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國美館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光之書寫

看板TaichungBun作者 (wiwi)時間4年前 (2020/02/10 14: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昨天晚上跟家人去國美館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光之書寫 展 這篇文章提到 https://artouch.com/exhibition/content-12149.html "甫於15個月前接任館長的林志明,開拓館舍公共性始終是他思考的一個重點,但西南側出入口卻長期閒置。「這是 本來館內就有的空間流通設計,甚至入口內的洗手間,長期以來就只有書店的工作人員在 使用,非常可惜。」林志明認為,在西南側入口開放之後,除了讓201展廳得以在未來有 更獨立運作的條件,也保留了同樣可以運用該獨立出入口、委外經營的國美館精品店(販 售圖書與紀念品)未來觀察這個空間能量轉化後的營運可能。" 這個入口的確是我常走國美館幾乎走不到空間 沉浸式作品在入口這邊問了工作人員才找到 不要錯過了 https://imgur.com/a/NQuojlG 可惜我沒有事先做好功課 空橋的作品錯過 https://imgur.com/a/jNqYzN8 看到很多家長帶小朋友用硬幣敲打這個製造光的流動 https://imgur.com/a/D3XPdS4 最後我想問的是 文章提到 響應「光之書寫」藝術節還有國美館的兩個鄰居;正對面的由鉅大恆住宅大樓,其外牆就 有LED橫光遞次增減變化的設計;隔著園區東側英才路相望的臺中老爺行旅,原先在頂樓 不規則設計的立方量體,也特別開啟建物原先就設計的彩色光雕變化。 由鉅指的應該是左邊這棟 https://imgur.com/a/iNHZvis 這個外牆有什麼層次設計嗎? 是我看不出來嗎?? 另外我覺得下方庭園春水堂旁邊的秋山堂 晚上看起來真美 很少人的泡茶場所 --------------------------- 以下國美館官方資料 光之書寫 以光影作為媒介與材料,藝術家打破對光既有物理特性的認知,強調空間與光影變化 所造成的感官體驗,如同以光動態地「書寫」場域、觀者與作品之間的變化。藝術家透過 創作向觀者挑戰經驗的不確定性,打開不同觀察視角的可能,展現藝術的價值。首屆臺灣 國際光影藝術節邀請七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以燈光藝術、科技藝術、跨領域創作為主; 並透過其作品與場域的對話,呼應本次策劃主題「光之書寫」,藉由藝術家的視野向外擴 展光影藝術的可能性。 本次參展創作者分別來自義大利、日本、台灣等地,皆以光作為創作媒材,強調回應 場域的性質與可能:如丹尼爾蒙特韋德(Daniel Monteverde)的複合作品〈星座〉( Costellazione)與〈星星的使者〉(Messaggeri delle stelle)透過繁複的燈光表現空 間的連續性;又或者藉由光影裝置產生新的經驗,如何理互動〈頻道〉作品,在機械式與 燈光色彩之變化中、在現實之中,創造未有之境。姚仲涵《光電獸》系列,依附地形變化 ,創造出自身關係;大西康明(Yasuaki Onishi)作品〈虛空邊緣〉(Edge of Void)藉 由螢光和風的幫助,使光影在場域之中流動;丁建中〈浮游〉試圖透過光表現呼吸,凸顯 人自然環境的內在連結;莊志維〈森林裡的洋流〉以光線反射、擴散使空間展現漂浮感。 以及位於室內201展覽廳的沉浸式藝術空間,將呈現由電波接受器(Sondes A/V Duo)藝 術團隊所製作的作品〈迴聲〉(Échos),透過數位轉譯的方式讓更多民眾得以從不同視 角理解臺灣藝術史的部分發展。 有別以往多數位於室內空間的展演,此次展示以戶外作為主要設置地點,將國美館現 有空間、草地、空橋、小山坡等處,藉由作品的設置,重新給予新的場域意義,使來往的 觀者能夠重新體驗國美館,並在觀展的過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87.7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chungBun/M.1581316353.A.0CA.html
文章代碼(AID): #1UGFa13A (Taichung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