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牯嶺街,李伯伯的舊書攤。

看板Taipei作者 (chiaohuang)時間14年前 (2010/07/21 10: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書攤是牯嶺街上,除了小劇場和創意市集外,另一大深具歷史性的特色。 影音新聞連結: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0445 牯嶺街開始成為台北有名的舊書街。最初是少數幾個人在住宅外圍的人行道上擺攤,幾張報紙和一兩箱書就可以作為一個小書攤。後來擺攤者的數量快速增加,佔據的面積也逐漸擴大,發展到一條街上就有58家舊書攤的規模。那時的牯嶺街,幾乎少有有行號或是有舖面稱店的,路邊人行道上擺露天的攤位更難以估算。櫛次鱗比的攤位,綿延整條牯嶺街的景象,是當時牯嶺街與其他市街最大的不同點。 這種特殊的景象沒有繼續下去,政府為了整理市容,警局對舊書攤的限制一再擴大,希望擺攤者不要再擺設平面的攤位,佔據牯嶺街的道路面積,進而影響交通。因此牯嶺街的書攤,後來大多改成立體的架攤方式,或是固定的帳棚。到了1968年,政府公佈了「台北市攤販管理規則」,對舊書攤販的限制更加嚴格,也開始規劃牯嶺街固定的書攤位置,不但使牯嶺街的秩序得以維持,同時也使舊書攤的攤位數從50家增加至80家左右。 繁榮的景象維持不久,牯嶺街命運在70年代初發生了改變。光華商場在1973年完工後,為了整頓市容,牯嶺街的舊書攤和舊書店大多數都遷入八德路的光華商場。而這些年來,就連光華商場舊書店也一路失守,從鼎盛時期的七八十家,凋零到現在,只剩下僅存的20餘家。 再一次的走在牯嶺街上,那一條曾經是台北市最具文藝氣息的舊書街,如今一看,所剩舊書攤的數量已寥寥無幾。從前的盛況不再,和讀書風氣與趨向有沒有關係?有了多元的資訊來源,人們和書本的關係是不是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像當年那樣的深刻?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採訪剪輯/賴興俊 內容轉自PeoPo公民新聞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90.188
文章代碼(AID): #1CHbNUza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