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如何 塞其兌 ?

看板Taoism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10/01 16:37), 編輯推噓9(9054)
留言63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讀老子的書 作者是賀榮一 書名是 道德經註譯與析解 上面說返樸三步驟依序是絕欲 棄知 隱名 其中絕欲是復明的必要條件 而絕欲的方法是 塞其兌 就是要克制感官 我想知道克制感官要到什麼地步 ? 我不是哲學系和中文系的學生 所以用太哲學上的術語 我會看不懂 真抱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64.95

10/01 16:55, , 1F
個人覺得塞兌閉門是由內而外作起。反覆玩味”天下皆之美之
10/01 16:55, 1F

10/01 16:56, , 2F
之為美”、”不尚賢使民不爭”、”致虛極守靜篤”等章節會
10/01 16:56, 2F

10/01 16:57, , 3F
有越來越深刻的感觸,久而久之耳目感官等欲求會自然降低,
10/01 16:57, 3F

10/01 16:59, , 4F
而不需刻意去克制。
10/01 16:59, 4F

10/01 21:50, , 5F
糟糕你講到重點了耶!!ㄏㄏ ,復嬰兒歸!
10/01 21:50, 5F

10/01 23:55, , 6F
都攝六根 如老子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0/01 23:55, 6F

10/02 00:50, , 7F
塞其兌(閱) 可以跟其章節放在一起看會更容易理解
10/02 00:50, 7F

10/02 00:50, , 8F
不過這章解釋起來挺麻煩
10/02 00:50, 8F

10/04 03:02, , 9F
不知道可否請版大不厭其煩,為我們開示一番?
10/04 03:02, 9F

10/05 00:50, , 10F
現在文章內的說法是我剛接觸佛道經典的作法, 雖然我自己的驗
10/05 00:50, 10F

10/05 00:53, , 11F
證是行不通的, 倒也不能說這種作法完全沒有意義, 也許這實驗
10/05 00:53, 11F

10/05 00:56, , 12F
的失敗也算是一種體會吧! 哲學光靠思考是不行的, 但又要如何
10/05 00:56, 12F

10/05 00:57, , 13F
身體力行呢? 一腳踏出就如同江湖無盡期, 有時會忍不住想後退
10/05 00:57, 13F

10/05 01:00, , 14F
,欲退卻又見不到來時路, 再來也許是更深的精神折磨, 也有可
10/05 01:00, 14F

10/05 01:01, , 15F
能是對某句經典的更深玩味! 嗯....版大不撥空分享一下嗎?
10/05 01:01, 15F

10/05 01:18, , 16F
嗯 等等呗 另外在某些考證上的分享 我希望有這類認知
10/05 01:18, 16F

10/05 01:19, , 17F
就是我分享的不一定是"對"的
10/05 01:19, 17F

10/05 01:20, , 18F
但我個人會認為呈現出某類講法 是有其必要性 
10/05 01:20, 18F

10/05 01:21, , 19F
例如錯簡的部分我也懷疑跟猶豫很久 很煩惱該不該講
10/05 01:21, 19F

10/05 01:21, , 20F
因為這類對錯很難證明 有可能更早的版本就已錯簡
10/05 01:21, 20F

10/05 01:22, , 21F
只是現在看到的可能都由某些錯簡後的古本所延伸 
10/05 01:22, 21F

10/05 01:23, , 22F
這類可能性我會放入考慮 通常這類我就歸類在"麻煩區"
10/05 01:23, 22F

10/05 01:24, , 23F
建議看道德經時 可以先採"除錯法" 邏輯上不可能的先剃
10/05 01:24, 23F

10/05 01:25, , 24F
古聖不是笨蛋 所以不太會講現代人都覺得笨的話
10/05 01:25, 24F

10/05 01:25, , 25F
有這種認知 我想以"求真的假設立場" 就不會太偏差了
10/05 01:25, 25F

10/05 21:11, , 26F
不要神化古代聖賢,如儒家那一套道德說教現在看來也很普通
10/05 21:11, 26F

10/05 21:12, , 27F
那儒家說了那麼多真的很笨嗎?
10/05 21:12, 27F

10/05 21:13, , 28F
另外古人著作不見得真的那麼講究邏輯或章法
10/05 21:13, 28F

10/05 21:15, , 29F
特別是老子本身還用了許多詩性筆法,那就更不一定有邏輯了
10/05 21:15, 29F

10/05 22:09, , 30F
恭喜樓上,希望你真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10/05 22:09, 30F

10/05 22:10, , 31F
尤其最後一行
10/05 22:10, 31F

10/05 23:03, , 32F
老子在道德經中的確有寫過詩體的架構
10/05 23:03, 32F

10/05 23:05, , 33F
不過我個人的"預設立場" 是認為他不會講"沒理性"的東西
10/05 23:05, 33F

10/05 23:05, , 34F
每個人作研究 初始的假設常常是成敗關鍵
10/05 23:05, 34F

10/05 23:07, , 35F
即使是現今藝術性的筆法 藝術本身亦常有其理性存在
10/05 23:07, 35F

10/05 23:09, , 36F
個人研究立場是認為今者所謂老子反智 是真有其事
10/05 23:09, 36F

10/05 23:09, , 37F
只是厭惡盲目崇拜知的權威性所造成的影響 
10/05 23:09, 37F

10/05 23:10, , 38F
也點出知識本身的對立性跟非圓全處 知本身即分別
10/05 23:10, 38F

10/05 23:11, , 39F
但不是否定求知的重要 能以知破知 至破無可破 
10/05 23:11, 39F

10/05 23:11, , 40F
亦是一種修為的方式
10/05 23:11, 40F

10/05 23:12, , 41F
個人研究立場認為今者所謂老子反智 不是真有其事(修正)
10/05 23:12, 41F

10/05 23:18, , 42F
會採這種立場 也是因為看過些今人難以想像的東西
10/05 23:18, 42F

10/05 23:19, , 43F
若非那些人解釋清楚 我也不會相信自古就有這類思維
10/05 23:19, 43F

10/05 23:21, , 44F
雖然這種"感覺"無法證明是否正確
10/05 23:21, 44F

10/05 23:22, , 45F
不過如果能逐漸透過系統性的理解 突然浮現其架構
10/05 23:22, 45F

10/05 23:23, , 46F
本身還是有種美感和清涼感
10/05 23:23, 46F

10/05 23:24, , 47F
不諱言的說 這部分就從學術的討論逐漸走入直觀認識
10/05 23:24, 47F

10/05 23:28, , 48F
另外M兄之前有篇談 老子和大怨 與儒家以德報怨的文章
10/05 23:28, 48F

10/05 23:29, , 49F
我個人相當喜歡 曾請前任的版主特別轉寄給我
10/05 23:29, 49F

10/05 23:29, , 50F
如果m兄不反對 我蠻推薦再波一次那篇文
10/05 23:29, 50F

10/06 00:00, , 51F
嗯嗯,期待ing
10/06 00:00, 51F

10/12 19:39, , 52F
我所謂的“邏輯”,不是老子本身思想上的“邏輯”
10/12 19:39, 52F

10/12 19:39, , 53F
而是章法結構上的“邏輯”,所以不是說老子缺乏理性
10/12 19:39, 53F

10/12 19:39, , 54F
通常都把老子一書視為篇篇都有關聯
10/12 19:39, 54F

10/12 19:39, , 55F
或認為篇章內的每句每段、上下前後都一定有必然的關聯
10/12 19:39, 55F

10/12 19:39, , 56F
其實老子在寫作時未必考慮到那麼多
10/12 19:39, 56F

10/12 19:40, , 57F
何況也沒有證據證明老子親自寫了全書篇章
10/12 19:40, 57F

10/12 19:40, , 58F
特別是楚簡的出土更顯示老子原本的篇章結構並不嚴謹
10/12 19:40, 58F

10/12 19:40, , 59F
所以今天研究老子,是否要執著於把每章每句都扯上關聯
10/12 19:40, 59F

10/12 19:40, , 60F
個人並不完全認同這種作法
10/12 19:40, 60F

10/12 20:19, , 61F
我個人不太相信郭店楚簡的版本是全本 雖然地理上接近
10/12 20:19, 61F

10/12 20:21, , 62F
而且要把一個不到四分之一的版本補到目前所見的八十一章
10/12 20:21, 62F

10/12 20:21, , 63F
文氣內容能夠前後相關 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10/12 20:21, 63F
文章代碼(AID): #1CfPsk0C (Tao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