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光華雜誌 2022/12月 台劇專題

看板TaiwanDrama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年前 (2022/12/15 14:36), 1年前編輯推噓4(4013)
留言17則, 5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文‧陳群芳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台劇 從戲劇經典望向未來 https://tinyurl.com/mskc2xnh 攤開2022年第57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各樣的戲劇類型百花齊放,有時代劇如《茶金》、《 斯卡羅》;有家庭喜劇《俗女養成記2》;犯罪嫌疑的《逆局》,也有奇幻的《良辰吉時 》、科幻的《2049》,也有以消防員為題材的職人劇《火神的眼淚》,又或是融合時代與 懸疑推理的《華燈初上》,還有歌仔戲《嘉慶君遊台灣》、浪漫愛情的《比悲傷更悲傷的 故事:影集版》等,類型、題材之多元,顯見台灣戲劇創作能量的豐沛。 從瓊瑤、包青天到流星花園 「台劇在過去40年,一直都有不同階段的表現。」曾任客家電視台副台長,做過製作人、 導演、唱片監製、樂評人等的瀚草文創董事長湯昇榮,侃侃談起他20多年影視工作生涯, 對台劇的觀察。早期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從宋代民間故事開展的連續劇《包青天》都 曾風靡亞洲,幾乎是海內外華人都曾有過的追劇記憶。 而2001年的《流星花園》則為台灣帶來一波偶像劇風潮,劇中四位男演員所組成的偶像團 體F4,所到之處都颳起旋風,讓人為之瘋狂。湯昇榮表示,《流星花園》的成功不只是那 部作品,還包括明星、戲劇音樂,此劇創造了一種台灣的lifestyle,形塑了外國劇迷對 台灣男生的想像,帶動了對台灣的關注。這部台劇後來還被日本、韓國、中國翻拍,甚至 到了2022年都還有泰國版開播,成就了台灣偶像劇的輝煌紀錄。 近五年,提供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的OTT平台興起,帶來觀影習慣的改變,戲劇產製的樣態 也有了變化。觀眾不再需要守在電視台前,被動接受電視台提供的戲劇作品,上網隨選隨 看,大幅增加對戲劇的需求。湯昇榮認為,社群時代所形成的熱議感,能帶動話題的溫度 ,讓過往分眾的題材,或是比較新鮮、類型感的戲劇,能被明確地看見。「這幾年每部作 品的獨特性、精緻度、觀眾的迴響,或是整個產業的帶動,台劇確實有一種不同以往的展 現。」 《麻醉風暴》展現台劇企圖心 2008年台灣電影《海角七號》創下5.3億的票房,為低迷許久的影視產業注入強心針,也 給了影視工作者曾瀚賢,創辦瀚草影視的希望。 當市場上還是以家庭倫理劇、偶像劇為主時,曾瀚賢嘗試以類型劇做市場區隔,他在劇本 海中,挖掘了編劇黃建銘的《惡火追緝》,並改編為影視作品《麻醉風暴》。 2015年上檔的《麻醉風暴》,以醫療手術中極關鍵,卻較少人留意的麻醉科醫師為敘事主 體,迷你劇集六集的節奏,帶出醫護過勞、醫療糾紛、人球等醫療體制問題。考究寫實的 醫療場景,演員專業的演出,讓《麻醉風暴》獲得極高迴響。在第50屆金鐘獎,拿下了迷 你劇集類的最佳迷你劇集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編劇的肯定,闢出一條類 型劇的蹊徑。 《麻醉風暴》的好口碑,替瀚草迎來了第二季的機會。「不做重複的事」是曾瀚賢的原則 ,眼光放向國際市場的他,深知台劇若要外銷,勢必得提高製作規格,於是他將電影籌資 的方式引入電視劇。 過往電視劇的製作,是由電視台獨資,戲劇版權也歸屬電視台,製作公司宛如代工廠,而 曾瀚賢提出的這帖新方,當時在公視內部造成撼動,最後在持續不懈地溝通下,《麻醉風 暴2》引入了大慕影藝、華研國際音樂等其他資金,成了公視首部非單獨出資的作品,並 藉由版權銷售讓合資者的資金得以回收。 單集近600萬的預算,《麻醉風暴2》遠赴約旦拍攝無國界醫師行醫的劇情,還有驚心動魄 的爆破場面,在各平台播出時,都有極佳的收視。《麻醉風暴2》開創的合資、版權銷售 等合作模式,壯大了台劇的格局。 打開社會議題的尺度 台灣社會的多元與包容,也讓影視創作者能不斷地發揮創意,接下將生硬的社會議題製作 成精彩戲劇的挑戰。 2018年,探討親子關係的微科幻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Netflix同步上架, 光是播映前釋出的預告片就吸引了上百萬人次觀看。跳脫以往教育議題的溫情呈現,《你 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如倒轉時光的遙控器,為了慾望出賣靈魂 而變成孔雀等奇幻的元素,去探討以愛為名卻讓人窒息的家庭關係、社會一味追求成績表 現的價值觀,令人耳目一新。此劇在國際平台播出後,便引發國內外網友的熱烈討論,國 際媒體也給予正面評價,為台劇製造了聲量。 而一齣齣台劇的亮眼表現,也吸引了更多人投入,像是原本扮演投資腳色的大慕影藝,也 加入說故事的行列。2019年初試啼聲的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以隨機殺人事件開場, 帶出被害者家屬、加害者親友的心路轉折,並加入媒體職業倫理、精神疾病患者汙名化、 死刑存廢的人權爭議等,帶動觀眾對各種社會議題的思考。 以往生硬的社會題材,總有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但《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後,帶來一波 追劇風潮,在電視頻道、網路影音平台都創下收視佳績,最終回在CATCHPLAY平台播出時 ,還湧入近400萬人連線觀看。這部入圍14項金鐘獎,獲得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導演、 女主角、男女配角獎等6獎項,還在釜山國際影展榮獲「亞洲內容獎」最佳編劇獎的作品 ,證明了生硬的題材,只要做出質感,觀眾也是會買單。 用國際影像語彙訴說本土 曾瀚賢在他與湯昇榮口述的著作《進擊的台劇》中提到:「一個國際作品的雙腳要站在什 麼土地上面、要消化什麼樣的內容,才足以被世界的眼光看見。」本土化一直是他倆在製 作影視內容時的思考。 《誰是被害者》即是瀚草以國際影像語彙說在地故事的實例。劇情開展自一位具有亞斯伯 格特質的鑑識人員,為調查失聯女兒所涉及的兇殺案,而與搶新聞不擇手段的噬血型記者 合作,兩人逐步在每起離奇案件背後,釐清真相。有別於刑偵片慣常找犯人的敘事邏輯, 《誰是被害者》巧妙地融入台灣社會曾發生的重大案件,帶著觀眾推敲層層謎團,尋找被 害者的真實身分。 戲劇場景是你我熟悉的台灣街頭,故事的角色有奮力對抗資方壓榨的勞工、遭受媒體霸凌 的過氣女星、渴望成為女人的男子等,活脫脫是從這塊土地長出的故事,貼近了台灣民眾 的生活。 綜觀全球戲劇市場,國際串流平台上一直有刑偵類型的作品上架,顯見有著其觀影需求。 曾瀚賢表示,戲劇內容不會只有一種表達,而台灣總試著找到不同的表述方式。當《誰是 被害者》透過Netflix上架至全球市場時,觀眾會發現它的視角是獨特的,有別於大部分 的刑偵片以正邪對立來表現衝突,《誰是被害者》反過來尋找被害者,隨著劇情演進,逐 漸發現被害者可能就是兇手,而每個角色背後的脆弱與傷痕,帶出了人們心中那份渴望被 理解的共感。 《誰是被害者》以更廣大的視角觀照社會,而非關注在好人、壞人,非黑即白的二分法。 耳目一新的敘事,劇中隱隱透露出人的善與光,《誰是被害者》連續十多天盤踞台灣 Netflix的榜首,在越南、新加坡、香港等地也都進入前十名,在第二季尚未開始製作, Netflix就已決定續訂,這對台劇是相當振奮的成績。 曾瀚賢認為,台灣對多元價值的包容,也呼應內容產業更包容的想像,提出另一種視角, 成了台劇在國際市場的特色。台灣雖不是強勢的文化,可以制定規則、大力發聲,「但我 們反而可以是講的最雋永、最有餘韻迴響,最讓人有共鳴的聲音。」 《茶金》打造台劇新美學 2021年由公視與瀚草共同製作的時代劇《茶金》,描摹了1950年代的台灣,美援、新台幣 上路,許多建設在台灣開展,政治、經濟、國際局勢動盪不安,但也是台灣茶在國際上閃 耀的年代。看劇中女主角如何在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參與台灣茶葉商的商戰,而劇中茶農 、茶師等小人物的生活,真實呈現了台灣人的過去,彷彿一部斷代史,讓人有機會重新認 識腳下這塊土地。 為了讓《茶金》既接地氣,又能有新鮮感,製作團隊從服裝、道具、主視覺、行銷、商轉 模式等,把每個環節都詳細審視,試圖加入新的元素。湯昇榮表示,以前的時代劇會慢慢 琢磨感情的堆疊,但茶金的節奏明快,且不以男女主角的感情戲為主線,而是在商戰的過 程中,適度點綴兩人發乎情、止乎禮的仰慕。大戶人家典雅氣派的場景、女主角溫婉有氣 質的穿搭、品茶的文化、台灣茶園的壯闊景致等,都在《茶金》裡被細細鋪排,雖是舊時 代的故事,卻充滿現代視覺的表現手法,營造出不同以往的台劇美學。「我們試圖創造新 的影像語言,讓本土化素材,找到新高度。」《茶金》製作人湯昇榮期盼地說。 多元內容,表述台灣價值 回顧了這些年精彩的台劇,接下來又將有什麼令人期待的作品呢? 總是在產業裡扮演開拓者的瀚草,把觸角伸至親子戲劇,帶來暫名為《百味小廚神》作品 。主人翁是總鋪師的孫子,感懷往生者的阿公,每到中元節便會準備豐盛的祭祀餐點來招 待孤魂野鬼;而阿公驟逝後,小孫子要如何用阿公的食譜再現中元大餐?瀚草藉由戲劇勾 勒祖孫的情感,希望讓台灣的孩子能有本土文化的滋養。曾瀚賢笑說,那份連孤魂野鬼都 款待的待客之道,也是台灣的獨特。 堅持悉心打磨作品的大慕影藝,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後,2023年將推出 的第三號作品,《人選之人──造浪者》,回應著執行長林昱伶對人性的好奇,繼續推出 能與社會共感的題材,聚焦在選戰背後一群文宣幕僚的日常。她引述了王爾德的詩句來形 容這群人的理想與價值觀:「我們全都淪落在溝渠,但總有人眼中望著星星。」在家庭、 工作、生活的夾縫裡,不斷折衷、妥協,「《人選之人》試圖捕捉一群年輕幕僚的工作與 生活,與他們眼中的星星。」 林昱伶表示,政治可能很敏感,卻也是生活的日常,各國都有自己的選舉文化,《人選之 人──造浪者》以輕鬆、荒謬感的調性,呈現台灣選舉文化的特殊風景,「是一部很貼近 台灣,卻可以跟其他國家共感的類型。」林昱伶期盼。 而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後,公視在2022年12月再次推出詩選劇系列,名為《你的 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探討伴侶關係中的脆弱與艱難,並延續微科幻的設定,在每個單元 裡主角們都試圖用具未來感的科技產品來挽救婚姻,例如可得知真心話的聖筊、能實現願 望的智慧滑鼠等,以張力十足的戲劇,引起大眾對婚姻的反思。 精彩的好戲一齣齣上檔,這些百花齊放的台劇,你追了嗎? -- 壯大影視生態圈 迎接台劇大航海時代 https://tinyurl.com/48e9ntys 甫於2022年10月在Netflix全球獨家播映的台劇《她和她的她》,以懸疑刑偵的類型劇結 合權勢性侵議題,從題材、手法,到演員們精湛的演技等,在在令人驚豔。上線不到兩週 便在台灣及香港的 Netflix排行榜衝到第一,網路上與此劇相關的新聞、文章破萬筆,聲 量極高。然而如此叫好叫座的台劇已不是第一次,斐然的表現,絕非偶然,這背後除了主 創團隊的努力外,究竟還有哪些推波助瀾的力量? 斷開補助的鎖鏈 過去公部門推動影視產業,多以補助的方式,每年度對外徵件,再找外部專家委員審查, 評定合適的補助對象。文策院副院長盧俊偉表示,以拔尖形式的推動,只能做外圍式的支 持,無法深入提升產業。補助的用意是降低產製成本;而投資則能促使業者從產製、行銷 、財務等環節,思考完整規劃,促進產業進步,更可媒合跨業合作、合資,壯大產業生態 圈。政府遂成立行政法人文策院,藉以突破文化內容事業長年仰賴補助的體制,並健全文 化內容市場。 舉例來說,過去國發基金無法擔任領投者,必須由民間創投領投,國發基金再跟投,且投 資對象僅限於股權事業,不能投資專案。雖有心促進產業發展,卻受到法規限制。文策院 成立後,推動國發基金相關規定的修法,包括新增專案投資、放寬投資條件限制等,使國 發基金更貼近產業需求。 文策院的合作備忘錄(MOU)機制,亦是一例。只要團隊具有國際合製或國外平台上架等 資歷,即可申請簽署MOU,成為文策院的合作夥伴。盧俊偉表示,倘若MOU夥伴在製作階段 找到七成資金,並在具有台灣元素及國際合資、合製等條件下,文策院即可投入三成、最 高30萬美金的投資,藉以支持產製更多具國際發展潛力的作品。目前文策院已有120多個 MOU夥伴,像是大慕影藝、瀚草影視、Netflix、客家電視台、韓國CJ ENM、韓國釜山的亞 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ACFM)、香港ViuTV等,涵蓋上游製作到下游平台。 孵化台劇的想像 長年耕耘台灣戲劇的公視,持續推出議題多元、拓展觀眾想像的作品,一直是有志拍攝作 品的影視工作者,最堅實的後盾。這幾年除了提高戲劇製作費用,給予劇組更多的揮灑空 間外,自2019年啟動的戲劇孵育計畫,更希望能補足產業長期在開發階段所欠缺的資源。 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指出,過往的戲劇支持,多關注在製作階段,對於前期劇本開發的 投入甚少。通常是將故事概念延伸為企劃案,待投案爭取到經費後,才倉促趕製。「如此 一來,劇本怎麼可能紮實、接地氣。」於蓓華語重心長地說。 戲劇孵育計畫的概念是,提供編劇或製作人一筆經費,支應至少一年的生活開銷,讓團隊 能安心地進行田調,製作紮實且深入的劇本。且待劇本孵化後,也有機會獲得公視的製作 支持,縮短從劇本實踐為戲劇的路徑。 早些年,當商業電視台一集的戲劇製作費還在150萬元時,公視在2018年播映的《你的孩 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已將製作費提高至300萬,讓劇組有機會嘗試科幻類型的戲劇。而 在戲劇孵化的階段,公視更將戲劇製作的空間留給製作人,不預設戲劇製作規格,由製作 人思考能將戲劇完整呈現的合理預算,讓劇組能自由揮灑想像。 獲得2022年金鐘獎最具人氣戲劇節目獎的《火神的眼淚》,即是第一屆孵育計畫的作品。 該劇導演蔡銀娟就曾在其他媒體提到,如果沒有公視的孵育計畫,這個提案就會一直擱著 ,因為這樣的製作規格,一定會被業界拒絕。 於蓓華認為,必須讓劇組有機會嘗試不同預算的拍攝,才能開拓台劇的想像與格局。而公 視縱使無法支應全部費用,也會協助媒合商業資金,讓《火神的眼淚》得以用一集800萬 的預算,塑造火場、爆破等驚心動魄的救災現場。再加上編劇團隊費時一年在消防隊裡蹲 點田調,劇中消防人員為堅守崗位而在家庭生活中缺席、民眾誇張無理的刁難行徑等,皆 是製作團隊消化了對警消工作的第一手觀察,才能有如此貼近現實生活的戲劇呈現。 《魷魚遊戲》的啟示 隨著國際串流平台來台落地,這幾年公視也在前瞻計畫的支持下,提高戲劇製作規格,陸 續推出《我們與惡的距離》、《斯卡羅》、《茶金》等多部亮眼的台劇,台灣的戲劇類型 越來越多元,各種拍攝項目持續開展,也讓影視劇組能不斷累積經驗。 然而,於蓓華也提醒,這幾年令人擔憂的情況是,有些製作團隊一心以取得國際資金為目 標,便提高製作規格拍攝。但國際平台的投資策略充滿變數,以Netflix為例,初入台灣 市場時從前期就參與投資拍攝,到現在轉為後期拍攝完成後,才以購置播映權的方式投入 。若製作公司以借錢籌拍超高規格戲劇,萬一國際平台不買單,就可能冒著製作費無法回 本的風險。 而國際平台慣常以買斷獨家播映權的方式,雖可讓製作公司獲得較高的報酬,但戲劇卻也 相對無法在本土的電視頻道、串流平台播映,限縮了在地通路的發展。萬一成為常態,好 作品都由國際平台壟斷,CATCHPLAY執行長楊麗貞認為,未來台劇的生殺大權可能就此被 國際平台掌握,長期來看,對產業發展不見得是好事。 她以近年極受注目的韓劇《魷魚遊戲》為例,成功在全球造成話題,也為Netflix帶來可 能上億美金的獲利,但實際回饋到韓國影劇產業的,卻只有賣出版權的千萬美金,戲劇後 續的經濟效益並沒有貢獻在韓國影劇市場的成長。楊麗貞表示,自己身為影視工作者,越 來越緊張這件事的嚴重性,如果再不做點什麼,台劇恐會失去對未來話語權的掌握。 因此,由CATCHPLAY旗下子公司「影響原創」所製作的戲劇《俗女養成記2》,縱使國際平 台也曾洽談上架意願,但購買條件卻不利於台灣其他平台。影響原創總監陳劭怡表示,歷 經一番掙扎,最終仍堅持在CATCHPLAY、華視等本土平台與頻道放映,「希望藉由優質的 戲劇內容,讓台灣的平台得以延續和成長。」而楊麗貞進一步指出,「影視產業跟其他產 業都一樣,除了要有開發、研發製造的能力,也要對通路有所掌握,如此一來產業才會是 健康的。」 帶著台劇航向國際 然而台劇的播映,也不見得只能仰賴國際平台,透過本土影音平台的海外拓展,也能將台 劇送往世界的舞台。 早年以電影代理發行、投資起家的獨立片商CATCHPLAY,嗅到影音平台的發展趨勢,在 2016年推出數位串流平台CATCHPLAY+。明白台灣市場的侷限,楊麗貞將目光放向海外,與 印尼、新加坡的電信公司合作,在當地提供 CATCHPLAY+的串流服務,並成為第一個進入 印尼的OTT平台。 2019年楊麗貞相中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具有國際共感的潛力,能為台劇開創新局,極力 爭取發行機會。除了在自身的CATCHPLAY+上放送,也透過與HBO的合作,打開此劇在國際 市場的能見度,證明了本土平台也能為台劇創造機會。 不願被動等待作品上門,並加強台劇發展的力道,CATCHPLAY與文策院共同投資成立影響 原創,試圖將國際市場的開發經驗帶入製作端,意欲從前端開發、後端發行引入海外資金 。例如與香港ViuTV合作的《第三佈局塵沙惑》,或是今年在金鐘獎獲得迷你劇集獎的《 良辰吉時》則是與新加坡的新傳媒合作。「讓這些作品除了有台灣市場,也透過國際的策 略合作,去到更遠的地方。」陳劭怡期盼地說。 跨國合製如火如荼 如何將台灣的作品帶往國際,是影視產業日夜琢磨的課題。文策院透過舉辦TCCF創意內容 大會,集結台灣具潛力的 IP 作品與提案,並邀請國際買家參與,讓產業與國際市場對接 。甫於2022年11月結束的展會上,韓國娛樂媒體公司 CJ ENM 宣告將與台灣合製一部以海 島為背景的華語劇集。 而瀚草文創則是看到日本社會型態與台灣之間的相似,有意打進日本市場。於是買下日本 經典小說《模仿犯》的IP版權,要將日人熟悉的文本,轉譯為台灣的戲劇作品,並將在 Netflix獨家上架。 CATCHPLAY在印尼與新加坡的長年耕耘與觀察,彼此的戲劇合作也越來越緊密,例如 CATCHPLAY 首部製作的原創驚悚影集《惡靈旅店》(Losmen Melati),就是與印尼 Infinite Studios ,以及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 三方跨國合製,現已進 入後製階段。而另一部與印尼合作的項目《Lesley in Taipei: Grass Jelly Bubble Tea 》,則是由兩國編劇共同譜寫,描述印尼華裔網紅女孩來台北追夢的影集,希望藉由兩地 觀點來豐富故事,期待能在東南亞掀起新一波的台式旋風。 隨著台劇的不斷開展,產業的動能將越發興盛,不論是作品、影視人才、投資環境等,都 將在一次次的經驗中成長茁壯,帶著台劇航向世界。 ======== 官方雜誌 難得有影視專題 僅轉錄與板上最直接相關 另有 編劇練功 打造台劇的跨國對話 https://tinyurl.com/yc2zu6pw 挖掘IP的金礦 地方的底氣,改編的志氣 https://tinyurl.com/2p9785t4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71086160.A.A73.html ※ 編輯: filmwalker (220.128.156.69 臺灣), 12/15/2022 14:37:09

12/15 16:05, 1年前 , 1F
結果瀚草自己操工作人員操成什麼樣…
12/15 16:05, 1F

12/16 08:30, 1年前 , 2F
原來國際平台沒有上架俗女2的原因是這樣(賣給他們之後
12/16 08:30, 2F

12/16 08:30, 1年前 , 3F
就無法上架其他平台了)!哇,願意做這個決定不簡單欸
12/16 08:30, 3F

12/16 08:30, 1年前 , 4F
12/16 08:30, 4F

12/16 08:30, 1年前 , 5F
還好我還有其他臺灣平台。果然多一點平台是正確的XD
12/16 08:30, 5F

12/16 12:36, 1年前 , 6F
藍葦華參與作品《俗女養成記》第二季(S2),
12/16 12:36, 6F

12/16 12:36, 1年前 , 7F
預計在日本(Japan)的《BS11》2023/01/19~2023/02/XX
12/16 12:36, 7F

12/16 12:36, 1年前 , 8F
(週一至五)13:00~13:30播出。
12/16 12:36, 8F

12/16 12:36, 1年前 , 9F

12/16 12:36, 1年前 , 10F

12/16 12:40, 1年前 , 11F
日本BS11的臉書粉專原文:https://bit.ly/3FVXbuX
12/16 12:40, 11F

12/16 12:42, 1年前 , 12F

12/16 12:45, 1年前 , 13F
12/16 12:45, 13F

12/16 13:48, 1年前 , 14F
更新懶人圖資訊:KKTV、friDay、MyVideo的俗女S2到期
12/16 13:48, 14F

12/16 13:50, 1年前 , 15F
            S1(O) S2(X)。^^^這行打錯。
12/16 13:50, 15F

12/16 22:37, 1年前 , 16F
被國際平台壟斷 也是很令人不安的事...
12/16 22:37, 16F

12/17 08:21, 1年前 , 17F
產業型態總是不斷變化 希望台劇是朝優化的那邊
12/17 08:21, 17F
文章代碼(AID): #1Zci1Gfp (Taiwan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