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的種別欄塗黑

看板TW-history作者 (Jeff)時間2年前 (2021/11/06 23:1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戶口調查簿 大部分種別欄都是塗黑覆蓋 然而有時候也會調到種別欄沒有塗黑的謄本 大致觀察種別欄沒被塗黑謄本的共通點 發現這些謄本都是昭和10年(1935年)以前已經全戶除戶的資料 昭和10年(1935年)戶籍法修改 把原先戶口調查簿的種族、阿片吸食、纏足、種別、不具、種痘廢除 並將原來謄本上種別欄以及事由欄的犯罪紀錄塗黑處理 (網路上也有查到少部分的謄本是種族、阿片吸食、纏足、種別、不具、種痘全部塗黑) 而塗黑處理似乎只針對1935年的現戶謄本 1935年以前已全戶除戶的謄本則保持原樣 (原先日治時期戶籍法規定本居地除戶簿保留50年,寄留地除戶簿保存3年,日本政府當時 應該也沒有料到會這麼快政權接替,而後代能調閱出這些種別欄沒被塗黑的除戶謄本) 本居地全戶除戶大致上有三種情況 戶主更換、廢戶或是遷徙 戶主更換可能是因為戶主死亡或隱居而戶主相續,重新寫一份新任戶主的謄本,原先的謄 本則放入除戶簿 廢戶可能是戶主遷徙到別戶之下或死亡且沒有人繼任戶主 遷徙則是遷出廳或支廳外(1920年以前)抑或郡外(1920年以後),原先的戶籍登記頁視為全 戶除戶,重新謄寫一份新地址的謄本,至於廳內或是郡內的遷徙則在現住所欄將原本地址 劃掉寫上新地址 至於寄留地謄本,若戶主退去,回到本籍地,則該謄本除戶(不確定轉寄留是將寄留地謄本 的地址改掉還是直接全戶除戶重新寫另一份),因為寄留地除戶謄本只保存3年,因此只有 1942年以後的資料是必定保留,1942年以前則是有些地區保留有些地區不保留 全戶除戶時會將原本的戶籍簿頁每一頁由右上到左下劃一條紅線,因此若發現戶籍謄本上 乾乾淨淨,完全沒有整頁劃線的痕跡,代表這一戶到二戰後都沒被全戶除戶,而樣式通常 是1935年修改後的樣式,或是1935年以前的樣式而種別欄被塗黑(目前沒看到反例) 若發現謄本上有整頁紅線(代表全戶除戶)且種別欄被塗黑,看戶主的事由欄通常都是1935 年到1946年這段時間除戶的(目前也沒看到反例) 個人除戶則是個人從這戶遷出或是死亡,除戶時會將姓名欄由右上到左下畫一條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說的沒被塗銷種別欄僅限於1935年以前的"全戶"除戶,因此即使在戶口 調查的隔年1906年因死亡或遷出而個人除戶,只要這戶在1935年沒被全戶除戶,該個人種 別欄一樣會被塗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49.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636211455.A.350.html

11/07 21:34, 2年前 , 1F
謝謝整理
11/07 21:34, 1F
文章代碼(AID): #1XXfh_DG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