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臺灣文學的感覺結構:跨國流動與地方感國際研討會

看板Taiwanlit作者 (冗談じゃない)時間13年前 (2010/12/05 10: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cll.ncnu.edu.tw/site/new_page_20.htm 會議時間:2010年12月10-11日(星期五、六) 會議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B02國際會議廳   位處中國大陸東南一隅的台灣島,文學的歷史竟也有數百年之久。因地緣關係, 明清易代之際、西方殖民擴張的大航海時代,台灣莫不深深的被捲入。因明鄭與清領 而有三百年的古典漢文學根基;因甲午之役而有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經由日本殖 民現代性的管道轉介了西方的現代感性。其間,先賢或因祖國認同而北返原鄉,見證 中國本身的大變革;或埋骨於斯或回返台灣故里。或因吸收新知而留學殖民母國,均 完成了不同的蛻變。殊異的朝聖之路,形塑了不同的文學感性、審美觀、世界觀,返 而凝視故鄉台灣,創發多樣的台灣文學的感覺結構。   一九四九以後,隨國民政府大潰敗而來台的百萬軍民,民國的孑遺,自詡為肩負 中國文化一線生機的孤臣孽子。國破家恨的流亡感,前半生在大陸的文學教養與身世 際遇、台灣島上兩岸緊張對峙的當下,揮之不去的離散雙鄉,豐富了台灣文學的地方 感。更何況在美援與戒嚴的氛圍裡,不論本省外省,戰後世 代的台灣菁英普遍仰慕 新世界的文明中心留美帶來豐厚的象徵資本,相關的經驗與知識也幾乎決定了數十 年間台灣文學的現代感。尤其是台灣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部份甚至長居美國數十 年,在美國製作他們意象繁複的台灣文學。相應的,則是美援冷戰下的僑生政策,東 南亞華人子弟的熱帶經驗,藉由留學而進入台灣。   因戒嚴體制、大中華意識而有本土的反動,從鄉土到本土,準民族國家文學的訴 求,力圖建構一種「正港」的台灣文學、企圖在意識型態上予以規範。然而時至今日 ,台灣文學仍不能是民族國家文學。族群文學的發展,依語言而分化,就台灣這塊 土地而言,最有意義的或許是漢語原住民文學的創生,山林的經驗、部落在現代世界 裡的崩解的哀歌,對漢族中心,甚至福佬中心的台灣意識,都是一記棒喝。晚近的婚 姻移民,更可能大大影響來日台灣文學的經驗結結構。   位居中西航海古老的貿易線上,作為地域的台灣,跨國人口流動本屬常態。不論 是中國、日本、菲律賓、中南半島,還是美國、歐洲,就文學而論,均有助於強化感 受的多元性。 主辦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協辦單位:教育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暨大中文系 崔家怡助理 聯絡電話:049-2910960轉2606 暨大中文系 譚立忠 E-Mail:s98101903@ncnu.edu.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2.18.8
文章代碼(AID): #1C-lhPEM (Taiwan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