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史上首次 紐約強制撤25萬人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混沌的大氣)時間12年前 (2011/08/27 13:02), 編輯推噓17(1709)
留言26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史上首次 紐約強制撤25萬人 更新日期:2011/08/27 07:50 (法新社紐約26日電) 艾琳颶風(Hurricane Irene)逼近美國東岸之際,紐約市長彭博 (Michael Bloomberg)今天下令,強制撤離低窪地區25萬居民。 紐約市稍早下令地鐵明天中午以後停駛,當局採取這項措施十分罕見。 彭博稍早下令,部分療養院、醫院與其他容易受災的機構撤離人員,但今天宣布的聲明是 艾琳開始逼近美國以來,第一個強制撤離命令。 紐約官員擔心,艾琳颱風可能讓哈德遜河(Hudson River)暴漲,淹沒下曼哈頓(Lower Manhattan)與紐約市的地鐵系統。 艾琳現在是2級颶風,預料明天襲擊北卡羅來納州,之後北上逼近紐約。美東從華府以至 於紐約及波士頓,沿線多個城市人口稠密,總數超過6500萬人,但少有颶風侵襲。(譯者 :中央社何世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27/19/2xmu9.html ==== CNN網站:歐巴馬已經宣布維吉尼亞州和麻州進入緊急狀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3.42

08/27 13:09, , 1F
美國政府真有魄力
08/27 13:09, 1F

08/27 13:11, , 2F
還要看人民肯不肯配合 反觀台灣...
08/27 13:11, 2F

08/27 13:39, , 3F
台灣政府疏散 不管怎樣都會被罵吧= =
08/27 13:39, 3F

08/27 13:40, , 4F
沒事的話: 這種小事政府也要疏散zz
08/27 13:40, 4F

08/27 14:08, , 5F
God bless!
08/27 14:08, 5F

08/27 14:20, , 6F
為甚台灣政府與山上民眾都沒反應 怎回事不怕重演嗎
08/27 14:20, 6F

08/27 14:21, , 7F
政府機關:還沒發布陸警,等陸警發布再說zzz
08/27 14:21, 7F

08/27 14:23, , 8F
美怕卡催那重演 這次不敢大意
08/27 14:23, 8F

08/27 14:27, , 9F
完全是心態問題...對於災害防患未然
08/27 14:27, 9F

08/27 14:53, , 10F
八八水災前 政府說疏散有誰會鳥
08/27 14:53, 10F

08/27 15:04, , 11F
they終於肯撤離了
08/27 15:04, 11F

08/27 15:37, , 12F
沒有卡催那 我相信老美也不會這麼謹慎 人就是犯賤
08/27 15:37, 12F

08/27 15:37, , 13F
這跟國家種族總統沒甚麼關係
08/27 15:37, 13F

08/27 15:49, , 14F
那邊很少颱風,加上電影片都那樣演自然會想跑,但是
08/27 15:49, 14F

08/27 15:49, , 15F
台灣下面那個颱風要來,如果說要把所有淹水區的民眾
08/27 15:49, 15F

08/27 15:50, , 16F
撤..應該辦不到0.0a
08/27 15:50, 16F

08/27 16:00, , 17F
推Destiny123大講的= ="
08/27 16:00, 17F

08/27 17:01, , 18F
看看這個http://0rz.tw/aKnLT...這麼大不警戒才怪
08/27 17:01, 18F

08/27 17:04, , 19F
08/27 17:04, 19F

08/27 17:36, , 20F
話說上個禮拜看了NHK的水淹東京,日本他們也想像美國
08/27 17:36, 20F

08/27 17:36, , 21F
那樣實現廣域避難,但救災體系的問題頗大而做不到
08/27 17:36, 21F

08/27 17:49, , 22F
好大Q_Q
08/27 17:49, 22F

08/27 18:09, , 23F
有魄力, 撤走避免嚴重災情是對的
08/27 18:09, 23F

08/27 19:26, , 24F
zero大給的是大頭照,來個全身照 http://ppt.cc/hTAC
08/27 19:26, 24F

08/27 19:30, , 25F
超大的!!!!!!!!!!!!!!!!!!!!!!!
08/27 19:30, 25F

08/27 19:41, , 26F
08/27 19:41, 26F
文章代碼(AID): #1EM7fSjQ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