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清代早期築城限制的疑問

看板TW-history作者 (Matt)時間8年前 (2015/12/20 20:51), 編輯推噓2(2019)
留言2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各位先進好 第一次在此版發文 有任何錯誤請不吝賜教 最近讀到清代治台初期政策 其中統治者為預防人民據城叛亂 所以禁止修建磚/石牆 故大多以刺竹或木柵搭建簡易圍牆用以防禦 直到林爽文事件後 各地才逐漸改建城牆 我的疑問在於: 最初官方就是考量到若縣城被亂民占據情況將會很棘手 因此才選擇用竹/木柵作為材料 可是在民亂爆發後 卻又改以相對堅固的材料興建城垣 這種轉變豈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明明當初就考量到啦) 兩次政策的考量的重點是究竟差在哪呢? 希望大家能幫忙解惑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20.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450615886.A.2D5.html

12/21 15:00, , 1F
可以先參考《蔡牽事件對臺灣築城的影響》這篇~
12/21 15:00, 1F

12/21 19:38, , 2F
台灣移民在平地群居,築牆是很費本的事.而土牆(土城)較省本.
12/21 19:38, 2F

12/21 19:39, , 3F
反正甚麼牆都能擋風,增加人的生存率.
12/21 19:39, 3F

12/21 19:41, , 4F
另外也有木牆(柴城)這傳說利用山林的柴木來築牆.
12/21 19:41, 4F

12/21 19:42, , 5F
這些都不是正式的城牆,很快就被氣候毀掉..
12/21 19:42, 5F

12/22 10:13, , 6F
C大 謝謝推薦!
12/22 10:13, 6F

12/22 11:10, , 7F
S大 我是想問官方後來同意建堅固的城牆的原因為何 謝謝
12/22 11:10, 7F

12/22 22:17, , 8F
我去過左營舊城,那是被林爽文攻下的.
12/22 22:17, 8F

12/22 22:18, , 9F
它卻是很堅固的,雖修過.牆上還有走馬道.
12/22 22:18, 9F

12/22 22:19, , 10F
但終究官府棄置了它,遷到遙遠的鳳山縣.
12/22 22:19, 10F

12/22 22:20, , 11F
你說較為堅固是何種標準?
12/22 22:20, 11F

12/22 22:22, , 12F
難道是後來經費逐漸充裕,一直投下去而使其堅固麼?
12/22 22:22, 12F

12/22 22:23, , 13F
古代要造城或保壘,不是一次完成.時間會拉得很長,如紅毛城.
12/22 22:23, 13F

12/22 22:26, , 14F
都是經過多次增建.原本頂上的兵舍屋頂還只是用植物長葉罩.
12/22 22:26, 14F

12/22 22:29, , 15F
在林爽文事件後實在也沒有圍城戰事發生了.官兵武力強大了
12/22 22:29, 15F

12/22 22:30, , 16F
隨時能出擊,那麼牆高牆厚便不是投資要項了.
12/22 22:30, 16F

12/24 00:50, , 17F
林爽文之亂攻下的鳳山舊城不是現在這座
12/24 00:50, 17F

12/24 00:50, , 18F
wiki寫得很清楚去爬一下就知道了
12/24 00:50, 18F

12/24 00:57, , 19F
官方態度的改變,簡單來說民間要求、防衛需求、風水
12/24 00:57, 19F

12/24 00:57, , 20F
等等因素都有
12/24 00:57, 20F

12/25 01:55, , 21F
謝謝大家替小弟解惑 再次感謝!
12/25 01:55, 21F
文章代碼(AID): #1MTgHEBL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