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左右的右

看板TW-language作者時間9年前 (2014/08/22 12:46), 編輯推噓19(19025)
留言4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左的發音還可以聯想中文 那右的意思是說(正)的那一邊嗎? 那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跟右邊所代表的文化義意所以右邊叫做(正邊)嗎? 還是它的發音根本不是正的意思是我的不標準發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216.7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W-language/M.1408682773.A.B73.html

08/22 12:56, , 1F
是正沒錯 另外閩南語左其實是用"倒"
08/22 12:56, 1F

08/22 12:59, , 2F
正爿,倒爿。英語:right, left
08/22 12:59, 2F

08/22 14:48, , 3F
補充北部吳語,如蘇州話、上海話,右手用「順手」
08/22 14:48, 3F

08/22 20:16, , 4F
好奇再問 上海左手是 反手 還是 逆手?
08/22 20:16, 4F

08/22 21:28, , 5F
身為中派滬語的語者,我只能告訴你左手稱「chi-手」,也聽
08/22 21:28, 5F

08/22 21:29, , 6F
過有人說「chia-手」的 (ch 都是palatalized affricate),
08/22 21:29, 6F

08/22 21:30, , 7F
一般俗寫,前者寫「濟手」,後者或寫「借手」,但不好確定
08/22 21:30, 7F

08/22 21:30, , 8F
本字
08/22 21:30, 8F

08/22 21:32, , 9F
不過查了一下,也有部分吳語左手是說「反手」
08/22 21:32, 9F

08/22 23:51, , 10F
Lhanas您是哪裡人啊??
08/22 23:51, 10F

08/23 04:53, , 11F
台灣北部客家人,成長背景有些滬語的淵源而已
08/23 04:53, 11F

08/23 17:40, , 12F
兩字象形字符都是 從ψ 漢字這樣的發展 頗令人遺憾
08/23 17:40, 12F

08/24 21:25, , 13F
推!大家好厲害啊!尤其RIFE大,竟然能用希臘文的psi寫出象形
08/24 21:25, 13F

08/24 21:27, , 14F
的「手」字,佩服佩服!讓我想起以前老師在黑板寫象形手^^
08/24 21:27, 14F

08/27 13:48, , 15F
我覺得 兩字的字素 應該要分別各從兩手(鏡像)才是
08/27 13:48, 15F

08/27 13:49, , 16F
漢字是可以被修改的,修改的標準應該遵從象形
08/27 13:49, 16F

08/27 13:49, , 17F
當然,這是萬年大計
08/27 13:49, 17F

08/28 01:36, , 18F
甲骨文通常左右無別,也就是寫成鏡像還是同一個字,只有
08/28 01:36, 18F

08/28 01:40, , 19F
左又兩字是用方向區別的...但後來既然添加 工 口 區別
08/28 01:40, 19F

08/28 01:42, , 20F
這種 應該要從反方向 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08/28 01:42, 20F

08/28 01:47, , 21F
其實反方向寫就是又... 又 右 有 在甲骨文裡是同一個字
08/28 01:47, 21F

08/28 01:51, , 22F
所以你可以寫成 上又 下口 右的異體字,異體字字典有
08/28 01:51, 22F

08/28 10:47, , 23F
左右有差別 左是ψ 右是"彐─" 又手主殺伐祭祀
08/28 10:47, 23F

08/28 10:49, , 24F
如"祭"字右上就是右手,這種字符應該層疊架構要嚴謹
08/28 10:49, 24F

08/28 10:50, , 25F
"左右"兩個很基本的用字,這樣地破壞架構,很可惜
08/28 10:50, 25F

08/28 10:54, , 26F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 "又"字鏡像依然是又;但這是"毛筆-隸楷書"
08/28 10:54, 26F

08/28 10:55, , 27F
發展上的訛誤與脫失。
08/28 10:55, 27F

08/28 10:55, , 28F
也就是紀錄工具與審美發展上的斷層與"再創造"之類的問題
08/28 10:55, 28F

08/28 10:56, , 29F
(例如,甲骨文有畫圈的,楷書多書為"口"形,韓文又發展出
08/28 10:56, 29F

08/28 10:57, , 30F
毛筆畫圈的符形)_
08/28 10:57, 30F

08/28 11:06, , 31F
(且,以象形為評斷標準的話,楷書應可重拾"畫圈")
08/28 11:06, 31F

08/28 11:16, , 32F
(永字八法應該修改,或許需要九法或10法,以精準表達象形)
08/28 11:16, 32F

08/28 23:40, , 33F
我認為追求象形沒有任何意義啊,文字就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08/28 23:40, 33F

08/28 23:42, , 34F
要求文字模仿圖畫是很奇怪的要求,倒退回文字的幼稚期
08/28 23:42, 34F

08/29 16:49, , 35F
我倒是以為,認為:表音較象形更進化--這觀點不合理。
08/29 16:49, 35F

08/29 16:51, , 36F
文字模仿圖畫並不是奇怪的要求,正是漢字以圖畫為精神,所以
08/29 16:51, 36F

08/29 16:52, , 37F
漢字才在先古時代 從淮東向大東亞 擴散、被大家接受。
08/29 16:52, 37F

08/29 16:54, , 38F
捨棄象形等於捨棄漢字的根基
08/29 16:54, 38F

08/29 16:55, , 39F
持續耕耘、發揚象形 才能使漢字更壯大。
08/29 16:55, 39F

08/30 21:29, , 40F
樓上,正好相反。漢字的具象帶有濃厚文化訊息,侷限
08/30 21:29, 40F

08/30 21:29, , 41F
它跨文化影響力。腓尼基文字作為西方文字基礎,印度
08/30 21:29, 41F

08/30 21:29, , 42F
文字可以北傳吐蕃東至泰緬寮印尼,可不只因為簡單好
08/30 21:29, 42F

08/30 21:29, , 43F
學而已
08/30 21:29, 43F

08/31 11:56, , 44F
補充一個觀點:
08/31 11:56, 44F
文章代碼(AID): #1JziiLjp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