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年初一擱淺鯨魚 證實為台灣首度紀錄的藍鯨

看板Taitung作者 (Dorota Osinska)時間4年前 (2020/02/12 21:51),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大年初一擱淺鯨魚 證實為台灣首度紀錄的藍鯨 上架日期2020-02-12 提供單位環境資訊中心 大年初一在台東長濱海岸擱淺的巨鯨,經通報「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進行解剖 及型態、遺傳基因比對,從原本以為的長須鯨,確認為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 這也是首度在台灣外海記錄到的藍鯨個體。 這隻巨鯨身長24公尺、寬2.5公尺,是台灣鯨豚救援紀錄上,體型最龐大的個體。1月25日, 正逢農曆大年初一,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MARN)接獲通報,於長濱海灘發現這 隻個體,身上有網具纏繞的痕跡。 「這隻鬚鯨受苦了,從身上的繩痕、消瘦的身形,還有空胃跟身上的囊腫,不知道他一路多 少辛酸。」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在臉書上引述研究人員的觀察寫道。 海保署隨即邀集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台灣大學、亞洲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 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家海洋研究院、黑潮文教基金會及中華鯨豚協會志工,超過40人投入解 剖工程。本次解剖除了基本的皮膚組織切片,也期待將胸鰭、喉腹摺、生殖器、心臟、腸道 、鯨鬚板、骨骼及纏繞網具完整保留。 「這隻擱淺鯨魚身上的DNA、遺傳資料、重金屬、污染物、寄生蟲及其他相關附隨生物的狀 況,都可以讓國人對牠和牠身處的環境更了解。」黃向文說,這過程需不同領域的專家投入 ,因此解剖作業首次公開邀請國內的研究專家和學者及研究生有機會共同參與。 經過數日團隊合作,逐漸摸索出這隻大型鬚鯨的概廓。首先從胸鰭、背鰭與尾鰭的大小與形 態上,比對判定此鬚鯨不像長須鯨,更像是藍鯨。在這隻大型鬚鯨胸鰭間的78個喉腹褶[1] ,顯示可能是藍鯨。散落在海岸5、6公里的鯨鬚板[2]特徵也與長須鯨不相符;而頭部解剖 後,頭骨內側顳窩的頭骨組成特徵,與藍鯨相符。 接著,在粒線體DNA序列比對上,與藍鯨有99.28%相似度,與長須鯨約有93%相似度。經由解 剖,此個體骨頭還處於生長期、是幼鯨,從體長已20公尺,也指向為藍鯨。 解剖過程由志工紀錄剪輯成影片,留下珍貴的紀錄。 全球鯨豚約80多種,台灣目擊及擱淺紀錄約30多種,記錄到藍鯨則是第一遭。藍鯨是全球最 大的動物,19~20世紀工業化捕鯨的獵殺使牠們幾乎滅絕,估計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在5,000 至15,000頭之間,可能僅占捕鯨時代前的3~11%,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牠列為「瀕 危」(endangered species, EN)物種。 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召集人王建平表示,西太平洋藍鯨目擊和擱淺紀錄並不常見,近幾年 菲律賓、日本各一例,再加上20多年前印尼一例。鯨的壽命很長,這隻藍鯨初步判斷約3~4 歲,是一隻幼鯨,照理說不應離開母鯨。 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何到台灣來,需透過後續的解剖分析,一點一滴解密。誠如黃向文所言 ,期待這些研究樣本能夠被深入分析,告訴我們這隻龐然大物是如何來到台灣。 附註: [1]鬚鯨科下頷到肚臍間長溝狀的皮膚皺摺,這些皺褶使他們在覓食時能夠擴張喉嚨,以便 進食時可以容納大量的海水與獵物) [2]鯨鬚板baleen plates,位於鬚鯨嘴中緊挨著上顎邊緣,條理分明、一片片平行排列,用 來篩濾水中的小魚小蝦進食維生) 附件 大年初一在台東長濱沙灘擱淺的鬚鯨科家族,證實為藍鯨幼體。.jpg 集合國內鯨豚研究保育專家,歷經數個工作天完成長濱沙灘巨鯨解剖、型態比對,證實為台 灣第一次藍鯨臨門.jpg http://www.khenvedu.com.tw/News/Detail?progId=NEWS001&pageNbr=1&dsn=2631 https://i.imgur.com/vgqDiz1.jpg
藍鯨死亡在台東岸際。(翻攝照片/楊漢聲台東傳真) 感想: 除夕到初三在台東沿海旅遊,藍鯨寶寶怎會跟媽媽走散了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7.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tung/M.1581515471.A.6AE.html

02/13 22:04, 4年前 , 1F
希望解剖後可以知道發生什麼事
02/13 22:04, 1F

02/20 16:06, 4年前 , 2F
林藝文有去解剖呢
02/20 16:06, 2F
文章代碼(AID): #1UH0BFQk (Tai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