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

看板Teacher作者 (吉祥的小麥)時間11年前 (2013/01/28 22:07), 編輯推噓11(15438)
留言57則, 2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路看到的文章,與您分享,我比較不認同的就是 說沒有酗酒補習的老師那段,因為這樣的老師還是不少, 起的比雞早,做的比牛多的我遇到的幾乎是菜鳥或新生代或是非正式老師居多.... 那些快退休的老師或當官的,至少我遇到的,每天都在聊自己的十八趴被砍) 十六年前,有一位老帥哥在他的課堂上說「尊師重道」是狗屁。 他是一位以新潮思想為特色,並讓身為英文白癡的我欠一份人情的民進黨籍英文教授。 我畢業後的某年,還看過他在立法院發言的帥樣。 十六年後,是我也登上講台的第七年。這七年中的前三年,我的講桌上貼著一句格言: 「師嚴而道尊」,結果不太有作用;後四年,我不想貼,而且不敢貼了, 但是,它在我心裡面的體悟,卻只有越來越深的份。 「嚴師為難,師嚴而道尊」。不管小孩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都要想盡辦法 讓小孩相信老師、喜歡老師、崇拜老師, 才有可能讓孩子接受這位老師「所僅有的一切教育機會」。 縱然不是每位老師在「家長」的心目中都是完美的,然而一旦不能做到前述這點, 就什麼都沒有了! 上級長官常提醒我們:「教育是服務業......。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 但是事實上,教育不是服務業,從來就不是。 服務業只是「第三級產業」的一種,而教育不是一種「產業」,教育是一種「事業」 (有的分類法說這種是「第四級產業」)。「事業」是花錢的單位,是國家基於不得已, 必須設置的花錢單位;而「產業」是用來賺錢的。 教育,是要建立學生的優良人格,糾正學生的道德偏差;簡而言之,是「他沒有的東西要 他有,他有的東西要他沒有」,這種事情大多不順遂,怎麼會有「滿意」、「快樂」的價 值觀呢?當教育演變成「家長導向」,甚至於「學生導向」的時候,教育的尊嚴是不存在 的;當教育的尊嚴不存在的時候,教育便是不存在的。 眼看私立幼稚園的老師,對學生扮小丑,對家長扮業務,我完全無法相信這有什麼教育的 機制存在。 眼看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完全不會寫考卷也可以「考上」,而且多如繁星的學校還搶著 招生,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為什麼要花這麼多自欺欺人的錢。 服務業,是要賺錢的;賺錢的手段,是要討好顧客。教育,是花錢的;花了錢之後,來教 育學生、教育家長、教育社會大眾;把幼稚的小孩、不良的學生、敗壞的社會風氣,帶領 出一片光明。教育是要靠著教育人員的道德良知,來領導學生,間接的領導社會,走向正 確的路;服務業卻是基於賺錢的目的,被顧客領導,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這兩者截然不 同,怎麼可以混為一談? 打從教育思潮演變成「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教育是服務業......。」之後 ,教育的成效一落千丈,再也一蹶不振。 以前的教育,是老師挑學生,家長配合老師;現在的「叫慾」,是學生挑老師,老師配合 家長。結果呢?七年級世代的被稱為草莓族,八年級的希望根本看不到。速食店的店員, 點餐態度傲慢,擦桌子是在拿抹布塗桌子;出納小姐留著長指甲,上面厚厚的彩繪煞費功 夫,卻使她根本無法點鈔;錯別字一大堆的文案充斥於生活中,不只攤販錯字連篇,連電 視、電影、報紙、甚至政府宣傳品,都一一淪陷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水準和道德修養陷入 了極大的困境,更具毀滅性的八年級炸彈、九年級炸彈還在後面等著,但看出這片悲觀的 人大都不是在關切真正該關切的事情。他們關切著「教育品質如何提升」。 大學聯考總分十三分的學生,他老媽對記者說,她才不會讓小孩去念爛學校; 犯下多起姦殺分屍案的某狼落網,對記者露出冷血的笑, 阿嬤還大剌剌的質問為什麼要抓她的乖孫。 小孩不好不怪小孩,只怪別人。社會早已陷入一場「溺愛戰爭」,一切都是溺愛惹的禍! 「溺愛戰爭」是商業週刊近期刊登的一則篇名,揭示了溺愛所造成的社會價值崩解問題, 它不是只有台灣有,而是全球的問題。當溺愛戰爭已經席捲全球,台灣卻還一直傻呼呼的 喜歡聞外國人的香屁。 台灣從民國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初期至今,十多年來許多知名學者大力鼓吹人本 主義(正名:教育心理學之人本學派),好像人本主義是新新時代潮流,不信人本主義就 是老古板。實情是臺灣人特別崇洋,而且喜歡撿外國(正名:某些白種人的國家)剛出爐 不成熟的東西炫耀一番,表示他很先進,或老喜歡撿人家在外國已經證明失敗的東西來臺 灣玩(例如建構式數學,正名:建構主義精神在數學科教學上的不當應用)。人本主義不 是一無是處,也有可取之處,但跟它唱反調的行為主義學派在白人社會中並非如臺灣捏造 得好像是個過氣的東西,而是依然能和人本主義支持者分庭抗禮的。 再者,我們也不要去談論什麼學派了。光看「教育心理學」,或「心理學」這門學科好了 。心理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其實是一門很年輕的學門,簡而言之,它是一個很不 成熟的學門。如果它是成熟的,那麼它應該會被研究出一套定理,而不是出現許多長期以 來沒有定論的學派,甚至糟糕的是這些學派好像只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提出學說的人們 各自為政,每套理論並不是朝向一個統整的路在走。 「心理學」有多年輕呢?答案是一百年。就這麼一百年!人類真正將心理學視為一種科學 ,而脫離空談(說好聽叫「哲學」)的層次是拖到二十世紀初才起步的事!反觀有多少的 學門是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之久啊!不說千年,那些發展了幾百年的學門如物理、化學,都 曾經發生過革命性事件;心理學這門學科,又是如何值得人們咬定它說的都是真理呢? 九年前,我在師範學院修習教育學分的時候,也曾經對一些教育相關理論科目認真的研習 過,但進入教育職場真正接觸學生之後,七年來我只覺得這些理論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 不切實際了。我每天都要面對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學生行為偏差,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家 長溺愛狀態,根本來不及去碰觸教育的高深理論,就已經被現實所打敗! 教師教學績效不佳是因為輔導專業能力不足? 有人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去進修輔導專業知能,因為如果我的輔導專業能力不足,在這個職 場上將會是一個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我要有空的話當然會願意,如果輔導技術高超,確 實可以幫助許多學生成長,但是「輔導學生」能夠真正解決所有學生的人格問題嗎?我覺 得現在我真正「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應該是討好學生、巴結家長、粉飾太平的「專業能 力」不足!偏偏,這個專業科目沒有人寫書,並且設立學科、正式成為師範學院的課程。 教師應時時留意教育思潮的變革,與時俱進? 「教育思潮」的謬誤實在太多,因為「思潮」常會混雜著許多不專業的民意,偏偏在民主 社會中,這些不專業的民意卻會被冠上正當性與領導性。近年來世界性(尤其臺灣,前面 講到)的教育思潮,基本上都指向了溺愛。 就以「體罰」這件事情來說吧。在台灣,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人敢大剌剌的說他支持體罰了 。別說在學校體罰被視為違法,私底下好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們也把「體罰要偷 偷進行,只能做不能說」,或「體罰不是不行,但是要老鳥才能做,或等你成為明星老師 ,才可以體罰」,變成「還敢去想體罰就是落伍、無能、不適任教師」。不只學校,好像 連家庭凍結了體罰,因為我這個月想去五金行買以前很容易賣到的藤條,竟然找了好幾家 都沒有賣了! 那些反對體罰的書籍,名正言順的說「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支持體罰」(是嗎?)我看 到的卻是「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反對體罰」,因為行為主義的各種實驗,都是利用體罰 作例子的(行為主義有表示獎勵的效果比處罰大,但沒有明確的實驗區分處罰的種類及其 效益差別),而反對體罰的理論者也沒有實驗證明體罰和不良影響的「因果關係」! 最好笑的是,這些心理學界的所謂理論權威,甚至學派創始人,當年建立理論的過程其實 是極其粗糙而備受質疑的。以「認知學派」的創始皮亞傑實驗為例,後世就證明了他個人 的經驗心得只是因為他對小孩子問話的技巧不足。可是學術界很奇怪,我們總是對於某些 已經變成教科書的理論,被推翻的過程避而不提;就像學界早就質疑進化論的真實性,並 證明進化論不可能是真的,但課本上卻不願意面對進化論已經被推翻的事實。「人本學派 」的創始人羅傑斯,發現跟學生談話不要告訴他答案,只要問他問題,就可以使學生自己 找出答案並滿意的離開,卻沒有告訴大家他是一個「高中」老師!不是小學!更何況,人 本學派創始初期,那些受實驗的對象,都是些過去飽受體罰的學生,他們對於有個老師竟 然不體罰了,當然是奉為神明,全力擁戴,所以得到良好的成效啊!而今天我們眼前的孩 子,卻是從小的溺愛,根本就不稀罕大人的勸導或讚美啊! 現在全世界,只是以訛傳訛的,以國傳國的,接連認為體罰不對,應該禁止,提不出個有 力的證明,然而人類由體罰而成長的歷史卻是長達萬年,恐怕從史前時代就開始的狀態。 若演化論是真的,恐怕基於演化的道理,人類需要體罰才能健康成長的基因早就定型了, 現在「突然」不要體罰了,大家為什麼要相信結果不會滿盤皆輸?古有明訓:「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就是要提醒我們,教育是長遠之計,一段教育歷程的成敗,必須要一百年 的時間才能蓋棺論定,不是一個小小的幾年的實驗、新理論,就可以證明某種教育方法是 正確的。教改以來我國也步入了廢除體罰的死巷,然而,如果不是體罰的廢除造成了草莓 族的蔓延,難道是學生人數從五十人變成三十人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師資培育水準從師範 變師專,師專變師院,師院變教大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學校越來越有錢,從黑板變成電視 ,從電視變成單槍而造成的嗎?難道是教科書越來越精彩,字體變大、印刷精美、圖文並 茂、教具多樣化所造成的嗎? 教育失敗,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面對教育的失敗,原因是什麼?誰要負責?誰要改進?卻 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然而不管聲音多麼分歧,臺灣現在的聲音都只有一個共同點:很少聲 音把矛頭指向家庭教育的失敗,更少有人明確指出教育失敗是家庭溺愛所造成的惡果(我 現在只聽到證嚴法師幾天前說了),只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將矛頭指向「教育品質」這塊。 不管是質疑課程,質疑學制,還是質疑學校、質疑師資等等,反正都是針對提升教育品質 在思考。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去想「誰證明了教育品質有退步」?除非是教育品質有退步, 我們才能夠朝這塊努力嘛!然而教育品質不斷的在進步,卻是接觸過教育現場的人很難感 受不出來的。就算我們沒空接觸教學現場好了,請問現在的教師有誰在上課「留一手」, 放學後向學生收錢補習?現在有哪個老師利用校外教學或其他油水中飽私囊?現在有哪個 老師在教室賣自修,收取回扣,並且利用上課時間聽股市買賣股票?哪有教師晚上酗酒, 隔天蹺課,叫學生自習的?這些故事,以前都有過,現在哪有這些狀況?現在的每一個老 師,都深愛著學生,白天上課,晚上改作業,寒暑假還要準備課程,弄得自己每天起得比 雞早,睡得比貓少,做得比牛多。 如果教育品質沒有退步,那誰要對教育的失敗負責? 這樣認真的教學,最後受到質疑的,竟然就是那些認真的老師!那些想要認真管教學生的 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被老師揪出偏差行為。那些想要把學 生教得更優秀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喊苦,無法接受小孩 子做不到老師的要求,就跟家長哭訴的場面。家長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師無法在學校就把自 己的孩子教好,讓他們回家就不用再管孩子的事。 大家都忘了學校教育只是輔助,家庭教育才是主體。 這是在我們小時候的社會課就有上到啊!那些家長當年的月考也考這個,為什麼如今同樣 出身五、六年級世代的家長,都忘了呢? 學校裡的老師「根本」就「不可能」在沒有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把孩子教成一個完整的人 ! 成功的學校教育,只能建築在成功的家庭教育上!退一步說,家庭教育就算不力、不彰, 那至少可以「支持」學校教育吧?現在最需要教育的那些孩子,卻總是那些家庭叫慾在跟 學校教育扯後腿的。以前的社會貧困,家長教育水準不高,也許沒辦法指導孩子課業,但 是對於品格的要求,卻十分嚴厲,而且懂得尊師重道,謙卑的認為「老師在幫我們教小孩 ,我們也要努力把小孩教好,不要把壞小孩送去學校丟臉」。那時的小孩被老師處罰,是 無所不用其極的掩飾、隱瞞,絕不能讓家長知道,否則還要再挨上幾頓打——媽媽再打一 次、爸爸再打一次、如果還有姑姑舅舅也輪流全部各打一次......。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 者卻常做出反教育的行為,小孩被處罰(而且還不是體罰喔),只想質疑老師「為什麼處 罰我小孩?你是不是對他有偏見?」處處和學校教育作對,使學校教育綁手綁腳,雙面夾 殺,不但談不上對孩子能有什麼教育,連自保不被投訴,不被認為是「不適任教師」都有 困難。 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才是教育的專業人員,永遠都是。他們不需要修習特別多的教育專業知 識,不需要充足的教學經驗,即使是一個最菜最菜的菜鳥老師,也比讀過一堆教育書籍的 家長,要專業得多。因為:他在這個環境中。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 瞭解三十幾個孩子的狀況,而看到一個小社會的整體。這是眼中只有自己孩子,當局者迷 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比對出三十幾個孩 子的親子關係,知道什麼樣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小孩,這是眼中只有自己教法,當局者 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家長為什麼要質疑老師的專業?這完全是耽誤孩子的成長機 會,一點也不切實際啊! 當家長要我們看「優秀是教出來的」、「56號教室的奇蹟」,家長是不是也要看點書?不 要再去找百家爭鳴的育兒書了,應該看一看「溺愛戰爭」、「這些孩子的心裡長了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173.141

01/28 22:30, , 1F
推 這篇可以投期刊或社論了
01/28 22:30, 1F

01/28 22:36, , 2F
01/28 22:36, 2F

01/28 22:52, , 3F
1F 原po說這是"網路看到的文章"
01/28 22:52, 3F

01/28 22:55, , 4F
"起的比雞早,做的比牛多的"~通常是因為個性,無關年齡
01/28 22:55, 4F

01/28 22:55, , 5F
好文 推~
01/28 22:55, 5F

01/28 22:55, , 6F
寫的相當好,讚!
01/28 22:55, 6F

01/28 23:21, , 7F
既然不是原PO寫的,應該不用太過客氣。這篇文章充滿
01/28 23:21, 7F

01/28 23:23, , 8F
錯誤資訊、偏見,錯謬歸因、滑坡論證、偷換概念等等
01/28 23:23, 8F

01/28 23:24, , 9F
其實如何從家庭功能不彰論證到還給教師體罰權,就很
01/28 23:24, 9F

01/28 23:25, , 10F
有問題了。衷心希望第一線人員抱持這種想法的不太多
01/28 23:25, 10F

01/28 23:43, , 11F
這篇文章開頭有說已經很多人批評這篇文章...
01/28 23:43, 11F

01/28 23:43, , 12F
所以他才把留言功能關上...我也只是覺得好而分享啦
01/28 23:43, 12F

01/28 23:49, , 13F
其實很多點還是很不錯的,其實不需要噓~
01/28 23:49, 13F

01/29 00:38, , 14F
寫得不錯阿~
01/29 00:38, 14F

01/29 00:38, , 15F
我倒想知道 錯誤資訊、偏見,錯謬歸因、滑坡論證...
01/29 00:38, 15F

01/29 00:38, , 16F
的點在哪耶????????????????????????????
01/29 00:38, 16F

01/29 00:40, , 17F
我相信把教學搞得跟面對客戶一樣確實很不對阿!!
01/29 00:40, 17F

01/29 00:41, , 18F
不過意見還是各有不同啦~
01/29 00:41, 18F

01/29 00:49, , 19F
寫的很不錯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應
01/29 00:49, 19F

01/29 00:50, , 20F
並重,但現在台灣走向以學校教育取代家庭和社會教育
01/29 00:50, 20F

01/29 00:52, , 21F
這是很奇怪的現象。而教育部和家長有逐漸的把管教權
01/29 00:52, 21F

01/29 00:52, , 22F
收回,變成現在學生犯錯,老師想管也管不了的情況
01/29 00:52, 22F

01/29 00:54, , 23F
這幾年教育部最讓我看不慣的就是不斷在寵小孩,對家長
01/29 00:54, 23F

01/29 00:54, , 24F
讓步
01/29 00:54, 24F

01/29 01:02, , 25F
這一篇文章值 36 Ptt幣
01/29 01:02, 25F

01/29 01:02, , 26F
XD
01/29 01:02, 26F

01/29 08:36, , 27F
單純推:教育不是服務業這件大事!!
01/29 08:36, 27F

01/29 09:54, , 28F
又是這一篇,我幾年前回過了#1CmT0kpr (Education)
01/29 09:54, 28F

01/29 09:55, , 29F
坦白說,如果原作者仍以這樣的想法從事教職,應該會很
01/29 09:55, 29F

01/29 09:56, , 30F
痛苦吧?
01/29 09:56, 30F

01/29 11:01, , 31F
原文在此:http://0rz.tw/AfiTu 2009年的文章
01/29 11:01, 31F

01/29 11:02, , 32F
最近我也轉貼了這篇,同時附上chen2323老師的文
01/29 11:02, 32F

01/29 11:02, , 33F
01/29 11:02, 33F

01/29 11:26, , 34F
推 寫得真好 現在過份強調學生的人權 都爬到老師頭上
01/29 11:26, 34F

01/29 11:26, , 35F
更糟的是教育部一味地討好人苯之流的人權團體
01/29 11:26, 35F

01/29 14:42, , 36F
寫得很好啊,質疑的人也回個文分析一下,講一堆專有
01/29 14:42, 36F

01/29 14:44, , 37F
跟本文無關的名詞才奇怪吧?
01/29 14:44, 37F

01/29 16:38, , 38F
對於教育心理學 或 教育理論等的看法真的太偏頗了
01/29 16:38, 38F

01/29 19:44, , 39F
兩篇都看了 比較同意原po貼的這篇
01/29 19:44, 39F

01/29 19:47, , 40F
輔導的功能是非常因人而異的 我國中導師就是輔導老師
01/29 19:47, 40F

01/29 19:48, , 41F
學生都能感覺到導師常常在試圖套用一些輔導策略在我
01/29 19:48, 41F

01/29 19:49, , 42F
們身上,一套又一套的談話技巧和小遊戲,但國中那三
01/29 19:49, 42F

01/29 19:49, , 43F
年面對導師的時間只是漫長的尷尬和配合演出...
01/29 19:49, 43F

01/29 19:50, , 44F
原因很簡單,很多人的偏差行為不是因為心理障礙,而
01/29 19:50, 44F

01/29 19:50, , 45F
是好玩 想體驗看看而已 導師的輔導技巧常招致反效果
01/29 19:50, 45F

01/29 19:51, , 46F
國中生已經很聰明,當明確的後果出現在面前,偏差行
01/29 19:51, 46F

01/29 19:52, , 47F
為往往自動消失(例如體罰,或重大考試逼近)
01/29 19:52, 47F

01/29 21:34, , 48F
不能同意他把皮亞傑等理論批評的一無是處
01/29 21:34, 48F

01/30 07:44, , 49F
老實說,我覺得原作者沒把心理學、教育理論讀通。
01/30 07:44, 49F

01/30 16:06, , 50F
i大的分享很有趣
01/30 16:06, 50F

01/30 23:42, , 51F
雖然原PO這篇帶點抱怨 但是也點出很重要的問題
01/30 23:42, 51F

01/30 23:44, , 52F
如果酒駕只能勸導 衝突只能勸導
01/30 23:44, 52F

01/30 23:45, , 53F
沒有刑責沒有警察沒有強制力 只能勸導 ....
01/30 23:45, 53F

01/30 23:46, , 54F
這樣能維持治安嗎 ( 只是舉例
01/30 23:46, 54F

01/30 23:49, , 55F
就像前面有人說得 有學生只是好玩
01/30 23:49, 55F

01/30 23:50, , 56F
大部分學生是理智的 會形成力量導正少數
01/30 23:50, 56F

01/30 23:51, , 57F
但這種過程 來個幾次 覺得很無力
01/30 23:51, 57F
文章代碼(AID): #1H1eOiyf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