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亞洲起 華流瘋-偶像劇的海外市場(上)

看板TaiwanDrama作者 (Carol)時間16年前 (2008/06/19 00: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行政院新聞局 哈台影音快遞 060期 http://www.gio-media.com.tw/newsletter/focus/focus0060.jsp (內有台劇演員努力在海外宣傳的照片喔) 出刊日期:2007/11/01 亞洲起,華流瘋-偶像劇的海外市場(上) 文/薛佩玉 放眼日、韓偶像劇稱霸亞洲「視」場多年,台灣偶像劇的急起直追,似乎出現一扳局勢的 濃濃競逐味。優質偶像劇連番接力,搭載著偶像明星熱潮,台灣偶像劇在華人與東南亞地 區等地熱播已是不爭的事實,八大企畫部副總賴聰筆更直指,台劇在東南亞國家銷售價格 也有緊追日、韓劇的現象產生,有些戲在中國大陸的售價更超越了韓劇。諸如F4、吳尊、 鄭元暢、林依晨、ELLA等台灣偶像明星,因為「隨劇登台」在日、韓、中當地掀起的風潮 ,更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環顧台灣偶像劇熱銷於亞洲市場的情 形,並發現偶像劇外銷「新大陸」。   不容置疑地,海外市場的銷售成績與其伸展的戲劇張力,決定了台灣偶像劇是否能在 收支平衡的良性循環中,成就起「偶像劇產業」的重要關鍵。誠如可米瑞智董事長柴智屏 所說,戲劇能否在海外暢銷,端視當地觀眾的戲劇接受度與其收視習慣,加上「配音」等 技術是否對味而定。由於種種搭配因素影響,我國偶像劇自2001年闖蕩海外戲劇市場至今 ,仍以亞洲為主要外銷基盤。雖然不少電視台與製作公司持續朝向歐美、澳非及中東地區 銷售播映版權,但這些偶像劇的「次商域」仍以服務當地華人為主,而非國外觀眾。 日、韓:亞洲戲劇風向球   在日、韓的談判桌上,台灣的電視台高級長官或製作公司的負責人,甚至當地代理商 ,無不為日本嚴格的品質要求與韓國政府的保護政策而絞盡腦汁。環顧亞洲市場,偶像劇 製作群仍然最在乎日、韓的外銷表現。對偶像劇來說,登上日本或韓國電視頻道,形同是 優質、當紅的肯定。   台灣偶像劇要打入日本市場實不容易,就連嚴格如蔡岳勳、柴智屏執導、製作的偶像 劇,都必須從「衛星頻道」第一關闖起。甫於日本NHK BS2(衛星頻道)播出的《白色巨 塔》即是一例,而台灣首部偶像劇《流星花園1》也是先在日本BS(Broadcasting Satellite)衛星頻道播出後3年,在收視表現良好下,才得以晉級到像是TBS等有線台播 出。   相較於日本,韓國市場更形封閉,在國家的保護政策下,外來電視劇能否播出始終是 未知數。八大電視台直接與韓國電視台合作,在韓國打出一條可行之路,可說是台灣偶像 劇的開路先峰。透過「對等交換」播出與「雙方持股」合作模式,讓《惡作劇之吻1》、 《愛殺十七》、《花樣少年少女》等偶像劇,一部部躍上無線台SBS、KBS-N播出。   僅管日、韓市場難闖,因為幾部偶像劇異軍突起,如《王子變青蛙》、《惡作劇之吻 1》、《花樣少年少女》等戲在亞洲熱賣,似有再造第2波偶像劇高潮的期待感(第1波自 2001年《流星花園1》播出至2003年)。尤以《花樣少年少女》受到市場歡迎的程度為最 ,自2006年迄今,陸續在新加坡U頻道、香港無線劇集台、中國中央電視台,及日本東京 、大阪、名古屋、福岡4家無線電視台聯播。《花樣少年少女》也讓劇中主要演員吳尊、 汪東城等飛輪海成員、ELLA海外知名度大漲,儼然成為繼F4之後新一代的亞洲偶像代表。 但總體而言,台灣偶像劇第2波外銷成績仍未超越早期第1波黃金時期。   八大副總賴聰筆分析,八大的A級戲劇(在台收視表現極佳者)約在20,000~35,000美 金,如果成功行銷到中國大陸,也有可能到1集40,000美金,B級戲劇(在台收視表現普通 者)則在10,000~15,000美金左右。三立偶像劇也由初期的1集2000美金,在《王子變青蛙 》於星、馬熱賣後已達每集5000美金。   觀察日劇、韓劇與台劇在海外市場近3年的消長,呈現「韓劇消退,日劇不變,台劇 趁勝追擊」的趨勢。近年來,韓劇外銷成績平均下滑約30%至40%,期間滑落的商機恰由台 劇補上;但韓劇仍穩居亞洲戲劇市場總銷量的龍頭。面對下一波亞洲戲劇高潮,台灣有極 大的機會能成為箇中翹楚,賴副總甚至以經驗與直覺判斷,華流絕對是亞洲戲劇市場下一 波高峰。 兩岸三地:華語劇發源地   面對亞洲市場,唯有台、港、中戲劇聯手,才能創造「華流」偶像劇下一波風潮。台 灣應該思考如何與中、港更緊密合製、合資戲劇,讓製作成本的負擔減少。台灣受限於市 場太小,不敢花300萬1集的製作費拍戲;大陸市場夠大,但無足以吸納海外市場的經驗和 人才;而香港擁有多元的影視娛樂環境與國際化元素,唯有兩岸三地合作,以1集400 萬 台幣拍戲,華語劇才能更紮實,整合兩岸三地各自擁有的市場,相信除了更紮深華語劇在 海外的收視率之外,亦可擴大市場腹地。假以時日,華語劇一定能趕上韓劇,甚而超越韓 劇的外銷成績,進而建立一個集結戲劇與娛樂、流行與時尚的影劇產業。   急遽躍升的中國大陸,想讓時裝戲搶進亞洲熱賣區還有一段距離。中國大陸現有百餘 家電視台加入收視大戰,但在時裝戲的敏銳度與專業能力上仍極倚賴台灣的專業人才,賴 副總認為:「大陸時裝劇要走出海外,必須依賴台灣的製作經驗,包括戲劇創意、拍攝理 念與配樂等,觀念與技術上都還有發展空間。就環境因素上,中國的大樓很新,陳設也很 漂亮,但諸如流行資訊、文化與服務業的水準,圍繞在成就時裝劇周圍的環境元素都尚未 健全,還無法給予拍好時裝戲的充足養分。」   目前仍不脫人治、首重人脈與關係的中國,代理商在戲劇買賣上仍然有存在的必要與 價值。中國官方對於戲劇題材、橋段、對白等限制都必須要更開放,整個中國社會吸取的 戲劇養分才會更多元。三立頻道事業部國際頻道暨節目行銷副總陳斯維說,校園偶像劇因 為牽涉到兒童、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中國大陸向來對此十分敏感,舉凡《流星花園》、《 花樣少年少女》,這些在其他地區暢銷的台灣偶像劇,都無法順利在大陸播出。   華語劇將是下一波亞洲戲劇的主流,但台灣如何將華語劇的興起轉而成為我國戲劇優 勢?唯有將外移大陸的戲劇人才再度拉回台灣拍戲,為台劇再創新局。對此,賴副總再三 強調,台灣務必放寬大陸演員來台拍戲限制,並建議依照劇本需求,一部戲開放4至5位大 陸演員來台拍戲。   近來因拍攝觀光局偶像劇《在這裡等你》到處勘景的柴智屏亦笑稱,在台灣拍戲比大 陸還方便,「在中國大陸拍戲,從北京到江蘇、湖南都很遠,從臨海城市到內地,光是坐 火車就要花上2天時間。劇組換景得花更多時間,工作人員交通、住宿花費相對也較高。 」台灣雖小,但有其「地利之便」,因為地貌多元,能在交通方便快速的條件下,花費較 少時間拍攝出不同的場景。 東南亞地區:亞洲市場基盤   囊括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幾乎成了台灣偶 像劇外銷的必然之地,近年來外銷版權價格亦有攀升的趨勢。台灣偶像劇運用這股「東南 亞優勢」,已從銷售戲劇播映版權到賣出台灣原創劇本,三立多部偶像劇即是顯著的銷售 例子。   從早期的《薰衣草》、《海豚灣戀人》,三立偶像劇在東南亞國家創下不錯的銷量與 收視率。2006年,印尼片商PT.Sinemart Indenesia看好三立偶像劇當紅的前景商機,以 近千萬台幣向三立買下《天國的嫁衣》、《愛情魔髮師》、《王子變青蛙》、《綠光森林 》、《MVP情人》、《海豚灣戀人》6部原創劇本,再成功賣給印尼多家電視台。   搭上台灣偶像劇的順風車,印尼無線電視台RCTI跟隨著偶像劇的特性尋找主要演員, 啟用印尼當紅演員Bruggman為男主角,翻拍印尼版的《王子變青蛙》(當地播出改名為《 灰姑娘的夢》),成功創造出全國收視第2的佳績,也帶動偶像劇粉絲爭相比較台灣與印 尼版的男女主角、情節等,順勢形成新聞話題。印尼電視台SCTV趁勝追?,也預備播出印 尼版的《愛情魔髮師》。三立電視台賣自製戲劇,也賣原創劇本、電視書,增加戲劇的產 值,的確是聰明的行銷之舉。 歐美、非澳、中東地區:華人新市場   台灣偶像劇興起之初,八大偶像劇《白色戀曲》曾銷至北歐衛視,TVBS歐洲衛星頻道 也成為台劇向外播送的管道之一。八大、三立積極為台灣偶像劇向外擴張市場的腹地範疇 ,三立偶像劇成功行銷到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以平均1集500至600美金賣出;八大也與 中東地區國家展開海外播映版權的交易洽談,為台灣偶像劇積極佈局。台灣偶像劇乍似向 外超越了亞洲市場版圖,成功銷往歐美和其他地區,但實際服務的觀眾仍然還僅只侷限於 海外華人,而非擴及當地國外觀眾。   八大與三立咸認為,若台劇只賣給海外華人衛星頻道,成就意義並不大,必須朝向海 外無線電視台的播映目標邁進,讓台劇受到當地觀眾的注意和喜愛。對於新市場的開發初 期「試水溫」階段,由於成交價普遍不高,八大賴副總建議,政府可以實質資金輔助開發 前期,讓業者更勇於嚐試擴大市場,在配音上,政府也須適度補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55.135 ※ 編輯: vallote 來自: 61.217.155.135 (06/19 00:56)
文章代碼(AID): #18MJrxLh (Taiwan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