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 世外桃源!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看板Taipei作者 (What is the Truth!?)時間11年前 (2013/07/26 21:22),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無音樂圖文網誌完整版:http://evoplayloud.pixnet.net/blog/post/152125922 簡介: 貴子坑擁有台北市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 大約是在西元前3000萬至2400萬年前堆積而成。 但因其富含高嶺土及石英砂,是製造陶瓷與玻璃的原料, 所以早期遭人濫採,導致地表嚴重破壞,而遭人稱為 "鬼子坑", 但因時代變遷、名稱不雅,故取其諧音為"貴子坑"; 後來政府為恢復水土、防治災害、並讓民眾記取教訓,便將此整治成水土保持教學區。 那天本來是要去走貴子坑親山步道, 但當時沒找到步道登山口,所以只逛了目標較大的"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一進園區後見到的景象就讓我頗訝異, 一面雄偉矗立的山頭岩壁,給我的感覺好像大霸尖山! (此岩壁上層是在80萬年前由大屯火山群所噴發出來的火成岩, 下層則是五指山層經造山運動推擠所形成的褶曲岩層,是十分特殊罕見的地質景觀!) 岩壁下有一湖,卻又呈現著完全不同的秀麗之感~:D~ 園區內生態也頗豐富,尤其是鳥類,竟還有鷹類出沒! 但貴子坑離北投市區並不遠,其實就在市區旁, 可是無論在環境或生態上,卻有著與附近一帶不太相同的面貌, 也讓我感到頗奇特與不甚解,難道這裡真是世外桃源?XD~ 以下為網誌純文字部分: 好山好水貴子坑~ (圖) 緣起 貴子坑位於北投區秀山路末段,而秀山路並不大條, 鄰近較熱鬧的幹道則是中和街(連接新北投捷運站)。 前幾年住北投、新北投這一帶每每騎、開車從中和街經過時, 都會看到"貴子坑水土教學園區"的指示牌, 但印象中幾次騎到中和街底卻也不曾見過(只是路過,非刻意去), 所以一直很好奇也很納悶:這個好像很近的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到底在哪? 心想哪次一定要去看看~ 不過一直拖到都搬離了那一帶,卻也還未將這想法付諸行動, 即便直到前陣子看到中和街那指示牌,心中仍浮現著這樣的念頭~XD~ 另一方面,自從四月底去爬了基隆山東峰後 (可見"媲美函館 九份金瓜石夜景&基隆山東峰黃金稜線縱走"一文 http://evoplayloud.pixnet.net/blog/post/147236426), 又好一陣子沒爬山、未從事戶外運動,一直想找個郊山步道走走動動, 且鑑於六月底之後就有些事要處理,較沒時間,甚至有可能得一直弄到七月底, 所以便在六月下旬趕緊找一天出去走走。 查詢、考慮了幾個郊山步道,最後決定乾脆這次就去"貴子坑親山步道", 順便一探這水土保持園區真面目。 出發 在網路查詢好位置,得知親山步道的是從"159巷登山口"進入, 便從中和街依路標騎到秀山路右轉,但還是小找了一陣, 因為秀山路不僅越來越窄,還分成兩條, 而這一帶最顯眼、最大的目標大概是"貴子坑鄉村俱樂部", 雖然只有一瞬,但當時還是小小懷疑了: 秀山路口的貴子坑指示牌是該俱樂部所設?貴子坑=俱樂部?XD~ 最後找到了159巷,騎進去卻是人家民宅、死巷,詢問一下, 得知貴子坑就在前方,無須轉進159巷。 回到原本秀山路,往前騎一點,果然就見到了~!:D~~~ (圖) 這麼大一幢一定就是了!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不過,我主要是要去走親山步道啊!!! 但這天天氣很熱,加上前一晚沒睡好,懶得找登山口了, 既然先到園區就先進去看看好了,反正園區也是預定目標之一~ 夾道的樹叢與前方的牌樓都好高大,走在其中有種微妙複雜的交錯感....... (圖) 一進門先看一下貴子坑的緣起,其實我對這名字也一直很好奇, 聽來頗特別、帶些神秘感, 看了介紹之後終於豁然開朗了! 原來貴子坑這的山層富含高嶺土及石英砂,是製造陶瓷與玻璃的原料, 早期遭人濫採,導致地表嚴重破壞, 而遭人稱為 "鬼子坑",但因時代變遷、名稱不雅,故取其諧音為"貴子坑"; 後來政府為恢復水土、防治災害、並讓民眾記取教訓, 便將此整治成水土保持教學區。(詳細內容就請見照片內的解說) 原來這園區含藏如此深遠的意義啊!神秘面紗揭開後,首先迎來的是股暖上心頭的感動~ 此外,最強烈的感想則是:商人果然自古至今、不分時代都是如此, 為了利益不顧一切啊~ (圖) 其實這天狀況很差,先前在附近便利商店買飲料後一度想改天再訪, 而即便已經來了,卻連拍照都很懶, 不過看到這畫面,還是讓我拿出相機拍下了這天的第一張照片!:D~~~ 因為無論在現場或看這照片,這矗立的山頭給我的感覺很像"大霸尖山" (可見"天氣超好的大霸尖山行!(世紀奇峰)"一文 http://evoplayloud.pixnet.net/blog/post/81061952)! 可是這是在台北市區啊!而且這裡其實就在北投邊緣,高度也不高, 沒想到竟有這樣的山頭、景色!!! (從中和街轉入秀山路後,雖是上坡,但很平緩,只有十幾、二十度吧, 且騎車不過一、兩分鐘就到了) 甚至,這山頭竟還是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 (上一張的"緣起"有提及,下文照片還有更詳細的解說) (圖) 但即便看了台北的大霸尖山,還是好累! 累到連是否要換偏光鏡都得思考再三、一鼓作氣, 最後是想到:下次再來景色雖然還在,但光線可能不同了, 而我對拍照最重要的體悟與最常學到的教訓就是「得把握當下」! 更重要的是,初訪時對人事物的體驗與感受都是最深刻、最強烈的, 拍照的慾望與感覺也都是最強的,所以更得好好把握! 這麼說來,好像從踏進大門的那一刻就無法回頭了.....XD~ (圖) 這裡的景色真的還蠻特別的:不看上方峻偉的山頭,單看這湖泊, 竟也呈現出另一番詩情畫意的秀麗感!:D~~~~~ (圖) 水車~。 (圖) 漂亮的湖面~:D~ (圖) 拍完入口處的湖泊,往內走一點,抬頭一看竟看見這裡有鷹類在飛! 雖然很遠,但只能盡力捕捉; 我納悶的是:這裡離北投市區也不遠,就在旁邊而已, 海拔好像也才一、二百公尺(未超過三百),算是山腳吧, 環境上可說整治過後呈現不同風貌,但為何生態上能看到鷹類這種動物? 我住北投好幾年,離這不算太遠、也靠山區(應該比這還高), 又或者去更高的陽明山等,也從沒看過鷹類,難道這裡真是世外桃源?XD~ (圖) 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幾次鷹類,最近卻見了兩次, 上一次就是去爬基隆山東峰(雷霆峰)時,在東峰頂上見到的~:D~ (圖) 走入相鄰的水泥步道,步道一旁開著漂亮的小花朵~:) (圖) 花與螞蟻~:) (圖) 這些應該都是很常見的花,但我對植物沒研究,完全說不出名字, 只想到牽牛花之類的.....Orz..... (圖) 其實從去年中接觸攝影到現在,我幾乎完全沒拍過花, 直到最近才開始拍花,雖然只有幾張~ 反倒是在接觸攝影前還拍過幾次,那時也不懂,只是和朋友到景點後,見大家都在拍, 我不知要拍啥,也就跟著拍,本身沒啥興趣,拍出來也很遜;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接觸攝影後也就沒拍花,雖然花是很大眾的題材。 不過最近拍了幾張,感覺拍花的確也還不錯~:D~ (圖) 從步道望出,則可遠眺台北、新北市區景色, 這應該是關渡平原、三重、蘆洲一帶吧~?那座橋很熟悉,但卻說不出名字....Orz..... 在這附近聽到其他遊客提到上方有個瞭望台景色不錯,但我後來繼續走後卻一直未見到, 不過當時也無意找,走到哪就算哪~:) (圖) 步道底有一池子。 (圖) (圖) 我還蠻喜歡這張的,本想當最上方的封面,不過後來還是挑張比較有代表性的~^^!~ (圖) 池子全貌;看起來好像是荒廢的積水,不過整理照片時仔細看了園區地圖(下文有照片) ,才知道這原來是"沈砂池"~。 (圖) 浮光掠影~:) (圖) 我是從右方步道走來,池子也是在這位置拍的,在我背後,接著要走左側步道轉往上~ (圖) 走上上方的步道,抬頭一看,原來台北大霸已經這麼近了~! (現在是走在霸基嗎?XD~) (圖) 這牌子令我意外!這裡竟然會有落石! 看起來山頭也不高,這步道做得也蠻好的,已頗人工化了,竟還有落石這東西! 另外,同樣是整理照片仔細看園區地圖才瞭解, 照片後方那棟建築應該就是眺望台~(當時一直以為眺望台是個平台~XD~) (圖) 才幾步路又一個落石警示,看來這裡的確是落石危險區~!在颱風豪雨天要注意~ (圖) 同一位置,旁邊有關於觀測防治坡地崩塌、土石滑落的雨量測量站的簡介~ 稍微長了知識~^^Y~ (圖) 再往前走一點,原來的水泥步道步道變成木板棧道, 一側則有相當顯眼、特別的漂亮白色裸露岩層, 一看就知道應是做地質解說之用的觀光教學示範區~:) (圖) 一旁果然也有解說牌: 上層是在80萬年前由大屯火山群所噴發出來的火成岩, 下層則是五指山層在造山運動推擠下所形成的褶曲岩層,十分特殊罕見的地質景觀! (圖) 步道末段林蔭遮蔽,感覺很好~:D~ (圖) 在步道最底部的手扶梯上,見到一隻特殊的小蟲, 身體像紙片一般很扁,顏色則是鮮豔的橘紅色,移動也很快速, 加上很小一隻,所以很難拍;而這張雖沒拍好,但覺得構圖還蠻有趣的~^^!~ (圖) (圖) 走下步道,有個佈滿蜘蛛網的指示牌,感覺很特別~ 而剛走的這條果然就是地質解說步道,看來我是反著走~^^!~ (圖) 步道末段樹林全景,感覺還蠻不錯的, 這天還有位婦人(圖中右)與一對夫婦在這段步道上來回跑步、走動,做運動~:) 下方由右到左則又有三面解說牌,依序以以下三張呈現~。 (圖) 右邊第一面是這園區常見的鳥類生態; 同樣的,這園區也不甚大,但沒想到竟有這麼多種鳥類在這活動! 最右上的"蛇鵰(大冠鷲)"應該就是一開始見到在飛翔的那隻鷹類, 能見到還蠻Lucky的~^^Y~ 不過從這蛇鵰的圖示可見其有一側翅膀有點分叉, 讓我想到上次在基隆山東峰看到那隻也是如此, 那時我們還以為是受傷了;看來那隻可能也是蛇鵰~^^? 另外,這天一進園區在遠處的對面湖岸也見到幾隻小白鷺(圖左下)在湖邊低飛、玩水, 不過北投山區偶爾也能見到這種小白鷺,以前住北投就看過幾次, 加上當時太累(主因),就懶得跑過去拍,之後在園區內也就沒再見到~ 再仔細看著照片,回想起那天依稀還見到"小彎嘴畫眉", 因為印象中那天腦海曾出現台灣高山知名鳥類"金翼白眉" (可見"雲湧合歡美景:合歡山初遊!"文末照片 http://evoplayloud.pixnet.net/blog/post/99614532), 亦即當時看到小彎嘴畫眉後,覺得樣貌、條紋有點像金翼白眉, 但仔細看顏色、紋路又不同~ (圖) 第二面說明穩定坡面用的框型客土植生法~ (圖) 第三面是降雨沖蝕槽的解說~ (圖) 旁邊沖蝕槽實況,看得出與圖示有些落差~XD~ 不過除了這沖蝕槽外,這園區大部分維護得都還算OK, 那天從一進園區開始到離開時,都有看到人員在整理園區, 這裡不是熱門觀光景點,但感覺其實蠻不錯的, 無論是環境本身或其具有的教學目的與意涵, 所以也希望政府能繼續照顧下去,別讓這裡漸漸荒廢了~ (圖) 園區之一部,畫面後方可走回原本的水泥步道起始處, 順道記錄一下當天晴朗炎熱之感~^^! (圖) 從這位置再抬頭望望矗立的貴子坑大霸,感受又不同~:) (圖) 一旁則有兩隻躲避炎炎日頭、度估中的狗頭~:D~ (圖) 好熱~( ′▽`) !~ (圖) 繞了一圈,回到原點;來張矮牆全景圖~:) 貴子坑還有露營區,就在這矮圍牆的後下方,是個大廣場, 其上有半圓弧形的頂蓬建築,可供市民團體使用。 而往右走就是一開始拍花處,接著是沈砂池、瞭望台、地質解說步道, 左邊還沒走過,所以往左走看看~^^ (圖) 往左走後有個指示牌(上一張照片左方),要去草地營區(露營場)就得往右往下走。 (圖) 指示牌旁有個解說貴子坑地質的牌子; 這裡就是台北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 ̄︶ ̄)Y~ (圖) 繼續往左走,見到這樣的階梯與"定向運動控制點", 不知這定向運動控制點是做啥用的?後來回到入口處也見到一個~ (圖) 左方的盡頭是個看來荒廢的屋子,見到這種屋子總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接觸攝影後就會想稍微記錄一下~:) (圖) 走回入口大門的途中,又見到兩面解說牌; 原來要見到鳥類要躲起來,難怪我只見到三種~XD~ 仔細看這解說牌做得蠻不錯的,把各種鳥類的可能棲息處都用不同顏色標示, 方便大眾尋鳥、觀鳥~^^ (圖) 另一面說明綠化植生工程的解說牌~。 (圖) 回到入口處的湖泊,還是覺得這景色很美,所以拍了張全景圖~:) 此外,平時其實也蠻常拍攝全景圖 (可見"天氣超好的大霸尖山行!"一文,照超多XD~ http://evoplayloud.pixnet.net/blog/post/81061952), 但一直都是採橫幅拍攝,雖然知道以直幅拍畫素較高、畫質較好, 不過在這裡因為距離近,而我18mm的鏡頭不夠廣,不採直幅無法拍進上下全景, 所以這天三張較扁的全景圖全都是採直幅拍攝(張數自然也較多), 是我覺得比較特別之處,所以自己記錄一下~^^!~ (圖) 秀麗與雄偉並存的湖山景色;雖然這是人工整治的結果, 但在台灣,尤其在台北,要見到這樣的畫面似乎也不容易,頗難得~:) 一直覺得這湖很像中國詩詞或文學會稱頌的那種,風光明媚又帶些嬌麗秀氣的湖泊, 亦即具有古典詩意,如杭州西湖; 不過很久以前(國中時)曾去過西湖,覺得也還好,看詩詞比較美~XD~ (實際上,這也烙印著整治那年代的時空文化背景~文末照片有透露年代~^^!~) (圖) 湖岸線~ (圖) 要走回入口處的椅子休息歇會時,見到一處小水流~:) (圖) 看到這張照片的水面紋路,一直想到"東京事變"(椎名林檎)的那首"電波通信"~XD~ (我很喜歡這首歌!:D~~~~~) (圖) (圖) 這時已中午時分,天氣好熱、拍得好累,拿出先前去便利商店買的飲料, 喝口水、坐下來休息一下~:) 雖說拍得很累,但與一開始沒睡好、狀況差的很累不同, 隨著拍照張數的增加,精神狀況也逐漸恢復正常,所以能耐心地拍了這麼多照片~XD~ (圖) 離開前走回入口才看到這兩塊石碑~XD~雖然先前有看到其他指示牌上標示"情人湖", 但直到此時才完全確認此湖就是情人湖無誤~^^! (圖) 入口處也有一指示牌,旁邊的解說牌則是"貴子坑緣起", 文初那張也是這時才拍的~^^!~ (圖) 入口處的園區地圖。 由於入園時很疲累,當天動線其實是亂走亂拍, 如此造成整理照片順序、Po文時的小困擾,就是經由這張地圖解決~XD~ 我是從地圖右邊的入口進入園區的,紅三角即是該照拍攝位置, 旁邊有個黃色星星,就是上一張的指示牌(指標牌), 本篇含上一張總共照了三個指示牌, 蜘蛛網那張是右上方的黃星,那樓梯上去就是地質解說步道, 標示往草地營區的那張則是中偏下的那顆星星。 水池照是在左上方那個沈砂池,同時也對有那轉角照了一張~:) 而左半邊草地營區那一大塊這次完全沒走下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圖中間有個大弧形彎,就是我拍矮牆全景圖之處, 而這麼從地圖上鳥瞰後, 也就可以更理性、更有意識地了解自己當時為何要在那位置拍那張全景圖: 這弧度有如賽道上的高速彎角,實在相當有特色啊!(好想嘗試高速過這個彎啊~XD~) 入口右手邊有一小段還沒走,所以接著就是走往右上那涼亭(標記為紅X)~ (圖) 通往涼亭有個拱門步道~:) (圖) Another try~ (圖) 走過涼亭則又回到地質解說步道那區,已去過了,所以也該離開了~ (圖) 離開時精神恢復了,終於可以拍拍這巨大的大門~ 仔細看可以見到牌坊最左側的名字是"黃大洲"! 可見這園區整治落成的時間已相當久遠,應該是民國78、79年完成的, 而由右到左的提字仍是那年代的官方書寫方式。 本文開頭提到走進這大門有種微妙複雜的感覺,當時在現場其實無法完全理解與言說的, 直到Po文時才想到,應該就是時空年代交錯之感: 好像回到小時候逛古蹟名勝,那年代也就流行這種紀念性的巨型拱門建築, 而走在夾道的大樹與高聳大門下,深藏體內的記憶也不自覺地回應與共鳴, 只是在意識上還無法認知是怎麼一回事~ (圖) 最後,還是來張完整的大門照~ 這張看來似乎不甚大、不太雄偉,不過這可是退到蠻後面才有辦法拍下, 走在其中的感覺就像開頭那張,是被包在裡面,因為樹比人高多了~:) 另外,在這樓梯右側也有一園區完整地圖,剛來時就有看一下, 但完全看不懂,發現是民國79年製作的,便做罷; 這時逛完後再看一下,地圖內容依舊不太懂,看來現今規劃已有些差別了。 離開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依舊不知"貴子坑親山步道"從何而上, 不過在地質解說步道時,聽到有遊客抱怨剛剛走步道走得好累,等會不要走了, 所以Po文時又詳細看一下網路地圖位置,發現應該就是在這大門附近吧~^^!~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秀山路161號 交通資訊: 公車搭乘216(區)、218、223、266至"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下車, 若要搭捷運轉乘,由於這四班公車所停靠的捷運站不盡相同, 所以可上台北市公車動態資訊網,查詢這四班的停靠路線,找尋最適當的轉乘點~:) 北投延伸閱讀: 參觀完貴子坑園區,在不遠的新北投捷運站旁還有上個月剛滿百歲的北投公園, 其內有入選全球最美公立圖書館的北投圖書館及知名的溫泉博物館, 那一帶也是熱門的新北投溫泉觀光區,可見: 北投景點:百年公園、最美圖書館、溫泉博物館人文隨拍記錄 http://evoplayloud.pixnet.net/blog/post/149423758 另外,還可參觀在承德路、大度路口(近捷運奇岩站), 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替法鼓山設計,相當有建築設計感的水月道場、新農禪寺,可見: 藝術建築,即景觀心:初訪(新)農禪寺 ‧ 水月道場 http://evoplayloud.pixnet.net/blog/post/129867438 -- 艾佛的光影、電影、音樂記事:http://evoplayloud.pixnet.n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74.81

07/27 00:03, , 1F
推一個 我也一直想去
07/27 00:03, 1F

07/27 01:24, , 2F
07/27 01:24, 2F

07/27 08:34, , 3F
決定了 冬天再去。我怕
07/27 08:34, 3F

07/27 08:34, , 4F
07/27 08:34, 4F

07/27 09:14, , 5F
住旁邊,沒感覺耶 XD 就很普通的步道呀
07/27 09:14, 5F
文章代碼(AID): #1HydWStK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