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追念葉石濤先生】 社會性與藝術性的눠…

看板Taiwanlit作者時間15年前 (2008/12/12 11: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writerou/9877566 題目:社會性與藝術性的統合──談葉石濤的小說觀 內文: 台灣文學理論大師葉石濤(1925-2008)的小說論述,固然重視寫實主義,但並不忽視藝 術技巧的表現。 他在接受彭瑞金和洪毅訪談台灣文學的歷史時表示:「一個作家需要不斷地吸取新的技巧 、嘗試新的創作方法才可能進步,才能拓展他的視野。」也於論鍾肇政時指出:「文學是 藝術的一個領域,它所要描寫的是人性,指向於真、善、美的人性,假若忽略了美感,過 分偏於真或善,它的藝術價值便淡薄了。」其對一九八二年台灣小說界的觀察報告中特別 提到,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小說採用「為人生而藝術」的路線,使用寫實主義的手法,建 造了富有民族風格的許多優越的作品,卻始終被摒棄於世界文學主潮流之外徘徊,不得其 門而入,這恐怕是起因於小說中藝術性的淡薄。 葉石濤認為,只一味的強調社會意識,以僵直而單調的寫實主義去強調社會性,顯然缺乏 了「生命」,難免流於淺薄,並且進一步以中南美作家之所以能夠躋進世界文壇或獲頒諾 貝爾文學獎為例加以說明,強調小說社會性和藝術性的統合才是關鍵所在,說:「並不單 單是他們的作品忠實地反映了第三世界的社會現實,也不是作家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去描寫 廣大受苦受難的人民生活的現實……決定性的因素大約在於他們在小說藝術上刷新了技巧 ,開拓了更廣更深的性靈領域。……在注重小說的社會性之外,他們也提高了小說的藝術 性品質,把神秘的印地安民族的傳統思想,怪誕的行為模式和風俗習慣都揉入小說技法裏 去,開闢寫實主義的嶄新風格。」葉石濤心目中的寫實主義,「應該有更豐富的生命內涵 ,它必須統合明與暗,理想與現實,虛構和真實,像繪畫般明亮多彩,像音樂一樣,有美 妙的旋律和節奏」。他還不忘強調,所謂的反映現實,在表現的方法上並不限定是寫實主 義的技巧,其實它可以是浪漫的、古典的,當然也可以是社會寫實主義的。 當然,葉石濤將上述理念落實於文學批評之中,論鍾肇政小說集《中元的構圖》,葉石濤 對於作者的藝術表達技巧,給予極高評價:「鍾肇政在這集子運用的技巧,儘管乍看和海 明威的手法沒有什麼兩樣,但他在這技巧裏注入了生命,把它造成頗富於民族風格和鄉土 色彩的表現方式,去蕪存菁,賦予嶄新的面貌。」但葉石濤也提出嚴正的批評,諸如評台 灣戰後第一代作家張彥勳的短篇小說〈鑼鼓陣〉,赤裸裸的批判性破壞了整篇小說的自然 性和純真性。談到黃娟的小說,葉石濤不客氣地指出:「假若在寫作的技巧中只注重呆板 、機械的寫實,那麼這作家只不過是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亡靈罷了。而且這種寫實的手法 實在也不足以描畫現代人的心靈和生活。」認為王世勛入圍自立晚報百萬元長篇小說徵文 決選的《森林》,「過於枯乾(dry),缺少了小說必須具有的某種香氣」。以上莫不在 在顯示葉石濤對於小說藝術技巧的重視。 雖然每一個時代的小說多少都以嶄新、出奇的面貌出現,其實小說在其形式和內容上,本 質並無改變。不過,葉石濤還是鼓勵台灣作家,需要超越現代,繼續嘗試下去,不停地求 新求變,唯其如此,一個作家才能逐漸臻近更完美的境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9.43.70
文章代碼(AID): #19GTFVjG (Taiwan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