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日本時期台灣料理

看板TW-history作者 (換季了)時間15年前 (2009/07/28 20:54), 編輯推噓8(802)
留言1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陣子翻到陳玉箴寫的文章: 〈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台灣菜」〉 (《台灣史研究》,第十五卷第三期,九十七年九月) 裡頭列出了許多日本時期的台灣飲食, 包括有錢人才吃得起的高檔料理, 以及平民百姓的家常菜及小吃。 我還滿喜歡這類資料的, 就把打好的菜單貼上來, 讓有興趣的人一道了解當時人吃些什麼。 這些資料都出自陳玉箴那篇論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次本國勸業博覽會中「台灣料理店」菜單(大阪,1903)】 麵類:雞絲白麵、炒蝦白麵 御手輕(較簡便之菜色):紅燒魚、炒魚片、炒塔酒、清湯毛菰、八寶菜、清湯流魚、 洋毛菰、燒雞丸、燒魚、絨刺參 雞及家鴨類:童子雞、曷利雞(「曷利」似為「蛤蜊」)、香油雞、生炒雞、旁炒雞、 洋蔥雞、栗子雞、干煎雞、白片雞、燒片雞、毛菰雞、鮑魚雞、炒雞丁、 加里雞 蝦類:蝦炒仁、炒蝦餅、蝦丸湯、炒蝦虎、曷利湯、金錢蝦 蟹類:白片蟳、桂花蟳、清湯蟳 特別品 鰭類:雞絨魚翅、三絲魚翅、木筆魚翅、煮蟹魚翅、佛手魚翅、酒魯魚翅、蟳底魚翅、 紅燒魚翅、桂花魚翅 雞類:一龍鳳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慣習記事》所載酒樓常見台灣料理】 湯類:清湯雞、八寶鴨、冬菜鴨、清湯魚翅、合菰肉丸、清湯鱉、什錦火鍋、加里雞、 栗子雞、鮑魚肚、蟳丸 羹:紅燒魚、紅燒鱉、大五柳居、八寶蟳羹、芋羹 煎(炒):炒水蛙、炒雞蔥、炒魚片 煎(炸):塔鴨餅、生燒鴨、燒蝦丸、燒雞管(雞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料理食譜」】 紅燒魚、塔魚餅、塔鴨餅、八風菜、紅燒牛肉、櫻桃小雞、涼拌雞、炒生菜肉、 三鮮火鍋、什菜飯、芥辣、吐絲蝦仁、杏仁豆腐、東坡方肉、炸豆腐皮包肉、 古滷肉、大五柳居、紅燒魚、清湯三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山樓台灣料理(1921年11月17日設於大稻埕,江山樓主人-吳江山)】 1923年4月24日(大正12年) 日本皇太子在行邸大食堂賜宴「台灣料理」: 雪白官燕、金錢火雞、水晶鴿蛋、紅燒火翅、八寶焗蟳、雪白木耳、半點炸春餅、 紅燒水魚、海參竹茹、如意(魚戾)魚、火腿冬瓜、八寶飯、杏仁茶 江山樓主人於報刊介紹之台灣料理: 「特殊料理」:如上皇太子宴。 「一般料理」:食材包括了雞、鴨、鳩、蔬菜植物、蝦、蟹、鱉、鰻、鮑、鮮魚、 貝柱等。以雞為例,就有二十餘種作法:八寶、蔥燒、鹽烙、栗子、 加里、白炊、鮑魚雞片等。 「當季料理」:水蛙料理、螺料理 「即席料理」(甜鹹點心):蓮花餃、龍角餃、榭榴餃、燒賣、水餃、炸春餅等。 「完席料理」:夏季為杏仁豆腐、馬薯粉糕、冬季如蓮子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都是有錢人吃的台灣料理, 平常老百姓是吃不起的。 可以見到當時雞肉和海鮮算是台菜的主要食材, 而現在大家常吃的豬肉顯然不在榜內。 下面貼的是一般百姓的家常菜及小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臺人家常飲食(陳玉箴整理)】 主食:米、蕃薯、雜糧 配菜:豆類、蔬菜、醬菜(胡瓜、冬瓜、生薑、蘿蔔、菜心、芥菜心、鳳梨、竹筍、 豆腐乳、破布子) 副食:豆簽、米粉、大麵(油麵)、麵干、麵線、玉麵(薏麵)、冬粉、米篩目、米糕 調味品:鹽、醬油、砂糖、味曾、沫蝦油、豆醬、海山醬(米醬中的高級品)、麻醬、 紅、白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地飲食會因當地食材、族群背景等因素而不同, 所以陳玉箴另外訪談了客籍、浙江人做對照。 【地方差異(陳玉箴訪談)】 A女(1951年生),住新竹南寮,浙江大陳人。以水產為主:魚麵、蝦干、鰻魚乾,常以年 糕作為主食,醃漬類僅有豆腐乳。 B男(1951年生),住竹北,台灣客家人。醃漬菜為主:福菜、梅乾菜等,另如冬瓜封、九 層塔、各式粄類,因為勞力工作所需,三餐均為乾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吃】 農家點心:飯食、醃菜、蕃薯、粥等 都市點心:福圓糜、米糕糜、綠豆糜、 [甜點]:土豆仁湯、圓仔湯、綠豆湯、紅豆仔湯、麵茶、杏仁茶、粉圓、四果湯 [鹹點]:大麵、米粉、冬粉、麵線、豆簽、肉包、肉粽、筒仔米糕、雞卷、花枝、 鹹公餅、馬齒豆 (此處小吃以台北圓環夜市[大稻埕]及龍山夜市[艋舺]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附上吳逸生在1967年寫的〈艋舺零食譜〉所列之小吃 (《台灣風物》17:6(1967),頁33-35。) 【〈艋舺零食譜〉】 四果湯:不知始於何時,盛行於夏日。並非冷飲,系用開水白糖沖泡,名曰四果,實不止 四果。有(禾朮)米飯、八仙耳、綠豆、薏仁、西谷米、粉條、菜燕等。 米糕糜:又稱甜糜。以糯米、糖、福元肉為主要材料,食用時加桂花露。 粉圓湯、粳仔(米果)、米篩目[用粳米做成條狀]、涼條粉、杏仁豆腐、綠豆湯、 愛玉冰、仙草、冬瓜茶、酸梅湯、雞卵冰[冰淇淋]、芋冰[材料僅山芋泥及白糖]、 杏仁茶、花生湯、麵茶、紅豆湯仔、圓仔湯[湯圓]、筒仔米糕、燒米糕、管仔(米果)、 茯苓膏、千重酥、燒肉圓、(火更)粽[甜粽]、肉粽、潤餅、鼎邊挫、燒炕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5.131.175

07/28 22:43, , 1F
這篇好XDDD
07/28 22:43, 1F

07/28 23:27, , 2F
感覺平民吃的比較健康
07/28 23:27, 2F

07/28 23:28, , 3F
推一下 沒想到看台史版也會看到宵夜文
07/28 23:28, 3F

07/29 01:19, , 4F
這篇好,否則這個版近期看標題還以為是臺灣主權討論版咧 XD
07/29 01:19, 4F

07/29 01:28, , 5F
看到有點餓...
07/29 01:28, 5F

07/29 09:38, , 6F
現在台灣人吃的菜色,其實受1949年大遷徙的影響很深
07/29 09:38, 6F

07/29 21:10, , 7F
冰箱的普及 應該也有影響吧....
07/29 21:10, 7F

07/30 10:40, , 8F
大概是我從小跟阿嬤住,看起來都是從小常吃的東西
07/30 10:40, 8F

07/31 07:48, , 9F
粳仔(米果),應該是"粿"吧?
07/31 07:48, 9F

07/31 12:29, , 10F
是"粿"沒錯 我常忘記怎麼唸... 只會唸"貴"
07/31 12:29, 10F
文章代碼(AID): #1ARlJg4e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