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從八里到淡水?

看板TW-history作者 (黑帝斯)時間13年前 (2011/01/22 22:02), 編輯推噓2(209)
留言11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想請教各位先進: 「八里坌」在清朝前期是臺灣北部正口, 雖然商業機能主要展現在艋舺, 但是為何1858、1860西方人會要求開「淡水」而不是「八里坌」呢? 之前聽朋友說可能與左岸、右岸的地理環境有關(凸岸、凹岸), 想瞭解一下確切原因。 又, 若「淡水」的地理環境比「八里坌」好, 那為何清廷當初不開「淡水」為正口呢? 是因為清的小船只需要開「八里坌」就足夠了嗎? 附錄 開台天后宮, 本地人稱為「街仔媽」, 街仔為渡船頭的舊名。 開台天后宮不但是八里坌已知最早的廟宇, 在台北地區也是排前幾名的古剎。 據傳開台天后宮創立於 1760(乾隆25)年陰曆四月十五日, 最早廟址大約在今日渡船碼頭東側, 原來的「佘家孔雀蛤」餐廳、今日的「福州兩相好」所在地。 建廟的18世紀中後期, 當時正是八里坌帆檣雲集、貨物吞吐、船來人往熱鬧非凡的黃金年代, 天上聖母媽祖是航海者的守護神, 建天后宮正充分反映了當時通商口岸的時代背景。 耆老們傳說, 當時建媽祖廟的地點是靈穴, 只要大門(三川殿正中央的中港門)一打開, 對岸的滬尾街就會發生火災。 後來, 滬尾的居民不堪其擾, 請地理師探查才瞭解原因。 滬尾人便以「八里坌渡船頭的設施不好, 上船時腳會弄濕」為藉口, 向八里坌人抱怨, 叫這邊要做個石階讓來往行旅不需涉水就能乘船, 其實目的要破媽祖廟的風水。 果然, 八里坌人花錢建妥石階後, 好風水一破, 就算媽祖廟大門一直開著, 滬尾也不會火災, 媽祖也退神了, 慢慢廟也倒了。 其實這個傳說, 是當年八里坌人用來解釋滬尾興起、八里坌衰退的過程, 相當值得深入探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4.221.70 ※ 編輯: hadishadis 來自: 59.124.221.70 (01/22 23:02)

01/23 00:34, , 1F
因為淡水跟八里坌並沒有離很遠,基本上船停八里坌是OK
01/23 00:34, 1F

01/23 00:35, , 2F
但停了八里坌後能幹嘛?
01/23 00:35, 2F

01/23 01:35, , 3F
謝謝您的回答,但我還是有疑問,若是停哪裡都可以的話
01/23 01:35, 3F

01/23 01:36, , 4F
那麼維持在八里就可以了,為何要遷到淡水?
01/23 01:36, 4F

01/23 01:36, , 5F
陸路的話,八里應該較順啊,又比較早開正口
01/23 01:36, 5F

01/23 02:46, , 6F
陸路怎麼較順? 濱海都是山丘. 不如走林口那邊.
01/23 02:46, 6F

01/23 17:50, , 7F
好像八里坌那邊後來有淤積?
01/23 17:50, 7F

01/23 17:53, , 8F
網路上的資料是說嘉慶元年有一場大水沖毀城鎮,所以就
01/23 17:53, 8F

01/23 17:53, , 9F
沒落了
01/23 17:53, 9F

01/23 19:36, , 10F
淡水的重建街,就是當年八里被大水毀掉後,居民遷至淡水的據點
01/23 19:36, 10F

01/25 14:54, , 11F
感謝解惑!
01/25 14:54, 11F
文章代碼(AID): #1DEkDy6b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