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淺談冬季1:蒙古西伯利亞強冷高壓出現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一)時間11年前 (2012/10/28 11:24), 編輯推噓17(1701)
留言18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淺談冬季1:蒙古西伯利亞強冷高壓出現 與夏季北半球在大氣高層建立最強的系統-南亞高壓(青藏高壓), 配合低層強盛的西南季風對比。 冬季北半球最強的系統則是大氣地面層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 夏季青藏高原廣大的高原地形吸收太陽輻射熱形成強熱源區,熱源加熱週遭的自由大氣, 使青藏高原附近的大氣異常高溫,並對流至高空建立起青藏高壓,影響大半個亞洲高空。 冬季亞洲內陸地區廣大而乾燥,在緯度高且溼度低的西伯利亞地區, 因陸地廣大離海洋非常遙遠,地面十分乾燥,輻射冷卻強大顯著, 使地面溫度不斷下降,形成一個西伯利亞冷高壓。 而青藏高原的冬季也因地面冷卻,周遭大氣的溫度較高,形成低溫下沉氣流, 因青藏高原存在的下沉氣流加強了附近地面上的高壓系統。 青藏高原下沉氣流的高壓中心疊加在蒙古冷高壓上,使蒙古地面高壓勢力得到加強, 形成冬季另一個冷高壓中心-蒙古冷高壓。 此時,在地面天企圖上標示著-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 為乾燥寒冷的極地大陸氣團發源地,控制著整個亞洲大陸。 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的出現,帶來冬季季風, 冬季季風一般9月會短暫出現,因此入秋後第一道冷鋒通常9月會出現, 不過穩定的冬季季風開始多於10月中旬以後, 這說明了地面冷高壓的強度需要時間的累積, 不像夏季季風的突然爆發,冬季季風的強度總是醞釀和增強, 在12月達到全盛期,並持續到3月初, 因為春末在低緯度大氣高空的南亞高壓會因為北方西風噴流突然北退, 使南亞高壓迅速移至南亞,高空強大的輻散對應到地面,使低層氣流往南亞陸地輻合, 因此西南季風突然爆發。 而秋初的冷高壓微弱且容易變性,因此冬季季風總是區域性由北往南逐步影響, 直待深秋後,極地冷空氣源源震盪至西伯利亞累積, 才建立穩定的冷高壓系統與冬季季風。 而不像夏季季風突然撤退,冬季季風的影響力從3月以後開始衰退, 但要到4月中才漸漸脫離影響, 因此4月初到4月中通常是最後一道冬季季風帶來的冷鋒,接著預備5月份的梅雨季。 冬季季風的緩慢醞釀和夏季季風的突然撤退也是秋季沒有梅雨的原因, 10月以後,原先位於亞洲南部的南亞高壓突然往東南撤退併入太平洋高壓系統, 高空改由西風噴流接手,西風帶在南亞地區上空輻合抑制地面的上升氣流, 使南亞地面的低壓系統消失,少了地面氣旋輻合,南亞西南季風由北往南迅速消退。 而東亞季風不像南亞季風般強盛, 台灣的西南季風容易受太平洋高壓的南側東風或是颱風的東北風影響而中斷, 而入秋後第一道東北季風或日韓一帶變性高壓帶來的東風也驅趕台灣到南海的西南季風。 此外,10月份青藏高原才開始由熱源進入熱匯的過渡期,11月份轉為熱匯區後, 才開始加強附近地面高壓系統,而3月以後,高原又開始由熱匯轉為熱源的過渡期, 4月份後高原轉為熱源區,加熱附近大氣溫度,氣流開始上升,地面高壓強度開始衰退。 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場後,冬季季風盛行期間, 對應蒙古西伯利亞強大的冷高壓系統,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形成一個低氣壓, 匯聚從西邊過來的氣流,而赤道附近的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為另一個低壓帶, 因此從蒙古西伯利亞擴散的冷高壓氣流,分別往阿留申群島和南海西太平洋吹, 從東亞下來的東北季風最遠可抵達赤道附近的南海,這是東北季風的極限, 而西側受限於青藏高原高聳的地形阻擋,冬季風無法到達印度洋, 在青藏高原的北側和東側形成一靜止鋒,這是冬季大陸冷氣團和西南暖空氣的交界, 靜止鋒影響的地區(昆明)多陰雨天氣。 此時的亞洲大部分地區都在此單一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強大的乾燥氣團, 往南流動的過程中,與較溫暖的地面或海洋接觸(尤其是海洋), 下層溫度開始上升且濕度上升,逐漸變性成為 變性高壓,尤其是在溫暖的海洋上容易變性, 變性高壓從海上回流時與後面南下的極地大陸冷氣團相遇形成冷鋒,出現陰雨天氣, 因此從雲圖可以看到冷高壓往南移動時,開始出現鋒面。 西邊因受限於地形極地冷氣團止於青藏高原的北側和東側, 因此雲南高原受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較小, 主要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晴朗乾燥,形成較溫暖的中心。 相較於地面冷高壓的控場,冬季大氣上空為西風帶的舞台, 在東亞大氣高層,台灣以北為西風噴流控制(均線北緯28度左右), 冬季西風噴流非常強悍,西風帶在3000公尺以上的高空, 受到青藏高原地形阻擋,分成南北兩支急流, 北支西風急流與極鋒噴射氣流相連後稱為極鋒急流或溫帶急流, 極鋒噴射急流冬季較強靠近南邊約在北緯40度到60度之間,夏季北退約在北緯70度附近。 南支西風急流結合副熱帶噴射氣流稱為副熱帶急流, 東亞(中國)主要受南支西風急流影響。 副熱帶噴射氣流為副熱帶高壓北側的西風噴流,冬季西風帶南移,位置偏南強度較強, 主要在北緯25度到32度之間,夏季副熱帶高壓北抬,位置向北推10~15個緯度,強度較弱。 南北兩支西風急流時常在東亞日本南部上空匯合,形成急流最強的區域。 一般西風噴流(急流)中心風速為每秒50~80公尺, 東亞海上和日本上空的噴流(急流)甚至達到每秒150公尺到200公尺的風速。 西風急流的水平風切和垂直風切非常強,使併入西風帶的颱風迅速轉化為溫帶氣旋。 而西風急流順著青藏高原山脊的彎曲呈彎曲性,在高原南側出現南支槽, 東北側出現北支槽,急流輻合彎入槽線再輻散彎出槽線,急流輻散區, 伴隨有地面氣旋(鋒面)產生。 北支槽在東經140度附近形成西風帶大槽為東亞大槽,東經90度附近為脊, 平均來講,冬季大氣中高層皆維持著這種西脊東槽的環境。 在槽後冷平流的誘導下,西伯利亞蒙古冷高壓能夠擴展影響力,頻頻南下出現寒潮。 南支槽在3000公尺(700hPa)高空表現最為明顯,當南支槽東移時, 與青藏高原東側的背風地形的氣旋式西南低渦相連,使華南地區出現降雨天氣, 西南低渦是華南地區強烈降水的系統,尤其梅雨季時,西南低渦常使華南地區出現暴雨。 而冬季寒流爆發時,配合南支槽東移,台灣也會出現平地降雨高山降雪的寒冷天氣。 結語: 寒潮的爆發也很精采,不過肚子餓壞,以後有空再打好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71.129.114

10/28 11:56, , 1F
10/28 11:56, 1F

10/28 11:58, , 2F
10/28 11:58, 2F

10/28 12:04, , 3F
推 不過有個白字:天"企"圖 XD
10/28 12:04, 3F

10/28 12:17, , 4F
PUSH
10/28 12:17, 4F

10/28 12:27, , 5F
10/28 12:27, 5F

10/28 12:30, , 6F
10/28 12:30, 6F

10/28 12:46, , 7F
10/28 12:46, 7F

10/28 13:00, , 8F
10/28 13:00, 8F

10/28 13:07, , 9F
推 長知識~不過看了好久 XD
10/28 13:07, 9F

10/28 13:07, , 10F
期待寒潮爆發的精采解說~~
10/28 13:07, 10F

10/28 16:35, , 11F
有看有推,長知識+1。
10/28 16:35, 11F

10/28 19:01, , 12F
推一個
10/28 19:01, 12F

10/28 21:23, , 13F
好文值得鼓勵~
10/28 21:23, 13F

10/28 22:35, , 14F
好文章!
10/28 22:35, 14F

10/28 23:33, , 15F
西風噴流風速達每秒100公尺以上時不就可以把飛機吹下
10/28 23:33, 15F

10/30 12:27, , 16F
10/30 12:27, 16F

10/30 20:47, , 17F
10/30 20:47, 17F

10/31 22:43, , 18F
push
10/31 22:43, 18F
文章代碼(AID): #1GZAM0Zb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