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深圳8區大學爭奪戰

看板TWSU作者 (wladimir)時間7年前 (2017/03/12 00: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cnr.cn/gd/gdkx/20170307/t20170307_523641940.shtml  據南方日報報道,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推進世界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   對照上述國家戰略,地處南中國的深圳正在付諸實際行動。“深大西麗新校區正式 啟用”“中大深圳校區6月底前開建”“北理莫斯科大學今年9月招生”“龍華今年將引 進一所高水平大學”……除了福田、鹽田兩區因空間受限外,深圳其他八個區(新區) 都在競相辦大學。其中南山、龍崗勢頭較猛,已經初步形成兩座大學城。昔日人們印象 中的“高等教育洼地”深圳,如今正在崛起。   硅谷,是人們常常拿來與深圳比較的對象。硅谷之所以成為硅谷,斯坦福大學是關 鍵因素之一,它為硅谷搭建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大通道。如今 的深圳名校云集,誰將成為深圳的“斯坦福”?8區競相辦大學,將為各區帶來何等利好 ?“大學戰略”將對深圳競爭力起到多大的拉升作用?近日,南方日報記者深入調研, 分析深圳八區競相“辦大學”盛況,并結合業界專家之見,試圖做一次專題性的觀察、 解讀。   深圳的“大學計劃”   ◎到2025年,深圳高校達到20所左右   ◎全日制在校生約20萬人,其中本科生規模超過10萬人,研究生規模超過4萬人   ◎推動3-5所高校排名進入全國前50   ◎培育30-50個優勢學科參與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廣東省高水平學科競爭   ◎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珠三角合作辦學部分項目   ◎英國考文垂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在中山合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文垂學院 ”   ◎中山大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順德區政府三方共建“國際聯合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與佛山順德聯合建設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   ◎廣東工業大學與佛山南海建立廣工大數控研究院等平臺   南山VS龍崗:兩個大學城的較量   南山是深圳大學事業的起步區,也是目前深圳大學資源最為密集的地方。   1983年成立的深圳大學,是深圳最早的大學,具有“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 學”標簽,長期代表深圳參與全國高等教育PK。   2000年起,深圳市掀起第一波合作辦學熱潮,引進北大、清華、哈工大等名校研究 生院入駐位于南山西麗片區的深圳大學城。   2012年,隨著另一所在全國具有影響力、定位為創新型大學的南方科技大學在南山 區成立,深圳的高等教育上升至一個新臺階。   近三年,南山區的“大學計劃”在加速推進,掀起第二波合作辦學熱潮。   2014年5月,教育部批準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籌備舉辦本科教育。去年9月,哈工大 (深圳)迎來首批376名本科生。   而在2016年,南山區接連引入北大深圳校區、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中國科學院 大學深圳校區,以及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等合作辦學項目。   此外,今年2月,南山區區長王強透露,上海交通大學將在深圳設立學區,有望與天 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結伴在環西麗湖科教城。   2017年南山區將推動北大、清華、國科大、天大-佐治亞等一批著名高校深圳校區加 快落地與建設,打造南中國高等教育重鎮。   西有深圳大學城,東有深圳國際大學城。   自2011年第26屆世界大運會后引進第一所大學——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落址原 大運村)以來,龍崗區的大學戰略迅猛推進,在大運新城逐漸打造出匯集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吉大昆士蘭大學等國際型大學的深圳國際大學城。   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于2014年獲教育部批準設立,定位為一所立足中國、 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由深圳市政府與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 夫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三方共建,計劃今年9月招生;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簽約于2014年 ,同樣落戶大運新城。   龍崗區還引進了一批特色學院。其中包括華南理工-羅格斯創新學院、深圳墨爾本生 命健康工程學院、深圳國際太空科技學院。2017年龍崗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完 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工程建設,實現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首期招生,加快深圳 吉大昆士蘭大學、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華南理工-羅格斯創新學院籌備進度。   與南山區的深圳大學城相比,龍崗區的深圳國際大學城進駐的大多是國際型大學。 龍崗區引進的一批特色學院,其國際范也很足,與龍崗的產業特點十分切合。   總體來看,龍崗區逐步形成的深圳國際大學城,初步與南山區的深圳大學城形成齊 頭并進之勢。   寶安VS光明VS坪山:光明新區先拔頭籌   若將寶安、光明、坪山列為深圳各區大學競賽第二陣營,引入中大深圳校區的光明 新區可謂先拔頭籌。   2015年11月,深圳市政府與中山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將合建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學 校選址光明新區新羌片區,占地5000畝。光新新區官方消息稱,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將在 今年6月底之前開工建設。   除了引入中大深圳校區,武大深圳校區也有望落戶光明。去年9月,武漢大學與深圳 市政府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擬建立武大深圳校區。有消息稱,武漢大學“相中”了光 明新區。在簽約一個月前,武漢大學負責人曾造訪光明新區。   地處深圳東北部的坪山區,在此輪大學競賽中也斬獲不小。落戶坪山石井片區的深 圳技術大學,定位為一所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預計在2018年開始招生,建成后該校全 日制在校生規模將達到2.5萬人。落戶坪山的大學還有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校區,該校將 形成從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全日制在校生將達6000人左右。   在特色學院建設上,坪山區也搶得一杯羹。去年10月,坪山區與深圳大學簽訂合作 框架協議,擬在坪山成立深大-希伯來學院。該學院致力于研究生教育。   爭得人大深圳校區的寶安區,也在力補高等教育短板。去年12月,深圳市政府與中 國人民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將共建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該校將發揮人大科 研優勢,根據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設一批新型智庫,為深圳提供決策咨詢。2017年 寶安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加快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建設,確保過渡校區今年 9月份招生辦學。   寶安區還將建設湖南大學羅切斯特設計學院(深圳)。該學院簽約于2015年5月,初 步選址寶安區新安街道。   羅湖VS龍華VS大鵬:紛紛加速推進“大學計劃”   大學資源稀缺的龍華、大鵬、羅湖,同樣在大學爭奪戰中暗自使勁。   擁有深圳廣播電視大學資源的羅湖區,正在籌劃建設深圳城市大學。去年6月,深圳 市中營都市設計研究院與京基集團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共同推動城市大學的建設運營。 此前,羅湖區政府與中營都市設計研究院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支持該項目立足羅湖長 遠發展。   深圳城市大學定位為一所民辦體制的綜合性普通高校,由地方政府政策支持,通過 社會化、市場化方式籌資辦學。深圳城市大學發起人陳可石介紹,深圳城市大學將以科 研教育為引領,通過與城市、產業相融合,打造新型教育創新平臺和產業研發基地。20 17年羅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啟動深圳城市大學前期籌備。   地處深圳東部最偏遠的大鵬新區,則發揮自己的濱海優勢引進了廣東海洋大學。20 15年10月,大鵬新區與廣東海洋大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共建廣東 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填補深圳沒有海洋高等教育機構科研機構的空白。同時,大鵬新 區與南科大“聯姻”。去年4月,大鵬新區與南方科技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 同籌建南方科技大學海洋學院和深圳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   轄區還沒有一所大學的龍華區,今年也提出“力爭引進一所高水平大學”“力爭引 進1-2所特色學院”目標。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1月,南開大學校長龔克一行來到深圳 考察。深圳官方希望南開大學來深辦學。南開大學也表示了相同意愿。有消息稱,南開 大學深圳校區項目正在洽談,預計今年上半年簽約,或落戶龍華。   誰能在大學爭奪戰中占得先機?龍華、大鵬、羅湖作為第三陣營正在加速角逐。   探因   各區為何熱衷辦大學?   建設創新型城市,深圳迫切需要發展高等教育。去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發《 關于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爭取到2025年,深圳高校達到20所左右,并 推動3—5所高校排名進入全國前50,培育30—50個優勢學科參與國家世界一流學科競爭 ,力爭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深圳市教育局負責人曾表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的需要,也是 服務深圳自主創新發展戰略的需要,同時也是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一個必然選擇。   深圳對標硅谷,最大的短板在源頭創新。有研究表明,深圳目前創新更多來源于產 品創新、應用創新和工藝創新,即便是已占據全球七成出貨量的智能手機產業,其創新 源頭也在蘋果等公司,在智能手機的零部件中,芯片、攝像頭等技術主要還靠進口。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共同副院長張林認為,促進從know how 到know why過程轉變 需要更偏基礎性的科研機構或者大學來推動,發揮高校凝結核作用。而深圳大力發展、 引進的高校,將為深圳改變源頭創新不足、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提供重要推動和支撐。   回到區級“辦大學”視角。深圳八區競相辦大學,既有落實深圳“大學戰略”的使 命,也有各區實際需求的原因。   比如,因地處原特區外、屬于后發地區的龍崗區,非常渴望通過引入大學來強化人 才支撐,以及提升區域公共資源配套和城市環境品質。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創新型城區 的龍崗,亟需引進大學及科研機構與轄區的創新要素發生化學反應。事實上,大學之于 龍崗產業創新,已經起到了“智核”作用,之于當地產業產生了“化學反應”。2015年 5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星河集團去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共建港中大(深圳 )創新創業設計基地,在機器人領域產學研支撐、重點實驗設備共享等方面進行深度合 作。該校與華為在大數據方面的合作項目“高能物理研究所”已經運行。   大鵬新區引進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和南科大海洋學院,同樣跟大鵬新區發展海 洋經濟的特點以及深圳建設世界級海洋中心城市的戰略有關。有專家稱,引入廣東海洋 大學深圳研究院,填補了深圳沒有海洋高等教育科研機構的空白,以及提升大鵬新區在 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羅湖區有針對性的引進深圳城市大學,跟羅湖區的城市更新、轉型發展需求有直接 關系。深圳城市大學擬建設多個專業學院,分布于羅湖各城市更新項目之中。該校理事 會理事長陳華透露,該校總部及首期部分學院將率先落戶于京基蔡屋圍城市更新項目上 。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深圳各區競相“辦大學” ,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各自區情,但也不必過于強調區級因素,不能功利化。他認為, 著力提升高水平教育,不僅將使深圳創新發展更具人才基礎、技術基礎,和產業結合更 加緊密,同時將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增強城市文化底蘊。   觀點   辦大學不是開麥當勞   引名校謹防水土不服   “深圳只有37年的歷史,通過創新機制(合作辦學)這樣的路徑,能夠縮短深圳高 等教育發展的路徑和歷程,實現超越式發展。”雖然有“合作辦學”這樣一個捷徑,但 教育界專家也提醒,大學的發展,城市高等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長期的積淀和持續的 努力。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看來,辦大學要謹慎,不能速度太快,應以 質量為主,“辦大學不是辦公司和工廠,如果辦的質量不如校本部,就沒有必要辦。”   還有專家指出,教育合作不是到處開麥當勞,合作辦學也并非一合就靈,讓外來的 高等教育文化在深圳生根開花結果而不是水土不服,還需要深圳不斷探索。培養創新型 的國際人才,需要檢視、破除原有教育理念、體制中的一些弱項和短板。   哈工大(深圳)相關負責人表示,走引進之路是提高辦學水平的一個捷徑,方向是 對的。辦學需要文化積淀,學校如果沒有核心文化要素,很難教化人,而核心文化要素 的積淀需要時間。引進名校辦學無形中會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使學校發展更快。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也表示,國內外名校到深辦學,要注意跟 主校區水準保持一致,“師資、招生、課程設置都應該與主校區保持一致標準。”   至于有人提出,深圳是否存在“大學過熱”問題?郭萬達表示,深圳在高等教育領 域還存在很大短板,怎可剛有些起色就喊“大學熱”,“我認為還沒有到過熱的地步, 先讓它熱一熱也是好事,對深圳發展有好處。”他同時提醒,深圳在引入大學過程中, 要切實了解對方有沒有合作辦學的實力,大學項目是否涉及商業資本因素,“務必謹防 個別大學來深圳圈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3.206.15.17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SU/M.1489248094.A.E6F.html
文章代碼(AID): #1On1zUvl (TW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