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韻] 漢語拼音小改

看板TW-language作者 (Huanahue)時間10年前 (2014/03/06 12:05), 編輯推噓13(13033)
留言46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國語/華語/普通話之中,「漢語拼音」是現代世界,最廣泛運用的拼音方案。 但其中許多拼法,與台灣人真實發音不符。 我知道有些是音韻規壹化(如:yan),但對「拉丁字母使用人士」益處甚少。 於是,我對漢語拼音動了一點手腳, 100%保留與漢語拼音混寫的相容性, 亦保留Zh、X、Q等特有子音,避免對漢語拼音使用者造成麻煩。 ============================================================================== 修改如下: 第一部分,跟隨台灣人發音: ㄩㄢ yuan→yuen (yuan是因為音韻規壹化,見過新加坡人用後者拼寫名字) ㄧㄢ  yan→yen (yan是因為音韻規壹化,WG拼音使用後者) ㄅㄛ bo→buo (疑是漢語拼音沿用注音造成,除ㄅㄆㄇㄈ,無"_ㄛ"發音) ㄅㄥ beng→bong (台灣發音) ㄠ ao→au (台灣發音。注音二式使用後者) ㄨㄣ wen→wun (台灣發音。避免wen與kun間,有無ㄜ(e)音的矛盾, 故就台灣人發音,一律省略ㄜ(e)音) ㄨㄥ weng→ong (台灣發音。避免wong與kong間,有無w音的矛盾,故剩ong) 第二部分,避免ㄨ、ㄩ混淆: ㄌㄩ lu→lyu (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承認並於電子護照使用此拼法) ㄌㄩㄝ lue→lyue (因此處ㄩ,無j、q、x引導,容易直覺唸為ㄨ音) 第三部分,展開還原縮寫: ㄑㄧㄡ qui→qiou (WG有縮寫,但連you都縮寫為yu, 漢語拼音有時縮寫,有時不縮寫,乾脆全不縮寫) ============================================================================== 肯請各位先進過目,有無推廣價值: http://goo.gl/dTfNz2 一切都可修改,標題也是。 謝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9.159.133.26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6 12:25)

03/06 12:31, , 1F
無推廣價值
03/06 12:31, 1F

03/06 12:35, , 2F
更接近實際發音的拼法,推!
03/06 12:35, 2F
謝謝二位意見 (新增au註解)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6 12:58)

03/06 14:34, , 3F
就我的口音 溫 還是uen 不是 un
03/06 14:34, 3F

03/06 14:36, , 4F
一般來說標準也都是 uen 不是 un
03/06 14:36, 4F
您好,想再請問您日常中,唸「準」、「輪」、「屯」等字時,是否有ㄜ音在其中? 漢語拼音在這些字中省略e,想必是實際發音時ㄜ音不明顯,且省略後不與他音重複。 本人想法是:避免在同一套拼音系統中,時而出現e、時而省略e,故一律省略。 而yan、yuan例,則因其中a確實非ㄚ音。且有jie、yue等字音存在,應無發音困難, 故修改為ㄝ(e),不按照音韻整齊化。 (之前聽過公車英語廣播將「延平」,唸成「一安平」) 不知您是否有被我說服呢? 本人正在尋求「學習漢語中的人」意見,以貼切初衷, 若各位先進覺得有趣,不妨也問問這些人,他們的意見,感激不盡!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6 15:28)

03/06 17:37, , 5F
你還不如把"準""輪"等韻的拼音改回uen,推測這些韻漢拼un與
03/06 17:37, 5F

03/06 17:38, , 6F
"球"韻 iou 變 iu 一樣只是簡省,因為可以由音韻規律加出,
03/06 17:38, 6F

03/06 17:38, , 7F
不妨礙辨字
03/06 17:38, 7F

03/06 17:39, , 8F
你希望拼音一致的話,全都拼uen 可能更接近實際發音
03/06 17:39, 8F
感謝您的回應,"_uen"這拼法在注音二式及國語羅馬字出現過, 憶起一些很「標準」的國語朗讀,的確字字有ㄣ音在內。 至於"_un"是縮寫這點,真是讓我恍然大悟! 我寫成wun,有受到ㄨㄥ影響。 認為,既然 u+eng→_ong 是兩個注音符號碰在一起的「化學變化」, (如:中唸 zhong 而不唸 zhueng。) 那 u+en→un 也是如此吧? 我會再多蒐集語音樣本(為了"實際"),如台灣播報新聞的片段。 再次感謝您的指教!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180.207.240.50 (03/06 18:27)

03/07 09:35, , 9F
在我的概念裡u+eng與ong的發音有明顯區別,只是不同地
03/07 09:35, 9F

03/07 09:36, , 10F
區的人念"翁"這個字時,有的是前者,有的是後者,而漢
03/07 09:36, 10F

03/07 09:37, , 11F
語拼音以北京音為基礎,就標成前者了
03/07 09:37, 11F

03/07 10:34, , 12F
un 是縮減的標註; 準輪屯滾 無一例外的都有ㄜ在
03/07 10:34, 12F
感謝您的回應。 昨晚我請一位道地北京人,錄製一些語音樣本, 發現連「言」、「元」都帶有ㄚ音。(不是全然ㄚ音,而是相較於台灣音,較偏向ㄚ音) 心想,這聲慘矣!越來越複雜。因為以音韻學來看,應是全然的ㄚ: 台語「尖 (tsiam)」 華語「尖 (tsian)」 只是閉口音消失,ㄚ應要完整發音才合理。 既然如此複雜,語言又是活的,還是回歸初衷以「台灣發音」為原則來寫,比較單純。 (台羅也可依照口音調整) 稍早在Youtube上聽了一些人的口音:(還特別找印象中較有「朗讀口音」的人) 1. 沈春華、王偉忠、劉寶傑唸"_un",而陳文茜唸"_uen"。 老實說有點訝異,也不太意外。畢竟台語的影響力是全面性的。 (台語只有un,無uen) 2. 至於bong、pong、mong、fong,就屬pong/peng最因人而異, 甚至隨詞改變發音。「朋友」兩種唸法都不奇怪, 而姓氏「彭」唸成peng,就有點「刻意」。 (台語eng、ong皆有) 3. yan/yen、yuan/yuen 方面,清一色偏ㄝ音。 4. weng/wong/ong 的部分,台灣發音以 wong/ong 為主, 這兩種唸法有點用途分化。 「演講」等刻意製造「標準國語發音」時,偏好使用wong, 而日常溝通、特別是華台混用時(即使在廣播電視)會傾向用ong。 本人依照原文原則,傾向採用ong,就不會時有時無"w"。 (中國的電視常聽到"w_"變成"v_",更特別了,但當然不列入我的考量) 前些陣子還考慮過,是否將 _uei/wei 利用「台灣國語」特色縮寫為 _ue/we , 以及 _iou/you → _io/yo。(此作法會犧牲一字「唷」) 但因如此發音的人日漸減少,故放棄。(當然還可改動) 文字過於口語,造成閱讀不便請見諒! 等過一陣子,討論告一段落後再整理為文章。 謝謝各位參與,還請繼續指教!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7 14:40)

03/08 14:55, , 13F
翁 主流是讀成 wong 吧,好像只有老一輩的才會講成 ong
03/08 14:55, 13F

03/08 14:55, , 14F
(我台南人)
03/08 14:55, 14F

03/08 18:49, , 15F
崖記得拼音系統係愛考慮著音位介問題。
03/08 18:49, 15F

03/08 18:59, , 16F
另外,w-變v-,在中國也非標準普通話。
03/08 18:59, 16F
多謝二位回應 我又去Youtube搜尋各電視台的官方頻道,以「老翁」當目標, 發現電視台各有傾向。 民視、蘋果,大多唸 ong 而中視、中天,大多唸 wong TVBS則是兩者平平。 本人生活環境唸 ong 者多(大台北遊走),在此大膽假設與南北腔有關? 台語南部ue,在北部腔是e。不知是否習慣將u省略? 剛問兩個同事(吧?),台北和高雄,都表示是ong。其中一個還一直強調 「自己的國語不標準」,我回答「英國人也不能指責美國人的英語不標準」。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關於台灣人對「國語」的「標準」很嚴苛, 對母語的口音分歧卻很寬容。) 連新聞播報員都各自使用兩種發音,就是因為 ong/wong 不造成音位重複, ong 才得以延續到年輕世代。(我口語中的uei也很容易唸成ue,21歲) 個人抱持是寬容、相容的態度,甚至可以佇短期目標的「線上工具」, 提供「語音輔助選擇」。 而遠程目標,是欲解決「學過中文的人會看不懂」及「這樣會矮化台灣主權」 這兩端紛爭的兩全方案。 感謝逐家的回饋,您的討論攏是我的動力!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9 12:14)

03/09 12:02, , 17F
大致看來,就是把原本簡省的部份回歸複雜...
03/09 12:02, 17F

03/09 12:03, , 18F
台灣口音也有差異,像客家人念國語的 彭 就很像 盆
03/09 12:03, 18F

03/09 12:05, , 19F
而且口音會隨時而變,原PO是否認為口音每次改變,都要改變
03/09 12:05, 19F

03/09 12:06, , 20F
拼法呢?(當然這樣也是可以啦)
03/09 12:06, 20F
編輯太久反而沒回到您的XD ui、iu若直接照字母發音,台灣人也不會聽不懂。 如「秀」xiu唸起來大不了與台語相近,「惠」hui也是。 將uei、iou還原的目的,除了與wei、you整齊外, 其實啟發我的原因是一個日本人。 他曾經表示過_iu、_ui、yan、yuan與實際發音差異造成學習困擾。 我猜想這問題,對於以西班牙語等(忠實於字母)為母語者, 還原縮寫,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件好事。 未習漢語拼音者:只要教子音及e的兩種用法(即使全唸ㄝ也不會造成誤會) 已習漢語拼音者:以母語能力來講,應可順利唸出台灣音。 關於西班牙語部分,我已經在接洽中美洲人士。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9 12:24) 關於「盆」的發音,我想這應該是想唸"peng"但ㄣ、ㄥ難分的結果吧XD 我高職時有一位同學: 我:「ㄌ會不會唸?」 她:「ㄌ」 我:「ㄥ會不會唸?」 她:「ㄥ」 我:「冷會不會唸?」 她:「ㄋㄣˇ」 這種人我測試不只一個,不是母語發音有限而影響, 而是特定字對她來說有特殊發音。 (可能覺得被我笑心理不甘,她現在會唸「冷」了)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9 12:31) 補充, 原文提到用Wun、Ong的原因是避免有無ㄜ音、W音的混雜, 尤其是wen/_un之間,wen突然從殺中ㄜ音, 彷彿要將「文」(wen)歸納於「門」(men)、「很」(hen)等, 但很明顯台灣人會歸類到「困」(kun)、「孫」(sun)等。 學注音的邏輯時也是,ㄨ是中間符號,不會與ㄇ、ㄏ在同類。 翁(ㄨㄥ)部分也是因為不會將ㄨ當作生母,所以傾向不將w當生母用。 總歸一句,台灣人的觀念裡,ㄨㄥ=ong、ㄨㄣ=un、ㄧㄢ=ien、ㄩㄢ=ㄩen, 非常直覺,一般人不會去懷疑。 也是直到快上大學時,我才回首突然發現,將上述注音拆開來忠實發音後, 唸起來非常地「標準北京官話」。藉此一因,燃起我研擬有別於漢語拼音標準的念頭。 我只是為了「讓台灣人方便用台灣口音拼寫」, 而非又多一個「標準發音」。 「換一個口音改一次拼法」,其實可像台羅的口音包容性, 把各種有可能的口音都列出來,條件是不與漢語拼音衝突,予進階者使用。 「簡單使用」很重要,如果麻煩就沒有人想理會。 在此與大家討論口音,是為了蒐集「大部分人怎麼唸」, 進而產生一個「標準版」來方便取用。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9 13:26)

03/09 21:34, , 21F
1.我不贊成原po以“台語”單稱ho-lo語
03/09 21:34, 21F

03/09 21:35, , 22F
2. 國語是經過標準化的語言,其語音差有其語言學價值,
03/09 21:35, 22F

03/09 21:36, , 23F
可是拿來當作是標準語的主要制定目標,重點是不是放錯?
03/09 21:36, 23F

03/09 21:38, , 24F
3. 台灣閩南語羅馬拼音並沒被當局去人工修改過,所以能
03/09 21:38, 24F

03/09 21:39, , 25F
狗拼寫出方言差本就是自然的事。國語和閩語、客語在這
03/09 21:39, 25F

03/09 21:39, , 26F
不能拿來類比。
03/09 21:39, 26F

03/09 21:44, , 27F
文很押韻
03/09 21:44, 27F
b大您好: 以英語來說,官方(或具有權威性之單位)制定的是拼寫方法。 發音因口音而異,書寫卻相同。 以中華民國國語來說,漢字寫法、白話文文法才需要被標準化的。 不會造成誤會的口音差異,不需要。 (樹林、士林皆唸為「速林」者,應被更正。 但ㄕ的卷舌程度,不需要「標準化」將舌頭碰到上顎,也不會造成誤會。) 華語被制定標準字後,又遇上電腦化,人們幾乎停止創造新字,也鮮少發明連音字。 (「醬」始終不會被納入字典表「這樣」之義) holo是有被教育部規範用字的,但遵守之人甚少。本人開始學習正字後, 也會產生如華語的效應般,在寫作、講話時被現有字侷限。 會不會正字的人,寫出來的歌詞用字就有差。 總之,拼音不具表意性。 而漢語拼音與台灣口音差異之大,大到更接近其他字母,故修改有功用。 各種拼法的寬容,也是在台灣實際環境採集的,差異本就不重疊、不誤會, 何必規定單一口音呢? 內政部可以接受名字是異體字,這是我們傲人的自由。 口音一定也可以,但需要靠民眾先了解拼音。 不喜歡別人糾正自己習慣的姓名寫法,當然也不喜歡被糾正自己名字的發音。 寫法看得懂差異,人們會要求按照自己意願。 拼法卻看不懂差異,當然異議就少。 我認為決定權應還給每個人。 A大您好: 請問您的意思是?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9 23:53) 繼台北、高雄後,剛又問了一個南投人,「翁」還是唸ong。 (我們都25歲以下) ※ 編輯: huanahue 來自: 49.159.133.26 (03/09 23:56)

03/10 00:20, , 28F
應該說,教育部只是推薦,從未規範過。若是以強調口音
03/10 00:20, 28F

03/10 00:21, , 29F
之差別的話,用國際音標更省事。原po可能要想想,這套
03/10 00:21, 29F

03/10 00:21, , 30F
拼音的定位是只拿來當作注音(如客家語拼音),還是能做
03/10 00:21, 30F

03/10 00:21, , 31F
為一種文字。但是若以教學方面來看,一個漢字有三、四種
03/10 00:21, 31F

03/10 00:22, , 32F
可能的拼法,未必對教學上是件好事。我倒建議教學時應該
03/10 00:22, 32F

03/10 00:22, , 33F
讓學習者聽力的「容錯率」提高。
03/10 00:22, 33F

03/10 00:22, , 34F
而不用單從拼音這方面來下手。
03/10 00:22, 34F

03/10 00:23, , 35F
我是支持將之應用在人名的拼寫上。不過如果是用教學上
03/10 00:23, 35F

03/10 00:24, , 36F
來看(從你文章最開頭猜測你應該是以教學為主)
03/10 00:24, 36F

03/10 09:29, , 37F
台灣人主要以學習注音為主,用不太到漢語拼音
03/10 09:29, 37F

03/10 09:29, , 38F
且拼音系統對一般日常的影響不大
03/10 09:29, 38F

03/10 09:29, , 39F
所以不知道原PO修改漢語拼音的意義是什麼?
03/10 09:29, 39F

03/10 09:29, , 40F
是要教學外國人?還是有其他考量?
03/10 09:29, 40F

03/11 01:00, , 41F
台中人,翁發wong音,想知道為何認為台灣口音是發ong啊?
03/11 01:00, 41F

03/11 01:02, , 42F
溫的發音也帶有e音,所以也很好奇原po認為的台灣口音是
03/11 01:02, 42F

03/11 01:05, , 43F
哪種口音? 不過中文名字的拼音越像對外國人認識中文名字
03/11 01:05, 43F

03/11 01:05, , 44F
感覺會有幫助!
03/11 01:05, 44F

03/11 01:08, , 45F
補充,我的口音中,準、輪等字都有e音存在。
03/11 01:08, 45F

03/11 01:23, , 46F
桃園人 口音同樓上
03/11 01:23, 46F
文章代碼(AID): #1J5_GIaH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