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台北第四高女,搬來搬去的家政女學校

看板TW-history作者 (阿胡拉馬茲達)時間17年前 (2007/02/08 05:35),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以下內容是從〈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節錄的,以便接上板上的脈絡 原文網址: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840.html ---消失的台北第四高女--- 之前 eslite12 提到四高女,前天在圖書館翻到應該可靠的資料: 周明德. (1998). 戰後轉型中的北一女. 台北文獻 直字123期. P.57-80. 作者在這篇以北一女為主題的文章中提到,根據日本的台灣史料收藏家三田裕次 提供的《台北州立台北第四高等女學校概況書》,台北第四高女於1942年四月設立, 同年4月30日於第三高女舉行開學典禮,1943年3月31日遷入西門町校舍。 由於家政女學校到1944年才遷到福住町,所以1943-44這個學年﹝昭和18年﹞內 第四高女和家政女學校有可能共用同一校舍。台北第四高女到1945年終戰時有四屆學生, 787人,共16班。1945年12月8日改名台灣省立台北第四女子中學,同日台籍學生52名 移往北一女,北一女的日籍學生1001名則移至北四女。概況書僅記錄到1945年12月28日 開始辦理移交之日。 由於1947年臺灣省立台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便成立於此,因此我推測北四女在這之前 就已經裁撤了。 西門町校舍的照片:http://0rz.tw/392oD ===========分隔線============ ---搬來搬去的家政女學校--- 家政女學校遷到福住町校地﹝今新生南路二段32號﹞之後,1945年11月19日改名 臺北市立初級女子商科職業學校,但1946年2月9日就遷到仁愛路一段今日東門國小的 校舍,並改組為台北市立女子中學,和東門國小共用校舍到1958年8月才遷回新生南路 原址。 而在1946到1958年間,使用新生南路二段32號的機關是台北市立大同中學。 市立大同中學原來是日本人的私立學校,創辦於1935年,戰後由台灣人接辦, 為私立大同中學。1946年4月由台北市政府接辦,校址從大龍峒今啟聰學校搬到 今天仁愛路上的幸安國小。1947年11月高中部遷入新生南路原市女中校舍, 1950年初中部也搬到這裡。因為學校規模逐年擴大,校舍不敷使用,1958年7月 大同中學遷至長春路現址的新校地,新生南路原址則馬上由更早以前的主人 台北市立女子中學接手。1968年改為臺北市立金華女子國民中學,為此校冠上 「金華」校名之始。 -- 逸話:我國中讀金華,高中社團迎新在大同,社團傳統上和中山友社來往密切, 而我繞了一圈又跑去北護聽語所讀學分班,但我已經決定不考了 XD 結果這些學校全部都被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串在一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21.157

02/08 08:10, , 1F
桃園家政女校也是搬來搬去...
02/08 08:10, 1F

02/08 11:56, , 2F
所以一屆大約200位 之前看到台北四中一屆則約150位
02/08 11:56, 2F

02/08 11:57, , 3F
我是滿好奇戰爭中為什麼突然增加兩校 既然男老師上戰場者
02/08 11:57, 3F

02/08 11:57, , 4F
如此之多(多到我阿罵在社子島公學校畢業就當老師了XD)
02/08 11:57, 4F

02/08 12:00, , 5F
唔發現那篇文章我喵過 可是我對北一校史沒啥興趣(擺手)
02/08 12:00, 5F
文章代碼(AID): #15oaOI6p (TW-history)