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淺談梅雨-亞洲夏季季風的爆發(2)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一)時間12年前 (2012/04/08 14:15), 編輯推噓13(1307)
留言20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春季開始,太陽直射點往北移, 以天文曆來說春分後開始算春天, 以農民曆來說立春後開始算春天。 但是對於青康藏高原來說,三月是一個過渡的月份 當太陽直射點移向北半球時, 因高原的空氣稀薄,空氣透明度高, 因此地面很快吸收太陽輻射,溫度上升快速, 四月後的青康藏高原已經從從冬季的熱匯轉變成熱源, 地表受熱後開始將大量熱能輻散到表層大氣中。 在此同時,隨著北半球的春季開始,南半球的西風帶開始"北移" 位於南印度洋的高壓(又稱馬斯克林高壓),也跟著北移往赤道, 這裡要先提到著名的哈德雷Hadley環流: 北半球低緯度吹東北信風,南半球低緯度吹東南信風 這時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產生的地轉偏向力, 在北半球相對前進方向會往右偏,南半球往左偏, 其實就是柯氏力所說的慣性力,是一種因為慣性作用產生的假力。 因為地球是由西向東旋轉,每個地區24小時都會繞了一圈360度, 因此各緯度的角速度都一樣(360度/24小時)。 但是赤道線最長,24小時物體被載送最長的距離, 因此赤道東西被載送速度最快,也就是線速度最大, 越往高緯度,線速度越小,極點線速度為零。 對北半球來說,北邊線速度小,南邊線速度大, 南邊的東西往北邊跑會慣性作用"超前"同經度的位置,也就是向右偏 同理, 北邊線速度小,南邊線速度大, 所以北邊的東西往南邊跑會慣性作用"落後"同經度的位置,一樣也是往右偏。 所以北半球往南北移動的氣流都會往右偏,南半球往南北移動的氣流都會往左偏。 當氣流在赤道上不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一離開赤道後開始受到偏向力作用, 在赤道附近,緯度5度和赤道的線長差不多, 兩地的線速度差距不大, 因此在這兩地移動受到的慣性作用不大,地轉偏向力小, 但是在高緯度地區,緯度50度和60度的線長相差大, 兩地的線速度差距大, 因此在這兩地移動受到的慣性作用大,地轉偏向力大 故從赤道往高緯度,地轉偏向力越來越強, 極點偏向力最大,赤道為零(這也是為何赤道沒有颱風產生)。 又由於太陽對於地球的輻射能量是不均勻的分布, 赤道地區獲得的輻射熱能遠多於兩極地區, 因此在赤道地區因空氣受熱增溫抬升到高空堆積形成壓力, 造成赤道上空氣壓高於極地上空的氣壓, 也就是赤道高空形成高氣壓,氣流往兩極流動, 也因為赤道上空空氣不斷往外流出, 造成整個空氣柱重量變輕,也就是氣壓變小, 因此地面氣壓降低形成赤道低壓。 極地上空剛好相反,地面空氣溫度低,體積冷縮,空隙使上空空氣沉降, 使高空形成低氣壓而空氣流入,有由於極地上空空氣不斷流入, 造成整個空氣柱變重,使地面氣壓升高,形成極地高壓。 隨著赤道上空的空氣開始往極地移動, 受到地轉偏向力越來越大,一直往右偏, 到了南北緯度20~30度時,氣流已經從南北方往右偏變成東西方向, 也因為整圈的赤道氣流到了這裡, 只有東西流動沒有往南北流動, 因此開始在緯度20~30度始堆積,堆積後開始下沉, 使地面氣壓升高,形成了一大片的副熱帶高壓。 在極地地面的高壓和副熱帶高壓之間,是相對的低壓,就是副極地低壓。 赤道地面空氣受熱升空,往兩極流去,在緯度20~30度下沉到地面後後, 一部分回流赤道,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 在北半球往右偏,從北風變成東北風,就是東北信風。 在南半球往左偏,從南風變成東南風,就是東南信風。 這種大氣環流就是Hadley環流。 **************************************************************** 再回到北半球春季開始, 南半球的南印度洋的高壓隨著南半球西風帶北移,也跟著北移往赤道, 低層的氣流會以逆時針吹出來, 其中往低緯度吹去和南半球的東南信風結合,穿過赤道,形成過赤道流。 一到了北半球,地轉偏向力(柯氏力)由偏左變成偏右,使氣流變成西南風。 這裡要扯一下另一個著名的:間熱帶輻合區(帶),也就是所謂的赤道低壓帶。 假設地球不傾斜23.5度,太陽直射點終年在赤道, 同樣的因為自轉, 北半球低緯度是東北信風,南半球低緯度是東南信風, 兩信風在赤道地區輻合形成間熱帶輻合區,是活躍在赤道上的低壓帶, 又因為陽光直射,所以上升氣流很旺盛。 而實際情況,地球傾斜,太陽直射點隨著四季南北移動, 陸地上受太陽直射點位置影響溫度變化很快, 因此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北半球陸地時, 北半球的陸地因高溫使地面空氣抬升,地面形成低氣壓 連帶使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成西南風, 跑到北半球東北信風交會,因此熱帶輻合帶北移。 而海洋上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小,主要是受到海溫影響熱帶輻合帶的移動。 若海洋上熱帶輻合帶南北移動遠離赤道超過500公里, 就會增加熱帶氣旋產生的機率。 四月份整個東亞地區低層還是受到西北太平洋高壓影響, 高壓脊深入南海,整個南海地區低層盛行偏東風。 然而青康藏高原從四月開始轉為熱源後不斷增溫, 到了四月底五月初, 高原東部大量輻散的熱能造成高原空氣不斷增溫,出現了溫度反轉的現象 也就是低緯度較冷,高緯度較熱,高原上空的高空氣流漸漸形成高壓, 而原本在對流層高層(200PA)的南亞高壓,在冬季時退至太平洋上空, 不稱為南亞高壓,到了四月會漸漸移到中南半島南方, 此時,受到青康藏高原東部增溫會北跳至中南半島的西北方, 使的原本在北緯25度到30度的”高空西風噴流”也隨之北跳, 高空西風噴流的第一次北跳後, 底層的太平洋高壓會開始北抬並且東退離開南海。 同時澳洲大陸也開始形成澳洲高壓, 澳洲高壓同樣會結合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赤道形成西南風,進入南海。 只是澳洲高壓沒有南印度洋高壓範圍強大, 因此過赤道流的西南風沒有南印度洋高壓的西南風強。 五月,因太平洋高壓脊離開南海,而西風槽東移後, 引導中緯度天氣系同南下進入南海,和南海的熱帶氣流交互作用, 因此有時,南海北部會先爆發小規模的西南季風。 緊接著因過赤道流的西南風加上西風槽前的西南風, 同時中南半島陸地受熱出現季風低壓,隨著季風低壓的發展,於是 從孟加拉灣到南海低層全部由東風轉成西南風,大規模的爆發, 正式宣告了亞洲夏季季風首發:東亞季風之南海季風的出現。 西南季風爆發後,東亞地區受到南方暖濕空氣與北方乾冷空氣交會, 導致大量降水,就是所謂的梅雨。 梅雨季開始後, 南亞高壓向西北方推進,最後在青康藏高原形成強烈的高氣壓 並且在北緯25度形成熱帶東風流,西風帶退到30度以北。 到了六月,青康藏高原西側的對流層因增溫在高空出現另一個高壓中心, 印度半島開始出現低壓中心,阿拉伯海的西南季風開始發展, 同時因南印度洋高壓開始北移,過赤道流的西南風受限於東非地形, 在索馬利亞形成強烈的西南季風,就是索馬利亞噴流, 代表南亞夏季季風的來臨。 比起東亞季風,南亞的夏季季風出現後強勁且穩定,稱為爆發, 大約整個六月就擴及到大半個印度半島, 東亞季風不像南亞季風強勁, 從五月西風噴流第一次北跳至北緯30度以北後, 五月中到五月底,華南地區進入梅雨季, 接著隨著西風噴流持續北跳至北緯35度以北後, 六月中華中地區,七月中華北地區等陸續進入梅雨季。 一直到七月底後,夏季季風才陸續擴及到大半個東亞地區。 此外,由於受到青康藏高原的地形屏障, 南亞夏季季風從六月到十一月幾乎大半年,都是穩定的西南風 東亞季風雖然最早從四月底或五月初就發源的南海季風 但維持時間僅至九月, 十月起西風帶再度南移,並且引導中緯度天氣系統開始影響東亞, 東亞地區很快的從北到南結束了夏季季風。 (打字有點累,後面收尾收的比較快,說的不好請指教囉) 後記: 越寫越上癮,只是打字很累,有機會的話再來寫寫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48.23

04/08 15:37, , 1F
推!!您的文章真讓我長知識!!
04/08 15:37, 1F

04/08 16:53, , 2F
推~~看完真是獲益良多~但建議說明高低壓是高空或地面
04/08 16:53, 2F

04/08 17:30, , 3F
04/08 17:30, 3F

04/08 17:35, , 4F
04/08 17:35, 4F

04/08 18:38, , 5F
04/08 18:38, 5F
※ 編輯: daron 來自: 42.72.179.144 (04/08 20:36)

04/09 07:00, , 6F
科普解惑文章,讚!雖然只懂六、七成,期待後續文章
04/09 07:00, 6F

04/09 09:57, , 7F
04/09 09:57, 7F

04/09 11:07, , 8F
拜讀推
04/09 11:07, 8F

04/09 17:13, , 9F
好文推
04/09 17:13, 9F

04/09 18:40, , 10F
推文
04/09 18:40, 10F

04/09 19:30, , 11F
有看有推!長知識
04/09 19:30, 11F

04/10 13:22, , 12F
04/10 13:22, 12F

04/10 21:41, , 13F
推!
04/10 21:41, 13F

04/26 22:56, , 14F
針對你的科式力的的說法,其可能要更正一下。就大氣
04/26 22:56, 14F

04/26 22:57, , 15F
大氣動力學而言,科式力是基於角動量守恆,所以在
04/26 22:57, 15F

04/26 22:58, , 16F
低緯度的時候假如有個速度V,這時候到高緯度的時候
04/26 22:58, 16F

04/26 23:00, , 17F
在角動量平衡下,r變小V要變大,所以會有向右偏的假
04/26 23:00, 17F

04/26 23:01, , 18F
想力,和您說的說法有點小小的不同,各位可以想看看
04/26 23:01, 18F

04/26 23:03, , 19F
另外是"科氏力" 抱歉我打錯...
04/26 23:03, 19F

04/26 23:04, , 20F
角動量公式:RxV=R^2.w
04/26 23:04, 20F
恩恩 ※ 編輯: daron 來自: 114.45.60.152 (04/28 16:00)
文章代碼(AID): #1FWIq6uC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