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我的地圖人生

看板TW-history作者 (地圖工作室)時間8年前 (2016/05/22 15:31),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eography 看板 #1NFzNQBr ] 作者: hqq (地圖工作室) 看板: Geography 標題: [分享] 我的地圖人生 時間: Sat May 21 11:28:23 2016 我的地圖人生 http://blog.xuite.net/hqq.hqq/blog/414826287 緣起 方輿網刊2013年曾發起網友徵文「我與地圖的故事」,當時我寫了「致已經為地圖逝去的 青春」,紀念從幼年到以「青刊社地圖工作室」創業的青春歲月。 一晃遊戲人間39載,日前藉生日時,盤點了自2010年至2016年,我已出版地圖集和地圖研 究專書7本、地圖史論文16篇。無形再度囑我以創業後為主體,撰寫「黃清琦的地圖人生 」。我想我這幾年的地圖成果還無足道,但很感念多年來在我地圖事業上的許多貴人,他 們與我的互動才真正建構了我的地圖人生,就以此為架構,撰寫此文。 一、張炎憲老師 張老師與我的互動,其實與以下幾位師長相比,算是不多。但他在我的地圖人生中曾給過 重要的支持,而他於2014年10月過世時,我尚未完成應允的作品—「臺灣歷史地圖集」, 個人非常愧疚。張老師對晚輩總是笑容可掬,勉勵有加,我很懷念10幾年前聽張老師上課 ,及帶我們參觀國史館的身影。因此,我把張老師列為首位。 2016年春,我出版了迄今最重要的一部地圖集《臺灣歷史地圖》。製作整部地圖集的規劃 ,就是起源於2006年我向張炎憲老師(時為國史館館長)的提案,距離出版已經過了整整 10個年頭。 現在重看10年前寫的「臺灣歷史地圖集」計畫書,不禁汗顏。「3巨冊,150單元,1年半 完成」,這可得做幾百張地圖,讀多少本史料?當時年輕僅憑著一股銳氣的我,居然在張 老師面前口沫橫飛,張老師微笑聽完後,只問我一句「國史館以前做過地圖集嗎?」,我 回答曾做過清史地圖集,張老師即拍版「好,那應該做。」 後來我在吳密察老師的劈頭勸誡下,暫緩了「臺灣歷史地圖集」的計畫(詳後)。但張老 師仍保留我的計畫書,勉勵我早日完成。張老師過世、《臺灣歷史地圖》出版及國史館館 長新任命時,我都特別感念張老師。我心裡暗暗作誓,將來《臺灣歷史地圖集》修訂再版 時,一定要在序文中把這段故事寫上,並把此書獻給張老師。 圖1 張炎憲老師與我,2006年在碧潭。 二、賴進貴老師 賴老師是對我地圖學和地圖繪製的授業恩師,對我的地圖人生影響最大。 1996年夏天升大二的暑假,我在臺大椰林BBS地理系版,請教地圖學的課程上些什麼。結 果賴老師親自回答,我也即刻在選課系統加入了這堂地理系必修課程,這個小小的舉動, 將很大程度地改變了我的人生。 如果你看過「致已經為地圖逝去的青春」,就知道我在修地圖學與電腦地圖學以前,就手 繪過數百張的地圖,那畢竟是描摹為主,精細程度與技術含量不高。但我以外系生的身分 修地理系必修的地圖學和許多課程,不僅是要和地理系學生等同的標準,我還特別爭強, 樣樣要比地理系學生做得還足。當時地圖學應該是最後一屆正課3小時,實習2小時(實習 在週六上午)的重科,連同下學期電腦地圖學在內,我幾乎每個禮拜幾乎是傾全力搞地圖 學的作業,我本系其他課只在期中、期末考前借同學筆記看一晚上應付過關。平時我就去 地圖學的研究室(當時還在黃樓舊館,稱製圖室)晃,不懂的技術就跟學長請問,慢慢磨 練出一些能力來。 當時正是傳統製做地圖過渡到電腦製作地圖的時代,傳統地圖需要刻板、製版功夫,電腦 地圖需要以GIS(地理資訊系統)作為必習的基本內功。我應該是賴老師最後一屆還曾實 做針筆繪製點子圖、求積儀算面量的學生,其實也只是各做過一次作業而已,之後就全面 以GIS繪製。 剛修地圖學不久,我就跟賴老師說地理系走廊掛的GIS新做地圖有錯,把雲林縣古坑鄉誤 做在嘉義縣了,導致縣界有錯。老師頗驚訝資料庫怎會出這個錯,又當時臺灣開始教育改 革,臺灣地理、歷史的份量大幅提高,老師把編寫中的《認識臺灣地理篇》稿本給我看, 整批關於古坑鄉的邊界都一起錯,我又另外校出了幾個地圖上的錯誤,從此跟課本地圖結 下不解之緣。賴老師後來很大的心力投入在地理教育,尤其是國高中教科書撰寫。1999年 ,我才剛念研究所,就開始寫地理課文(我還記得是前蘇聯那課,賴老師安排我跟資深老 師合作,但實際課文都是我寫的)。此後十幾年,我撰寫課文或製作課本地圖迄今。 2001年,賴老師主持國科會「臺灣文化生態地圖」數位典藏計畫,和幾個學門跨領域合作 ,當時我還是個碩士生,也被賴老師找回來幫忙。這個計畫對我的地圖人生有兩大影響, 其一,是初次認識了吳密察與翁佳音兩位老師,其二,是我也藉此計畫一角,默默做起全 臺和主要城市的行政區劃沿革地圖百餘幅,這批圖只是gis軟體出底圖下,用「小畫家」 很粗糙地美工邊修,已後來的角度來看只能當作是草圖,但製作「臺灣歷史地圖集」的念 想隱然形成。 我拿到國際關係的碩士學位後,先在傅老師研究室研究日俄戰爭與樟腦。2004年,賴老師 又有個「換個角度看臺灣」地圖繪製計畫,當時賴老師研究室也有專精GIS或美工製作的 助理,但他想既然要「換個角度看臺灣」,那就跨領域找不同創意的人來做這些圖,於是 找我回研究室(作為專任助理兼電腦地圖學助教),我又推薦了當時學地質學弟喵貓進來 。 我在「換個角度看臺灣」的歷練,是透過完成這一批圖,把GIS和美工製圖技術都磨練到 專業級。之後,就換我研發新技術回饋給研究室了。此外,在研究室中,我也和歷史系吳 密察老師和臺師大吳信政老師有許多接觸,漸漸地拓展了許多眼界。 05年臺灣博物館大修三年後重新開館,舉辦了規模盛大的「地圖‧臺灣」特展。我在這個 展裡除幫賴老師的部分「發現探索」(地理主題圖)、「滄海桑田」(部分城市和港口地 理變遷)設計策展與帶研究室學生、工讀生做圖外,也幫翁佳音老師「描繪解讀」部分做 臺灣重要史料地圖(1654年大臺北古地圖、康熙臺灣輿圖、臺灣前後山輿圖)轉譯為現代 解說歷史地圖。在這個展覽裡,我瞭解了展場布展的一些知識,對掌握大型展場地圖的繪 製有了經驗,並且認識了南天書局負責人,臺灣的地圖收藏大家—魏德文先生,我一介後 生也加入了古地圖文物協會,後來我與魏先生也有很多合作。這個展覽對我的地圖人生又 是一大啟發。 我在賴老師研究室全職了3年。06年上半,因為我媽媽過世與其他私事的雙重打擊,我的 狀況相當消沈,當時正在撰寫「1895年地形圖之研究」難以為繼。跟賴老師懇談後,我說 我對學界已經無心,想獨立以地圖創業,感謝獲得老師成全。如今一算自賴老師研究室「 畢業」也已10年,其實10年來一直保持和賴老師的聯繫和合作的。 圖2 臺灣博物館地圖展,2005年。我在我製作的展場地圖前。 三、吳密察老師 跟吳老師的密切接觸,起於在賴老師研究室專任時,04年某天吳老師帶著1878年「臺灣前 後山輿圖」(夏獻綸主持測繪,余寵繪圖)復刻本來訪,直說這是清代臺灣最重要的一張 圖,但是現代人幾乎不太容易閱讀,怎辦?我當時大膽應承「我願意試試」,此後又展開 了和吳老師長期合作的新頁。 有關「臺灣前後山輿圖」,其實這張圖與1880年「臺灣輿圖」這本地理圖集是姊妹作,摹 本關係。在賴老師研究室時,我只完成了淡水縣(臺北盆地及附近)區域的試做轉譯圖, 吳老師還算滿意,於是後來也當作展品放在臺灣博物館地圖展(另外我與賴老師合作,也 發表過「臺灣前後山輿圖」測量精度計算的論文)。然後我也修了吳老師的臺灣近代史專 題和日本時代臺灣史料兩門課(其實我確實考取了臺大歷史所,但選擇政大外交所),對 史料掌握增加了一些心得。 2006年我第一次獨立創業時,其實我是先向張老師遊說提案且獲得正面回覆。當天下午我 約見吳老師時,就報告這些事情。吳老師說:「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一下子寫這麼大的 計畫,做得到嗎?就從一張圖歷練起吧!」建議我先把「臺灣輿圖」做完,後來我取得張 老師的諒解,改提案到文建會申請製作「臺灣輿圖」的計畫,這就是《臺灣輿圖暨解說圖 研究》的緣起。 後來吳老師發表為臺灣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他帶我到臺灣歷史博物館歷練三年,累積臺灣 史的研究基礎,整理館藏數千幅珍貴古地圖收藏。他主導館內「臺灣府城」研究,讓我提 報「臺灣府城四百年」特展計畫,開啟府城研究讀書會和田野歷史工作坊。我記得我剛到 臺南一個月,吳老師(應該稱館長)就要我對一群歷史學界大人物和臺南在地文史工作者 演講「臺灣府城的空間」,所幸不負所託。此後臺南舊城空間研究與臺南歷史地圖繪製, 又成為我心裡一份想做的事,公餘我繼續埋首臺灣、臺南兩種歷史地圖的繪製。 博物館公職三年,依法我只能暫停創業。這三年我因徵集史料或進行研究所需,認識許多 歷史學界的老師及臺南文史工作者。其中最重要的是黃天橫老先生,他是臺灣國寶級的大 收藏家,與臺南文史研究的先驅者,他收藏範圍不僅地圖,地圖方面量不多但質極精,都 是臺南市街地圖。我初見黃老先生時,他已高齡85,仍精神健旺,對歷史典故熟如指掌。 黃老先生正是古地圖協會天字第一號會員,會員聚會,博物館和文化界盛事,我們時常見 面,我也多次到青田街府上叨擾,每見對晚兩輩的我都非常親切,念茲在茲就是臺南歷史 地圖的繪製出版。今年4月,突聞黃老先生過世噩耗,雖高齡95歲還是相當令人不捨,而 我已經跟他講了10年的「臺南歷史地圖集」卻還沒完成出版,又現一次等不及白髮人的懊 悔!我也在心中默默記下,將來「臺南歷史地圖集」出版時,也要將此書獻給黃天橫老先 生。 吳老師後來因生涯規劃,請辭博物館館長轉任成功大學 教授。我在台南的最後一學年, 幫助老師合開「府城研究」,我講臺南舊城空間結構,和教導歷史系、臺文系學生做GIS 繪圖。我在臺南3年,吳老師在許多演講場合,都找我幫忙甚至推我去講,提攜之情不需 言表。最記得有一次吳老師在東大的老師來訪,那是比我老兩輩的「師公」了,老師介紹 我時,竟說我是臺灣歷史GIS最TOP的工作者,小的當然是不勝惶恐! 2010年我辭掉博物館公職,正式以「青刊社地圖工作室」獨立創業。創業期間,不免有青 黃不接的時期,吳老師親自帶我遊說提案。今天我的地圖事業能有點小小成果,吳老師的 提攜之功幫助最大。《臺灣歷史地圖》以不夠完美的狀況就出版,吳老師還是為之寫了推 薦序,如今「臺南歷史地圖集」還沒製作完成,這也是吳老師念想的一件要事。小的人情 虧欠太大,前者要認真修訂再版,後者要趕緊完成出版,以彌補於萬一。 圖3 臺南時代,每年演講十幾場,最常講的主題就是臺南舊城的歷史空間 四、吳信政老師 另一位吳老師,吳信政老師,是賴老師的學長,師大地圖學的掌門人,更是臺灣地圖實務 製作的大前輩。其實我與吳老師的初次接觸在幾位師長中還最早,當我還在念高中時,吳 老師幫臺灣省民政廳製作《臺灣省行政區劃概況地圖集》,當時我指了其中幾處錯誤就寄 信給老師。結果吳老師不僅記得我,還把那封信保留著一直到搬家才遺失,想來我還真是 年少輕狂哪。 我跟吳老師真正密切的接觸,也是始於在2004年賴老師研究室做「換個角度看臺灣」計畫 時。由於這個出版計畫希望有比較高的藝術質感,這方面吳老師有比較多的實務經驗,所 以賴老師讓我去找吳老師請益,結果我跟吳老師一下成為忘年之交。 吳老師是對地圖很狂熱的人,我想(除了軍方的人我不夠清楚)臺灣史上製作地圖最多的 個人,應該非他莫屬。國編版時代的課本地圖和許多教學用掛圖,國家公園和許多政府單 位的地圖(如1990年代各鄉鎮行政區域地圖),都由吳老師研究室承做。2000年我曾在北 京的中國地圖出版社採買一大批地圖集,當時中圖社就告訴我,我是臺灣第二個登記會員 的人,第一號就是師大的吳信政老師。 吳老師除了製作地圖無數,他個人行走各國,收藏地圖集甚多。尤其吳老師桃李滿天下, 師大又有很多的國際生,紛紛進貢各國地圖集給他,所以吳老師研究室有眾多臺灣罕見的 地圖集,還有眾多單張地圖與掛圖。我與吳老師聊地圖設計理念,聊地圖集內容與版本, 總是相談甚歡,吳老師每次也都贈我許多寶貝,每每讓我滿載而歸。 吳老師行走天下的獨門絕活是「手繪地形暈渲」,手工製作地圖時代,臺灣除了軍方只有 吳老師能製作地形暈渲。聽吳老師的助理邱小姐講,當年吳老師製圖室得好大的教室,幾 十名人力在製作(但地形暈渲都靠吳老師一人,學生輩僅有一人學會),吳老師還說,他 進口地圖印刷機的等級跟印鈔機同級,海關嚇了一大跳。 我跟吳老師在臺北相見時,吳老師已經接近退休年齡。他退休前,將助理邱小姐轉介到賴 老師處,也跟我說研究室所有的地圖可以任我拿取。那時我正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工作,我 跟吳老師說,這麼多製作地圖的工具、製版膠片、地圖集和地圖(包含吳老師自製的與收 藏的),我當然是很想要,但是個人能收藏的量實在太少,把它分割了很可惜,不如我經 手全部捐贈給博物館吧,吳老師欣然應允,於是幾千件地圖和器材就都交給了臺史博。這 些物件後來都由我整理編目,整理後再請吳老師確認,並邀吳老師到館演講,演示手工噴 槍製作地形暈渲的流程,算是給臺灣地圖製作史做了一份記錄,也印證了吳老師與我兩代 的地圖情誼。 吳老師退而不休,退休後接連出版《臺灣地圖集》初版及二版(五都行政區域重劃版)、 三版(六都版及增訂)。吳老師告訴我,他退休後獨自一人每年製圖破千張,我說我一年 最多也只能產4百多張,老師的毅力真的是太驚人。 民國百年時,吳老師的學生,也是地圖學的研究者和古地圖協會會員林惠娟老師,撰寫了 《臺灣地圖一百年繪製與典藏發展史》。《發展史》末章訪問了臺灣地圖界的重要人物, 當然包含了吳老師。林老師訪問吳老師地圖教學生涯40年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吳老師 的回答居然是我。小的不勝老師厚愛之情,深知老師期許晚輩能繼承、發揚老師的地圖出 版事業,我只有更為努力,以做回報了。 圖4 吳信政老師手繪地形暈渲的膜片,製版用。 五、翁佳音老師 老頑童翁老師,每每以原住民造型出沒。翁老師總說他唸書時最怕地理,但是他明明是歷 史學界使用和研究古地圖最多,而且專攻大航海時代的荷蘭、西班牙東亞古地圖。翁老師 以古荷蘭文的功底,專研老地圖功力之深,晚輩難以企及於什一。 我與翁老師的接觸,始於2001年「臺灣文化生態地圖」計畫,但真正密切接觸則從臺博館 地圖展起。由於翁老師對「1654年大臺北古地圖」、「康熙臺灣輿圖」都下過苦工研究, 分別出版過專書和報告書,展場上此兩圖的解說圖,雖是由我轉譯為現代歷史地圖,但考 證都出於翁老師之手。 後來,我就常去中研院找翁老師討論地圖。有時是翁老師秀西洋老圖圖檔給我,有時,是 翁老師托我找某些地方的海圖、地形圖、行政區域圖給他比對。翁老師總說,最怕我拿地 圖給他看,因為他一看就會迷住,一討論時間就會很久,結果該交的論文就來不及寫,呵 呵,老師這不是遲交論文的藉口阿。 我從臺史博辭職,翁老師最為不捨。好幾年間,他每次見到我,總數落我有多少人想擠進 去那個位置,結果你還自己跳出來,我總以不適應打卡回應,但我知道翁老師的關切總是 很溫暖。12年青刊社業務一度青黃不接時,翁老師把我的事攬在身上,努力要幫我招攬計 畫,甚至願意借自己名號幫我申請。去年我爸爸過世,我工作狀況落於谷底時,也是翁老 師一直鍥而不捨要聯絡我,要拉我起來(吳密察老師也是來親來臺中,棒喝過我數次,一 樣感念在心)。 圖5 :1654年大臺北古地圖,轉譯圖 沒有結尾的結語 我的地圖人生,到現在當然還不是結尾。青刊社草創至今10年,正式成立至今6年,目前 的成果並不足道。前文所提,只是藉感懷十幾、二十幾年來,在我地圖事業上的5位師長 ,把他們跟我地圖人生的交集,結構鬆散地簡單記錄下來。 事實上,在我地圖人生中的貴人,遠遠不只這5位。或許是因緣際會,臺灣學界中在地圖 學、臺灣史、歷史地理方面的師長,幾乎我都熟識,其中高慶珍、張春蘭、傅琪貽、江樹 生、林聖欽幾位老師,對我也是極為照顧。地圖業界和收藏界的前輩,因參與古地圖協會 之緣,除與魏德文、黃天橫兩位先生互動最多外,還有陳遠建、徐瀛洲等前輩,也都對我 提攜有加。至於同輩雅好或涉獵地圖中人,或學界或業界,因興趣相同,皆是同一圈子的 好友。 未來,青刊社的步伐將會有所調整,朝面向市場商業出版發行前進。未來的形成是否順遂 難以逆料,僅以此文,作為我迄今地圖人生的一段回顧。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71.1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463801306.A.2F5.html

05/21 13:01, , 1F
嘉義縣古坑鄉一直到現在都還會常常看到
05/21 13:01, 1F

05/21 14:27, , 2F
推~~~也推文中的諸位老師
05/21 14:27, 2F

05/22 06:41, , 3F
推!!
05/22 06:41, 3F

05/22 11:09, , 4F
很有趣的blog 讚
05/22 11:09, 4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hqq (114.38.141.130), 05/22/2016 15:31:40

06/02 08:01, , 5F
感謝您的奉獻
06/02 08:01, 5F

06/06 23:24, , 6F
06/06 23:24, 6F
文章代碼(AID): #1NGM1TS0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