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媽寶、校寶、科寶…

看板Teacher作者 (韓國高速鐵路)時間10年前 (2013/10/01 12: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趙哲聖】  媽寶蔓延,加上私校退場換地的議題,纏繞在社會發酵。  後現代知識學者李歐塔曾論述,現今的研究與教育活動走向一種「平面式、消費式 、商業化」的現象,使得許多教育活動偏重當前實際所需。我們因為學生變少,便希望以 一種要求能馬上解決問題的速度,如私校退場換地面貌呈現,而與這幾十年來政府大量開 放各級學校,與民眾自然減產所形成的背後歷史、經驗、文化傳統相切割,這勢必出問題 。  一位教師,需經過長期養成教育與自我投資,台灣面臨少子化的浪潮,學生變少, 已經開始蔓延在各級學校,從中小學縮班,到大學為了搶奪減少的「客源」,媽寶一族, 或是「直升機父母」大量湧現,成為教師必須勇敢面對的課題。在招生活動、研讀訓練、 科技素養中,許多教師經歷前世代不同的工作內涵,更有大量連門檻都進不了的流浪教師 ,靠以小時計的低薪,努力維持在學生面前的尊嚴。  大環境的改變,歷史教改政策的不當,並不是當前老師所能操控與使力。台灣從經 濟起飛,創造四年級世代的光榮成長,開啟廣設大學願景,然而,到五年級世代後期,薪 資卻長期停滯了16年的苦悶,也變成教學上的苦果。不動的薪水,改變了生育的結構,連 父母的教養態度,也因為資源與愛都給了少量的小孩,成為當前的媽寶文化。  另一種教師的難題,是數位化教育機制與載具的升級,電腦數位學習網絡將學生照 顧得無微不致,而手機、平板,與聯繫社群的臉書或Line平台,更將「科寶」視野沾粘在 小小的螢幕中,老師必須擅於利用這些科技資源,卻又擔心這些資源戕害低頭螢幕族的學 習心智。  評鑑的框架,老師在無數的量化資料中達成要求,少子化的框架,老師在親情所慣 養的媽寶校寶中妥協,而科技化的框架,更讓老師需要有多媒體的功力,才能搶贏科寶手 機螢幕中的浮動字元。  遙想有教無類的孔子,周遊列國,資訊口傳與竹簡媒介,《論語》儒學的要義,就 在尊師重道的傳承中保留下來。21世紀的老師,資源如此豐富,卻有改變不了的大環境, 與一直要改變的工作態度。  在這個學生變少的世代,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產生職業與工作的質變。許多 沒有國立光環的私校,老師必須負起更大的使命,去教社會上被揶揄慣的所謂「失敗學生 」,老師在有教無類、寧缺勿濫,與職涯生存中掙扎與奮進。這是許多人看不到的,也是 許多過完教師節老師的無奈。(作者為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10010047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6.131.17
文章代碼(AID): #1IIafNoB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