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國中小的雙語教學政策您贊成嗎?

看板Teacher作者 (pinky)時間3年前 (2020/08/18 08:44), 3年前編輯推噓5(5034)
留言39則, 7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補充說明:這政策影響到各領域學習及教學,除了語文領域 有關2030雙語國家政策目前已在國中小陸續全面實施雙語教學 但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師資培育未成熟 全國根本沒有足夠的師資,教育部為了達成2030完成目標編列20億元預算 目前教育部師資培育比較強調是英語教學能力大於專業 一般科目以國語教學,一般人都不一定聽的懂了,雙語教學的內容僅止於表淺,無法加深 加廣,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基本能力培養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這樣對於一般家庭或弱勢學生無法接受課後補習 肯定造成嚴重的學習雙峰落差 重點是在雙語師資及教材沒有到位 政府強行要求各校配合推動雙語教學 真正受害最大的就是國小、國中的學生 請大家趕快上網附議請政府重新檢視 附議程序: 1.先點連結做電話、信箱認證 2.搜尋「雙語國家政策」議題 3按下我要附議 附議連結: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2a1b0f85-e0cb-47a8-a23f-471c6ba8f701 到9/29截止門檻是 5000人 https://i.imgur.com/aucsm54.jpg
https://i.imgur.com/KPNctzW.jpg
https://i.imgur.com/FN3DOGL.jpg
附上提案原文: 針對目前政府提出要在2030達成雙語國家政策,在現場的老師及家長應該持有 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根據教育部官網: 教育部依據行政院「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 」,以「 培養臺灣走向世界的雙語人才、全面啟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活化」 為目標,透過 加速教學活化及生活化、擴增英語人力資源、 善用科技普及個別化學習、促進教育體系 國際化、 鬆綁法規建立彈性機制等5大策略, 強化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英語的能力及未來 的職場競爭力。 這幾年新北跟台北市的國中、小陸續開出各科的雙語教師缺, 但事實上我們根 本在師資培育這部分尚未成熟, 導致有缺但符合條件的人在個位數字,如何挑選到合適 的專業師資。 第二點:國中小都正值英語剛啟蒙的階段, 單字量以及基本句型都還沒有 辦法吸收的很好,馬上數學、理化、 生物、歷史、地理、公民、甚至教布袋戲也要雙語 教學,傳統文化藝術如何以英語去解釋說明並欣賞,這個是我們質疑雙語政策立即實施的 可行性及必需性。 目前本末倒置,應該最先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到一定程度, 同時要求現場 老師經過英語進修檢定或研習培訓, 達到可以雙語教學並行的教學模式,而不是把教師 的專業放在一旁, 然後去找一群專業不足,但可以具備英語教學能力的老師, 讓他們進 到現場把原本對學習已經不感興趣的學生逼到牆角, 放棄學習這件事情,相對的也間接 影響了學生的受教權益。 如何真正提升學生往後在職場的競爭力並不是只有靠英語而已,國中小學生還 在剛開始起步探索這個世界,為了政策上的目標達成,把現場的學生及老師當作白老鼠實 驗,不是又回到建構式教學的迷思了嗎?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唯有將學生的基本學 科能力,以他們能容易理解的方式與熟習的語言,循序漸進慢慢引導,方有看到希望的那 天。那請問教育部或各行政機關是否也開始同步英語溝通?開記者會也都全英方式進行?加 強國家人民的國際觀與英聽能力~ 之前幾年學校持續推行每週一日母語日,當天上課都要說母語,並營造母語學 習環境。但到底什麼是臺灣的母語?閩南語、原住民語、客語?自己的本土語言都做不到 了,還要勉強學生跟老師,為了政策上課搞得人仰馬翻(雙語師資培育制度尚未成熟而且 有培育師資專業能力上的瑕疵)。大學端也尚未全面要求全英教學,在國中小學除了國文 外,要全面啟動其他學科進行雙語教學,實際上是苦了孩子窮了家長。有錢人家可以針對 不足的學科,請家教或上補習班。但一般上班族或弱勢家庭的學生,是不是會有更大的學 習落差與壓力產生,這個提案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去思考,以家長或現場老師的角度幫忙檢 視,並同時提出覆議,讓這個2030雙語國家政策議題是否可再研議緩行,可以讓更多人看 到,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192.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597711473.A.561.html

08/18 11:09, 3年前 , 1F
政策轉彎的話,很多教授專家就沒有專案研究計畫可
08/18 11:09, 1F

08/18 11:09, 3年前 , 2F
以玩,行政高層就沒有業績了,小朋友還是繼續乖乖
08/18 11:09, 2F

08/18 11:09, 3年前 , 3F
被實驗。幾十年來教育的改革不就是實驗再實驗,就
08/18 11:09, 3F

08/18 11:09, 3年前 , 4F
算之後承認錯誤了,小朋友也長大了,行政高層和專
08/18 11:09, 4F

08/18 11:09, 3年前 , 5F
家教授也要退休了,誰都不用負責。結論就是要告訴
08/18 11:09, 5F

08/18 11:09, 3年前 , 6F
基層的你,你撼動不了高層的這批人,這些人只會當
08/18 11:09, 6F

08/18 11:09, 3年前 , 7F
你〝不長進〞。
08/18 11:09, 7F

08/18 12:19, 3年前 , 8F
08/18 12:19, 8F

08/18 12:29, 3年前 , 9F
08/18 12:29, 9F

08/18 13:08, 3年前 , 10F
已投
08/18 13:08, 10F

08/18 14:34, 3年前 , 11F
我就是基層沒錯,但不代表我不長進,而是我希望把現
08/18 14:34, 11F

08/18 14:34, 3年前 , 12F
場的聲音聚集起來,讓更多人知道真相,以及該視孩子
08/18 14:34, 12F

08/18 14:34, 3年前 , 13F
的需求去設計課程,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國外。
08/18 14:34, 13F

08/18 14:42, 3年前 , 14F
台灣的教育政策就是沒有核心價值啊 看別國做甚麼我
08/18 14:42, 14F

08/18 14:42, 3年前 , 15F
們就趕快學一點皮毛 東學西學搞得四不像就算了 學
08/18 14:42, 15F

08/18 14:42, 3年前 , 16F
生基本能力愈來愈低落
08/18 14:42, 16F

08/18 18:15, 3年前 , 17F
推一樓分析現實面,但由下而上的聲音也是有力量的
08/18 18:15, 17F

08/19 10:10, 3年前 , 18F

08/19 10:10, 3年前 , 19F

08/19 10:12, 3年前 , 20F
上面是台北市今年開的缺額及錄取名單,有資格報考
08/19 10:12, 20F

08/19 10:12, 3年前 , 21F
的人數不足就開放雙語教學代理教師專班
08/19 10:12, 21F

08/19 10:12, 3年前 , 22F

08/19 10:12, 3年前 , 23F

08/19 10:12, 3年前 , 24F

08/19 10:12, 3年前 , 25F

08/19 10:, , 26F
依據簡章摘要:尚未考取教師證,只要修6個學分再加48
08/19 10:, 26F
13

08/19 10:13, 3年前 , 27F
小時自主研習,通過指導教授的分數門檻,就有機會
08/19 10:13, 27F

08/19 10:13, 3年前 , 28F
不需經過教師甄試成為雙語正式教師(需切結在110學
08/19 10:13, 28F

08/19 10:13, 3年前 , 29F
年前取得教師證及英檢B2證照)。
08/19 10:13, 29F

08/19 10:13, 3年前 , 30F
原文摘要:教育局表示,只要通過第一階段初試,第二
08/19 10:13, 30F

08/19 10:13, 3年前 , 31F
階段教學演示將依教師學科科目專長,進行抽題、試
08/19 10:13, 31F

08/19 10:13, 3年前 , 32F
教及評審委員詢答,合格者進入後續培育階段,並依
08/19 10:13, 32F

08/19 10:13, 3年前 , 33F
學科領域專長轉介至本市國中、國小擔任代理教師一年
08/19 10:13, 33F

08/19 10:14, 3年前 , 34F
,期間須參與增能工作坊上下學期各3至6學分課程,
08/19 10:14, 34F

08/19 10:14, 3年前 , 35F
按照指導教授意見及本身授課專長需求,自行參與自主
08/19 10:14, 35F

08/19 10:14, 3年前 , 36F
增能至少48小時,及每學期進行教學觀議課3堂,以上
08/19 10:14, 36F

08/19 10:14, 3年前 , 37F
成績依比例平均達80分以上者,將參加國中或國小教師
08/19 10:14, 37F

08/19 10:14, 3年前 , 38F
公開介聘作業,再經各校教評會依規定審查後,成為
08/19 10:14, 38F

08/19 10:14, 3年前 , 39F
本市110學年度正式教師。
08/19 10:14, 39F
※ 編輯: plie (36.232.179.138 臺灣), 08/19/2020 10:14:49
文章代碼(AID): #1VEoHnLX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