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1轉到100台都在講房事 台灣綜藝節目能

看板TW_Entertain作者 (繼續前進!)時間9年前 (2015/02/13 13:29), 編輯推噓3(410)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從 1 轉到 100 台都在講房事,台灣綜藝節目能這樣聊贏中日韓嗎? by: Andy 2015-02-13 http://buzzorange.com/2015/02/13/problem-of-taiwan-variety-show/ 周末夜晚,你會去夜店狂歡,妳會找好姊妹一同血拚,或是你會在 Online Game 上與朋 友們相約大戰一場,但你還會像小時候一般,拿起遙控器、打開電視收看台灣的綜藝節目 嗎? 看到胡瓜為了台灣綜藝沒落而掉淚、看著張小燕在金鐘獎上哽咽地說出「如果你們不看我 們,我們怎麼做電視?」、再看到吳宗憲在鏡頭前下跪求觀眾回來,昔日綜藝主持界三王 一后,如今也為了觀眾逐漸放低姿態;當年綜藝節目一集近 300 萬元台幣的華麗製作費 ,現在的談話節目一集 30 萬元就能打發,更甭提與中國節目一集破千萬的製作費相比; 回不去的製作費、廣告收入與收視數字,更讓電視界全面進入寒冬。 這篇文章除了悼念早已回不去的台灣綜藝榮光外,更希望從網路字幕組的崛起、製作單位 力行 Cost Down 哲學、媒體全面開放後導致僧多粥少的大環境等角度,找出台灣電視節 目產業當前面臨的困境。 ----- 要談談台灣的綜藝節目,我們就先來回顧一下 90 年代當年周末的美好時光: 「超級星期天,Super!」 眾多經典中,我對於《超級星期天》的回憶最為濃厚,每到星期天先看完政令宣導的「新 聞橋」節目後,總是特別期待小燕姐、哈林、阿亮、佼佼(還有早期還是綠葉角色的吳宗 憲)充滿活力的從燈泡隧道中走出,當中的招牌單元「超級比一比」、「超級任務」、「 超級明星臉」、「記者會」、「哈林夜總會」等更是記憶猶新,儘管停播至今已逾 10 年 ,看起來依舊雋永,全盛時期的收視率,更是現代節目皆難以超越的天文數字。 「百戰百勝,嘿嘿嘿,耶!」 《百戰百勝》則是另一個後人難以超越的經典外景節目,雖然是購買國外版權改造而成, 但場景、關卡甚至是主持群的豪華程度,就算沒有前無古人,也絕對是「後無來者」,更 何況這只是一個放在周末午間、非熱門時段播出的綜藝節目。 「Go Go Go Go Jacky Go!」 《週日八點黨》的食物接龍單元「食字路口」應該算是吳宗憲歷年來主持外景節目的經典 代表作,雖然節目中與女藝人互動的黃腔與笑梗現在看起來已經是「骨灰級」,後期也因 為大量的置入導致遊戲的精彩度下降,但挾著吳宗憲在當年的高人氣,「食字路口」堪稱 是當年還是年輕族群的 7 年級生,最熱愛的經典單元之一。 「歡迎收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談到 7 年級最愛的懷舊綜藝,《我猜》絕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 Top 1,節目整整綿延了 16 年,主持人也換了好幾代,是台灣綜藝史上難得一見的長壽節目。節目中的經典單元 「真的假不了」以及「人不可貌相」更是現今許多明星的搖籃。節目裡吳宗憲的主持搭檔 來來去去,但我認為最經典的,還是影片中他與 ASOS 的合作時期。 每每打開這些影片,都不禁想留下時代的眼淚 看完這些台灣綜藝的昔日榮光,再回頭看看現在的台灣節目,無論是綜藝還是戲劇,只會 有一種人事已非、滄海桑田的時代流逝感。 沒有華麗的背景,只需要一張桌子、幾張椅子,加上不斷重複的老梗話題就能構成的談話 性節目,自從中天「康熙來了」在 2004 年爆紅後就有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儘管所謂的「 談話性」還能再細分成各種型態: 比如說吳淡如拿根槌子,猜猜價格,就能錄上 1 個小時的古物鑑價節目。 比如說謝震武拉張椅子,請在場的人妻團出賣自己老公秘密,就能錄上 1.5 個小時的閒 話家常節目。 比如說庹宗康找來幾個藝人名嘴說說鬼故事,就能錄上 1 個小時的奇聞怪談節目。 從觀眾的視角,這些節目的廉價感相當重,與過去老三台的綜藝節目製作水準更無法相比 ,但現實是這些節目仍舊掌握了某一客群的高收視率,甚至讓其他電視台跟進,延伸出一 堆更低廉的同性質節目複製品。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就造就了台灣當前,這個令電視台無資本、令藝人無趣、令製作單位 無奈、令觀眾無聊的「四大皆空」局面。 日韓中三國入侵,你有多久沒拿起電視遙控器了? 漸漸的,我們放下了萬惡的遙控器,開啟了 Youtube、土豆網、愛奇藝、以及各式各樣的 外文字幕組網站,期待著《Running Man》中周一情侶的互動,討論著《男女糾察隊》中 小淳與有吉的賤嘴和整人橋段,甚至對於聲光、舞台效果都相當陽春的台灣選秀節目,我 們也在中國的地方電視台找到了替代品,比如說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湖南衛視的 《我是歌手》。 事實上,《Running Man》 的遊戲闖關架構,與昔日曾國城、王麗玲主持的《黃金傳奇》 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中國好聲音》爆紅之前,陶晶瑩的《超級星光大道》堪稱是華人地 區的選秀節目之首;更別提昔日只在台灣播出、卻透過網路紅遍兩岸三地的《我猜》 ,台灣曾經是華人地區的綜藝節目領導品牌,內容產製的佼佼者。 但網路的速度快到讓這些製作單位來不及反應,當他們還沉浸在過去的榮光當中,中國字 幕組用網路串聯,排除了這些運鏡細緻、來賓多元、單元精彩、成本龐大的外國綜藝節目 的進入障礙,在市場機制的決定下,讓台灣綜藝格局越來越小,最後只能感嘆「回不去了 」。 台灣節目格局太小,冠名贊助只是杯水車薪 綜藝節目製作費比較 (新生代節目) 綜藝大哥大:新台幣 80 萬元 天才衝衝衝:新台幣 70 萬元 (昔日節目) 超級星期天:新台幣 250 萬元 (外國熱門節目) 全員逃走中(日本):新台幣 2000 萬元 我是歌手(中國):新台幣 1800 萬元 (資料來源:http://www.eforu.com.tw/www/cost/produce.htm) 從上述製作費對比可以看出,儘管曾國城、徐乃麟的《天才衝衝衝》與張菲的《綜藝大哥 大》(已停播)這兩個近期的節目在周末熱門時段的收視率均不差,但所獲得的製作費依 舊無法與 90 年代的《超級星期天》(下圖)相比,更別提與國外製作精美的大型遊戲、 歌唱節目的落差。 為解決製作資本不足的問題,NCC 最後開放了節目中置入與冠名,但台灣節目的格局無法 放大,對於品牌開拓客源沒有任何助益,冠名贊助的金額最後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以《Kanebo SS 小燕之夜》為例,冠名的佳麗寶化妝品支付一季 500 萬元,咱們就來掐 指一算: 一季:3 個月→12 周→60 集 500 萬 /60 集 = 平均每集約 8.33 萬元 平均一集只多 8.33 萬,我猜修個布景大概就掰了,哪裡還有餘力去構思甚麼厲害的企畫 ,邀請具水準的來賓。 加上 NCC 並未明文規定重播節目、外製節目不得冠名,於是我們就發現了本國節目乏人 問津、倒是這些重播戲劇、中國劇、外國綜藝節目受到台灣廠商的熱烈歡迎,例如: 波蜜 Running Man(韓國綜藝) 永信藥品我是歌手(中國綜藝) 高野家滴雞精天下第一味(重播) 白河台影文化城後宮甄嬛傳(重播 N 次) 在主管單位無法可管的情況下,在商言商,這群可愛的業者自然往客層聚集的節目掏錢冠 名,是不是台灣節目或是重播節目,對於他們根本一點也不重要。 省、還要更省的 Cost Down 哲學 然而,最慘的還不只是沒錢,而是台灣製作單位與電視台效法全聯福利中心「省、還要更 省」的 Cost Down 哲學: 以一般簡單的談話節目, 光租棚的錢、主持人的錢、藝人的錢、甚至是素人來賓的錢, 就已經花去超過一半, 更別提道具、服裝等。 但節目製作公司不願意花這麼多錢, 我們被賦予省錢的任務, 我們不要「好」、我們需要「省」。 (節錄自 https://www.ptt.cc/bbs/KR_Entertain/M.1422471769.A.082.html 這是一名台灣的電視人在 PTT 韓國綜藝板發表的哀鳴,當製作單位效法台灣科技業以 Cost Down 為第一準則,這群千頭萬緒的電視小兵們也只能自己看著辦,於是過去不曾 出現的現象便開始成為現今節目的通則。 比如說那些越來越讓人摸不著頭緒、不知道從哪冒出來,只靠接通告為生的新生代「通告 藝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卸妝」、「人妻」、「婆媳」等不須花錢又能獲取收視率 的老梗主題,就成為談話性節目的主流。 當然,為了要貫徹 Cost Down,用重播節目來填補時段也是常有的事。比方說當前唯一具 有票房效果的主持人豬哥亮,每逢周末夜晚就有 3 個時段可以看到他: 華視天王豬哥秀(華視):週日 20:00-22:00 萬秀豬王(中視):週六 20:00-22:00 豬哥會社精華版(民視):週六 18:30-20:00 但這其中只有《華視天王豬哥秀》是全新製作節目,包括《萬秀豬王》、《豬哥會社》都 在該時段重播至少 2 輪以上,而且挾著豬哥亮的穩固收視群,至今這些「成本為 0」的 重播豬哥秀收視依舊亮眼,徹底榨乾豬哥亮的邊際效應,更排擠不少製作單位,畢竟靠著 重播就賺飽了,誰還管你觀眾看膩了沒、需不需要新節目。 僧多粥少的大環境 當今電視圈的惡劣環境,到頭來還是萬惡的有線電視費率,以及媒體全面開放後,廣告大 餅被數量龐大、不同類型的媒體分食的後果。當我們享受一個月繳 600 元收視費就能無 限收看 100 多個有線電視頻道的同時,意味著這上百台衛星頻道也得分食這一戶僅 600 元的獲益。 加上有線電視合法化後,衛星頻道興起,電視台從原先的「老三台」成長至 100 多台, 不僅收視率遭平均瓜分,廣告業務的大餅也被數量龐大的各種類型媒體(網路、廣播、紙 媒)分食,國際廣告代理商也因此趁勢而起,讓媒體越居弱勢,獲益自然不比從前。 媒體的獲益低,反應的自然是在製播成本上的限縮,於是前面討論過的這一些台灣電視節 目荒誕現象,自然也就不奇怪。在病徵如此清楚的情況下,咱們的 NCC 對於推動數位化 與分級付費的腳步依舊牛步,真的很想問這群掌管國家通傳的蛋頭學者們,面對日韓中的 節目全面襲來,停滯不前的台灣電視產業還有多少年可以浪費? 沒錢萬萬不能,但有錢真能做出好節目嗎? 由友松傳播和中華網龍共同製作的台視《女王的密室》,砸下一季 3700 萬元(文化部補 助 1890 萬元)的昂貴製作預算,打造華麗棚景與動畫,並結合手機 App 與觀眾進行即 時互動。 雖然收視不差,但砸下這麼多製作成本的《密室》,換來的節目內容卻與名稱中的「密室 」毫無關聯,而是一個結合手機 App 互動的一般益智問答節目,這樣的內容播出後,也 讓原先高度期待的網友直呼是舊瓶裝新酒。 光看第一集的第一段內容, 明眼人一眼就認出來是大富翁 2.0、大歌星 2.0、小學堂 2.0 而這 3 個節目當年都因為了無新意而被淘汰掉,現在舊瓶裝新酒又回來 別說網路族群,連主要收視客層的中老年人都寧願去看重播豬王 (節錄自 http://www.ptt.cc/bbs/TW_Entertain/M.1419339463.A.958.html 反觀另一個最近受到熱烈討論的外景競賽節目《綜藝玩很大》(上圖),儘管一集製作費 未破百萬,節目的遊戲內容也並非全新原創,但集集遠赴國外錄製,將節目舞台換成令觀 眾新鮮感十足的國外場景,讓觀眾感受到誠意,加上主持人吳宗憲幾乎拋棄自尊與這些節 目的年輕藝人一同賣命爬山、玩遊戲闖關,跟上了近年來國內外綜藝節目的「虐星」風潮 ,不僅創下高收視,也在 PTT 台灣綜藝版上獲得一致好評。 以上兩個例子相比之下,「錢」真的是決定台灣綜藝節目好壞的唯一因素嗎? 雖然很多節目創意受限於低成本環境的影響無法實現,但打開台灣電視史,台灣綜藝節目 製作單位從以前到現在最擅長的就是不須花費太多金錢與創意的「跟風」。 比如《康熙來了》成功,就讓低成本談話性節目攻佔各衛星電視台的帶狀時段;《超級星 光大道》爆紅,導致素人選秀節目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食尚玩家》更是帶動台灣美食 、旅遊節目綜藝化的始祖。 換句話說,若電視台等「金主」提供再多製作成本,在當今這個大環境下誕生出來的成果 恐怕也只是個跟風現象之下的「複製品」,製作成本所反映的往往只是虛有其表的舞台與 主持人之上,難以在節目本質上有所突破。 畢竟好的舞台、聲光、主持人確實可以輕易的砸錢買到,但好的企劃與節目 Knowhow 卻 是需要長期培養,但環顧當今電視產業,低薪壓榨、短視近利、便宜行事等政策幾乎不是 新鮮事。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所成長出的企劃人才,哪談得上寫出一份像韓國綜藝節目一 般華麗精緻的腳本內容? 想回味往日榮光,只能靠 Youtube 「周末夜到了,我還會打開電視收看台灣綜藝節目嗎?」 我想或許偶而會一瞥當時為了台綜沒落而流淚的瓜哥,在節目中下鄉與鄉親父老跳鞍馬同 樂;或是稍微看看吳宗憲拚老命,跟著年輕藝人上山下海玩很大;但可能很難像過往那般 被這些節目黏在電視機前一整晚,因為環境令人悲觀、昔日的榮光早已「回不去了」,那 些曾經令我們著迷的台灣綜藝節目,除了在腦海的記憶迴盪之外,大概只能想辦法從 Youtube 上這些不完整的片段來回味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2.212.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_Entertain/M.1423805350.A.BB4.html

02/13 18:43, , 1F
原來衝衝衝製作費還比power sunday的後期還多20萬啊.....
02/13 18:43, 1F

02/13 22:37, , 2F
專業推.通告咖很多都是常上電視的素人.根本不是明星
02/13 22:37, 2F

02/14 00:43, , 3F
推專業電視人評論,說出台綜多方向問題
02/14 00:43, 3F

02/14 00:45, , 4F
忘了說,公視也有好綜藝
02/14 00:45, 4F

02/15 20:19, , 5F
…贏日韓?可以先贏菲律賓再說嗎?
02/15 20:19, 5F
文章代碼(AID): #1KtOkckq (TW_Enter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