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補完了《燦爛時光》

看板TaiwanDrama作者 (愛神惡作劇)時間7年前 (2017/06/12 18:01), 7年前編輯推噓51(510124)
留言175則, 2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因為腿斷在家中休養無事可做, 而補完了之前看《一把青》時,同時被推著要看的《燦爛時光》 我幾乎是一口氣把20集看完,包括前半段被大推的10集,以及後半段WTF的10集, 所以也許講的東西會比較偏後半,因為比較少人關注到這塊。 雖然只是一年半以前的戲,但也許已經足夠對現在的板友,造成時空穿越感XD 另外因為是補完的劇,所以可能會摻雜一些較晚出的作品做對照。 首先說說貫穿這部戲的主題:白色恐怖。 很奇怪,這明明是台灣史裡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但是這部戲卻命名為「燦爛時光」,顯然,就像新聞裡所述, 導演刻意淡化了現實的殘酷面(例如刑求), 而將重點放在殘酷現實裡,人們在黑暗裡等待天光時,人性中始終不滅的光明面。 在前半段裡,特別「光明」的人,是像文淑、月儒這類正值燦爛年華的少年, 他們是這個時代裡的主角。也是後來受迫害時,死傷最慘重的一群。 但有一些人,「曖曖內含光」的模樣,藏在他們的行為細節裡, 雖然戲份不多,卻讓人更印象深刻。 像是文雄。文雄一開始雖然感覺對美琴「不懷好意」, 也看過有人在討論文雄對美琴的情感,他究竟為何會喜歡她? 我覺得一開始他只是被美女煞到XD 加上軍旅生活許久,好不容易「返陽」, 所以看到美女,他便毫不掩飾那種「求偶」的欲望。 另一方面,大概也是覺得光陰蹉跎,沒死在敵人砲火中,卻差點死在日本兵手裡, 歷劫歸來後的願望,大概也就是討個老婆,好好過日子,把握當下, 但這個心願,卻狠狠地被冷淡的美琴打破了XD 可即使如此,當美琴「自投羅網」式地跑來央求他帶她去找明強, 他大概心裡有小糾結,可身為一個大男人,大概不得不服這個小女子的勇氣與固執, 最後也真的為了保護她而犧牲,大抵是有欣賞她骨氣的意思。 所以便對她再無非分之想。 同樣喜歡美琴而不得志、最後竟不顧美琴懷孕讓美琴被抓的陳世昌,便是反面對照。 美琴同樣信任他們,卻換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而比較少被提起的人,是美琴的爸爸, 但其實他情感層次之豐富,遠勝於前半段出場的所有人物。 美琴的爸爸,很明顯是這四個主角的父母群裡,最為冷漠自私的一個。 他是大茶商,家住傳統的閩式大院, 要求女兒的婚姻必須順從父母言、看待女兒的「貞節」比什麼都還要重要, 他幾乎就是整個傳統中國父權社會的象徵。 但有兩個行為,可以看出他對美琴、對身邊的人,不是完全沒有情感, 他的情感表達非常彆扭,卻令人動容。 例如在餐館巧遇美琴跟明強時,他先是板起臉來說「我認識妳嗎?」 最後卻又在離開時,強把錢塞進美琴手裡-- 強硬地希望女兒順從他的安排,完全都是為她好。 這就是他對別人表達情感的方式。 同樣類似的情節,則出現在明強爸爸抱著孩子來找他們家的時候。 美琴爸爸同樣堅持著他已經「不認這個女兒」的原則,可是在原則之外, 又同樣無法對處在弱勢的阿豐伯、還有他懷裡那個剛出生的小孩子袖手旁觀, 而這次,「切割」不只是為了捍衛門風,更有現實的考量, 為了保護他的家庭、不讓無辜的其他人再受到牽連,他必須切割。 否則,我猜就算老爸心再怎麼硬,也不可能不認外孫的。 另外還有姜鐵跟月儒,緣慳兩面,卻是一命換一命,讓月儒得以擁有「撿來的餘生」; 又如幫助文雄逃走的Hana姊,明明是歡場無真情,但卻對文雄的才華與風流惦記不已; 還有在漁村接濟明強跟美琴的黑狗伯,一開始黑著臉說這裡不給白吃白住, 但後來卻被明強跟美琴的樸實打動,說著「沒想到要離開竟然有點捨不得」, 那些在黑暗時代裡若有似無、外冷內熱的人情,人心短暫交集,卻長久明亮, 正是亂世裡的「燦爛時光」。 而這幾個例子雖然都藏在細節裡,但在那個時代轉變的關鍵點, 人與人在相處態度上的轉變,卻可以見樹知林-- 白色恐怖,毀掉的是人與人之間可貴的「信任感」。 不再有人可以像美琴那樣,可以無條件地去相信別人; 也不再有人可以完全信任。就連至親至友亦然。(大家還記得師娘跟小周吧)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像傳統農村社會那麼密切, 各人皆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但這種「自私」是被迫的-- 免得下一個就換自己出事情。 也不再跟別人交心。為了明哲保身,人心的距離逐漸遙遠。 這其實可以呼應到天明對父母的感覺: 「他們雖然愛我,但他們似乎有很多事情不能告訴我。」 另外,因為白色恐怖而毀滅的人性,還有知識份子的道德堅持與自我價值感。 這點在月儒身上非常地明顯。 雖然,在劇情中沒有看見他受到跟現實狀況強度一樣的刑求, 但光是那種「堅持做對的事卻受其害」的陰影, 讓他雖然離開了有形的監禁,但在未來的人生裡,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無形的精神桎梏。 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例子,並不是孤例-- 在《一把青》裡,被迫「自清」的大隊長; 還有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小四的爸爸, 原本對兒子教誨諄諄,說「沒做錯事的人不需要懷疑自己」, 但離開監牢之後,卻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其實他們懷疑的事,都是一樣的: 在這個年代裡,做正確的事,才是錯的。 (而牯嶺街這段因為影射白色恐怖而被剪掉的片段,是在2016年11月修復版上映, 才得以還原並完整播出) 然而, 人性的光輝,雖然在白色恐怖時代,被深埋不可見光, 但它只是被藏了起來,並沒有消失。 而由一些不肯熄滅的人們,隱晦而親密地傳承下去。 雖然上位者可以隻手遮天,但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總有它鞭長莫及的夾縫-- 食物、音樂與娛樂,正是在這部劇中,表達情感、思想與精神傳承的重要媒介。 《燦爛時光》的後半段,花了大半篇幅在陽光濾鏡下談戀愛, 其實想表達的,或許就是這樣的意旨吧-- 想表達出在解嚴之前、那個即將「天明」的時代, 那時候的人們,最勇敢、也最有機會突破高牆的封鎖。 而解嚴前的民運人士,他們的故事雖然跟前輩一樣血淚, 但他們的精神卻同樣燦爛,就像50年代的人領著70年代, 70年代從事民主運動的人們,也領著我們, 他們是現代台灣走向民主的第一道光。 而這種因遮蔽而燦爛的光芒, 在最近,則是在《燦爛時光》上映前一年、 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 再度於台灣人民的心裡被喚起。 首先,是食物。其實很多報導都有提過,劇中的「食物」是一大亮點。 粽子、糕餅、麵茶、螺肉蒜,是台式人情,香噴噴的、油油亮亮, 就算冷了,也能想像剛出爐時有多好吃; 飯糰則是日式人情,內斂而優雅,就像文淑跟美雲前輩之間的感情, 而到戰時,則又象徵情感的壓抑,例如文淑給明強的救命飯糰,急急忙忙,只能充饑, 什麼話都還來不及說。 醬瓜繫著文淑對父親手藝的記憶;而文淑也在成為母親後,替兒子醃水果乾, 文淑的好手藝,大概不只來自於父親,也來自於月儒的母親-- 月儒的媽媽也寄過一堆果乾到大學宿舍裡,成為鄉愁的媒介。 父母親的愛,像醃漬物,酸酸甜甜,卻能夠長久保存、帶到家鄉的遠方, 甚至成為兒子追女朋友時的關鍵寶物-- 「一看到妳吃我媽做的水果乾的那個眼神,我就喜歡上妳了」 聽起來滿扯的,但能夠融入對方的家庭,其實正是戀愛走向婚姻的決勝點呢。 (其實雯麗的決勝點很多,能夠走進天明心裡是關鍵,  但從天明帶雯麗見媽媽,還有天明的室友只知「麵攤美女」卻不曉得倩倩的存在,  也只有雯麗吃過天明的水果乾,大概就可以知道雯麗才是天明的真命天女) 此外,文淑家開餐館,而雯麗家也是。 雯麗家顯然是外省族群,爸爸是通信官,媽媽是遺眷。(雖然軍法後身份應該會革除) 而單家麵館是一家外省麵館,但此時, 好吃的東西早就沒在分本省外省,去他們家吃飯的客人,也不僅僅只有外省老兵。 雯麗帶朋友到家裡,一定先請他們吃一碗她家的麵,便是她透過自家食物, 向朋友示好、交心的表現。 雯麗的大方熱情,有文淑的影子。這大概是天明對她下意識有好感的原因。XD 而雯麗的短髮造型,以及正義到近乎固執,還有對愛情的勇敢,則跟美琴相互呼應。 再來提到音樂。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歌。「音樂」在劇中,象徵著時代精神的改變。 一開始,是堅固文淑他們這一代年輕人信念的「少年前進之歌」 說來非常諷刺,這時候的他們,依然是以別人的語言,唱自己的歌。 而這首歌在月儒離開律師生涯前,被哽咽地唱著,他孤單、且走音,正象徵信仰的動搖。 來到70年代,在中美斷交之後,台灣也逐漸嘗試由美式文化脫離, 西洋歌雖然好聽,但終究不能代表自己,在這種氛圍之下,造就了國語民歌的誕生。 雖然我也看到了這樣的聲音: http://linmiou.blogspot.tw/2016/01/40.html 但其實我認為,在國語政策的影響下,的確,能代表那一代大學生的語言, 也只剩下國語了。(這的確也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 而70年代的三位大學生主角,也透過民歌串起彼此的愛情。 (倩倩跟天明是社會系的同學,但卻是因為民歌演唱會讓雯麗牽線,才進一步認識) 而跟漢人/平地人做對照的,則是高砂族/山地人/原住民們的音樂。 阿飛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唱自己的歌; 而秀鳳、吳修雖然為了生活必須離開家鄉,跟漢人打交道,在政策下有了漢名, 但依舊忘不掉自己的歌,不時便會哼唱起來。 而原住民這種精神,在《燦爛時光》裡,是反過來感染、鼓舞漢人/平地人的。 就像明強跟著阿飛唱起他們的歌,小白、雯麗跟著秀鳳他們一起唱歌跳舞一樣。 漢人/平地人對待原住民不好,對原住民而言是壓迫者, 雖然如此,但人性的良善與熱情,卻會超越這種族群認同, 在個體相遇的時候,音樂裡的情感,是能夠超越語言,把人跟人的距離拉近的。 我想,這也是天明那段很做作的話語「音樂無國界」在這齣劇裡的具體表現。 再來講到娛樂,前半段大家都有發現「柔道」之於兩位男主角的關係, 而明強約美琴在看電影時,偷偷把小手牽了起來。 四位主角及他們的朋友,則都是在讀書會裡發展出更緊密的情感。 而後半段,同樣是由社團活動,來把這些充滿理想的年輕人牽繫在一起。 校內有因為文字而結合的校刊社、因為音樂而結合的吉他社。 (而非常巧合地,明強他們也正好是校刊社) 小白他們辦地下刊物,也算是一種校外的社團。 另外,在體育活動上,則選擇撞球、還有籃球這兩種元素來說故事。 撞球間的確是那一代年輕人的「地下娛樂」,雖然說是球類運動, 但其實更像是麻將,在一張桌上對弈、言談, 表現出雙方的競技心態、又同時用言語傳遞思想與情感, 天明跟室友的不打不相識、天明跟倩倩說要來到他的地盤他才要跟她講事情、 天明教雯麗打球、雯麗哥哥對天明的挑釁以及毆打...... 都發生在這塊「地下社會」裡。其實正是表現那一代年輕人, 在樣板教育之外,他們另外有自己的一塊思想地盤。 而那些都不一定被父母、學校所看重。 台灣人的表裡不一,還有世代鴻溝, 也是在威權社會下這種「你不告訴我、我不告訴你」氛圍下形成的啦。XD 河堤邊的籃球場,則是雯麗心情不好時的秘密基地。 所以這個球場其實不太「典型」,常常出現在雨天裡。 「球賽」也常常都是一對一的進行,這種效果就類似撞球桌。對弈是其次, 主要還是想要一邊打球、一邊聊心事。跟天明熟悉之後,她也帶他來這個球場。 投球也象徵對目標的追尋,在雯麗不順心時,投個球居然也可以被籃框卡住, 在此時,她的人生似乎也處於一種卡住的狀態; 跟天明之後在撞球桌上表現不佳,對手馬上就知道他有心事一樣。 其實這些年輕人私下的結社活動,現在人們看起來雖然覺得很日常, 但在那個時候,卻是一不小心就可以惹上麻煩。 即使如此,人跟人之間渴望結合與牽絆的心態,卻也在戒嚴之後三十年, 開始壓不住。 就像鄭教授說的,年輕人的力量,不是他們說擋就能夠擋住。 其實大家一開始也只是想找三五好友做做「運動」,動動身體、聊聊天、交朋友, 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很多同心者聚集的「學生運動」、「社會運動」。 而從這些運動演進史看來,上位者的強權壓制,是阻力、卻也是助力。 正是因為有不合理的迫害,所以讓人們想團結的願望更為強烈,力道也越強大。 而我私心覺得,《燦爛時光》的後半段,也表現出鄭導對「太陽花運動」的省思。 雖然對學運反思的作品,也見於《女朋友。男朋友》, 但這部作品的主題聚焦,還是在性別與情感上。 我自己覺得《燦爛時光》在對運動的反思上,表現得比女男更全面一些。 而在「太陽花運動」之後,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其實更能夠理解「運動」這回事。 很多充滿既視感的話語,例如爸媽叫我們不要參與政治, 或者是「你參與活動可以,但不要傻傻地站在最前面」。 我都還記得,2014年我大二,我室友當時已經北上, 而我的父母打電話來說叫我不要像那些傻瓜一樣, 我差點脫口而出,那些人才不是傻瓜。 而要不是我當時重感冒,我應該等不到爸媽打電話來阻止我。 爸媽是因為害怕孩子受傷、想保護孩子,才阻止孩子參與政治, 就跟天明的爸媽一樣,也跟月儒媽媽、文淑爸爸一樣。 但更多超越性的省思,則類似「不是不一起作運動,就不當好朋友」這樣的話, 因運動而結合,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這是社運圈裡常有的現象。 而年輕人於公領域上擁有滿腔理想,但私領域卻未能言行合一的狀況,也常見於運動中, 例如雯麗,她願意「無私」地投入社會運動, 但其實她是很自我中心的一個人,把一個人當成朋友,卻忽略他們的感受; 以公眾利益為理由,要求朋友一起參與她自己在乎的事, 自己卻不曾參與她的朋友們所在乎的事。(明明寫了民歌報導,卻沒聽過倩倩的歌) 而在「年輕人」這個群體中,也有很多「太陽花」之外的人物, 並不是不參與抗爭,就代表他們毫無理想、或不願意對這個社會付出。 例如天明,天明並不是不管事,他到處給予別人的「舉手之勞」,也是一種社會工作呀。 又像是倩倩,倩倩雖然提倡「唱自己的歌」, 但她絕對不是那個會在抗爭時站到第一線的人, 可是,就像她讀社會系的理由一樣,「為了創作」, 她是在這個社會中,企圖透過音樂(藝術)去改變社會的人。 而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夾縫,她很幸運地遇見了知音兼財主, 同時滿足了現實與理想。這點我覺得有些過於浪漫, 但就像很多想做八大賺個幾年錢、然後讀書的女孩子一樣, 要完成理想,先得滿足現實...... 相較於雯麗,倩倩對自己生活的經營,是更接近於天明的。 天明打撞球、收房租,他賺錢是為了讓生活更舒適。 但跟倩倩不太一樣的是,倩倩的努力是為了「圓夢」,為了自我實現; 而一剛開始的天明,並沒有自己的夢想。 而像天明與倩倩這類年輕人,雖然看起來不管他人死活、自私自利, 但其實年輕人表達理想的方式,本來就不只有一種。 像雯麗、小白那樣的社運份子,或許是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多少會對倩倩、天明那樣的人,造成一定程度的正向影響, 但這樣的影響力,並不依靠「共同的理想」去連結, 而更有賴於「個人的特質」吸引。 例如雯麗的單純、熱情,縱使倩倩、天明因為個人因素與個性, 並不一定會投身去幫她完成她想做的事, 但卻會因為對她的友情,而讓他們開啟新的視野,或者敞開心胸面對世界。 跟月儒、文淑、美琴為了友情而跟隨、保護明強,那種犧牲自我的友情,並不一樣; 越到現代,年輕人越重視「個人有個人的選擇」這件事, 天明、倩倩跟雯麗的選擇雖然不同,但他們也會擔心雯麗的安全。 雖然他們不會為雯麗犧牲自我,但友情依舊是存在的, 在這樣的友情中, 「我們都是自由的」 「自由」這一詞,在中文裡的定義, 不只包含freedom,單純指涉思想、言論和集會結社的「自由權」, 也包括透過個人行為與情感去體現的自由意志, 個人不一定要被群體綁架,在情感關係中,可以「來去自如」, 不一定要擁有一個共同而單一的意識形態, 但自由意志,會成為每個人的共同追求。 這就是「多元化」社會形成的條件。 另外,關於70年代的「愛情」戲,雖然拍得有點不知所云, 但我覺得,導演或許是有意要這樣安排的。XD 一方面,區別於50年代那種史詩般的壯烈與濃厚的自我犧牲意念, 在這個年代,一旦要為愛情「犧牲」時, 是會像雯麗那樣猶豫的,「我雖然愛你,但我還有很多想作的事情」 也可能像天明那樣,因為無法對人敞開心防,在拒絕自己喜歡的對象又同時感到心痛, 而像倩倩在必須做出犧牲愛情的決定時,心裡也會掙扎、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 不是說月儒他們就不會猶豫,而是在他們那個年代,雖然猶豫,但別無選擇; 可在70年代之後,人們自由交友、戀愛,會有猶豫,是因為擁有其他選擇。 另一方面,我覺得導演想要拍出別於現代偶像劇、韓劇那種「灑狗血」式的戀愛, 不會在一開始就讓男女主角跌倒、曖昧、接吻、上床, 讓彼此產生「性的吸引力」之後,才開始談戀愛, 而是慢慢從交朋友開始,從團體活動、最後兩人相處, 跨越公領域的交集後,介入對方內心更私密的一面...... 在那個找人都只能靠室內電話的時代,戀愛的節奏也會更慢。 但這樣慢節奏、反狗血的呈現手法, 對已經習慣重口味的觀眾,也是一種審美挑戰。 最後,還是不免把《燦爛時光》跟《一把青》作個對照。 鄭導也有提過,《燦爛時光》能夠在公視上檔,算是託《一把青》的福, 因為需要另一視角的歷史詮釋來平衡一下。XD 但兩檔戲看完之後,我會覺得兩者的關係與其說對照、平衡,不如說是參差。 首先,兩部戲都有分前段跟後段,粗略推定了一下發生年代: 1945年,墨婷7歲、月儒18歲, 228事件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前發生的, 美琴領便當的時候,天明還小,應該不滿周歲,所以大概不超過1950年前後, 《一把青》的第二段故事,則開始在遷台數年之後(1954年), 所以《燦爛時光》的第一段故事,事實上是介於《一把青》的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 《一把青》的結尾(其實也就是開頭)在1973年,墨婷牽著不到10歲的女兒出場, 而天明、雯麗的故事發生在中壢事件前後,也就是1977年。 由此可知,兩部戲的事件時間軸,幾乎是像齒輪一樣巧妙地銜接在一起。 《燦爛時光》的第二段故事,其實就是《一把青》結局之後,台灣即將發生的事。 台灣的歷史是一件事推著一件事往前走的, 《一把青》第二段描寫美援、小顧為美國秘密作戰而亡, 《燦爛時光》第二段則描述在十幾年的美式文化影響之後, 台灣人透過民歌與社會運動,企圖找回自身文化與歷史的過程。 但在表現上,《一把青》跟《燦爛時光》的「敘事語言」不太一樣, (當然不是指國語、台語、日語的這個語言,後者的確多很多台語跟日語,  但這個應該不用特別說,觀眾也知道XD) 而由於兩者表現手法的差異,觀眾對於兩個故事情節的接受度也不太一樣。 《一把青》是依靠台詞去撐起整個故事的架構,是用文字來說故事的, 很多曲折的情節發展,文學性較高。 《燦爛時光》跟一把青相較,文字運用淺白、生活化,幾乎沒有什麼警句, 這讓劇情看起來比較流暢,不需要停下來對文字做太多的思考與斟酌。 但這也表示《燦爛時光》的故事結構並沒有那麼緊密, 情節推展也幾乎是「理所當然」,沿著史實進行發想,並沒有什麼意外的發展。 而《一把青》幾乎是對我們過去認知的「史實」進行翻案、 揭露被官方掩埋的事件,包括國民黨戰時的神話、還有戰後高層為了利益不惜犧牲他人, 這部份的細節必須寫得很細,所以情節發展總有意外產生。 但《燦爛時光》的畫面感很強,尤其是靜物特寫, 因為導演選擇拍攝的「內容」充滿象徵性,所以常常只需要一個畫面, 就把整段故事的精髓濃縮進去。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月儒從學校返家,阿母替他煮了麵線, 但月儒一口麵都還沒吃,就跟阿母說要去參加青年軍, 阿母就火大摔門走人了。 那一場畫面就定格在熱騰騰的麵線上--熱騰騰的親情散在空中, 而月儒則在親情與理想之間掙扎。 《一把青》依賴劇本語言,情節發展扣人心弦, 讓觀眾產生像是看小說一般的懸念,是文學劇場。 《燦爛時光》則依賴影像語言,透過具體意象去感染觀眾的情緒, 而選擇的意象又同時具有時代象徵性,是文化劇場。 在這方面我覺得紀大偉形容得非常好,就是「刺點」跟「知面」: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8401 而最近on檔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在我看來也有同樣的情形, 每個人都可以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被劇中某些日常生活乃至景物細節「刺中」, 這就是看台劇最動人的地方:它幾乎就是在你身旁會發生的事。 這是描寫特定族群歷史的《一把青》無法完全涉及的。 (《一把青》的同名原著收錄在《台北人》,  白先勇筆下的「台北人」、「紐約客」,都是一小批的特定族群。) 再者,兩者的史觀其實不太一樣。 當然我指的也不是國民黨視角跟台灣人視角,這個也太好判斷了。 我是指人物在面對「歷史」的態度不太一樣。 兩部戲的第二代,墨婷與天明,都擔任起劇中說書人的角色, 最後自己也涉入故事之中。 但墨婷在第一代的歷史裡,並沒有缺席,她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 而月儒與文淑卻不想讓天明知道他們的故事,天明在第一代的歷史裡,成為缺席者, 於是在敘事上,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 《一把青》墨婷敘述歷史、放下歷史;《燦爛時光》天明發現歷史、找回歷史。 《一把青》的經典名句之一,便是師娘的「日子到了頭」, 最終,師娘、副隊娘相繼離世,一段歷史即將成為過去, 可以看得出這部戲處理「歷史」的態度其實是「遺忘」。 他們經過了那麼多痛的事情, 最後是選擇放下、選擇遺忘(朱青裝死、偉成片段性失憶都算是遺忘), 就這樣靜靜地把日子看到頭。不再回首過去。 但《燦爛時光》並不是如此,正因為兩代人的生活經驗傳承產生斷裂, 所以天明擔任的角色,就是找回那些時間軸上的碎片, 去拼湊出上一代人經歷過的事件樣貌。 兩部戲都非常棒,但還是想提一些我個人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 就是結局,兩部戲的結局感覺幾乎都是硬拗成Happy Ending,收尾莫名其妙地匆促。 像是墨婷跟焦飛重逢的故事,明明就還可以再多著墨一些, 怎麼莫名奇妙就結婚生小孩了,挖哩勒,啊不是說不要嫁飛行員...... 《燦爛時光》的平行時空婚禮,我就更不能理解了, 尋根就尋根,啊幹嘛一定要鋪敘跟想像一個「完美」的結局, 感覺真的很像沒經費所以硬要作出來的結果。 雖然我知道,經費問題一直是兩位導演非常頭痛的項目,進而也影響到製作品質, 但自從在學校演講聽到自爆「有金主」的魏德聖導演,也常嚷嚷著沒錢這件事時, 其實會發現「沒錢」真的是台灣影視圈共同的困境。 但我還是覺得,如果《燦爛時光》的結局,可以把時間軸再拉後個兩年, 拉到1979年,讓天明和雯麗在美麗島事件重逢,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讓觀眾想像他們重逢後,緊接著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或許能夠給予觀眾更多「承先啟後」的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131.1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497261712.A.2A9.html ※ 編輯: Erostupid (123.195.131.128), 06/12/2017 18:02:07

06/12 18:49, , 1F
好用心的心得!
06/12 18:49, 1F

06/12 19:04, , 2F
推!好棒的心得!
06/12 19:04, 2F

06/12 19:10, , 3F
原po大大寫得太棒了!看完你對燦爛時光的心得,也想
06/12 19:10, 3F

06/12 19:10, , 4F
補齊後十集了
06/12 19:10, 4F

06/12 19:18, , 5F
推原po用心~難得能再看到燦爛時光心得很感動!
06/12 19:18, 5F

06/12 19:26, , 6F
導演有說過 後十集的氛圍走校園青春路線 是怕整部太
06/12 19:26, 6F

06/12 19:26, , 7F
沉重 觀眾不買單 結果導演押錯寶了
06/12 19:26, 7F

06/12 19:29, , 8F
雖然我看的時候不覺得,但你把後十集寫的很好耶
06/12 19:29, 8F

06/12 19:42, , 9F

06/12 19:46, , 10F
好棒的心得!
06/12 19:46, 10F

06/12 19:47, , 11F
我是屬於雖然沒有很喜歡後10集、但也不覺得後10集有
06/12 19:47, 11F

06/12 19:47, , 12F
部份人所說的這麼糟的觀眾,但覺得原PO把後10集說得
06/12 19:47, 12F

06/12 19:48, , 13F
很有意境(甚至有點超越戲劇所呈現出來的XD)
06/12 19:48, 13F

06/12 19:51, , 14F
你寫的比它拍的還好(落淚)
06/12 19:51, 14F

06/12 19:53, , 15F
另外,一把青跟燦爛時光真的是套裝組合,很適合交參
06/12 19:53, 15F

06/12 19:54, , 16F
觀照,順便檢視自身目前所在的境地...
06/12 19:54, 16F

06/12 19:55, , 17F
曹導有說過也有計劃要拍228,很好奇他的觀點視角會
06/12 19:55, 17F

06/12 19:55, , 18F
如何呈現
06/12 19:55, 18F

06/12 19:56, , 19F
無關輕鬆或沈重 後十集有非常多基本的邏輯問題 像是
06/12 19:56, 19F

06/12 19:57, , 20F
同一集裡時間線錯誤、劇情前後自相矛盾等 然後沒有
06/12 19:57, 20F

06/12 19:58, , 21F
劇本讓演員臨場發揮也導致大量不知所云的台詞
06/12 19:58, 21F
原來沒有劇本嗎! 邏輯問題真的要吐槽又可以是一篇XD 事實上我覺得前半段就有這樣的問題了,但後半段更嚴重 尤其很多人一出場與之後的性格相對照,簡直就是人格分裂 我是覺得要變2.0沒關係,但中間的轉承要做好 就像朱青,《一把青》改編補足了朱青為何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的原因 而看《燦爛時光》,我覺得有被「交代」到的,只有月儒、文雄跟天明 文雄因為戰爭、月儒因為白色恐怖,而天明則是被雯麗啟發,才造成他們的價值觀轉變 但倩倩我就真的問號,Frank如何感動她的細節,應該可以多交代一些吧 否則Frank在觀眾劇中就是一個很扁平的「好人」, 哪有金主幫情婦開趴還讓情婦跟心上人跳舞? Frank有錢,但西餐廳老闆在當時應該不算是一個太被上層社會瞧得起的工作吧? 休學結婚這種事,爸媽會輕易同意? 還有雯麗的家人也讓人摸不透, 哥哥一開始感覺是懂雯麗理想的人,但後來卻跟單媽一起變成她的阻礙 明明做著壓抑的工作,怎麼一瞬間突然辭職, 辭職說要考大學,之後又說要幫助雯麗出國,最後還是把她弄到南部去 對待天明也是,明明不認同他,哪可能因為一場撞球談判就放手, 只因為天明說他更了解雯麗的理想,所以哥哥你到底是懂不懂你妹?...... (題外話,整部戲我都一直在想:錢從哪裡來?  明強讀書的錢、月儒當律師擺爛時的家庭收入、林家跟葉家不做生意時的收入、  雯麗若真的出國,除非她拿獎學金,否則是要靠學長養嗎......所有人都用愛發電欸) 要讓人物性格轉變,中間劇情應該要做好足夠的交代 但觀眾在劇情中沒看到這一塊,變成只能腦補 所以我覺得整個劇本結構並沒有串好 鄭導可能想用串珠式結構來冷熱調劑 但11~18集真的太鬆了,我大概從第13集開始一邊打鯉魚王一邊看...

06/12 20:02, , 22F
實在不能接受這樣擺明湊數的心態 尤其這是白色恐怖`
06/12 20:02, 22F

06/12 20:02, , 23F
題材、公視跟鄭導哪
06/12 20:02, 23F

06/12 20:11, , 24F
寫得好好!其實我這兩部都沒看XD 但看了你的文章還
06/12 20:11, 24F

06/12 20:11, , 25F
是深深被感動
06/12 20:11, 25F

06/12 21:06, , 26F
寫得超好,但後十集的呈現真的太...
06/12 21:06, 26F

06/12 21:25, , 27F
很佩服美琴為了愛情無所畏懼
06/12 21:25, 27F

06/12 21:39, , 28F
加拿大農夫回來拍片了??,不過有點失敗~~
06/12 21:39, 28F

06/12 21:39, , 29F
06/12 21:39, 29F

06/12 21:41, , 30F
後面十集走侯氏風格,不過有點失敗!! (推文走鐘惹)
06/12 21:41, 30F

06/12 22:11, , 31F
超推"人物面對歷史的態度反差"! (感覺有言外之意XD
06/12 22:11, 31F

06/12 22:36, , 32F
好用心且全面的心得!
06/12 22:36, 32F

06/12 22:46, , 33F
覺得你把後十集寫的比我看到的好很多,白先勇的故
06/12 22:46, 33F

06/12 22:46, , 34F
事其實是某個特定族群的敘事觀點。希望之後的改編
06/12 22:46, 34F

06/12 22:46, , 35F
能看到更多不同的史觀
06/12 22:46, 35F
那我覺得不要再改編白先勇好了XDDDD 雖然我非常喜歡《台北人》的〈冬夜〉跟〈國葬〉 但白先勇就是個中華民國人啊 其實《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是,在講外省一二代的窘迫處境 要看到更多不同史觀的話,我喜歡黃春明跟王禎和的作品XDDD

06/12 22:59, , 36F
跟Susceptable大一樣 寫的心得比劇好看很多 會吸引
06/12 22:59, 36F

06/12 23:00, , 37F
沒看過的人 我覺得燦劇不只後面就連前10集 因為順暢
06/12 23:00, 37F
還有 98 則推文
還有 8 段內文
06/13 13:24, , 136F
劇來呈現
06/13 13:24, 136F

06/13 13:25, , 137F
亞細亞的孤兒 寂寞的十七歲 或是公視新的新創電影
06/13 13:25, 137F

06/13 13:25, , 138F
算是一個平衡 因為我一直記得陳世杰在臉書提到
06/13 13:25, 138F

06/13 13:26, , 139F
編劇獎 就某程度而言 燦爛是在意義上 一把青可惜在
06/13 13:26, 139F

06/13 13:27, , 140F
雙面諜跟自新 會讓人覺得一點點重覆 尤其是
06/13 13:27, 140F

06/13 13:27, , 141F
陳世杰自己跟過孽子 孤戀花經驗
06/13 13:27, 141F

06/13 13:30, , 142F
這個觀眾角度真的很難馬上懂 因為我覺得南京東北
06/13 13:30, 142F

06/13 13:30, , 143F
時期 步調比較快 但是台灣時候 明顯有嚴重受到限制
06/13 13:30, 143F

06/13 13:31, , 144F
後面幾個點 切入應該可以更到點 雖然朱青很妖豔
06/13 13:31, 144F

06/13 14:06, , 145F
頻道、品牌效應(包含頻道、編導、演員、幕後等)
06/13 14:06, 145F

06/13 14:06, , 146F
都會影響一齣戲叫座的程度
06/13 14:06, 146F

06/13 14:07, , 147F
台劇(甚至是電視劇)本身的影響力其實已經小很多,難
06/13 14:07, 147F

06/13 14:08, , 148F
以單靠電視的推播就打到所謂的「大眾」,說實在收視
06/13 14:08, 148F

06/13 14:08, , 149F
最高頂多1點多(八點長壽劇最高4、5),算什麼大眾呢
06/13 14:08, 149F

06/13 14:10, , 150F
很多人對台劇的信心與耐心也漸失,除非是口碑或話題
06/13 14:10, 150F

06/13 14:10, , 151F
嚴格來說單一個娛樂商品 除非規模經濟 不然也難說
06/13 14:10, 151F

06/13 14:10, , 152F
足以讓人想跟上(如花甲或通靈)
06/13 14:10, 152F

06/13 14:11, , 153F
就原PO所舉的案例,一把青是本身具有「大戲」的格局
06/13 14:11, 153F

06/13 14:12, , 154F
跟氣勢,戲也有拍好,所以口碑好
06/13 14:12, 154F

06/13 14:12, , 155F
吸引力吧 其實那個娛樂算大眾 頂多電影吧 其他都分
06/13 14:12, 155F

06/13 14:12, , 156F
但也有很多人因為怕題材沉悶不敢看,因為口碑或金鐘
06/13 14:12, 156F

06/13 14:13, , 157F
才看的 (感謝OTT XD)
06/13 14:13, 157F

06/13 14:13, , 158F
眾了 所以預算控制 大中小類型 帶塊狀都是重要的
06/13 14:13, 158F

06/13 14:17, , 159F
燦爛時光老實說收視、口碑都並不好,得金鐘編劇甚至
06/13 14:17, 159F

06/13 14:17, , 160F
覺得有點政治正確...
06/13 14:17, 160F

06/13 14:17, , 161F
花甲是神奇的案例,我覺得這部跟藥笑一樣很難得的作
06/13 14:17, 161F

06/13 14:17, , 162F
到了雅俗共賞,看門道的、看熱鬧的都能各取所需
06/13 14:17, 162F

06/13 14:17, , 163F
「通俗」(而非俗氣)(有點類似中國所說的接地氣)
06/13 14:17, 163F

06/13 14:17, , 164F
在台劇界好像是件被忽視的事,一直覺得很可惜
06/13 14:17, 164F

06/13 14:18, , 165F
前面推的閱讀時光2、客台文學大劇,其實都滿通俗的
06/13 14:18, 165F

06/13 14:20, , 166F
但無奈就是討論的聲量不是很大
06/13 14:20, 166F

06/13 14:21, , 167F
會被類型化
06/13 14:21, 167F

06/13 14:24, , 168F
新創電影 雖然是原創 但其實影像 張力都頗有韻味
06/13 14:24, 168F

06/13 19:28, , 169F
06/13 19:28, 169F

06/13 20:57, , 170F
我到現在還是不敢看一把青...
06/13 20:57, 170F

06/13 22:35, , 171F
寫得真好!我有點被推坑了
06/13 22:35, 171F

06/13 22:46, , 172F
基本上,前十集看歷史,後十集看氣氛~~
06/13 22:46, 172F

09/09 19:35, , 173F
魷魚螺肉蒜 平價市井版不多了 石牌阿龍煲忠寶還有
09/09 19:35, 173F

09/09 19:38, , 174F
首映同期的曹瑞原一把青真的太強 劇本演員佈景考劇
09/09 19:38, 174F

09/09 19:38, , 175F
都壓勝 把燦爛時光比下去了 如果提早上映就好
09/09 19:38, 175F
文章代碼(AID): #1PFcQGAf (Taiwan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