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這樣的工作內容,是太雜了還是常態?

看板Tech_Job作者 (289￾N￾N)時間11年前 (2013/06/21 23:31),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中型企業工作了兩年 職稱掛名著產品開發工程師 但是工作越久越發現並不是這回事.. 發這篇文章是想與其他類似職稱的工程師比較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針對我目前的工作環境做評論 最好可以述說一下自己的現況讓我了解我們部門是不是為個案 ----------------------------------------------------- 職稱:產品開發工程師 所待的產業:面板產業 工作內容: 第一類) 對應生產線 對應生產線,出貨時需要提供生產線檢驗面板的治具(我們稱之為測座) 因此需要開發相對應的軟體,使工廠有能力檢驗這次出樣的產品 必要時必須進產線指導作業人員(OP)操作測座 軟體其實大同小異,透過程式語言針對不同的產品略做修改(我們稱之為點亮模組) 作業人員大多是外籍勞工或者無學歷者居多 因此設計上需要考量防呆,碰到新架構產品更是頭痛 因為常花大把時間指引產線該如何監控相關的資訊(電流、電壓、畫質etc...) 作業人員有時候會閒麻煩甚至耍脾氣不處理不檢驗 這時需要花心思說服作業人員進行相關的檢驗 否則就是整套流程自己來...其餘工作就加班做了 好幾年前我們部門直接只對應產線 因此有些作業員元老一直認為他們不會的我們可以搞定 第二類)產品設計 這其實是目前工作的主軸 新產品的電路設計、與IC廠商商議以及決定產品該怎樣設計最好 依照不同的客戶的需求設計成不同的驅動方式 通常一個月會有2-3個新專案進來,因此每個月都必須設計新產品 新產品會維持在樣品階段約3-6個月的時間 因此同一時間大約有6-18個專案在同時進行 第三類) 分析產品以及異常排除 樣品階段,產品產出之後的特性分析,光學量測,電器特性量測 產品信賴性測試 (有相對應的品保部門維持信賴性操作過程,但是產品出問題我們需出來分析) 產品異常排除,產品有不良現象時,由我們負責分析找出不良並且改善 客戶反應產品異常時,一樣直接送到我們部門進行第一階段的分析 判斷出原因之後再送到相對應的部門進行改善,電學方面則直接由我們部門處理掉 第四類) 應對客戶問題 這部分其實原本有 FAE部門專門應對 但是兩年多前FAE裁掉了,公司沒有FAE 由於我們部門直接應對產品,對產品特性最熟悉 因此久而久之PM碰到客戶上的問題就直接丟到我們部門處理 於是信件往來甚至電話上就有需直接應對客戶 偶爾也需要與客戶開會甚至出差至客戶端 第五類) 新技術的引進 隨著科技演進,驅動面板的方式也跟著改變 不論是硬體(驅動版)或者軟體(通訊介面)都一直在演進 傳輸模式也日新月異 (CPU -> RGB/LVDS -> MIPI .. etc) 隨著新技術的開發,我們部門直接應對了新平台的引進 開發新平台是另外一個部門專職的工作 但是那邊開發完畢之後由我們接手 也因此由我們負責傳遞相關的操作手法到生產線以及量產基地 換句話說最後對平台最深層開發的仍然掛在我們部門... (新平台開發完畢就沒那個部門的事情了) 第六類) 面對量產基地 產品樣品階段開發到一段落,客戶承認了就可以進行量產的轉移 公司在大陸設有量產基地 因此產品開發完畢就必須轉移到量產基地去生產 由於每年都有新技術以及新平台的引進,因此一直需要傳授量產基地的人員相關的知識 撰寫SOP,考量量產性以及防呆等等.. 樣品轉移到量產之後或多或少初期量產基地會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這部分仍就由我們部門負責執掌,解決量產基地上大大小小雜七雜八的問題 第七類) 文書處理 專案會對應到製造規格表、流程表、DFMEA、工程圖、面板圖以及BOM BOM系統的建構,該專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材料該如何選用,黏著劑該使用多少等等 這些需要整理成文書電子檔資料的由我們部門執掌 因此我們需要使用Oracle,需要建立BOM 量產後量產型號材質選用上大大小小修改也由我們部門來管控 我們公司有品質保證部門,專門職掌文書 但是文書的修訂仍舊需要我們部門發號命令,也就是說該改成怎樣由我們決議 品質保證部門只負責修改相對應實際的文書 一開始進公司 懵懵懂懂,覺得工作應該原本就是如此 身處中型企業,原本就沒有辦法像大科技廠一樣專職負責某一個領域 因此多處理一點事情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隨著工作時間越久... 越覺得工作內容有點詭異,所以才有疑慮.. 希望有經驗的前輩可以給予評論 ---------------------------------------- 對了附帶一提 我們公司扣除量產基地的話 作業員加上開發部門以及品保、採購等等部門加起來約600多人 我們部門共有四位工程師 經理給我的感覺,非常照顧我們,必要時真的非常挺我們這四人 也因此或許是這樣,才讓我繼續想留在原本的職位 另外,我頗肯定我們部門的職責,並非其他工程師可以取代的 也因為如此,只要自己不提,可說是完全沒有被裁員的顧慮 除非真的太... -- http://www.wretch.cc/album/pk28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15.186

06/21 23:36, , 1F
老闆挺手下的方式只有一種。不知道原po的老闆有多挺?$?
06/21 23:36, 1F

06/21 23:38, , 2F
哪一種?我稍後會述說老闆與我們的互動
06/21 23:38, 2F

06/21 23:42, , 3F
我覺得跟機構工程師很像耶...XD
06/21 23:42, 3F
跟機構工程師並不太相同 話說回來我們公司給我感覺最操最累的是機構工程師 但是最繁瑣的應該是我們部門工程師 機構工程師專職設計產品的尺寸以及外型 背光架構的設計等也是機構負責 我們偏向電性上的設計以及開發 ※ 編輯: pk289 來自: 59.126.15.186 (06/21 23:49)

06/22 00:11, , 4F
三星縮編版 一條龍?
06/22 00:11, 4F
意思是說從源頭到量產都掌握到嗎? 曾經謹慎評估過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學CAD 因為除了CAD之外所有產品開發階段的專門知識都掌握到了 學會CAD之後就真的只要有客戶想要的草稿以及生產設備就可以從零到有生產出樣品 面板雛形可以從源頭買(基於不透露公司名稱原則不打算透露原頭) 外型學會CAD之後可以設計 電路設計則是我們原本的工作主軸 IC選用以及IC驅動也是工作主軸 IC以及FPC bonding需要設備(可外包) 電子零件選用以及決策購買、窗口聯繫也是我們 FPC發包設計外型需CAD 文書建檔等也是我們部門執掌 ※ 編輯: pk289 來自: 59.126.15.186 (06/22 00:24)

06/22 00:30, , 5F
這是產品工程師沒錯啊,難度不是很高,但事情很多很雜
06/22 00:30, 5F

06/22 00:31, , 6F
雖然什麼都碰一點,什麼都會,但久而久之會發覺自己沒有很
06/22 00:31, 6F

06/22 00:32, , 7F
強項的地方,或者精華是在溝通協調上,而不是偏技術面
06/22 00:32, 7F
比起大廠專職開發軟體 或者專職分析電器特性等的職業來講 或許真的是如此... 示波器的操作等也只是略懂而已 邏輯分析儀也只是輔助 要進一步的了解信號,以及信號與產品設計上的干涉等分析 相較於大廠來講可說是輸很多 這是讓我想離的主因之一.. 但也是不想離的關鍵因素 想離:搞了半天我什麼都懂一點,比起資深工程師來講根本就是菜鳥 不想離: 我什麼都懂一些 多年以後如果真找到心目中最好的工作,就不會因為對那啥都不懂而無緣踏入 ※ 編輯: pk289 來自: 59.126.15.186 (06/22 00:39)

06/22 12:21, , 8F
大廠是指是系統大廠的話 不用想太多 他們沒有比較厲害....
06/22 12:21, 8F
文章代碼(AID): #1Hn77ke3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