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連學科領土都無法獨立,談什麼台灣獨立?

看板Taiwanlit作者 (山風)時間9年前 (2014/10/15 09:06),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朱宥勳:「台灣文學青年論壇」台中場發言稿 2014/10/12@靜宜大學 http://ppt.cc/K2Uz 以下的文字,原則上是我10/12當天參加論壇的發言稿,不過當場只有十五分鐘,不能完 全盡意,所以有部分的內容是我現在補充上去的。基本上可以算是完全重寫,但所要表達 的概念並沒有受到影響。 之所以沒有一開始就把發言稿寫下來,是因為我對公開發表這一套說法其實還有一點遲疑 ,所以多少還自欺欺人地想說「就在論壇裡閉門說一說就好」。其實在論壇發表已是公開 言說了,這樣躲躲藏藏沒什麼意義——會得罪人的,大概都已經得罪到了。於是思索再三 後,我還是決定留下一個文字的版本,總是要比經過轉述而產生誤會來得好。 我也在此先聲明,這篇檢討台灣文學研究現行問題的文字,可能會讓人非常不舒服。而且 受到影響者,很可能就是我所尊敬的老師前輩、以及一起奮鬥的同輩研究者。請相信我並 無惡意,有些論斷或許很刻薄(也許太刻薄了),但我真心希望台灣文學研究可以茁壯到 連這些刻薄言辭都無法及身的地步。 好的,我要開始了。關於台灣文學(教育)的議題,我最想講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 #台灣文學沒有研究法課程 「台灣文學沒有研究法課程」,是的。這句話顯然很容易反駁,至少在今年各台灣文學系 所的課表裡面,很容易看得到廣義的研究法課程——比如「文學作品讀法」或各種導論性 質的課程。但我這句話的重點有兩個意思:其一,並不是所有系所都開了這些課程,並且 列為學生的必修。其二,課是開了,但每一個系所、每一個老師所開的內容並沒有共識, 很可能彼此間有非常巨大的差異。 對我來說,這幾乎可以用「亂象」這麼重的字眼來形容。以我大學時修習過的社會學研究 法為例,在不同學校的社會系裡面,雖然教授們的專長各有不同,但在這堂課上會得到的 概念是差不多的,學生一定會學到如何做基礎的統計推論,知道什麼是「指標」、「概念 化」,知道深度訪談、問卷設計和田野調查的眉角和注意事項。你一定會聽過幾個不同的 研究取徑,比如象徵互動論、俗民方法論。然而在台灣文學研究的圈子裡,不要說教授之 間授課的風格問題了,光是連一些基本名詞都不見得能夠統一——比如說,到底什麼叫做 「文本分析」?如何分析?怎樣的分析是好的,怎樣的分析是差的?這幾乎沒有建立任何 可辨識的標準,甚至有一些人會主張:「文學的詮釋是多元的,所以不應草率下判斷。」 一般讀者說這句話也就算了,研究者如果這麼認為,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連對知識進行 判斷都沒有辦法,還要研究者幹嘛?在修完社會學研究法之後,起碼學生還能一眼看出哪 種問卷設計是良好的,哪種是刻意誘導的。在台灣文學研究圈,這種知識上的放任和無秩 序卻被當作美德——至少不曾被當作問題,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在這裡,課程的闕如其實指向了此一學科知識內涵的軟肋。各系所的教授們當然不是故意 要把課開得互不相識的,更根本的問題是,「台灣文學」這個學科從來沒有好好面對自己 的方法論、研究方法是什麼。(求學於尚無台文所的年代的)教授們或許各有藝業,攜帶 著他們從中文所、外文所、歷史所、社會所的研究方法進入台灣文學研究,從中取得了學 術成果。這裡面有著知識傳承上的危機:台文所教授們此刻面對的學生可是沒有受過上述 這些「所」的訓練的「台文所」學生,如何期待學生們能夠從這種大雜燴的課程內容中作 出有品質的研究?更進一步問,難道這些東西的總合「就是」台灣文學的研究方法嗎?我 們應該全盤接受嗎?我們所有東西都是從別人那裡借來的,而無自己的特殊判斷嗎? 果真如此,「台灣文學」這個科系其實並不需要存在,我們只要定期整理出版台灣作家的 作品、史料全集,寄送到各系所,讓各系所的人來研究就可以了。 #研究法應該包含什麼? 但我並不覺得台灣文學研究真的差到需要取消的地步,我認為台文所的研究成果是有其獨 特性的,只是追求這種獨特性的方法還沒有被體系化。因此,我覺得台灣文學研究圈(我 指的是碩博士生以上,乃至教授的研究體系)最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建立一套我們 自己的研究法。 研究法應該要有哪些內容?這不是我這次發言所能解決的,我在此只能進行一些提議,具 體的內容,最好能夠讓整個台灣文學研究圈坐下來一起討論出一個共識來。我認為,台灣 文學研究法應該要規範性地包括以下的內容: 1.台灣文學的研究對象(不)是誰? 在面對一般人的時候,台文系所師生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台文所和中文所有什麼不 一樣?」一種常見的回應方式是從研究對象入手:我們研究台灣的文學作品;而所謂「台 灣的文學作品」,泛指作家生活在台灣、且在台灣出版的作品。這樣一種依附於地理邊界 的想像有其好處,至少讓一般人很容易理解(雖然他們不見得同意)。但是,這種說法其 實只定義了「台灣」而沒有處理「文學」——只要是在台灣書寫的作品都算嗎?任何文類 、任何時空都算嗎?(蔡康永算是台灣「文學」嗎?不算嗎?)在這方面,我們需要更深 刻的思考和更有力的判準。 2.台灣文學的獨有的方法(不)是什麼? 當我們確立了對象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用什麼方法去閱讀這些作品?這當然不 是要求台灣文學發明一套自己的讀法(不過如果有的話,我想大家都會很高興),可以兼 採眾家之長,也可以選擇性地偏重某些讀法,重點在於我們必須對此有一個大致的共識, 「台灣文學這樣讀效果最好。」一旦我們決定了,相關的訓練就必須納入研究法課程中。 比如說,如果我們認為歷史脈絡是解讀文學作品的必備關鍵,那我們就需要對學生施以基 礎的史料判讀訓練。這也和我們的研究材料有所連動,某些方法會特別依賴傳記資料的解 讀,某些方法會需要進行田野調查、深度訪談,某些方法可能需要參酌脈絡近似的其他文 學作品。 3.台灣文學可以生產的知識(沒)有什麼貢獻? 每一個學科都必有其獨特的知識貢獻,且最能穩定產出這種貢獻的通常應該是該學科的研 究者。我曾經聽過一些同輩的研究者說(也讀過在這種思維下寫出來的研究,包含教授的 作品):「我覺得小說比較容易分析,因為可以當作史料來閱讀。」如果研究文學作品只 為了提取裡面的歷史細節,為何我們不直接去閱讀檔案文獻?我們又如何能夠說得比歷史 學家更好?在台灣文學這一學科裡,我們需要結合上述的研究對象與方法,去思考我們用 這套方法,想從這些作品之中提取出什麼東西?有什麼東西是別的學科無法越殂代庖,非 我們來做不可的?而有哪些東西,我們應該知道那屬於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的 範疇,不輕言涉入? 4.台灣文學和其它知識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上一項談的是「輸出」,談的是我們能對別人有什麼貢獻,這項目則是「輸入」,事 關我們引用別人的知識時,所採取的立場。我們該如何引入其它學科的知識成果?我們在 引入時,是用什麼觀點來容納這些知識?我們在什麼層面上能「加工」別人的成果,什麼 層面上能夠「被其他學科拿去加工」? 5.台灣文學的研究倫理是什麼? 「研究倫理」在台灣文學研究裡面幾乎是一個不曾被討論的問題,但其實倫理的爭議無所 不在。當一位作家不同意研究者的解讀時,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作家本身的言論?當研究者 準備對作家進行深度訪談時,是否應有相應的倫理守則,如同人類學和社會學?在什麼狀 況下,我們能認定一個研究抄襲了另外一個研究,除了字句雷同以外? 6.台灣文學最(不)擅長問的是什麼問題? 最後,我們必須認清什麼才是我們的特殊思路,這是標誌一個學科獨立性最重要的關鍵。 同樣一個文本,也許任何學科都能拿去分析,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都可以從 中獲得知識,但卻唯有一種知識是「台灣文學」才能提煉出來的;而這關鍵就在我們的問 題意識上。我們必須有一個大致的共識,哪些問題是在台灣文學中值得問、應該問、優先 問的,哪些問題是我們學科中「比較不重要」的問題?比如說,追問一篇小說的象徵手法 如何運作,和考證一篇小說中的細節真偽,哪一種對我們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問題?我們應 該要有一個自己的標準,即使這個標準可能不斷被挑戰。 以上的提議可能還不包括研究法的全部內容,只是我首先想到的幾個比較容易混淆的點。 這些東西是互相連動的,而且其實是早已存在、於前行台灣文學研究者們在研究的過程中 已然反覆實踐的內容。但我的重點在於「共識」的缺乏,各自為政看似自由,但其實也是 各行其是,無有學術交流砥礪的標準,更難以有比較客觀的標準去鑒別學術成就之高低。 我們當前的任務,應當是設法去將這套體系建立起來——即便要對這些方法規範進行辨證 、挑戰,也得先有一套東西在那裡當基礎才行。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其實牽涉到知識論層次的問題;事關我們如何認識台灣、如何認識文 學、如何想像研究台灣文學所能增進的對世界的認識——研究法的混亂,知識論的混亂, 背後真正的問題是思想體系的混亂。我們是新生的學科,很多事情還需要從頭想起,不能 只因在學院中佔有一席之地就滿足了。 #為什麼台灣文學需要研究法? 除了上述知識性的理由外,我覺得從現實層面考量,台灣文學也有必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 研究法。我有幾個理由: 1.因為這將劃定學科邊界,是別人攻不進來,我們守得住的地方。連學科領土都無法獨立 ,談什麼台灣獨立? 2.因為這可以給學術界一個「非我們不可的理由」。 3.因為一般學生才會知道自己在學什麼,增加對自身專業的認同。 4.因為隨便引用別的學科內容而無方法規範,是在糟蹋別人的研究成果。 5.因為中文系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差——它不正是我們在體制上的「對手」嗎? 6.因為我們需要一個說法,要求教育部讓我們進入中小學教育體系。 前五個理由,都屬於高等教育的範圍,大部份的內容在前文都已經稍作申論,我也沒什麼 要補充了,只在這裡提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在各校的台灣文學系所中,其實不乏非文學 科系的教授。因為我們的學科也才建立沒多久,大多數教授的學歷都不是「純種」的台灣 文學,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教授本身沒有文學科系的背景,卻仍然能勝任台灣文學系 所的教學、研究,並且卓有成果,這其實是一個警訊。容我比較尖銳地問一句:今天非文 學科系的學者可以「跨界」進入台灣文學;試問我們有多少文學本科系的學者能夠相應地 「跨界」進入其它學科,並且也勝任教學、研究工作?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正是我們 的「學科」領土實在缺乏邊防的徵象。在這種狀態下,台灣文學系所之被視為「政治酬庸 」的學術建制(也就是暗指:我們並不值得成為一個獨立的科系),就真有那麼一點落人 口實的線索了。 第三個理由,則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此刻的招生困境。如果連高端的學術生產者都沒辦法 對學科的基礎有共識,學生會因為「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而不斷流失也是必然的。 而關於第六點,是我認為一旦台灣文學建立起了自己的研究法,或許就能一併取得重大進 展的問題。台灣文學系所的研究生本著政治認同,絕大多數是支持中學國文教育的文言文 比例應該降低,現代文學比例應該提升的。可是我覺得除了政治上的理由外,我們也應該 認知道這是一個互相連動的戰場:課本中的現代文學比例一旦提升,對「能夠教現代文學 的教師」的需求就會增加,如果我們能同時準備出一套明確可稽、讓教師有所依歸,學生 能循序學習的研究法來面對現代文學,就能有非常強力的理由要求教育體系對我們開放, 順勢打開現在產學乖隔的局面。在這方面,我們比中文系出身的傳統國文教師有更大的優 勢,因為我們的畢業生在相關的閱讀經驗是更充足的,不會看到白話文就一揮手要學生「 自己讀」——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的畢業生真的比中文系所的畢業生更有研究法 素養,更知道要在文學作品裡面尋找什麼樣的知識。否則,在現行的狀況下,我們並沒有 政治認同以外的理由去要求教育體系對我們開放;所以當執政者與我們的政治認同不同時 ,必然是無法有任何進展的。 #最後,台灣文學可以發展怎樣的研究法? 最後,在上述批評之外,我想提出幾個台灣文學這個學科目前的優勢,這或許能幫助我們 發展出別開生面的研究法——以及其後的方法、方法論、知識論體系。 1.尚未僵固的研究傳統 台灣文學此一學科還很年輕,還沒有太強固的「傳統」,一切都還有洗牌的可能。而雖然 我前面批評了學科內部的各自為政、各行其是,但反過來說,這代表我們還有很大的彈性 ,去容納一種前所未有的提案。 2.更自由的理論引用 相較於中文系,我們的研究者更不拘於學科疆界,願意大量引用其他學科的知識。現在我 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對已有的成果進行盤點,去檢討哪些引用是真的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作 品,哪些只是穿戴名牌式的硬套,並且整理出挪用他人知識的規則、規範,讓接下來的研 究者有所依循。 3.與研究對象更靠近 承上,那樣「文化研究」式的研究,在外文系也有很好的發展。但我們相較於外文系,我 們有「和研究對象非常靠近」的優勢。因而,可以取得的材料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是更豐富 的,我們可以開始嘗試、歸納運用這些材料的經驗。試想,我們甚至能開始著手思考將作 家的演講影音、臉書留言納入研究的方法框架! 4.大量投入創作的新銳創作者 由於台灣文學的研究主流是以1920發軔的新文學為大宗,故吸引了非常多有志於文學創作 的年輕人就讀台灣文學系所。他們雖不見得志在深入學術研究的堂奧,只是因為「新文學 」這個親和因素而來(除了台文系所,還有哪裡可以大量閱讀新文學作品且以此獲得學位 ?),但我認為台文系所應該正視這個現象:一方面以之作為招生號招,將台文系所打造 為文學創作者的搖籃;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與這些年輕寫作者的互動,促進創作者與研究者 之間,閱讀觀點的交流與激盪。(以我個人所見,完全沒有創作經驗的研究者,若無有經 驗的友伴一同討論,做出來的研究成果常常令我們這些創作者感到啼笑皆非——這話通常 作家不會對學者說,因為有人研究就很開心了。)甚至如果有志,我們也可以善用這些「 人力資源」,將創作的經驗也體系化、理論化,使台文所成為台灣「創意寫作班」的重鎮 ,一如東華大學英創所曾經接近而未竟全功的事業。 5.「文學」(在台灣)是我們的 最後,我私心的盼望是,有一天我們的學科不只能夠強健到學科內、學科外都沒有人疑惑 「你們和中文系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步,還甚至可以強到不需要去強調「台灣」。這塊 土地就叫做台灣,當台灣人講到「文學」的時候,本來就應該第一個想起我們自己的作家 ,想起我們的研究成果所帶給他們的知識。在那之前,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努力。我提 議就從這裡開始吧:從搞清楚我們到底為何、如何、究竟打算做什麼樣的研究開始,從建 立一套有共識的研究法,能編成一本「台灣文學研究法」教科書的目標開始吧! #附錄: 我在今年出版的《學校不敢教的小說》當中,寫了一篇〈如何測量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歸納若干我進行「文本分析」的經驗,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不認為文本分析是台 灣文學研究法的全部,但我想應該會是很重要的部分,這篇文章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希 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思索這些問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1363 -- 「值得驚訝的不是飛機在天上飛,而是人的雙腳可以穩穩站在地上」 -(鴻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123.4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aiwanlit/M.1413335179.A.3F2.html

10/17 12:28, , 1F
推 有心~
10/17 12:28, 1F

10/17 18:48, , 2F
10/17 18:48, 2F

10/19 21:38, , 3F
10/19 21:38, 3F

10/19 22:32, , 4F
推!感謝分享好文好思考好論點!好多問題值得認真思考反省
10/19 22:32, 4F

10/19 22:33, , 5F
我會放在心裡和大家一起思考的!
10/19 22:33, 5F
文章代碼(AID): #1KFSYBFo (Taiwan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