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殖民˙城市˙文化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

看板TW-history作者 (因為風的緣故)時間15年前 (2008/12/01 11: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FineArt 看板] 作者: chen4356 (因為風的緣故) 看板: FineArt 標題: [資訊]「殖民˙城市˙文化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Mon Dec 1 10:56:58 2008 台灣前輩畫家張啟華紀念暨第六屆亞洲藝術學會台北年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二○○八年十二月十七月、十八、十九日 地  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籌備企劃: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亞洲藝術學會國際總 主辦單位:張啟華藝術文教基金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佛光大學、國家圖書館 協辦單位:關渡美術館、藝術家雜誌社 部 落 格:http://blog.yam.com/asianart/ 報名方式:http://blog.yam.com/asianart/category/2128505 壹、活動名稱:「殖民˙城市˙文化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 貳、活動目的 張啟華先生(1910-1987)為台灣戰前與戰後活躍於台灣畫壇的前輩畫家,其生涯經歷戰 前台灣美術發芽到茁壯的階段,戰後國府遷移來台,張先生則特立獨行於台灣南部的高雄 ,作育英才,創作不已,行成自己獨自風格。台灣美術在殖民地時期的發展深受日本內地 風格以及文化政策影響,由此基礎經由前輩畫家們的努力逐漸趨向於以地域風格發展為文 化認同的趨向。此外,日本美術在近代的發展起點深受巴黎畫壇的影響,則不容置疑。故 而張先生畫風實際上出自於法國、日本以及台灣等三地的揉合,在此廣大視野中具有跨文 化的研究價值與意義。基於此種跨文化的角度,則張先生繪畫的內涵的蘊釀、風格的型塑 與地位的奠定在台灣美術的發展中具有獨自特質。因此,本計劃案在於從廣大視野來研究 張啟華先生的藝術成就,實際上也是將張先生的藝術生命與台灣美術近百年的發展,同樣 置於台灣、日本、法國,甚而是同屬於殖民地的韓國美術中,加以反省與思考。 當我們熱心推動本土化之際,更必須注意到地球的文化創造的共時性,結合週遭文化體, 以更為開放的胸襟,對於亞洲藝術主體性進行有系統的研究、整合,如此才能使所謂本土 化獲得外延性的生命力,而非閉鎖在封閉性的文化體系之內。因此對於張啟華先生的藝術 成就,則可以透過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以及亞洲藝術學會企劃籌備,並結合國內外學術單 位與研究者共同進行研究,更能彰顯張啟華先生的成就與貢獻。 這次研討會,我們除了試圖就個人風格與時代關係作探討之外,也將個人與文化、展覽活 動、城市文明共同並列研究;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就文化詮釋權的問題來說,以台灣與各 地區並置研究除了突顯藝術家的成果之外,也能使台灣與各國處於有機的對話地位。我們 希望透過這次研討會,建立具有藝術家生命力、民族文化觀以及文化詮釋權。因此我們將 藉由五個子題「跨文化的殖民時期美術」、「台灣地域色彩與文化認同」、「美術展覽與 文化政策」、「城市文明與藝術創造」以及「台灣美術史中的張啟華」等子題的設定,試 圖達成上述課題。除了「台灣美術史中的張啟華」全部以張啟華成就為核心外,其他子題 中也都會涉及張啟華先生的藝術。 97年12月17日(星期三) 8:00-8:30 報 到 8:30-9:00 開幕式 主持人:神林 恆道 會長 (亞洲藝術學會/立命館大學教授) 林保堯 會長 (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大會籌備主任) 朱宗慶 校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翁政義 校長 (佛光大學) 許馨方 董事長(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9:00-10:00 專題演講 演講者:神林 恆道 教授(立命館大學, 日本) 張啟華的畫績 10:00-12:00 第一場 張啟華紀念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顏娟英 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1. 賴明珠(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召喚山岳:從台灣山嶽繪畫的發展看張啟華的壽山圖像 1-2. 林宏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 凝視風景與死亡物件 1-3. 黃建宏(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 家鄉:碎裂中的連續風景 1-4. 陳奕愷(致理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 張啟華《高雄風景》(1966年)之空間構成研究: 以數位虛擬實境之探索方式為例 12:00-13:00 午 餐 13:00-15:00 第二場 城市與文化移植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潘安儀 教授(康乃爾大學,美國) 2-1. 吉勒.艾爾茜(中東科技大學,土耳其) 黑筆穆罕默德:大草原畫家作品中的亞洲美學一般立論基礎 2-2. 李察德.蘇士塔曼(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美國), 城市文化與藝術創造 2-3. 岡林 洋(同志社大學,日本) 和辻哲郎的《風土》與後殖民主義 2-4. 蔣伯欣(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離散美學在東亞:2008年廣州、上海、台北雙年展/三年展的後殖民想像 15:00-15:40 茶 敘 15:40-17:00 豫劇團演出:司文郎、憶十八、秋江、天女散花(折子戲) 17:00-18:00 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民權東路) 18:00- 歡迎晚會(地點: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 南聲社表演:我為乜 孫不肖、魚沉雁杳、秀才先行、感謝公主、梅花操 97年12月18日(星期四) 8:00-8:20 報 到 8:20-9:00 專題演講 演講者:陳其南 教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藝術行政與管理研 究所合聘) 文化身份與認同的追尋:台灣文化政策回顧 9:00-10:30 第三場 張啟華紀念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蕭宗煌 館長(國立台灣博物館) 3-1. 林國源(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張啟華繪畫語彙的語典性 3-2. 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白的探討:張啟華藝術中的色彩觀 3-3. 邱琳婷(東吳大學歷史系) 廚房、餐桌、珍饌:張啟華靜物畫的一個觀察 10:30-12:30 第四場 文化與文化政策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小田部 胤久 教授(東京大學,日本) 4-1. 仲間 裕子(立命館大學,日本) 「沉默」的美學:東亞現代美術展覽的文化意識 4-2. 賴賢宗(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東山魁夷的繪畫美學與跨文化溝通 4-3. 金信惠(學習院大學,日本,韓籍) 有關藝妓的討論與表述:殖民地韓國的文化政策分析 4-4. 蘇瓦諾.維塞特羅托莫(日惹藝術大學,印尼) 作為「新國家」標示的雙年美術展「日惹IX-2007」: 展示櫥窗、文化投資與認同政治 12:30-13:15 午 餐 13:15-14:45 第五場 當代課題 反思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李察德.蘇士塔曼 教授(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美國), 5-1. 小田部 胤久(東京大學,日本) 全球化的三個階段:以歐洲與日本之間的美學文化變遷為例 5-2. 廖新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論藝術的神聖性:從社會科學的思考出發 5-3. 吉拉爾.西普里亞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客座教授,英籍) 文化表達的場所:虛無還是空無? 14:45-15:00 茶 敘 15:00-17:00 第六場 美術與認同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廖新田 教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 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6-1. 藤田 治彥(大阪大學,日本) 柳宗悅與山本鼎:透過藝術計畫的兩種再構造 6-2. 潘安儀(康乃爾大學,美國) 歷史再造與文化認同:台灣社會與視覺美學的主體性變遷 6-3. 陳望衡(武漢大學哲學院) 確立「家園」的概念:中國城市現代化道路反思之一 6-4. 孫淳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從臨摩到參展:1930年代旅法畫家的巴黎經驗 6-5. 五十殿 利治(筑波大學,日本) (不克出席) 自紐約經由東京到台灣的先鋒漫遊者: 未來派畫家茂松岩吉 17:30-20:00 晚餐/Dinner 20:00-20:50 乘巴士到宜蘭礁溪冠翔四季溫泉會館 97年12月19日(星期五) 8:30-9:00 報 到 9:00-9:40 專題演講 演講者:林谷芳 教授兼所長(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文化詮釋的喪失與重建 9:40-10:40 第七場 張啟華與其時代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趙天儀 教授(靜宜大學文學系) 7-1. 蔡明哲(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張啟華畫作的社會詩學議題:靈山與無生 7-2. 林子忻(致理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 殖民認同與國族想像:以呂鐵州的膠彩畫為例 10:40-12:10 第八場當代挑戰專題 主持人/對話人:藤田 治彥 教授(大阪大學,日本) 8-1. 楊冰(大阪大學,日本) 《色戒》的色與戒 8-2. 下西 紀子(立命館大學,日本) 作為地理書的《山海經》「五藏三經」: 以再現過程的考察為中心 8-3. 田村 剛(立命館大學,日本) 京都市「市街地型美觀形成的地區」之景觀基礎的根源:相鄰之關係性 12:10-12:30 閉幕式 主持人:神林 恆道 會長(亞洲藝術學會/立命館大學教授) 林保堯 會長(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大會籌備主任) 趙天儀 兼任講座教授(靜宜大學文學系) 潘示番 大會籌備執執行長(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12:30-13:30 午 餐 13:30-14:30 參觀佛光大學 14:30-17:30 17:30-21:00 參觀傳統藝術中心、晚餐、返台北 聯絡人: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林玫君小姐 地址: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e-mail:mclin@mail.fgu.edu.tw 電話:03-9871000#21301 傳真:03-987553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170.112 ※ 編輯: chen4356 來自: 203.71.170.112 (12/01 10:59) ※ 編輯: chen4356 來自: 203.71.170.112 (12/01 11:4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170.112
文章代碼(AID): #19CrrHWt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