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行腳--上

看板Tai-travel作者 (快樂牛)時間20年前 (2004/07/24 05:23),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時常瀏覽精華區 五花八門的各地資訊讓人眼花撩亂 本人也常在此受益良多 但是近日來發現 "古道"的資訊真是少之又少 除了幾個網頁連結之外 似乎只有一兩篇是版友的心得分享 這對我這個古道迷來說真是一大遺憾! 學期又過去了 在此獻上這學期利用課餘閒暇時間走訪的幾個東北角景點 除了補齊精華區裡古道心得不足的缺憾之外 也算是對自己這學期的回顧 古道 在你以往的認知中 古道究竟是什麼呢? 它有代表著什麼樣的意涵? 楊南郡先生為古道下的定義:一定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且出現於清朝之前者 包含有歷史遺跡等等... 率先進行魚路古道調查的植物學家李瑞宗先生 更嚴格的給予歷史文化的定位 李先生認為一條道路至少要二十公里以上 而且大抵具有完整的歷史人文條件 才能定義為古道... 在我還沒接觸到這些資訊之前 我只是單純地被台灣東北這些過往的掏金歲月吸引 或許是物是人非的滄桑 或許是人文歷史的薈萃 總之 八年前第一次造訪九份 我就知道我與這個失落的黃金城已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半年來我逐漸踏出 逐步接近往日的夢想 一窺東北昔日的神秘面紗 以下為我的心得分享 文筆不好請多見諒(跪...) 失落黑金城--侯硐.大粗坑古道 第一次造訪侯硐 是在去年暑假 那時候手中只帶著瑞三礦場的資料就草草出發 從瑞芳坐上往侯硐的普通車 短短的兩站之間竟然要過三.四個山洞(不甚確定...) 簡陋的台鐵普通車夾雜著通過隧道時的塵土味 更增添了幾許懷舊的氣息 列車緩緩停下 原本空無一人的月台上 只多了五個人影 包括我和另外兩個高中同學 還有一位婦人提著菜籃牽著小孩 顯然是當地居民 對這個車站的第一個印象是 "哇 好長的月台啊!" 儼然與一班只有五人下站的情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往外一看 有一間非常醒目的廢棄工廠 斗大的"產媒裕國"四個大字題在牆上 讓人想不注意到也難 走到二樓準備拿票出站時 發現這個車站已經沒有站務人員 有的只是三兩隻狗在出口旁慵懶地躺著 由於此行正是慕著瑞三礦業的名而來 步出車站便往這間廢棄的選媒場走去 走近一看 沒想到廠內機器尚稱保留完整 只是大多生鏽與破舊了 奇怪的是這些讓我興奮異常的"寶物"竟然沒有人來做個規劃 劃為保存的古蹟 這些想法很快的就被自己否定掉 原因無他 遺跡在外風吹雨打固然可惜 但歲月本是永無止息的 該淘汰的終究淘汰 該消失的終究消失 自然定律本是如此 感到可惜!? 我不禁懷疑 也許 那只是我的本位主義過重所衍生的另一種複雜情緒吧... 由於手邊的資料太少 所以計畫只停留40分鐘 預計等下班車來就揮別侯硐小鎮 趁著剩下空檔時間我們走到介壽橋上遠處欣賞著名的選媒橋 四處看看這小鎮的生活 偶然發現了一間早期的國術館 貼切描述了早期此地礦工的工作辛勞 這是我第一次造訪侯硐 停留雖短 心中卻有著滿滿的感動 看似莫名 卻很真切 今年三月 我帶著女友再次來到侯硐 這次有備而來 行前功課充足 我與女友平日就喜歡到戶外走走 有著共通興趣的我們怎能放過春光明媚的三月天呢? 這次目的就是從侯硐國小旁的大粗坑古道行至102縣道樹梅觀景台上方 我們帶著愉悅的心情 搭著早班列車就展開了探訪古道之旅 當天早上仍有些寒氣 但無奈列車一過暖暖卻出了個大太陽 穿著長袖長褲 身上還有一件外套的我們出師不利 一出車站立刻將身上外套折起來收進背包 我索性把衣袖.褲管捲起來才踏上旅程 經過介壽橋 穿過窄小的侯硐路 我本來要經由"侯硐一百階"往日本神社去一探究竟 一隻狗卻硬生生擋在階梯中央對我狂吠 本想硬闖 後來轉個念頭想想 也許 牠一直是這個淳樸小鎮的守護者吧...憑弔古蹟本是隨緣 我便放棄硬闖的念頭 續前行 過九芎橋右轉便沿著溪旁一路上坡 左邊有一所漂亮的學校--侯硐國小 國小校門深鎖 似乎不歡迎外人進入 於是便放棄進入校園逛逛的念頭 繼續上坡約莫五分鐘後就到了大粗坑與金字碑古道的分叉口 選擇今日要走的大粗坑古道 不用過橋直接往左邊走就是通往大粗坑古道登山口 此時烈日當下 自然是酷熱難耐 大約五分鐘後來到淨寺 路愈來愈陡也愈來愈彎 大約又過五分鐘後左邊出現了一群人 在工寮作工 也許甚少外地人來此 我們相視許久 但我仍然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XD 就在工寮後不遠處我們看到了大粗坑古道的登山口 此處瑞芳鎮公所立了一座石碑 上題金字碑觀光步道 大粗坑古道正是往左邊上去的石階路 看起來似乎很陡 這條產業道路還繼續有路往前 我的資料顯示向前是往昇福坑金礦 但這段道路柔腸寸斷 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往原本預定的登山口走去 昇福坑金礦是台灣最後一個仍在採金的礦坑 沒有親眼目睹有點可惜 起初走這些石階還算輕鬆 但是腳下的道路卻是愈走愈小 加上酷日當頭 女友已有一點吃不消 石階沿著山壁蜿蜒 兩邊芒草擋住了我們的去路 我只好走在前面 奮力撥芒前進 走走停停了二十分鐘後來到一處立招牌的地方 上面寫著"原有步道已坍方 請改道" 旁邊確實有一條新用的步道 我和女友開始擔心起前方路段是否有危險存在 但是都走到這裡 可謂進退兩難 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 新步道很快就解除了我們的不安 因為新的步道反而更大條而且無芒草遮蔽 從這裡往下看兩邊山谷 鬱鬱蒼蒼 此處的景色雖無大山之勢 但卻有著一股寂靜淒涼的味道瀰漫 不久後來到了類似山間平台之處 這裡就是以前的大粗坑聚落 資料上透露這裡以前曾有千人居住 還有一間大山國小的遺跡 草叢裡有著許多的舊石屋 最醒目的莫過於一棟兩層樓的洋房 我冒險進去這間洋房裡一窺究竟 發現還有人在曬衣服 推測應該是侯硐當地居民的衣服 過大粗坑聚落有一座非常唐突的水泥石階梯通往山頂 我戲稱它為"天梯" 我們慢慢往天梯上去 不時回頭看走過的風景 秀麗的美景又不失古樸的味道 但掃興的是我們已經快要中暑了 趕快繼續往上走經過小金瓜露頭接到102號公路 然後用冰涼的九份芋圓作為誘惑 鼓勵女友趕緊打起精神往九份走去 從大粗坑古道終點經過樹梅觀景台.福山宮(廟中廟)到九份也需要近50分鐘的路程 我們在九份享受美食後 結束了第一次的古道探訪 也學到了一些教訓(行李太多) 這次從侯硐車站開始算起 總計走了兩個半小時多才到達九份 一路都沒遇到任何登山客 傍晚 帶女友去泡個溫泉當作讚揚她的毅力 也算是給了自己放鬆的藉口 靜謐桃花源--牡丹.貂山古道 四月 同樣是出遊的好天氣 我和女友兩週後又計畫了貂山古道的行程 我們首先來到牡丹村 牡丹位於台北縣雙溪 也是個無人剪票的車站 很久以前就在鐵路雜誌上耳聞過牡丹村的美...今日懷著滿心的期待到來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牡丹的美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我想我只能用"空靈"與"靜謐"來形容 彷彿置身於遺世獨立的桃花源 出了車站經過一排房子 過橋後看到牡丹國小往左轉向貂山古道登山口出發 隨著牡丹溪畔走 一路上農舍 果園 魚梯 菜園構成一幅樸實的鄉間景象 來到一處最靠近溪的地方稍作休息 由於車站到登山口還需要將近一個小時的路程 途中叉路也多 行前一定要做好功課 在我拿出自己畫的地圖對照一路上的景物時 女友已經將雙腳泡進沁涼的水裡 今天天氣也是很炎熱 但此處有遮蔽 正是戲水的好地方 於是童心未泯的我們就在溪邊玩水 也許是四周寧靜 抑或是我們真的太吵了? 正當我試圖爬到對岸之時 約莫五.六位中年山客好奇探頭往這邊看 隨後又繼續往前走 我猜想他們也是往貂山古道去 便趕緊穿好鞋子跟上去 (因為途中叉路多 怕迷路) 不久後來到登山口 這裡又有兩條路 貂山古道正確的位置是往左邊上坡 而前面的這條小徑也有登山布條 後來才知道是燦光寮塘古道(待續...) 比起大粗坑古道 貂山的步道很大條很好走 只是有點陡罷了 此時山嵐漸出 遮蔽些許陽光 這種天氣十分宜人 最適合出遊 約莫走了40分鐘後到了無緣之墓 旁邊有休息的椅子 剛剛的幾個山客也坐在這裡休息 我們開啟了話匣子 首先一人問我 "年輕人 從哪來的? 怎會想要來這裡呢?" 看他們個個慈眉善目 於是放下戒心 侃侃談起我對旅遊的熱愛以及對古道的鍾情 語畢 他們開玩笑似地問我是不是早年受到了什麼樣的挫折...XD 接著他們就感慨自己的子女每到假日就往台北101或是新光三越跑 想要帶他們來認識古蹟與先民篳路藍縷的辛勤例證時都被拒絕掉 沉痛道出兩代之間將會有文化斷層(其中一人似乎是文化工作者 收集古董古物) 聽了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獨白後 心情難免悒悒... 思緒正胡亂漫遊之時 登山客又問了我一些關於台灣古道的看法 就這樣聊了一陣 臨別之前(他們只預計走到無緣之墓即下山用餐) 我跟他們說: 今日"有緣"在"無緣"之墓前相遇 希望我們後會有期... 開心結束了這短暫的相遇 從無緣之墓到貂山古道的盡頭再也沒有遇到其他人 古道一路蜿蜒而上 朦朧的牡丹村更是展現出迷人的風采 一路上礦脈的痕跡都很清楚 山形呈現多樣變化 不覺已走到盡頭 貂山古道的起點與終點都各有一解說文 內容如下: 「貂山古道」緣于日本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因溪流中發現砂金, 繼發現金礦,自此採礦者趨之若騖,先後築造運送礦產之輕便車路, 與建礦務所醫療站等設施。此路亦成為先民來往瑞芳、九份與雙溪、牡丹從事買賣工作 所必經之路。昔時行人絡繹於道,同時亦營造出似真似幻浪漫淒美之山中傳奇-- --「無緣之墓」的故事。本古道全長約2700公尺,三五好友相邀漫遊於步道之中, 除可緞練身體之外,在芳林幽古中亦可領略青山草浪之美,引發思古之情懷。 而以春臨大地之際,山崖之間杜鵑鐘萼繁花盛,美不勝收,尤值玩賞。 墨客騷人題為「貂山春色」,詩曰: 策杖邀朋步野垌,三貂拾翠路瓏玲, 嵐光旖旎陽光白,柳色婆婆草色青, 大好春山爭綺麗,無邊金谷鬥芳馨, 是誰能繼王維筆,來奪乾坤入畫屏。 另外無緣之墓的由來 旁邊也有一解說文 內容如下 一. 日據時代,一日本採礦技師奉派來台時,與論及婚嫁女友,相約二年返鄉後, 共訂鴛盟,卻一去杳無音訊。其女友幾經波折,歷盡風霜,來台尋找,抵礦區, 獲悉其男友已因病別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 二. 相傳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一日籍採礦工程師,愛上本地一名女子,於是返鄉秉告父母, 徵得同意後,回台欲予迎娶,其愛人竟已病故,傷心欲絕遂立此碑而歸。 三. 日本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二日籍人士,相偕來到雙溪尋找礦脈,不料一人摔落山谷, 重傷而亡,其地點竟是礦脈所在。另一人有感於人生無常,無意開礦, 攜同伴骨灰歸返日本。此時死者妻子亦來台尋夫,獲悉夫婿噩號,即欲回日本, 接其夫婿骨灰。時值九月,淒風斜雨,半途感風寒,加上傷心過度竟而病故。 事後,當地居民感於此日本女性的堅貞,在其病倒處,立「無緣之墓」石碑以為感念。 四. 日據時代,有日本人到此淘金,金未採到,卻傾家蕩產,於是立碑而去。 上述諸說,孰者為是,已難考據,惟識者辨之。 貂山古道的出口在樹梅產業道路上 出了樹梅產業道路又是樹梅觀景台 於是我和女友再次往九份去大吃一頓 結束今日的貂山古道行 還有幾篇心得要分享給各位版友 但由於時間不早 又恐版面太大 因此決定將此標題分作兩次寫完 請多指教...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129.80 ※ 編輯: imposter 來自: 220.141.129.80 (07/24 01:08)

61.229.18.133 07/24, , 1F
推~~~ 我不久前也才去過侯硐
61.229.18.133 07/24, 1F
※ 編輯: imposter 來自: 220.141.129.80 (07/24 01:30)

218.35.71.39 07/24, , 2F
很棒啊 我也想用腳踏遍台灣>"<
218.35.71.39 07/24, 2F

128.205.103.219 07/24, , 3F
哇~ 這是一定要推的啦~~~
128.205.103.219 07/24, 3F

220.135.20.36 07/24, , 4F
候硐站是有站務人員的(可能他臨時離開)
220.135.20.36 07/24, 4F

220.139.207.80 07/24, , 5F
我上次去侯硐神社也有狗對我吠耶^^
220.139.207.80 07/24, 5F

61.221.128.202 08/04, , 6F
推~~用心的分享 值得大家的鼓勵~~^^
61.221.128.202 08/04, 6F
文章代碼(AID): #110O7Ahq (Tai-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