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飛進颱風 吳俊傑的「追風計畫」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Snake魂 _| ̄|○ 會寄了)時間15年前 (2009/06/20 07:4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飛進颱風 吳俊傑的「追風計畫」        記者王以瑾/專訪        飛機降落前,吳俊傑回頭看看兩名學生正睡得香甜,整夜        沒睡,大家都累壞了,但能再次順利完成任務,把學生平        安送回地面,他覺得安心與滿足。飛進颱風暴風圈收集數        據資料的「追風計畫」,聽起來超酷,但說穿了卻是拿命        來搏的研究工作,吳俊傑雖然不多談其危險性,但每次執        行任務承受的壓力,卻不經意在言談中透露。        「追風計畫」是由台大大氣科學系主任吳俊傑所主持,從        2003年到2008年,共完成38趟飛行任務,追過31個颱風,        而台灣是全世界第二個以有人駕駛飛機觀測颱風的國家;        2008年,吳俊傑的追風團隊還和美國、日本、韓國、德國        合作,以漢翔的Astra、德國小鷹號、P-3反潛機及C130,        四架不同型號的飛機,從颱風眼到颱風外圍環流,完整收        集如麗、辛樂克、哈格比、薔蜜等四個侵台颱風數據,漂        亮完成跨國合作研究。        開飛機的人常識是要避開颱風,但「追風計畫」反而是哪        裡有颱風就偏要往那裡飛,難怪聽到這個任務的人第一個        反應都是,「你瘋了嗎?」不過,有一群大氣科學家真的        就是那麼瘋狂。        吳俊傑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接觸相關研究,        他第一次坐上飛機研究颶風時才結婚一個星期,丟下新婚        妻子跑去墨西哥追風,所以他老是愛和大家開玩笑說,他        的蜜月是和颶風共度。        2001年納莉風災之後,國科會有感於我國氣象研究應該改        變,應該加入更新的方法,期能更準確預報颱風路徑,有        實務經驗的吳俊傑成為不二人選,而「追風計畫」的啟動        ,也讓我國的氣象研究跨入新的里程碑。        負責追風的飛機是漢翔公司的Astra-雙引擎噴射機,而執        行飛行任務的曹教官曹家祥是C130種子教官,還曾參加過        人造雨實驗,他在計畫執行前正好從空軍退役來到漢翔,        是當然的不二人選。        飛行任務的執行通常在颱風抵達台灣前2、3天,研究者搭        乘飛機接近颱風,在颱風上方,距離地面約13公里(一般        民航機飛行高度約11公里),投擲「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投        落送」,採取颱風週圍溫度、濕度、氣壓、風向等數據。        向國外購買的「投落送」每個約為新台幣四萬元,每次觀        察投擲數量約為15~20個,因此光是「投落送」就要花費        60、70萬元,再加上飛機的油耗等等花費,一次5、6個小        時的研究合計為230萬元新台幣。        Astra 噴射機,礙於飛機結構及引擎設計,無法穿越颱風        眼,但適合做颱風路徑的預測,若是使用經強化的C130或        是P3,則可穿越颱風眼,取得颱風內部構造的數據,研究        的是颱風的結構。        穿越颱風眼是什麼感覺?吳俊傑說:就是很顛簸,比一般        民航機遇上亂流更強烈且時間更長;其實不穿越颱風眼牆        ,光是要飛越到颱風上方就有這樣的經驗,在這幾年研究        中,還有一次遇到長達一小時的顛簸。        國家地理頻道花費一年時間,在台灣、日本、關島拍攝,        為「追風計畫」2008年的辛樂克颱風跨國研究做了完整紀        錄,並以鏡頭紀錄下穿越颱風眼牆時伸手不見五指的霧牆        ,夾雜著閃閃電光的駭人畫面,非常震撼。        「追風計畫」雖然是項科學研究,但其研究的出發點還是        在於減少颱風帶來的災害,由科學家肩擔起保衛人民生命        財產安全的重責大任,而經由接近颱風,投擲「投落送」        取得的數據,大約可提高20%的準確率。        一趟兩百多萬元的颱風研究很花錢,但花錢畢竟還是小事        ,人員承受的風險才是最令人擔心的;雖然懂得颱風的大        氣科學家,搭配技術高超且有豐富經驗的飛行員,再加上        事前戰戰兢兢的飛機保養與檢查工作,這樣的完美組合能        將意外大幅降低,甚至趨近於零,但再怎麼說這還是高風        險的研究工作。        美國早在1950年就展開以飛機接近颱風的研究,期間也有        科學家為此研究工作獻上了性命,雖然最後一次的意外紀        錄是在1970年,距今也算相當久遠了,不過,意外,誰也        不敢保證一定不會發生。        每個和吳俊傑聊天的人都想問,坐飛機追颱風是什麼感覺        ?而他總是淡淡地回答,就像坐飛機遇到亂流時會有一點        不舒服,他沒有提到害怕或者危險,不過,在結束正式訪        談,他秀一些舊照片給我們看時,卻不經意地提到,有一        次帶著兩個學生上飛機,清晨四時起飛,結束任務返回地        面那一刻,將學生平安送回的安心與感恩突然湧上心頭,        也同時提及,未來還是會朝向減少機上人員的方向努力,        將上飛機的科學家由目前的3人減至1人為目標。        科學家可不一定都是一板一眼難以對話的,至少吳俊傑不        是,「夏日碧海上款步走來,佩著宇宙星雲的印記,這時        刻,她踩起亙古難解的絕美舞姿,那是百死不悔的來處與        歸向,我南國的佳人。」這是他筆下的颱風,雖然我們無        法以這種角度欣賞颱風,但倒是一窺一位被歸類為理性方        正科學家的柔情片段。        圖: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383/i1383605.jpg
         從飛機上俯看颱風的樣子。吳俊傑提供          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383/i1383603.jpg
         投落送構造圖。吳俊傑提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21.127
文章代碼(AID): #1AF2E6oi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