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從“一般”學生成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

看板TWSU作者 (wladimir)時間9年前 (2015/06/25 01:09),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從“一般”學生成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 http://zqb.cyol.com/html/2015-06/24/nw.D110000zgqnb_20150624_5-06.htm 從“一般”學生成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 成立不到10年,憑借著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跨越式的發展速度,西交利 物浦大學(以下簡稱“西浦”)畢業生已在各領域嶄露頭角。 這所高校到底有什么秘籍讓學生如此出色? “一般”學生如何不一般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認為,西浦的目標是要把“一般”的學生培 養成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一般”是指高考成績一般,西浦的學生和高考狀元們相比 高考成績算一般,剛開始時西浦學生錄取線剛過一本線,這些年來逐年提高,甚至不少 高分學生只選西浦,但絕大部分同學高考成績距“985高校”還有差距。 席酉民認為,從教育理念上講,除智力有殘障者外,所有“一般”的學生都是可 塑之才。為什么有人卓越,有人落伍,除機遇外,基本上是后天教育的結果。學校、家 庭不當的教育,社會選拔機制的扭曲及浮躁文化的影響,會扼殺部分學生的成才。 西浦的目標是,如何使這些按高考成績“一般”但都是可塑之才的孩子轉變成不 一般的學生。 席酉民說:“這其實是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就是經過教育讓一般的可塑之才 變成真正的人才。” 那么西浦不一般指什么呢? 席酉民教授解釋說:“不一般是指區別一般或超越一般,簡言之是卓越。就西浦 教育來講,我們從理論和實踐上在努力探索如何讓西浦學子不一般,幫西浦學子在能力 、素養和知識體系等方面有明顯競爭優勢。” 從理論上來看,西浦的學生在有語言和綜合能力的優勢。 作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國際學校,西浦采用全英文教學,在四年全英文教育和國際 化的學習環境的熏陶和浸泡下,視英語為語言,當作學習和溝通工具,學生們首先要會 讀、會聽、會說、會寫、會用,在這個基礎上再不斷提升自己語言的藝術性和造詣,他 們英文的使用和溝通能力普遍較高。 西浦把學生視為年輕的成人,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責任,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責 任感,幫他們學會學習,訓練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以及跟別人合作的能力。 因此,學生們的自主精神、綜合素養、綜合能力和責任感相對較強。 在席酉民看來,即便與國外學生相比,傳統上認為中國學生英文和綜合能力相對 較弱。但經過四年西浦學習的學生,在這兩方面已有長足進步,具備了與國外學生同臺 較量的基礎。但西浦的學生又有兩個優勢,首先中國學生基礎知識很扎實,其次是勤奮 用功。以這樣的競爭優勢,在國際舞臺上較量時,西浦的學生就很可能成為佼佼者、優 秀者,成為能對世界和人類社會做出更大價值貢獻的人。 西浦的學子們已經在實踐中證明他們的不一般。到今年為止,西浦有六屆畢業生 ,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已有不錯的表現,西浦學生在世界頂尖高校中已有一席之地。 眾所周知,世界頂尖高校選人不是簡單看分數,而是看重綜合能力和未來潛力。 統計顯示,西浦每年有10%~15%的學生進入世界排名前10的頂級大學,且不少學 生拿到了高額的獎學金。這幾年來,50%以上本科生進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讀研讀博 ,一批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工作。 席酉民介紹說,去年,西浦組織了一次長三角金融專業校友聚會,雖然只有寥寥 數屆畢業生的西浦校友,其就業幾乎覆蓋了長三角地區國內外頂級的金融機構。10屆學 生黃宗嚴競選出任劍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09屆畢業生呂騁先后拿到300萬美 金的天使輪融資和1500萬美金A輪融資在北京和硅谷創業,11屆學生吳相書創業搞智能家 居,獲得了1500萬元的創新基金。 自由的成長才能激發潛能 要把“一般”的學生培養成不一般學生?西浦到底有什么樣的教育訣竅呢? “要幫學生筑夢,并幫他們鑄就追夢的翅膀,給學生全面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激 發他們的潛能和興趣,讓學生有更豐富的人生經歷,在更多嘗試中自由發展和生長,不 能給他們太多限制。”席酉民說。 席酉民講了個故事,不少家長有機會就來學校,問你們怎么又來了,作為校長他 當然希望與家長多溝通,但更希望家長能“遠離”學生,不要太近距離地去“觀察”和 呵護孩子。 例如,一個家長來校的目的是勸說孩子放棄一個人去非洲去參加志愿者活動,認 為風險太大,跟孩子鬧別扭。后來,孩子退了一步說去印尼,她還是認為有風險不同意 。席酉民對這位家長說,這個世界上什么沒有風險?呆在家里都有風險,吃東西有風險 ,下樓走臺階也有風險,人就是在一系列有風險的活動中成長起來的。 實際上,每年西浦都有單槍匹馬隨國際組織赴非洲的學生,上百學生利用假期赴 世界各地開展各種各樣的項目或活動。當然,學校有責任幫助學生學會籌劃、風險控制 、能力訓練和自我保護。 西浦的教育觀點是,過分的溺愛,過分的關注,不僅不能讓孩子充分享受到豐富 的人生成長過程,可能限制他們的發展空間,扼殺他們的潛能、機會、興趣,甚至不如 一般學生;本來可以不斷提升抗御風險的能力,結果抗風險能力不斷衰弱,沒有了應對 各種不確定性、誘惑的能力,把有潛力的學生扼殺了。 席酉民介紹說,西浦整合世界教育最優實踐,根據未來發展趨勢和需要,已初步 擁用先進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有一套創新的、能夠整合全球教育資源的管理支撐系 統和網絡體系,用全球資源匯集在一起來訓練學生,讓學生有機會通過學校搭建的網絡 參與全球的活動。教學從過去的簡單的知識灌輸轉變為主動學習,現在西浦正在全面提 升研究導向學習、教學,以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心,以興趣為導向,以學習為中心,以充 分釋放師生員工的能力和興趣。 四大特色培養世界公民 在培養學生方面,西浦有四個方面的特色。 西浦一直提倡學生時成人的說法。首先學校一入學就把學生當年輕的成人看待, 要求學生必須面對真實的世界,必須自己解決問題,做出抉擇。 席酉民教授承認,學校不會拔苗助長,雖然學生生理年齡已經成人,但他們的心 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依然不夠成熟,于是學校建立了學友、學術、年級、外部四大導師體 系幫他們迅速健康成長。 其次,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世界。與大部分學校設法讓學生生活在一個理想的社會 做法不同,西浦讓學生面對一個真實的社會,有光明、有紅,但也有黑、黃、白等,學 校努力幫助學生有能力正確地去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教育的本質在哪里?就是幫人們 有能力積極健康地生存于現實中,在風雨中成長起來的人和在溫室中成長起來的人是完 全不一樣的。 第三,教育方法是不一樣的,西浦是教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提倡研究型的學習 方法,學習不僅僅是記知識,更要保持好奇心,善于觀察和提問,并學會學習,善于應 用知識,長于解決問題,能夠跟別人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他們的領導力,所以學生在 學習能力和成長能力上是優秀的。 第四,創造一個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西浦現在有50個國家的老師和學生,在這里 可以碰到世界各國的人,見識多元文化,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人,學生的視野、境 界和生存能力一定比接受單一傳統文化強。西浦的許多重要活動是由學生自己組織的, 學校也創造很多機會和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直接參與各類活動的機會,例如每年暑假 里有上百個學生在世界各地做志愿者或參與各種項目,在學校暑期本科研究基金SURF的 支持下有數百學生留在學校做研究,有走向社會參與實踐的,這些實踐活動內容廣泛, 形式多樣,離社會更近或直接融入社會。 作為一個國際大學,西浦有個目標是培養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不是一個法定概念,而是行動概念。”席酉民解釋說,國際化和網絡 化日益促進全球一體化,通訊和交通工具讓世界越來越成為“地球村”。未來無論是哪 個國家的公民都必然受世界發展的影響或有可能直接參與世界活動。所以,從行動范圍 來講,每個人都是世界的公民。 要成為“世界公民”,面對國際競爭時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必須有做一個有責任 、有擔當的世界公民。當有“世界公民”素養的中國人走向世界的時候,才可能得到全 世界的尊重和歡迎,才可能在世界事務中有發言權。要實現強國夢、中國夢,實現世界 的文明,必須培養和造就世界公民。 席酉民說:“所以,我們希望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個健康、積極、有素養、有 能力的‘global player’——‘世界玩家’。” “最牛宿舍”4名學生被十多所國外名校錄取 臨近畢業,西交利物浦大學又傳來好消息。同寢室4名男生收獲了11所名校的15 份國際一流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包括2份牛津大學、2份帝國理工學院、3份愛丁堡 大學、1份紐約大學、1份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還有美國6所大學數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全額 獎學金。 這不是偶然。2012年,西交利物浦大學就出現“最牛女生宿舍”,4名學霸級本科畢業 生3人被劍橋大學錄取,1人去帝國理工學院讀研。2014年,同一個寢室的宋京浩、鄭彬 戈分別收到了來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圣安德魯斯大學等名校的錄取 信。 當初幾乎都是踩著高考一本線被西浦錄取的他們,沒想到經過短短四年學習會被 世界名牌大學錄取。他們是如何逆襲的?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畢然是徐州人,於玥是蘇州人,呂純川來自溫州,袁博淵則來自洛陽。四個來自 天南地北的人在大三時成為室友,他們擁有共同的夢想:成為學術精英,申請世界頂尖 大學。 畢然高考時因選測科目等級不夠與夢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幾番斟酌后才選擇了 西交利物浦大學。目前他收到了6所美國知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在畢然看來,這歸功于濃厚學習氛圍。在西浦,學校提倡不同專業的學生自由組 合宿舍,進行跨學科交流。 其他三位舍友都是計算機專業的,只有他是應用數學專業,平時他們會互相“蹭 課”,課后互相交流、切磋,經常學習到深夜12點才回宿舍。 畢然介紹說,宿舍晚上聊天喜歡探討最新的計算機研究或是數學難題,他和呂純 川、袁博淵還一起研究發表了一篇關于鼠標鍵盤無線控制的論文,刊發在美國計算機協 會核心期刊上。 學校實行的全英文教學環境和國際教學質量監督體系也讓他們受益匪淺。畢然很 喜歡這樣的氛圍,他從大一暑假開始就學習斯坦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慕課,他也是 數學科學系老師辦公室的常客,經常接觸最前沿的研究課題。“每周一到周五晚上都會 有老師值班,給學生們解答問題,甚至會為了數學建模大賽陪學生一起熬夜通宵趕論文 。”畢然說。 如今,這4個好兄弟即將各奔東西,去往北卡羅蘭納大學、紐約大學以及牛津大 學繼續深造,他們表示,“不管怎樣,想將學術之路進行到底。” 來了西浦,你才知道什么叫拼 最近,一篇《聽說,西浦和凌晨四點更配哦!》的微信在西交利物浦大學校園火 了,短短幾天就獲得1萬多的點擊量和近200的點贊數。 文章作者“學姐大人”是西浦大三會計學專業的張小禹。期末考試期間,有一天 晚上她從自習室回來,身心俱疲,想看看其他人的學習狀態,沒想到大家狀態類似。 西浦的教學是嚴格按照英國利物浦大學教學質量標準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和 操作的,每門課的評估和考試成績都是由資深的考官和考試委員會進行綜合評定。由于 授予的是中英兩國的學位,西交利物浦大學要同時接受中英兩國的教育質量評估。 因此,凌晨奮戰、熬夜趕論文在西浦是一種常態。 自由的氛圍釋放學生潛能 何旋是傳媒英語專業的學生,當年高考失敗讓她一時間難以接受。西浦獨特的大 學理念、全英文教學的模式和濃厚的國際化特色最終吸引了她。 大學四年,“忙碌”是何旋的關鍵詞。在她看來,傳媒英語專業需要學生有廣泛 的知識面和清晰的洞察力。她把自己比作一塊海綿,像海綿吸水一樣拼命汲取知識的養 料。 何旋說:“西浦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很合適我”。 大四上學期,何旋隨Holger Briel教授一起做《社區主導的文化遺產發展:成功 推動蘇州文化遺產旅游產業走向未來》的社科項目,她負責活動策劃、采訪、拍攝和視 頻剪輯。 Holger教授來自德國,研究足跡遍布歐洲、美國和東南亞,他的多元文化視角給 何旋很多啟發。 正如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所說,西浦創造了國際化、多元、開放的學習環境,目 的在于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高生存能力。 “論文不能有半點馬虎和僥幸。”何旋介紹說,“學校推崇嚴謹的學術態度,這 種價值觀也深深影響著每一位學生——獲得知識和產出知識都必須要付出努力,身邊的 同學都在為論文通宵達旦,你沒有理由輕松。” 在西浦四年,何旋終于超越了她的高中同學。目前,她已經收到南加利福尼亞大 學傳播管理專業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南加州大學安隆博格傳播學院,是美國最優秀的 新聞與傳播學院之一。 興趣是最大的動力 周袤沒想到他能獲得國際數學建模一等獎,當年高考數學200分的卷子他只得了 130分,他一直覺得自己學不好數學。 進入西浦他選擇的是電氣專業,父親是電氣專家,他在父親身上看到自己30年后 的樣子。 “有時候不確定性能給人帶來激動的禮物。”他大二時轉到金融數學專業,并對 統計學產生了強烈興趣。 選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周袤更加如魚得水。高效、實用的應考方法加上刻苦的學 習,周袤以均分97分的畢業成績拿到了利物浦大學一等榮譽學位,在利物浦大學留下了 一個“袤神”傳說。根據英國的學位分級制度,40分的及格分數就表示學生達到了知識 掌握的程度,而70分就可授予一級榮譽學士學位,拿到90分以上的學生比例是1/30。 因為對統計學的興趣,周袤報名參加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他與金融數學 專業、電氣專業兩名同學組建了一支“金融數學—電氣”交叉學科混合隊,他負責編程 和寫作。最終,他們團隊獲得了一等獎。 畢業時,周袤收獲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倫敦 政治經濟學院等8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最后,他選擇了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統計 學。 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國際化的師資隊伍,激發了許多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每 年,西浦都有很多學生參加數學建模比賽,專業涉及通信工程、土木工程、電氣等,甚 至還有很多文科生參加。在近四年的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中,西浦學生獲得了15個一等獎 。 數學建模比賽指導老師劉剛博士說:“中國學生的數學基礎很好,但是在國際上 卻始終少有杰出表現者,這根本的問題在于興趣。要想改變這樣的局勢,就必須培養大 家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學生受教育就像奶瓶與嬰兒的關系。在英國,嬰兒自己找奶瓶,而在國內是把 奶瓶塞進嬰兒嘴里喂。在西浦,各種奶瓶就放在那里,想吃什么口味自己選擇。”電子 與電氣工程系趙策洲教授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的教育是填鴨式,而西方的是放羊 式的,西浦結合了這兩種教育模式。 導師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在剛剛結束的西交利物浦大學第七屆創新創業大賽上,郭子亨團隊憑借具有獨 立知識產權的智能門鎖項目奪得冠軍。 “現在很多投資者關注,已經有上海和重慶廠商計劃投資。”談及創業項目,郭 子亨興奮不已。2014年,還是大三的郭子亨申請了系里面的本科生暑期科研基金(SUFR )項目,研究的課題是“智能安防”。他的同學沈濤和薄維漢也申請了科研基金項目, 他們的研究課題分別是關于“用戶體驗”和“無線協議”。三個人的研究方向不同,卻 最終走在一起促成了智能鎖項目的誕生。 郭子亨介紹說,西浦有自己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學校能為創業的同學提供從基 本的辦公設施到項目輔導的全方位服務。 從鼓勵本科生嘗試科研創新,到營造創業氛圍,為校園“創客”提供保姆式服務 ,西交利物浦大學為學生的成長成材,探索出了一整套支持保障體系,形成了以學生自治 、學校引導服務為核心的學生工作體系及四大導師體制。除了學術導師,新生從入學開 始,西交利物浦大學就為他們配備了學友導師、班級導師,而在學生升入高年級面臨實 習和就業時,校外導師則是扶著學生步入社會的“拐杖”。 西浦誕生了兩個創業神話。2014年,09屆畢業生呂騁的創業項目Project Flow在 微軟孵化器項目比賽中拿到了300萬美金的天使投資,呂騁成為微軟、小米老總的座上賓 ,是福布斯中文網的創業明星,他在大學期間開發的一款學生管理空余時間的軟件Time et已成為Project Flow項目里最重要的一個接口。 11屆學生吳相書的智能家居創業項目,拿到了1500萬元的創新基金。吳相書說: “大學期間我創建了兩個社團,在組織、溝通、領導等方面得到了很多鍛煉,這給我創 業提供了很大幫助。” 如果說學術導師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對英國大學導師制度的繼承,那么班級導師則 是對中國傳統高校的輔導員體系的另類保留。 “學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西交利物浦大學 班級導師負責人穆松雪介紹說,“我們輔導員的重點工作則是幫助后進學生。” 談到西浦輔導員的具體工作,穆松雪舉例說,針對留級學生會有“彩虹計劃”: 因為留級生課程很少,可能一學期只有一門課,這個計劃旨在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學友導師旨在讓高低年級、國內學生與國際學生結對互助。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 長楊民助將學友導師比喻為“橋梁”:“我想用bridge這個詞語來形容這個體系,學友 導師體系是連接新生、國際生、大二等高年級學生和老師的一座橋梁,‘學友’讓這四 個部分緊密聯系。” 每個大一新生,都會在學友導師的幫助下迅速適應在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全新生活 。校外導師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社會,為畢業生的工作和就業提供“軟著陸”。 蘇州貝昂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潘雪蓮女士2011年加入西浦校外導師計劃,如今 已累計輔導了18名學生。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博海,他是金融數學專業的學生,對投行業務很有興趣 ,我安排他在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投行部門學習,這段實習經歷對他在選擇研究生和就 職公司方面都很有幫助。目前他在英國最大的商業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工作 。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欣慰的不僅僅是潘雪蓮老師。正是嚴格的教學質量體系和完善的教學與學生工作 體系的引導與服務,讓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畢業生們交出了一份份驚人的“成績單”。 一份驚艷的就業質量報告 2015年初,一份《西交利物浦大學201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在微信朋友圈瘋 傳。這份就業質量報告,透露出的一系列就業數據堪稱“驚艷”。報告顯示,西交利物 浦大學畢業生去向實現高競爭力全球升學和高國際化就業的“兩高”特色:81.06%畢業 生海外升學,選擇就業畢業生超過60.13%在大型國企、外資企業,甚至實現境外就業。 “我們將我們的就業質量報告和同行進行了對比,有一些有意思的發現。”西交 利物浦大學就業辦公室錢秋晨和張夏婷老師分享了她們的研究,“根據2014《TIMES泰晤 士報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學排名》,西交利物浦大學進入全球前10大學攻讀碩、博士研 究生的畢業生比例為10.32%。但是如果根據2014《QS世界大學排名》,這一比例更高達 21.38%,與北大、清華一起位居全國最前列。” “回想高中畢業的時候,世界名校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化學系畢業生謝 怡馨渾身充滿自信。憑借著本科階段優異的成績和綜合素質,匹茲堡大學、波士頓大學 等多所美國名校陸續向她發來了研究生錄取通知書,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則希望她能 直接攻讀博士,并為她提供全額獎學金。 畢業生的成績不僅僅表現在升學上。高質量的國際化就業競爭力在報告中也引人 關注。經過大學四年的培養,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學生實現了從‘一般’到“優秀”的華 麗蛻變。 《中國青年報》2015年6月24日 第6版: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3.206.12.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SU/M.1435165794.A.A32.html

06/25 01:25, , 1F
西浦去年升劍橋研究生20名;帝國理工100
06/25 01:25, 1F

06/25 01:27, , 2F
倫敦大學學院134,倫敦政經24
06/25 01:27, 2F
文章代碼(AID): #1LYkHYeo (TW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