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台灣氣候變遷2011關鍵報告:21世紀末升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Rejoyce )時間12年前 (2011/11/11 02:5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1El1u9Bz ]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新聞] 台灣氣候變遷2011關鍵報告:21世紀末升 時間: Fri Nov 11 02:55:01 2011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71561 台灣氣候變遷2011關鍵報告:21世紀末升溫2-3℃ 本報2011年11月10日台北訊,莫聞整理報導 國科會氣候變遷團隊昨(9日)發表「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1」指出,台灣在本世紀末溫度將上升2~3℃ ,且極端高溫 的情形會較為嚴重、低溫事件發生機率減少。雨量方面,推估 未來冬季雨量減少3~22%,夏季雨量增加2~26%且降雨強度增加 ,對未來的防洪操作與水資源管理是一大挑戰。 台灣升溫高於全球平均值 未來持續上升 該報告指出,台灣年平均溫度在1911年至2009年期間上升了 1.4℃,增溫速率相當於每10年上升0.14℃,較全球平均值高 (每10年上升0.074℃)。 台灣近30年 (1980~2009) 氣溫的增加明顯加快,每10年的上 升幅度為0.29℃,幾乎是百年趨勢值的兩倍,與IPCC第四次評 估報告結論一致。 未來台灣在暖化的氣候下將持續增溫,多數氣候模式顯示台灣 地區的溫度在世紀末將增溫2~3℃。在日最高溫與最低溫部分 ,東亞地區非常可能 (以多模式系集分布分析,機率超過90%) 在未來呈現上升趨勢,意味著極端高溫的情形會較為嚴重,反 之,低溫事件的發生情形則是相對減少。 夏季降雨強度增強 乾溼季更趨極端 報告指出,台灣的降雨部分,出現降雨日數減少,但降雨強度 增加的現象。乾濕季越趨明顯的現象與全球趨勢類似。 在未來暖化情形下的推估,台灣未來冬季平均雨量多半都是減 少的,約有一半的模式推估減少幅度介於 -3%至-22%之間。而 未來夏季平均雨量變化,約有一半的模式推估夏季雨量增加幅 度介於+2%至+26%之間。 不過,團隊也強調,即便是針對台灣地區小區域的變化,科學 家對未來升溫推估值的信心相當高。但在降水方面,由於不確 定範圍大,模擬結果的可信度較低。 研究團隊建議,氣候變遷的推估複雜度與困難度相當高,尤其 是在未來「量」的改變部分,政府與民眾須瞭解科學的極限, 在氣候變遷的趨勢上加強風險溝通。 「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1」是國科會「台灣氣候變遷推估 與資訊平台建置計畫」的一部分,內容由該團隊科學報告工作 小組召集人、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研究員許晃雄邀請團隊 學者,費時一年共同撰寫而成。 ※ 台灣氣候變遷關鍵議題(資料出自「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建置計畫」) 一、相對於全球的氣候變遷趨勢,台灣整體的變遷趨勢如何? 就目前所觀測到資料顯示,台灣年平均溫度在1911年至2009年 期間上升了1.4℃,增溫速率相當於每10年上升0.14℃,較全 球平均值高(每 10年上升0.074℃)。另外,台灣近30年 ( 1980~2009)氣溫的增加明顯加快,每10年的上升幅度為0.29 ℃,幾乎是百年趨勢值的兩倍,與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結論一 致。然而,報告中也澄清台灣的年增溫率計算方法,並說明全 球增溫有地域性的差異,增溫速率較全球平均值高,並非台灣 獨有的現象。 在雨量部分,台灣年平均雨量雖有數十年尺度的乾濕變化特徵 ,100年的線性變化趨勢並不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降雨 日數有較一致的變化,普遍呈現減少的趨勢。同時,統計資料 顯示大豪雨日數(日雨量大於200mm)在近50年和近30年有明 顯增多的趨勢,存在著大約50~60年週期的年代際變化現象。 未來氣候變遷推估方面,多數氣候模式顯示21世紀末台灣地區 的溫度上升幅度介於2.0℃至3.0℃之間(相對於20世紀末)。 在雨量部分,台灣北、中、南、東四個主要分區的未來冬季平 均雨量多半都是減少的,約有一半的模式推估減少幅度介於 -3%至-22%之間。未來夏季平均雨量變化,約有一半的模式認 為未來夏季平均雨量變化介於+2%至+26%之間。這種原本多雨 期間的雨量增加,而少雨季節雨量減少的未來發展情境,對於 台灣未來的水資源調配是一大挑戰。 二、颱風、暴雨、乾旱、熱浪、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受氣候變遷 影響的程度為何?未來是不是會更為劇烈或頻繁? 資料顯示西北太平洋颱風以及影響台灣的個數與強度,受年 代際變化(Inter-decadal Variability)影響較大,直接受 氣候變遷影響之線性變化趨勢則並不明顯。根據大多數氣候 模式預測,在暖化的氣候條件下,未來颱風個數偏少的機率 偏高,但颱風增強的機率會有增加的可能,意味著未來一方 面颱風個數變少減少水資源的挹注,另一方面極端颱風降雨 事件出現的機率有增加的可能,提高颱洪災害的風險。 全球乾濕季的降雨變化分析發現,降雨在雨季有增加的趨勢 ,而乾季降雨正在逐漸減少。此一結果意味降雨的季節差異 會更加明顯,降雨兩極化現象在乾濕季分明的地區可能會更 加明顯,台灣也觀測到同樣的現象。在未來變化方面,上述 全球乾濕季越趨明顯的趨勢在21世紀將持續維持,台灣地區 出現降雨兩極化的機率也偏高,此現象對台灣未來防洪應變 操作以及水資源管理是一大挑戰。 受暖化影響,台灣地區高溫日數增加,寒潮事件發生頻率逐 漸減少,且強度也有逐漸減弱的趨勢。在極端氣溫變化的未 來推估方面,多數模式顯示,極高溫的發生日數將大量增加 ,極低溫日數則會大量減少。夏季持續高溫的熱浪發生頻率 將大幅增加,對能源使用、健康照護、農業等部門都會帶來 衝擊。 三、氣候變遷與聖嬰現象、北極振盪等氣候變異的關係? 氣候變化具有多重時間尺度的特性,聖嬰現象、北極震盪等 現象屬於氣候自然變異的一部分。過去一百多年的全球氣溫 變化,除了長期的上升趨勢,還有周期長達數十年的年代際 變化。這些年代際變化可能是海洋環流引起的自然氣候變化 ,不見得與人為全球暖化有關,真正原因仍不甚清楚。 最近研究發現,年代際變化與長期暖化趨勢的合併效果可能 造成近數十年全球暖化加速的現象,但年代際變化本身無法 解釋百年的長期趨勢。近年來觀察到的異常氣候在將來持續 暖化的大環境中,發生頻率與強度是否會有明顯改變,則是 值得吾人密切注意的訊息,也是氣候變遷研究與推估中相當 重要且待突破的一環。另一方面,如何定量評估人為全球暖 化的可能影響程度與氣候自然變異的差別,仍是發展中的關 鍵技術,仍未有定論。 四、台灣近年來的災害似乎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與氣候變 遷的關係為何? 在未來災害的趨勢推估上,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在氣 候暖化影響下,未來極端事件(如熱浪、豪大雨、乾旱、颱 風強度增加、海平面升高)發生的機率偏高(66%~90%), 再加上全球經濟發展與人口成長趨勢,世界銀行預估未來災 害的次數、受影響人口與災害損失將會大幅增加。 台灣的災害特性與全球趨勢一致,以水文氣象災害為主。根 據近年來的災害統計(水災、坡地、旱災)分析,台灣的災 害次數增加且災害特性改變(近年來多屬水土複合型災害) ,災害程度也有加劇(災害損失增加與牽涉層面變廣)的現 象。但須加強說明的是,台灣近年災害的程度加劇,除了伴 隨者氣候上極端事件的增加外,台灣環境變遷也是重要因素 之一,包括921地震後的影響、地層下陷問題、山區的過度 開發與建設、都市化與經濟發展需求…等,都是導致災害更 為嚴重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對災害日增,須同時兼顧氣候 與環境變遷之問題。 --- 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1 全文下載: http://satis.ncdr.nat.gov.tw/ccsr/index.files/download.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7.151.220.105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Waitingchen (207.151.220.105), 時間: 11/11/2011 02:55:15 ※ 編輯: Waitingchen 來自: 71.94.132.14 (11/11 14:54)
文章代碼(AID): #1El1uKfN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