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台中火車站後站的宿舍群有保留必要嗎?已回收

看板TaichungBun作者 (雲煙)時間7年前 (2016/12/01 10:10), 7年前編輯推噓16(16037)
留言53則, 1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問題埋藏在我心中太久 看到後車站又發爐了 讓我不吐不快 一般日式宿舍有私人庭園、空間舒暢,旁邊有綠樹遮蔭 整修後,沒有視覺壓力,非常舒服 我覺得這種保留很好 但是我搞不懂為什麼要保留後站宿舍 我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這麼多文章 試圖證明這些宿舍有哪些人住過、 或是那些參與過歷史事件 或是有哪個公司行號蓋的遺跡 但當地建築物真的不怎麼好看 就算整修好之後 周圍空間也不寬闊,視覺有壓力 內部也因為住宿空間,不可能太大 不管是辦展覽或觀光人潮勢必受更大限制 該團體提倡的綠空鐵道也一樣 以前我住過鐵道旁邊一陣子 所以非常能體會當地居民已經受火車噪音幾十年來的困擾 如今高架化,噪音來源也被拉高了 當地人殷殷期盼駁坎消失、地下道填平、出現綠園道 加上當地排水不良、綠川淹水問題是否能因雨水下水道解決 我還不太清楚 保留駁坎在當地,且非常貼近高架鐵路的位置 一旁又是車水馬龍、車流量非常大的建國路 讓觀光客享受漫步於火車隆隆聲下的「悠閒氣氛」 居高臨下,看著綠川從身下超過3層樓的距離,奔流而過 我個人其實很難苟同這趣味性跟浪漫在哪 如果有去過台中酒廠的人 應該知道下午時段,當地非常躁熱難耐 有一個原因是缺乏綠蔭、屋簷遮蔽的關係 當你站在水泥駁坎上面時 已經快跟駁坎外的兩側老樹比肩而行,遮蔭效果差 若要在水泥駁坎上種樹也不是不行, 但是屈於高架橋的樹木是能長多高,且不影響高架鐵路的運作? 也因為水泥駁坎之故 樹木根系不可能生長得非常牢靠 想到每年強勁風速的颱風,被摧殘的樹木跟殘枝就不知凡幾 尤其火車鐵道沿線經過的多半是陳舊的住宅區 放眼所及的透天厝,景觀充斥中華民國美學 比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最早用來舉例的紐約高線公園還慘 也不太可能出現像勤美誠品這種可以吸引大量草悟道觀光客的商業大樓 同樣是鐵軌改建的紐約高線公園 最初估計房地產開發跟稅收總值 能在20年內為紐約市政府帶來2.5億美元的產值 結果2009年開放,2年後發起人在TED承認他們估計錯了 高線公園兩年內就已經創造5億美金的產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WMO3M1HVQ
當初彭博市長會認可這個計劃 就是因為高線公園可以帶來龐大收入,才准許改建的 而這項計劃也真得將一個破敗、治安惡劣的地區徹底改頭換面 變成觀光客蜂擁而至的勝地 也因為公園有良好的設計跟景緻 當地房地產開發也非常興榮 房價節節高升 可是如我前面所述 火車經過高架橋的噪音依舊、 台中的秋季夏季天氣燥熱難耐,需要遮蔭, 水泥駁坎很難種出挺拔、牢靠、不會被颱風吹垮的大樹 這樣不可能留下大批閒情逸致的觀光客 縱然綠川的民生汙水都被截流,雨水下水道也完工 且用箱涵蓋住洪水,在其上為綠川造景、綠美化 但是居高臨下、睥睨起碼低3層樓的河流奔向西南方的行為 跟政府或民間主張親水空間的設計根本背道而馳 如果這些劣勢,都不足以阻擋觀光客的熱情 大家都像紐約高線公園一樣,持續湧入 就會發生一抬頭即能窺看鄰居住戶的二樓、三樓隱私 以前火車經過,了不起就是被乘客看個0.5~1秒 現在住家隱私變成從早到晚,長時間、人數不一的長期窺伺 這樣的綠空鐵道就算是為了串聯舊城區的歷史景點 但真的是出於好意的設計嗎? 而且,綠空鐵道也不是只有徒步區而已 它還會規劃自行車道 如果在駁坎上設計自行車道, 就注定景觀設計無法像高線公園 或其他一般的公園一樣多重變化 整個設計大概就是兩旁綠樹夾道,非常單調無趣 跟潭雅神自行車道又有什麼差別? 但是以我前面述及的幾項缺點來看 這段駁坎拿來當作自行車道使用,大概是最佳解了 經過性的車流僅僅幾分鐘, 就能從火車噪音跟燥熱中脫離 到達目的地 不過要這樣幹的話 剷掉駁坎,改成一般種樹的綠園道也沒差 頂多要等幾個紅綠燈而已 雖然沒有特色,很平庸 但是對當地住戶視野更寬闊,樹木可能也種得更好一點 也不用建造額外的電梯、樓梯 就能在樹下散步 仔細思考 我真的覺得保留駁坎, 找設計師做景觀設計只是噱頭而已 尤其當你走過草悟道、美術園道或其他綠園道時 會發現草悟道有能力吸引這麼多觀光客 除了起點是科博館這個全台灣最多人參觀的博物館之一以外 也因為有一棟外觀漂亮、內裡店家也能吸引大量人潮的商業大樓 再加上草悟道跟市民廣場改建成足以舉辦活動、野餐、玩耍的場地 才讓附近的勤美術館、范特喜計劃跟一堆小店雞犬升天 可是經過多年,人潮至今仍未跨過阿薩斯雕像的劍圍 駁坎的情況也一樣 除了台糖湖、干城重劃區, 未來可能建造出吸引消費者、觀光客人潮的購物商場 以及可以舉辦大型活動所需的公園綠地之外 國光路這一端的終點,有什麼動機讓你走下去? 這會演變成一個頭重腳輕的設計案....... 總而言之,我很難苟同台中文史復興組合保留宿舍、保留駁坎的計劃啦 宿舍的問題就如同我前面寫的 擁擠、醜陋,就算花錢整修,我也不覺得會好到哪去 駁坎的部分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大好就是觀光客塞爆駁坎 住戶不堪其擾 大壞就是小貓兩三隻,腳踏車咻一下就離開 市府再次花錢做一堆設計給蚊子看 P.S. 草悟道設計跟紐約高線公園的地磚跟街道家具有許多雷同之處。 是否抄襲我就不清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16.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chungBun/M.1480558241.A.42A.html

12/01 10:51, , 1F
一些團體只知道要求古蹟保護,也不管後續怎麼管理維
12/01 10:51, 1F

12/01 10:51, , 2F
護, 政府財政資源一定有限, 預算就這麼多, 每個古蹟
12/01 10:51, 2F

12/01 10:52, , 3F
能分配到的也有限, 應該要去懂得割捨, 不是去吵申請
12/01 10:52, 3F

12/01 10:53, , 4F
了, 就把後續丟給行政單位, 別忘了行政單位人力也有
12/01 10:53, 4F

12/01 10:54, , 5F
限, 這些團體真有心維護, 到是可思考社會企業模式,
12/01 10:54, 5F

12/01 10:54, , 6F
糾合當地人出來反對啊。不然其他人也只是感覺又浪費
12/01 10:54, 6F

12/01 10:54, , 7F
了點預算。習慣了。
12/01 10:54, 7F

12/01 10:55, , 8F
自己用可長遠經營方式, 去募資去營運, 把一些他們認
12/01 10:55, 8F

12/01 10:56, , 9F
為有價值得古蹟標下來還是承租下來經營, 不要總是把
12/01 10:56, 9F

12/01 10:57, , 10F
後續維護問題丟給別人, 在那裡畫一些大餅...
12/01 10:57, 10F

12/01 10:59, , 11F
總之, 還是得用經濟學的方式, 去思考取捨跟長久經營
12/01 10:59, 11F

12/01 10:59, , 12F
沒必要,附近的倉庫、天外天等保存價值多太多了
12/01 10:59, 12F

12/01 11:00, , 13F
這樣才是真的雙贏, 否則這些團體也只是打嘴砲而已
12/01 11:00, 13F

12/01 11:04, , 14F
一堆白痴團體
12/01 11:04, 14F

12/01 11:11, , 15F
我以前就說過了,覺得有價值就去募款來保留啊。不然
12/01 11:11, 15F

12/01 11:11, , 16F
也不過是伸手要資源而已。募不到就表示沒人認同嘛。
12/01 11:11, 16F

12/01 11:14, , 17F
這些團體也不是要資源, 真的交給他們經營, 也不見得
12/01 11:14, 17F

12/01 11:15, , 18F
敢接, 說好聽是有理念, 其實只是為了刷存在感跟博名
12/01 11:15, 18F

12/01 11:16, , 19F
聲而已, 不去思考如何經營, 其實是不負責任做法...
12/01 11:16, 19F
我剛剛又仔細思考了一下 當初提案綠空鐵道的想法是串連舊城區各大歷史景點 因此遊客從火車站,沿著舊鐵道一路往西走 可以用最省事的方式, 憑路標左轉或右轉步行/騎行數百公尺到景點 美好的想像如上,但殘酷的現實如下: 從駁坎下來,要有樓梯、坡道或電梯 沒有這些,只能走更長的距離或往回走找樓梯 繞路繞一大圈沒意思 遊客如果中途下樓了,逛完景點還有回到駁坎的意義嗎? 若真如我前述最慘的筆直自行車道,那景色勢必無聊沒意思 觀光客就不會回頭上樓 直接抄巷弄小徑往下個景點不就得了? 搞不好還能順手買吃的、喝的,看些有趣的文青小店 如此,國光路終點只有道禾六藝文化館、數年後開幕的刑務所建築群 豈有足夠的吸引力能讓人一直沿著駁坎走下去 而這條駁坎必須富有吸引力讓人爬上去 除了駁坎上,自身造景是基本要求外 周圍建築的景致也要具備 可惜的是舉目所及,盡是普通透天厝、住宅大樓和大同國小 每隔幾公尺就有一根大柱子支撐頭頂上的鐵道 此處豈有怡人風光供人觀覽? 甚或以我前述的種種疑慮 綠空鐵道能夠帶來足夠的商機引發當地都市更新嗎? 我真的非常懷疑....... 仔細思考整件事情後,我覺得這計劃處處充滿矛盾 因此我不看好綠空鐵道跟台鐵宿舍活化

12/01 11:43, , 20F
滿中肯的
12/01 11:43, 20F

12/01 12:41, , 21F
中肯
12/01 12:41, 21F

12/01 12:57, , 22F
中肯 但有些人認為“舊”就要保留 前提不是自己的
12/01 12:57, 22F

12/01 13:01, , 23F
滿中肯的
12/01 13:01, 23F

12/01 13:08, , 24F
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全拆了! 沒有甚麼是永遠的!
12/01 13:08, 24F

12/01 13:19, , 25F
『舊=\=古蹟』,有價值的才要保留,不然就都拆掉吧!
12/01 13:19, 25F

12/01 13:28, , 26F
該拆就拆 大智慧到底什麼時候拆阿
12/01 13:28, 26F
※ 編輯: octobird (114.41.116.50), 12/01/2016 13:40:50

12/01 14:13, , 27F
中肯阿~~
12/01 14:13, 27F

12/01 15:53, , 28F
燒毀
12/01 15:53, 28F

12/01 16:25, , 29F
其實我是支持保留再利用的那一派,但是很少聽到像這
12/01 16:25, 29F

12/01 16:25, , 30F
篇這樣理性分析其不妥與困難的文章。
12/01 16:25, 30F

12/01 16:25, , 31F
的確舊不等於有保留價值,同樣舊也不等同必須拆除。
12/01 16:25, 31F

12/01 16:25, , 32F
但是太多人反射性地認為有新的可用,舊的當然就要
12/01 16:25, 32F

12/01 16:25, , 33F
立即拆掉,顯示出我們多數人對於都市公共空間軟硬
12/01 16:25, 33F

12/01 16:25, , 34F
體的想像力貧乏。
12/01 16:25, 34F

12/01 16:25, , 35F
並不是我們天生對於美感、歷史等等價值沒有敏銳度,
12/01 16:25, 35F

12/01 16:25, , 36F
而是生活周遭根本沒有那個環境告訴我們有那些可能
12/01 16:25, 36F

12/01 16:25, , 37F
性。
12/01 16:25, 37F

12/01 16:25, , 38F
這是我支持保留再利用的一個原因,以實際作為去展
12/01 16:25, 38F

12/01 16:25, , 39F
示再利用的多元可能性,就像綠園道讓大家知道市中
12/01 16:25, 39F

12/01 16:25, , 40F
心有一大塊空草地一點都不浪費空間。
12/01 16:25, 40F

12/01 16:25, , 41F
所以這篇點出的問題,我覺得是很好的討論,這才是真
12/01 16:25, 41F

12/01 16:25, , 42F
正點出這個計畫所需解決的問題。
12/01 16:25, 42F

12/01 16:25, , 43F
另外,以我的了解是當初文史復興組合、文資局舉辦這
12/01 16:25, 43F

12/01 16:25, , 44F
系列活動時,主辦人及參與的學生也實地訪問當地居
12/01 16:25, 44F

12/01 16:25, , 45F
民,作為提案的參考,調查紀錄並宣傳此處的歷史,
12/01 16:25, 45F

12/01 16:25, , 46F
後來也將自己的工作室設在後站附近的巷內。
12/01 16:25, 46F

12/01 16:25, , 47F
在我看來這群人為的出發點是為了公眾利益,也付出
12/01 16:25, 47F

12/01 16:25, , 48F
相當的努力,這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12/01 16:25, 48F

12/01 18:49, , 49F
台灣鯛~~~自以為文青啊 覺得有價值自己買下來
12/01 18:49, 49F

12/01 18:49, , 50F
國外不是都這樣嗎 信託制度 你覺得有什麼保存必要
12/01 18:49, 50F

12/01 18:49, , 51F
自己買下來保護啊
12/01 18:49, 51F

12/01 18:50, , 52F
只會喊口號
12/01 18:50, 52F

12/04 04:29, , 53F
推認真文!
12/04 04:29, 53F
文章代碼(AID): #1OFuQXGg (Taichung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