Chapple 飛抵舊金山後,GitHub 特地留給慕安幾天的時間調時差、找朋友,接著在「面試」的前 一天,幾名 GitHubbers 邀她共進晚餐,又是聊天的時刻,餐桌上他們聊的是雞塊或公寓 (這不是什麼代號術語,就是你吃我住的食物和空間)。 隔天重頭戲登場,一天下來慕安陸續與十位 GitHubbers 談話,設計師、開發者,還有最 令她詫異的:會計師!所有與談者彷彿都已認識慕安,看過她的專案,知道她是在倫敦唸 書工作的台灣人...當天一如以往,輕鬆聊。 「面試」尾聲,慕安與兩名設計師實際就某項專案進行討論與實作,這是唯一真正考驗技 術的階段,她好奇 GitHubbers 要如何判別自己的程式程度,兩位「考官」一一列出慕安 過去於 GitHub 執行的專案,分別說明從這些專案中,能夠看出她的何種能力。 「哇」,慕安在部落格上這樣寫道。相信這句驚嘆,的確反映了她當下的情緒。不止簡歷 ,他們認真仔細檢視了自己過往的所有作品與經驗,不是看都沒看或隨便瞄幾眼。您可能 發現了,慕安未曾與任何「人資」接觸,所有 GitHubbers 自己決定自己未來的新同事: 在內部網站裡為每位應試者建立個人檔案,放入作品連結,GitHubbers 在上面你一言我 一語發表意見,一旦錄取,這份檔案便會刪除。 每位新加入的 GitHubber 都會有一張這樣的動畫圖片! 另外一位 GitHub 新人 Charlie Somerville,XD(順道一提,他才 19 歲)。 返回倫敦過沒幾天,慕安正式收到 GitHub 的 offer,面試大冒險終於結束,而「設計超 級英雄」的旅程才正要開始。 我想當一輩子的 GitHubber 無論是在部落格,或與 Inside 聊天的過程中,慕安一再強調「他們(Githubbers)人真 的很 NICE!」GitHub 的開放與平等的氛圍,讓慕安徹底鬆懈心防,生性害羞的她在剛進 去前兩週,竟然就已認識了八十個人,甚至從以往的被動者變成主動說 HI 的角色,因為 她能感受到,每位 GitHubbers,都真誠的想要認識這位新同事。 慕安依然害羞,但她自然而然的融入 GitHub 的環境裡,這兩個月中,當她提到自己使用 的工具、習慣的作業方式,經常會得到「我們也是這樣欸!」的回應,她骨子裡,其實就 是個 GitHubber,這是慕安分析自己一路順利過關的原因。 與 GitHub 天生一對的先決條件是,慕安是一位「會寫程式的設計師」。她說,GitHub 並不僱用沒有程式能力的設計師,「如果不懂 JavaScript 或 UI,那你的 CSS 一定要強 到爆」,不過 CSS 強者能有幾人?因此她建議台灣設計師:最好訓練自己寫程式,「最 好幹掉開發者 XD」。另外,大家應該也很好奇,該不會所有 GitHubbers 都像她這樣從 參加派對開始?其實很多 GitHubbers 是靠著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推薦,慕安不也是先在派 對上認識了 GitHubbers,才有接下來的機會嗎?建立在「真誠友誼」上的人脈,威力無 窮。 很幸運的,慕安在第二個星期就體驗了 GitHub 一年兩度的派對活動「Summit」。 GitHub 只有 30% 的員工待在舊金山,其他 70% 都是遠距辦公,所有 GitHubbers 與其 家人就在此刻齊聚舊金山(不用說,機票食宿當然由公司全包)。捨棄死氣報表,公司這 一年來的營運狀況,也透過輕鬆歡樂的 Lightning Talk 在此刻呈現。 GitHub「Passion Projects」未來的講者,期待有一天慕安也會出現在上頭: P 雖然一如科技公司,GitHub 的男女比例也有點懸殊——199 名員工中有 30 位女生,但 女性意識並未因此奄息,每個月 GitHub 都會舉辦「Passion Projects」,邀請科技領域 的女性演講,鼓勵更多女子踏入這個領域。 本來就是 GitHub 重度愛用者的慕安,從單純閒聊、視訊通話、親臨面試,到真正上工, 親身感受 GitHub 立基於開放原始碼精神塑造而出的文化,每個環節都更加深她對 GitHub 的熱愛:「這裡就是個充滿了愛到中毒的地方呀。」讓我們祝福慕安,「中毒」 愉快!: D 訪問後記 慕安的這段歷程,聽來有點像令我們「嘖嘖」稱奇的電影情節,羞澀安靜的女孩突破心防 ,夢寐以求的工作就這樣從天上掉了下來。其實並不,慕安堪稱「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的最佳印證,再加上勇氣推了一把,才讓偶然的巧遇變成美好的機遇;若她只是個兩光的 孩子,GitHub 這種非制式化的「聊天」找人,反而更容易露出馬腳,所以別再相信「嘴 砲最強」這種沒根據的說法了。除此之外,善用網路社群發表作品,如同慕安提到的 GitHub、Dribbble 網站,或者最便捷的部落格,平時在上頭點點滴滴的累積,終有一天 ,會有對的人看見。慕安成為 GitHubber 的歷程獨一無二,無法複製,但她的故事,無 非已給所有想到世界闖蕩的年輕人,滿滿的勇氣。 24 歲的超級英雄,現在已在地球另外一頭與章魚貓共同執行任務,祝她順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12.86
文章代碼(AID): #1I5jRxsF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