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蘭嶼之一-側寫文化、人、習俗

看板Tai-travel作者時間16年前 (2008/06/25 00:47), 編輯推噓8(803)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少圖網誌版http://www.wretch.cc/blog/jofice/14206438 ----------------------------------------------------------- 那天晚上我和黑妞走回他家的路上,我開玩笑的問說 泰雅與的漢人叫做『母幹』(說幹的人) 卑南語的漢人叫做『白浪』(大概就是白目之類的吧) 那你們受到不舒服的待遇的時候有產生什麼語言嗎? 妞哥低頭想了又想,說『沒有,真的沒有』 我常想雅美族(尊重妞哥的喜好),這個充滿禁忌 卻對外來的事物如此友善的文化是什麼樣子。 這邊最貴重的銀盔和瑪瑙都是在海上和人交換來的 銀盔是家傳的寶物,一個家族只有一頂 而瑪瑙通常是娶媳婦(有這個概念嗎?)時 要送給對方的禮物,這兩樣東西蘭嶼都沒有產 卻成為他們最寶貴的兩項材料。 這趟上岸(你是綠蠵龜嗎?)我才終於弄懂 在張淑蘭拍攝的『面對惡靈』中 http://blog.yam.com/kokai_yblog/article/6263424 因為老化或生病而非得搬出去的老人家們 和雅美族的文化禁忌為何。 原本以為是一種迷信和禁忌社會的壓制, 讓老人家們非得獨自面對許多在病症 這些病症在都市中可能已經插滿管子在安寧病房等著 而他們的老人卻要獨自面對 是因為身體的老化或是疾病被視為惡靈纏身 老人身上被認為有穢氣,為了不傳染給子孫家庭 通常會選擇一個生活環境很差甚至放棄自我照護的地方 等待生命的結束。 而其實並非所有的老人都是如此,妞哥告訴我 通常只有重病或是鰥寡的老人才會搬出去 通常是老人執意搬出去,如同張淑蘭在書中的前言講 『一般人很難體會蘭嶼老人對子孫的愛護...』 妞哥也還說,提到張淑蘭大家是會豎起大拇指的 在蘭嶼,如果在你的父母過世前去照顧別人的父母 一方面好像再說他的小孩很不孝, 另一方面似乎也在詛咒自己的父母。 於是我才懂了,我也才想起來一些身邊的事情 我告訴妞哥說:原來是這樣子, 在我身邊交雜的文化中,有時候甚至更加殘酷 越過長子去照顧父母的孩子,會讓兄姐背上不孝的名義 有時與其如此老人寧願放棄被照護。 ------------------------------------------------------ 好像太沈重了,講點有趣的吧。 不過我還是得從沈重的講起:p 張淑蘭的書上曾經說過,在蘭嶼,跟別人要東西是丟臉的 每一個蘭嶼人都會自己種地瓜和芋頭, 這也是為什麼老人晚年無法去找人要些什麼 或是平白的接受他人的照顧。 蘭嶼人會交換飛魚、地瓜、芋頭 常常會你送我我送你的,可是他們不會要求 不會去要。我還記得妞嫂一邊削著芋頭 一邊說著:還是地瓜好,你看芋頭一大叢不能吃的好多 她繼續說著:有一次看我的媽媽在挑選不好的芋頭 我問媽媽說為什麼還要種芋頭,種地瓜就好了阿 媽媽說:孩子,你不懂。我們是蘭嶼人,一定要種芋頭。 不種芋頭,就不能稱的上是這裡的人了! 蘭嶼的地瓜大顆又甜,配上本身的高纖常讓我們欲罷不能 蘭嶼的芋頭味道非常香濃,大船下水的隔天 一晚糖一碗蒜頭醬油,配著前天從妞哥二姐家帶回來的芋頭 簡單的滋味就吃了起來,美不勝收(可以這樣用嗎) 我偶而會想到什麼農產品外銷之類的鬼腦筋,似乎是生財之道 高雄常駐蘭嶼人阿輝說:買地瓜?他們沒有這個概念。 地瓜芋頭種來都是養活自己的,吃多少種多少拔多少 賣給你了他們吃什麼? 你知道嗎?我好喜歡這樣的態度 一方面是面對加入WTO台灣大規模的農業衰退 而這塊土地上卻一直為了自己的溫飽簡單樸實的耕耘著 取多少用多少的概念,讓當地人可以配合著季節 去抓魚,曬飛魚乾。 在炎熱的夏天配合飛魚季,地下屋拿來燻飛魚 而這個季節只能抓飛魚,讓其他的魚種休息繁衍 飛魚的烹調方式、調掛方式也有許多限制 一方面表達對飛魚的尊重 二方面也是對習俗的傳承(掛勾的位置不能超過前人) 而簡單的烹調方式水煮飛魚。 也非常的好吃,口感有嚼勁淡淡的類似柴魚的味道 剛好順著了飛魚肉質結實較硬的刺多的口感成為一道佳餚。 --------------------------------------------------------- 在蘭嶼人跟魚的概念是相當豐富的,包含了對神靈著尊重 另外我想講講我在蘭嶼看到的『人』 在蘭嶼,可供取用的樹上和跑來跑去的羊都會有各個家族的記號 當我家的羊和別人家的羊生了小孩的時候,通常小羊是歸媽媽 是性別意識嗎?不是,因為羊爸爸通常玩玩之後就跑走了 小羊的成長是因為媽媽的奶水和照顧,所以通常是分給媽媽邊的家族 而在蘭嶼,要有了名字有了標記才是人或著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雅美族的取名是很慎重的,(聽說懷孕的禁忌也很多) 需要由爸爸請家裡長輩帶他們去沒有污染的水源處, 取類似生命之水的東西。沿途要用椰子殼捧著 不能漏出任何一滴水,否則會意味著小孩的生長也不順遂 另外親從子姓的敘述已經很多了,在google打 『雅美+名字』就可略知一二 我曾問曉伶的同學說為什麼要整個家族都因為孩子而改名呢? 她說那是因為整個家族都要守護這個孩子 害怕惡靈找上他。 所以也會有類似罔市、罔腰之類的名字 不能將孩子的名字取的太特殊,也不能太誇獎孩子 否則很容易被惡靈給盯上。 通常孩子出生以前,爸爸跟媽媽都會有自己的名字 前面加上si'意味著還沒有孩子 當孩子出生了媽媽就會變成sinan後面加上孩子的名字 爸爸則是加上syaman後面依然是加上孩子的名字 而祖父母也有一個字頭,代表整個家族保佑孩子平安長大 如果某個人不知道這一家有新生小孩而稱呼了舊名 通常在被告知後,要先行道歉並且換上新的稱呼 因為不將新生兒的名字灌入親屬的名字中 是詛咒這個孩子早夭,所以要道歉並且更換。 我們很不死心的問,那忘掉怎麼辦? 曉伶的朋友說,還是可以稱呼舊名 可是前面一定要冠上『以前用XXXX名字的那個人』 聽到這裡我不禁對蘭嶼人的『人觀』刮目相看 阿肥曾在課堂說過,成年禮做為人生階段的換檔機制 在現代社會是缺乏的,所以沒有一個明確的界線。 不想長大的、不想變老的,都游離在不知道自己是誰的定義之間 成年禮就是告訴你年紀到了,去做你該做的事情。 在這個社會上在什麼樣的年紀都有你的位置, 有位置可以做這個位置可發揮的事情 相對於現代社會流離失所的社會位置,失業、老人、青少年 我看到了雅美族對新生命的期待和愛護 對長輩的服從和尊重。這雖然跟老化時被惡靈纏身的禁忌矛盾 可我想說的是 每個文化和價值觀之間,都會有他面對的衝擊 和他的善美之處,在批評自己的文化或是他人的文化之前 也還請慢些、輕些。 先寫到這裡, 接下來想寫我是觀光客的心得和謝謝在蘭嶼遇到的人和風景和羊的心得 有人要看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236.14

06/25 01:05, , 1F
好文推!想看其他心得:)
06/25 01:05, 1F

06/25 01:19, , 2F
推 我覺得蘭嶼是一個非常重視新生命的民族
06/25 01:19, 2F

06/25 01:19, , 3F
懷孕的禁忌 命名的方式..等等..
06/25 01:19, 3F

06/25 03:36, , 4F
好文推
06/25 03:36, 4F

06/25 08:56, , 5F
寫得真好 我去年去蘭嶼時也是對老人相關的習俗有不同於以
06/25 08:56, 5F

06/25 08:57, , 6F
往的想法 淑蘭姐是個堅強有理想的女性 能夠讓島上的女性願
06/25 08:57, 6F

06/25 08:58, , 7F
意投入照護老人的義工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06/25 08:58, 7F

06/25 10:22, , 8F
我想看
06/25 10:22, 8F

06/25 18:21, , 9F
推! 蘭嶼的人、文化、自然都讓人嚮往不已。
06/25 18:21, 9F

06/28 23:48, , 10F
太棒了 我想看接下來的文章!!!
06/28 23:48, 10F

06/30 16:01, , 11F
好文推!!我也想繼續看~~
06/30 16:01, 11F
文章代碼(AID): #18OIKg6I (Tai-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