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國中地理世界概述(氣候部分)

看板Teacher作者 (盆地台地丘陵)時間13年前 (2011/04/19 04:00),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towo (......)》之銘言: : 請教一下板上的地理老師 : 學校是使用翰林版的課本 :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 : 請問一下 講到世界氣候概述的部分 : 影響氣候因素時需要補充洋流和行星風系嗎(這兩樣翰林版課文都沒有提到) : 如果不講那介紹世界的氣候類型時 很難講成因 : 講了時間又不夠用 有些班級 第二次段考只有四節課可以用 超囧的 : 還是說其實只要說明各氣候的特色就好 成因可跳過~ 其實不用整個講行星風系 我們都被高中的那一套氣候理論給綁死了 都變成認為一定要講行星風系、洋流學生才會懂氣候的成因 個人的看法是不必 尤其是對國中生來說 整套的行星風系太難了 雖說如此 必要時還是得提及部分風帶作為基礎解釋 氣候分類的最初 只是將各地依氣候雨量來分類 是後來探討各地氣候差異時才會將成因納入考量 如果純粹考量「氣候分類」那副熱帶季風與夏雨型暖濕就會被視為同一類 國中地理世界氣候的部分 基本先從緯度帶開始說明即可 從熱溫寒三帶開始(這個大多數有頭腦的國中生都會) 然後介紹幾種基本類型 包括熱帶雨林、熱帶莽原、熱帶沙漠、溫帶海洋性、溫帶地中海型、溫帶大陸性等等 先介紹「特點」及可能的分佈 例如熱帶雨林,就先跟學生說靠近赤道 高溫多雨所形成的 這樣就夠了 國中地理的世界地理部分 第一個章節只是總論 到後面各大洲還是會分洲介紹該地的氣候 所以在第一個章節時 僅需介紹「氣候分類」 成因的部分到各大洲時還可以再繼續補充說明 至於行星風系 只需要講信風帶、副熱帶高壓帶、西風帶即可 但不必將整個大氣環流都講一遍 就好像我們前面教台灣、中國時講到的季風氣候一樣 學生會記南方吹的西南/東北風 北方為東南/西北風 這樣的風向的記憶足矣 讓學生記得信風帶、副熱帶高壓帶、西風帶這三個主要風帶就綽綽有餘了 熱帶雨林:赤道附近,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在回歸線附近有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所以乾燥不雨 熱帶莽原:介在雨林與沙漠的過渡,夏雨冬乾 溫帶海洋性:溫帶地區迎盛行西風,在溫帶的西海岸地區 溫帶地中海型:夏乾冬雨,剛好副熱帶高壓與西風交替出現的關係 溫帶大陸性:西風的影響較弱,較受陸地性質控制的氣候,所以溫差較大 夏雨型暖濕:副熱帶東岸地區,迎信風所以溫暖潮溼 溫帶乾燥:距海太遠或背風水氣不足(舉例:像新疆) 寒帶氣候:緯度高而寒冷 這是個人的舉例,像這樣,只需簡單說明「這個緯度的盛行風向是xx風」即可 這樣的舉例可以類比季風氣候的風向記憶 說 這個跟季風不一樣 這是全球性的同緯度盛行風 再加上赤道附近高溫 高緯度寒冷 這樣的概念就夠用了 如此已可基本解釋 強調其「特性(雨量、降雨季節、溫度、溫差等)」及大致分佈 然後等到分洲時,視各洲環境介紹時的需要,再行補充其他氣候成因即可 至於洋流系統 看課本講多少 一般只需讓學生認識「暖流」「涼流」「寒流」的基本就可以了 (洋流國一下談漁業時即已有基本認識) 不必全部扣進氣候成因的解釋裡 等到講各洲時才視狀況強調 像是歐洲 屆時就會再提及北大西洋暖流與西風的共同作用而有溫帶海洋性氣候 不必國二就先行講授 我一直不認為國中生需要學到整套的行星風系與全球洋流系統 雖然有助於氣候成因的解釋 但對國中生而言又太難了些 行星風系對部分高中生都需要花些時間消化 遑論國中生 因此「簡化解釋」是個人認為比較好的方式 若學生真有求知欲再私下解釋就行 個人淺見 -- 車站一站一站過去啦 風景一幕一幕親像電影 公路一里一里過去啦 景色一景一景就像相片 青春一段一段過去啦 回憶一幕一幕就像電影 一陣一陣..一陣一陣..一陣一陣 過去啦 ~人生旅程~熱愛旅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63.197

04/19 10:31, , 1F
很清楚的解釋,推推!! 回想以前國中老師是怎麼教的
04/19 10:31, 1F

04/19 10:32, , 2F
好像也沒講行星風系我們就懂啦:D
04/19 10:32, 2F

04/19 12:13, , 3F
推 同樣覺得沒有必要在國中講行星風系
04/19 12:13, 3F

04/19 19:20, , 4F
推~國中生搞懂西風帶、信風帶、副熱帶高壓帶就夠了~
04/19 19:20, 4F

04/19 20:35, , 5F
課程很少,講重要的常考的即可,不然會把自己搞死
04/19 20:35, 5F

04/19 20:36, , 6F
學生睡死,最後大家都累死了!!
04/19 20:36, 6F
文章代碼(AID): #1Dh9XXXG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