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1823年--台南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貧女@@)時間15年前 (2009/08/17 15:03),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bses.tnc.edu.tw/vernacular/vernacular11.htm 節錄中間 -------------------- 到了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間,因連連豪雨,山洪暴發,使得原來流經 蘇厝甲與仔林間,北轉蕭社,由漚汪西流入海的灣裡溪挾帶內山崩陷的泥 沙,決堤改道經管寮向西,主流由鹿耳門流注入台江內海,支流在鹿耳門東邊 向南,由安平角大港口入海。   在姚瑩所著作的「東槎紀略」中,有關籌建鹿耳門砲台的記事中也提到了 這場大風雨以及台江內海的陸浮情形:「道光三年七月台灣大風雨、鹿耳門內 海沙驟長變為陸地......,七月風雨海沙驟長,當時但覺軍工廠一帶沙淤廠中 ,戰艦不能出入,乃十月以後北自嘉義之曾文,南至郡城之小北門外四十餘里 ,東自洲仔尾海岸,西至鹿耳門內十五六里,瀰漫浩瀚之區,忽已水涸沙高變 為陸埔,漸有民人搭蓋草寮居,然魚市自埔上西望鹿耳門不過咫尺,北線內深 水,二三里即淺水,至埔約五六里,現際春水潮大,水裁尺計,秋冬之後可以 撩衣而涉,自安平東望埔上,魚市如隔一溝,昔時郡內三郊商貨皆用小船,由 內海驟運至鹿耳門,今則轉由安平大港外始能出入。」   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台江內海是在西元1823年七月的那場大 風雨後,漸次淤積浮為陸地,而今日風貌的由來,曾文溪的改道更扮演著重要 的角色。 --------------------- 所以說....這次的颱風所造成的土石流跟當時比只是小case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83.178.19

08/17 15:38, , 1F
沒圖沒真相 ( ゜Д゜)
08/17 15:38, 1F

08/17 15:45, , 2F
說的也是啦....1823年..不知上哪找圖@@
08/17 15:45, 2F

08/17 16:50, , 3F
還是找得到圖啦...不過荷據時期的應該不容易辨認
08/17 16:50, 3F

08/17 18:20, , 4F
嘉南平原沿岸太淺 其實內海淤積只是早晚的事
08/17 18:20, 4F
文章代碼(AID): #1AYG2ldC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